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位開國上將,為何有兩位是後來單獨授予的?他們分別是誰?

2020-12-12 大麗歷史說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人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這些開國上將,大部分都是正兵團級將領,資歷和戰功極高。但很少有人知道,1955年授銜時,只有55人被授予開國上將,還有兩位是在1956年、1958年單獨授予的,這是為何呢?這兩人又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王建安,1956年授開國上將

王建安,1908年出生,湖北紅安縣人。眾所周知,紅安是我國著名的將軍縣,很早就建立了革命政權。受到進步思想影響,王建安19歲入黨,還參加了黃麻起義,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建安最高職務是紅4軍政委,值得一提的是,他和許世友等人還有過疙瘩。那是在1937年,當時許世友等十多位紅四方面將領打算回四川打遊擊,王建安立即向抗大報告情況。很快,許世友等人被抓捕起來,思想轉變後才得以釋放。因為這件事,許世友對王建安意見很大。直到解放戰爭時期,倆人才握手言和。

建國後,王建安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擔任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1954年春,因為身體原因,王建安回國養病。1955年,我軍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但王建安卻無緣軍銜。至於其中原因,一說是因為黎玉被批判,一說是因為他驕傲自滿翹尾巴,被人建議授中將。但負責授銜的羅帥不同意,堅持要等等看。

1956年,王建安被單獨授予開國上將軍銜,後來歷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和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雖然長期擔任副職,但王建安將軍卻從不計較,始終任勞任怨地工作,令人敬佩不已。

李聚奎,1958年授開國上將

李聚奎,1904年出生,湖南安化縣人。他早年參加了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李聚奎作戰英勇,特別是在紅軍長徵途中,當時他率領的紅一師是開路先鋒,攻佔遵義城、四渡赤水河、強渡大渡河,立下赫赫戰功。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李聚奎又參加了西路軍西徵,歷經九死一生回到延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聚奎繼續戰鬥在一線,擔任過八路軍旅參謀長、四野後勤部部長等職務。建國後,我國成立了石油工業部,李聚奎出任部長。

1955年,因為李聚奎已經離開軍隊系統,因此沒有參與授銜。但到了1958年,李聚奎重新回到了部隊工作,擔任總後勤部政委。為了便於開展工作,組織上又為他單獨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1955年9月27日,有55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1941年冬天,宋美齡和丈夫一起坐車來到了西山,恰好陳明仁部在修築防禦工事。蔣中正一看陳部軍容不整,衣衫破爛,很生氣,責問陳明仁為什麼把士兵帶成了叫花子。況且這條公路上經常有同盟國的人出入,讓外人看見中國軍隊這個模樣,豈不是有損國體和軍容?
  • 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9人黃埔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畢業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董其武、陳明仁、陶峙嶽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思想轉變之後,積極投身於祖國現代化建設,功勞頗豐。那麼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其中9人黃埔軍校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後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成長為解放軍開國上將。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五五授銜時,主要參考標準是1952年的全軍將領的級別劃分。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江西宜春有三位開國中將,他們是誰?
    宜春風景美,有明月山等名山,文化底蘊足,有禪宗文化,市內擁有兩大名寺、三大祖庭、十大寺院和上千座佛塔,縱橫九嶺山脈,綿延500裡。銅鼓縣是「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江西省十大紅色景點」。宜春明月山宜春有三位開國中將,他們都非常有名。分別是杜平、王宗槐、周赤萍,他們當中誰的成就高,誰年齡大,你知道嗎?我們不如通過閱讀本文,來緬懷他們。
  • 河南譚姓開國將軍有兩位,都來自河南信陽市,他是誰?
    河南譚姓開國將軍都來自河南信陽市,他是誰?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東南部的信陽市新縣,被稱為「中原南門」,素有「紅色首府」、「將軍故裡」、「詩畫江南」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個將軍縣。河南是我國十大將軍省之一,誕生了1位開國上將,9位開國中將,99位開國少將和晉升少將,河南總計有109位開國將軍。徐明德少將是河南「唯一」徐姓開國將軍,是河南第二長壽將軍,享年91歲!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鄧華上將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彬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來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鄧華還參加過古田會議,資歷也算很老了。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開國將帥曾經是周士第的部下,分別是誰
    「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內容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人民軍隊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周士第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 兩次授銜的2位「五星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時,當時共有57位將領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 長徵初期,紅三軍團師團級將領都是誰,有六位後來成開國上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踏上長徵之路,作為中央紅軍的主力,當時的紅三軍團一共有17000多人,軍團長當然是彭老總了,下轄有三個師,共計九個團。不得不說,紅三軍團真是將星如雲,師團級將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成為開國將軍,其中有六位成開國上將。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人難免有一死,自古以來,生離死別,就是很正常的現在。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 陣容最豪華的兵團,司令員是元帥,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正國級
    不信你去查查,其他的兵團司令員要麼是開國大將,比如許光達,陳賡和蕭勁光,要麼就是開國上將,比如王震,陳錫聯和「三楊」等等。只有第十八兵團的司令員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除了徐向前,第十八兵團還有兩位開國上將,分別是周士第和王新亭。1949年6月,周士第接替徐向前擔任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 這個姓氏雖然只有十位開國將軍,不過有兩位活過100歲!
    從1955年第一次授銜,後來又經過幾次晉升,到1964年,我軍的開國將帥共有1614人,包括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這個姓氏雖然只有十位開國將軍,不過有兩位活過100歲!
  • 南京軍區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1955年9月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而當時十二大軍區的負責人基本上都參加了授銜儀式,其中南京軍區有三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那麼這三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1955年9月,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為軍隊正規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誰軍銜高?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
    湖南籍的將帥非常多,包括3 位元帥、6位大將,19位上將,45位中將,129位少將。湖南的開國將帥,主要來自嶽陽、長沙、株洲、湘潭、郴州、湘西等地,那麼湖南吳姓開國將軍,軍銜高的是嶽陽人還是長沙人?筆者研究發現,吳姓開國將軍有36人,其中湖南人有四位,分別在長沙和嶽陽兩個市區,我們知道嶽陽有57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 3 人:蘇振華、鍾期光、傅秋濤(皖南事變中成功突圍),中將12人:張震、鍾赤兵(長徵中3次截肢,用一條腿走完長徵)。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
  • 1955年授銜,全國十二大軍區的司令員是誰?單獨授予什麼軍銜?
    這就是說,1955年的時候,全國有十二大軍區,那麼各軍區的司令員是誰呢?單獨授予什麼軍銜?繼續往下看。瀋陽軍區司令員鄧華,生於1910年,曾參加湘南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岡山,開始革命生涯。建黨以來,鄧華作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一九五四年凱旋歸來,不久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一九五四年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