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獲悉,內蒙古今年將全面開展包括推進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改造工作在內的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內要求全區所有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完成油氣回收治理任務。
「現在環境汙染這麼嚴重,油氣回收可以減少油氣汙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是惠民工程,很期待呼和浩特市開展這項工作的成效。今後加油不會再聞到嗆鼻的汽油味兒。」呼和浩特市私家車主馬先生高興地說。採訪中,多數消費者對「加油站儲油庫要實現油氣回收治理」表示歡迎。「看新聞說現在油氣回收治理工作能減少汽油味,國內好多城市已經開展了這項工作。我覺得很好,既消除了難聞的汽油味又保護了環境。希望內蒙古能早日實現。」消費者靳女士滿懷期待地說。
按照要求,內蒙古新建加油站、儲油庫要同步建設油氣治理設施;到2015年底,石化企業全面推行洩漏檢測與修復技術,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有機化工、醫藥、生物發酵、表面塗裝、塑料製品等重點行業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綜合治理。內蒙古各盟市要制定有機廢氣治理實施方案和管理規定,限期完成治理任務。
內蒙古自治區石油化工監督檢驗研究院總工程師傅德慧介紹說:「汽油從生產到消費,中間要進行3到4次儲運裝卸過程。其中兩到3次裝卸過程產生的油氣,在我國還基本處於直排狀態。國內外研究表明,一次動態灌裝油氣直排過程中,每灌裝1噸汽油平均要損失1.165公斤汽油。2012年,我國汽油消耗量8684萬噸,保守估算,在裝卸過程年損失汽油高達15~20萬噸,僅油庫灌裝油槽車給加油站輸送汽油一項,年損失汽油就達8萬多噸。因此,油氣回收刻不容緩。」
油氣汙染是指汽油在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排放的大氣汙染物,其中汽油蒸發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排放氣中含有大量的烴蒸汽和少量芳烴,也損害現場裝車操作人員身心健康和油庫安全。因此,油庫灌裝槽車油氣回收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明確油氣回收治理任務的同時,內蒙古要求,今年年底全面供應國四車用柴油;2017年底,全面供應國五車用汽、柴油。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標準的油品,加油站不得銷售不符合標準的汽、柴油。商務和質檢部門要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的行為。
此外,內蒙古加快實施公共運輸優先戰略,提高公共運輸出行比例,減輕因交通擁堵造成的汙染。到2017年,全區市區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公交分擔率達到20%以上,節能環保車輛比例達到90%以上;市區人口在40萬~100萬的城市,公交分擔率達到15%以上,節能環保車輛比例達到80%以上;市區人口在20萬~40萬以上城市、盟市政府所在地城鎮及人口在10萬以上的旗、縣及縣級市,公交分擔率達到12%以上,節能環保車輛比例達到70%以上;政府所在地城鎮人口在10萬以下的旗、縣和縣級市,公交分擔率達到5%以上,節能環保車輛比例達到50%以上。
呼和浩特市機動車排氣檢測管理中心主任武玉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呼和浩特市從今年開始啟動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通過對車輛加油、裝卸汽油、儲存汽油過程中揮發的汽油油氣進行回收利用,減少大氣汙染。
按照呼和浩特市年消耗100萬噸汽油的數量計算,完成油氣回收治理後可以回收2萬噸的汽油,回收效果達到90%以上。油氣回收可實現環境保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 □ 閆錫坤 本報記者 李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