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第一批參戰的18位師長,最終被授予什麼軍銜

2020-12-25 愛聊歷史吧

1950年的十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支援朝鮮,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六個軍,十八個師,基本都是第四野戰軍編號下的部隊。以上的六個軍,十八個師,總兵力高達25萬人左右。

其中六個軍分別是,分別是第38軍、39軍、40軍、42軍的前身都是原東北野戰軍縱隊改編而成,第50軍是原發動起義的國軍第六十軍、而第66軍原華北軍區第一縱隊。

那麼,戰爭結束後,這十八個師長都是誰?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接下來,按照順序來了解一下。

38軍

3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改編而成,主要有112師、113師、114師三個師。112師的師長名為楊大易同113師長江潮,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114師師長是翟仲禹,被授予大校軍銜38軍中尤其以113師以作戰迅猛聞名在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中,先敵人一步佔領了三所裡、龍源裡,成功阻止了敵人的南逃北援計劃。

39軍

39軍是由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編而成的,包含了三個師的隊伍,分別是115師、116師、117師三個師。第115師師長是王良太,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116師師長同117師的師長張竭誠,一同被授予少將軍銜。39軍隊伍是由吳信泉任軍長的,劉震擔任空軍總司令。

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隊伍就在劉震將軍的帶領下,打下過許多硬仗、惡仗、令敵人聞風喪膽。

40軍

40軍是三個師組成,其中120師的師長羅春生壯烈犧牲。118師師長鄧嶽和119師師長徐國夫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在抗美援朝第一仗中,由我軍首長命令40軍主動攻擊溫井。於是40軍選派出118師從溫井西北方向實施攻擊,另派120師的一個團從溫井南方向實施包抄戰術,以備敵軍逃跑。同時安排部隊在溫井東邊方向設置阻擊陣地,從而切斷熙川方面敵軍增援兵力。

最終,這場戰役僅用了一天就完美結束,還繳獲了敵軍一個團的槍械裝備,真可謂是漂亮的第一仗!

42軍

42軍的三個師分別是124師、125師、126師三個師組成。124師長蘇克之、125師長王道全、126師長黃經耀分別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42軍中124師因為部隊年輕,在隊伍中只能算得上是二等主力。

但是因為積極向上,戰鬥力提升迅速,最終成功成為了第四野戰軍中的「後起之秀」。作為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6個軍之一,其他部隊早進入戰區3天,為後續戰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50軍

50軍下分別有148、149、150三個師。這三個師分別有148師白肇學,149師隴耀,150師王家善。

這三位師長都沒有參加授軍銜。不過,他們帶領部隊為抗美援朝做出的貢獻卻是不容忽視的。

雖然前期因為中央緊急詔令參戰,沒有做好戰前準備,加上人員精簡編排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屢屢受挫,但是在後期戰役中,我軍堅決按照上級首長的作戰部署,從而順利實施了戰役反擊。

66軍

66軍是由華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改編而成。其中包含了196、197、198三個師。197師長是遼寧遼陽人楊有山,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在1964年又晉升為少將軍銜。197師長成少甫與198師長宋玉林同樣被授予少將軍銜。

66軍在抗美援朝戰役中,第一次戰役與第二次戰役戰績都不甚理想的情況下,積極努力,調整作戰方針,終於在第三次戰役和第四次戰役中獲得不菲的成績。

由於在砥平裡戰役中受到挫傷,損失慘重,因此在第四次戰役結束後,後退100公裡,退至三八線以北。後又奉命在四月份撤回國內以作修整。

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場表明我軍立場,壓制美軍的一場戰爭。和美軍在朝鮮戰場廝殺決戰,也讓美軍看到了我軍男兒的熱血戰魂。

記錄講述抗美援朝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真實詳細,客觀易懂的,要屬李峰寫的這本《決戰朝鮮》。

這本書以真實歷史的角度, 詳細記錄了抗美援朝發生前後的各種事件,深受廣大軍迷的喜歡。

全書氣勢恢宏、語言簡練易懂、從多個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閱此書,你會尋找到當年那段歷史的細節。

總結:

了解完文章中六個軍,十八個師的英雄戰績後,我們不得不感慨,十八位師長被授予軍銜是榮耀的,是理所應當,也是應該備受中華兒女敬仰。

這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革命先輩為我們砥礪前行而已。他們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一代代人不斷地去學習和瞻仰。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時,參與首戰的幾個師長都是誰,最後軍銜是什麼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後,樹立國威的第一仗,這是我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被列強打趴下後,第一次堂堂正正在戰場上將聯合國軍打敗,樹立了我們的國威,給我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所以說抗美援朝對於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那麼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第一戰有幾個師參與,師長都是誰,最後的軍銜是什麼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180師兵敗漢江,師長副師長政委和參謀長55年啥軍銜?結局如何?
    5月21日,志司電令第3、第9和第19兵團:由於我運輸工具缺少,糧食彈藥接濟不上,西線美軍又已東援,使我繼續擴大攻勢困難增加,為此,第五次戰役暫告結束。並命令參戰各兵團準備23日晚即開始向漣川、鐵原和華川一帶轉移。後撤途中,由於多種原因,60軍所屬的180師出現重大損失,戰死、失蹤和被俘的高達7000餘人。那麼戰後該師的4位主要領導都受到了怎樣的處分?55年的時候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是跟隨彭老總參加平江起義的革命元勳。在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過程中,李聚奎表現不俗,短短幾年功夫就從平江起義時的班長做到了師長的位置。五五授銜時,李聚奎已經不再擔任軍職,到了1958年,李聚奎重回軍隊,被補授上將軍銜。紅二師師長陳光,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傑出名將。長徵開始前,陳光從少共國際師調任紅二師擔任師長,在長徵中擔任開路先鋒的角色。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第一師師長梁興初 軍銜:開國中將 江西吉安人,18歲加入紅軍隊伍。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鄧華上將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彬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鄧華還參加過古田會議,資歷也算很老了。
  • 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首批入朝參戰的部隊是第13兵團,共有六個軍的兵力,後來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發展,又陸續從國內調了不少部隊。那麼首批入朝參戰的六位軍長,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怎麼樣?我們接著往下看。第38軍軍長梁興初梁興初,1912年出生,江西吉安人。他18歲就參加了紅軍,歷經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 1955年,有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都是誰?
    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原先各個野戰軍部隊下的縱隊司令員們,大多數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有的甚至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只有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從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到如今屹立於世界空軍強國之列,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空軍走出12位空軍司令員。那麼這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1938年入伍後,馬寧歷任幹事、科長、參謀、股長、學員、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副處長兼團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空軍上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1973年5月至1977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
  • 全軍唯一一例,軍長是中將,手下四個師長沒有軍銜,怎麼回事?
    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有少數將領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參加授軍銜,令人非常遺憾。但從總體上看,一個軍之中起碼大多數將領都會參加授軍銜。不過有一個軍非常特殊,這個軍的軍長參加了授軍銜,並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可是軍長手下的四個師全都沒有參加授軍銜,這在當時是全軍唯一一例。那麼,這個軍是哪一個呢?當時的軍長和四位師長都是誰呢?
  • 新中國成立後,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新中國空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期間經歷的考驗百折千回,但一代代空軍將士百折不撓,12位空軍司令員以身作則,譜寫出一曲曲盪氣迴腸的英雄壯歌。從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到如今屹立於世界空軍強國之列,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空軍走出12位空軍司令員。那麼這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 不瞞你說: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從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到如今屹立於世界空軍強國之列,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空軍走出12位空軍司令員。那麼這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殲20 第1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 劉亞樓(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人,畢業於抗日紅 軍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第43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27師、第128師、第129師、第156師。那麼,這4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127師師長李作鵬。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解放戰爭時期,李作鵬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員兼16師師長,第4野戰軍第43軍副軍長兼第127師師長,第43軍軍長。1955年,李作鵬被授予中將軍銜。第128師師長龍書金。龍書金是湖南茶陵人。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 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後來授予什麼軍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第十八兵團60軍軍長張祖諒張祖諒,河南人,土地革命時期,擔任特務科連長,軍政治部保衛科科長參加了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在129師386旅772團擔任鋤奸科科長,參加了百團大戰,神頭嶺戰役。
  •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下轄四個師,師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那麼紅四方面軍剛成立時,四大師長分別是誰呢?建國後授何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第十師師長倪志亮倪志亮,1900年出生,北京人。他早年在皖系和陝軍當過兵,25歲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參加過廣州起義。1928年,倪志亮輾轉來到鄂豫皖地區戰鬥,他作戰英勇,屢建奇功,後來當過大隊長、團長。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這位將領身在國外,依然被授予上將軍銜,回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
    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能夠被授予軍銜的將領,都是為革命戰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跟著貢獻的大小進行授銜,級別最高的是元帥,最小的是士官。按理來說,授銜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作為被授予的對象肯定會出現在授銜大堂上,等待授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