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是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為了應對中國的革命形勢,在蘇聯和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起了這座享譽中外的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楊至成上將
1.楊至成上將:
1903年11月30日出生於貴州省三穗縣城郊的一個侗族家庭,1926年3月,在廣州考取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在軍校中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二十軍連指導員。後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成長為解放軍開國上將。
蕭克上將
2.蕭克上將:
1907年7月14日生於嘉禾縣泮頭鄉一個書香門第家庭,1926年2月到廣州,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憲兵教練所,此教練所後來併入黃埔軍校,畢業後任總部憲兵團中士班長。1927年2月到七十一團當連政治指導員,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參與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宋時輪
3.宋時輪上將:
1907年9月10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北鄉黃村,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在陣地防守戰中獨樹一格,有「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美譽。他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張宗遜
4.張宗遜上將:
1908年出生於陝西渭南赤水鎮堰頭村,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兩年後考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擔任120師358旅旅長,率部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同敵人展開了堅決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協助彭總指揮宜川、黃龍、西府、隴東等戰役。
陳士渠上將
5.陳士榘上將:
1909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陳家新集,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隊到達井岡山,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參謀長,率部在平型關戰役中擔任主力,並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陳明仁上將
6.陳明仁上將:
1903年4月7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廣東革命政府討伐陳炯明的第1、2次東徵。抗戰時期,率軍血戰緬甸,在松山要塞與日軍展開一場惡戰,全殲守敵。解放戰爭時期,陳明仁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受到了共產黨領導人的嘉獎。
陳伯鈞
7.陳伯鈞上將:
1910年11月26日生於四川省達縣河市鎮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1月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第1大隊學習,因作戰勇敢在鹹寧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徵中,他率部阻擊敵軍,多次抵擋住數倍於己的敵人,堪稱「紅軍鐵流後衛」,陳伯鈞亦在紅軍將領中贏得「鐵屁股」之美譽。
周士第
8.周士第上將:
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杏花鄉郭受九村,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參加過牛道嶺戰鬥、上下鶴山戰鬥、高洪口戰鬥、百團大戰。建國後擔任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指揮部隊殲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郭天民
9.郭天民上將:
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他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獨立第六師師長,第六十二師師長,第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晉察冀地區主要負責人,痛擊日寇,保衛了敵後革命根據地。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部長、院校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