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2020-12-12 大麗歷史說

建國初期,全國設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軍區,這一體制僅存在了五年之久。到了1955年,全國軍區重新劃分,原有的六大軍區改為十二大軍區(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瀋陽軍區,鄧華上將

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彬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鄧華還參加過古田會議,資歷也算很老了。

建國後,鄧華調任13兵團司令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戰場上,他還曾接替彭老總的職務,指揮千軍萬馬作戰。1954年,鄧華因病回國,後來擔任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北京軍區,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1914年出生,福建長汀縣人。他15歲時參加了閩西暴動,並加入紅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戎馬生涯。楊成武作戰英勇,曾經率部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出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前衛任務。

建國後,楊成武又奉命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1955年4月,北京軍區成立,楊成武出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濟南軍區,楊得志上將

楊得志,1911年出生,湖南醴陵人。他早年跟隨湘南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楊得志是一員驍將,戰爭年代屢建奇功,晉升很快,擔任過紅軍師長、八路軍團長、縱隊司令員、兵團司令員。

建國後,楊得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歷任志願軍兵團司令員、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1954年,楊得志回國,後來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南京軍區,許世友上將

許世友,1905年出生,河南新縣人。他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將領,性格剛烈,一生頗具傳奇色彩。革命年代,許世友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幾十年的腥風血雨,他也逐漸成長為我軍高級將領,建國後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

1955年3月,南京軍區成立,許世友出任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武漢軍區,陳再道上將

陳再道,1909年出生,湖北麻城人。他早年參加了黃麻起義,紅軍時期最高職務是軍長,資歷很老。抗戰時期,陳再道擔任過386旅副旅長,和旅長陳賡搭檔。

建國後,陳再道擔任河南軍區司令員,後來又殲滅了伏牛山、大別山一帶的國軍散兵遊勇十餘萬。1955年,陳再道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廣州軍區,黃永勝上將

黃永勝,1910年出生,湖北鹹寧人。他早年參加了湘贛邊秋收起義,歷經三灣改編,可謂是根正苗紅。正如主席為他改的名字一樣,黃永勝在戰場上戰無不勝,功勳卓著。

建國後,黃永勝擔任第15兵團司令員,屬於正兵團級將領。1955年,他出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成都軍區,賀炳炎上將

賀炳炎,1913年出生,湖北松滋人。他是紅二方面軍走出來的將領,革命年代歷任紅軍師長、八路軍團長、副旅長、西北野戰軍縱隊司令員。

建國後,賀炳炎擔任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1955年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賀炳炎曾經幾度負傷,失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

昆明軍區,謝富治上將

謝富治,1909年出生,湖北紅安縣人。他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將領,革命年代長期從事政治工作,還是陳賡將軍的老搭檔,歷任太嶽縱隊政委、陳謝兵團政委。

建國後,謝富治成為了治理一方的大員,擔任雲南黨政軍一把手。1955年,昆明軍區成立,他擔任司令員兼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內蒙古軍區,烏蘭夫上將

烏蘭夫,1906年出生,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他曾經赴蘇聯留學,回國後長期在家鄉擔任領導工作。

建國後,烏蘭夫成為了治理內蒙古的大員,1955年擔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1955年北京軍區司令員都有誰?他們都授予什麼軍銜?誰成就大
    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成立於1955年。北京軍區成立後,首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副司令員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成就最大呢?司令員:楊成武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是楊成武。楊成武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當選為政協副主席。楊成武2004年病逝,終年90歲。副司令員:鄭維山鄭維山1915年出生於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區第四鄉屋脊窪村,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泗店鄉泗店村屋脊窪。鄭維山和許世友是同鄉。
  • 1955年,有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都是誰?
    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原先各個野戰軍部隊下的縱隊司令員們,大多數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有的甚至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只有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九位原先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 1955年授銜,全國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是誰?單獨授予什麼軍銜?
    一九五五年二月,全國戰略區重新劃分,原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西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6個軍區改為12個軍區。基本以12個主要軍區命名,1956年又增加了福州軍區。這就是說,1955年的時候,全國有十二大軍區,那麼各軍區的司令員是誰呢?單獨授予什麼軍銜?繼續往下看。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軍區下轄10個軍區建制,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東北軍區作為解放戰爭時期六大軍區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建制下有10個軍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10個軍區當時分別由誰擔任司令員?後來他們成就又如何呢?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營長、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等職,率部和日偽軍多次作戰,屢立戰功。韓戰爆發後率38軍入朝作戰,在第二次戰役中榮立大功,受到了志願軍總部的嘉獎,38軍也被稱為「萬歲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1985年,為了把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也為了解決部隊「臃腫」的問題,全國範圍內開始「百萬大裁軍」。此次裁軍不僅要減少人數,編制也要精簡,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大軍區,最終合併為七大軍區,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88年恢復軍銜制,成都軍區正、副司令員都有誰?授予什麼軍銜?
    1988年恢復軍銜制,成都軍區正、副司令員都有誰?授予什麼軍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三大主線貫穿始終,即百萬大裁軍、改革開放、對越反擊戰。其中,百萬大裁軍從八十年代初期都開始醞釀,1985年正式開始,並將十一大軍區調整為七大軍區,成都軍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起來的。
  • 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是許世友,第二、第三任司令員是誰?什麼軍銜
    南京軍區成立於1955年,是解放軍主管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軍事事務的大軍區。2016年2月,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南京軍區隨之裁撤。南京軍區的首任司令員是許世友上將,許世友是位大名鼎鼎的傳奇將軍,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長達18年之久,直到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時才離開南京軍區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那麼,許世友之後的南京軍區第二任、第三任司令員分別是誰?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二任司令員是丁盛。丁盛於1973年至至1977年擔任南京軍區第二任司令員。
  • 1955年,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和年齡最小的,分別都是誰?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將軍一級軍銜分為了四個等次,從低到高分別是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當年,一共有55位優秀軍事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在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的上將和年齡最小的上將,分別都是誰呢?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擔任什麼樣職務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85年,昆明軍區併入成都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都是誰?
    1985年6月,正式發布裁軍命令,這既是為了解決部隊臃腫的問題,也是為了把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當時決定裁軍一百萬,約佔部隊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除了人數精簡,編制也要調整。全國十一大軍區,有四大軍區被撤銷合併了,分別是烏魯木齊軍區、武漢軍區、福州軍區和昆明軍區。
  • 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新中國成立後,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新中國空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期間經歷的考驗百折千回,但一代代空軍將士百折不撓,12位空軍司令員以身作則,譜寫出一曲曲盪氣迴腸的英雄壯歌。從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到如今屹立於世界空軍強國之列,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空軍走出12位空軍司令員。那麼這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中將大概有145人,少將1359人,其中中將和少將,在後來又有不少人晉升,但是晉升是一步步的,比如少將,第一次只能晉升為中將,第二次如果有機會才能晉升為上將,而恢復軍銜制首次實行軍銜晉升是在1993年,也就是恢復軍銜制度的5年之後。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童年時代,許世友因家境貧寒,曾到少林寺學習武術,後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 這位將領身在國外,依然被授予上將軍銜,回國後任北京軍區司令
    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能夠被授予軍銜的將領,都是為革命戰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跟著貢獻的大小進行授銜,級別最高的是元帥,最小的是士官。按理來說,授銜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作為被授予的對象肯定會出現在授銜大堂上,等待授銜。
  • 五大戰區成立後,首任司令員分別來自哪個軍區,誰最先晉升為上將
    之前的七大軍區分別變為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和中部戰區,這五大戰區肩負起來原來七大軍區的職責,戰區也是正大軍區級,五大戰區的司令員都是正大軍區正職,軍銜對應都是上將!那麼當五大戰區成立的時候五大戰區首任司令員分別來自於之前的哪個軍區,他們在什麼時候晉升為上將軍銜的,誰最早成為上將的?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 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從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到如今屹立於世界空軍強國之列,短短幾十年間,中國空軍走出12位空軍司令員。那麼這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空軍政委。1965年5月至1971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