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後,人民軍隊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長徵之旅。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政委賴傳珠。李聚奎是人民軍隊中一員驍勇善戰的名將,1957年被補授上將軍銜,賴傳珠則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革命歲月中,他先後擔任過紅一師政委、新四軍參謀長、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野6縱政委、43軍政委、15兵團政委等職務,並於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陳光於1954年遺憾去世,不然的話是有著大將軍銜資格的,劉亞樓授銜時擔任空軍司令員,最終被授予上將軍銜。他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擔任過東野參謀長、四野兵團司令,其實從資歷上來說,授予大將都是有資格的。
紅三師師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羅炳輝的資歷夠得上大將,但他去世於1946年,未能參與授銜。蔡樹藩是搞工運出身的革命先輩,1925年即入黨,在紅軍時期做過紅五軍團政委、紅一師政委、紅九軍團兼紅三師政委,抗戰時期做過129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做過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從資歷上來說,也有著授予大將的資格,但他建國後不再軍隊任職,所以未授銜。
紅四師師長洪超在長徵中犧牲,政委黃克誠革命歲月中擔任過新四軍第三師師長、西滿軍區司令員、東野第二兵團政委等職務,有著出色的組織能力和軍事眼光,在革命歲月中功勳卓著,最終於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紅五師師長李天佑,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政委鍾赤兵,湖南平江人,1930年參加紅軍,成為彭老總率領的紅三軍團的一位傑出政工幹部,鍾赤兵紅軍時期就做到紅五師政委的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則擔任過東野後勤部部長、炮兵縱隊政委的職務,於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紅六師師長曹德清,在長徵中積勞成疾,去世於雲南扎西魚井。政委徐策,原本是一位中學教師,北伐軍路過他家鄉時,徐策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並很快入了黨,成為我黨大革命時期的一位骨幹。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徐策憑藉出色的政工才能,一路做到了紅六師政委的位置。1934年10月,為了掩護主力紅軍,徐策奉命組建川南遊擊支隊,率部留在雲貴川交界處打遊擊,最終在1935年7月的一次戰鬥中負傷犧牲。
紅13師師長陳伯鈞,1955年授上將軍銜,政委羅華明,1930年參加紅軍,憑藉傑出的政工才能,做到了紅15師政治部主任、紅13師政委等職務,在長徵中率部多次擔任後衛,屢立戰功。抗日戰爭時期,羅華明擔任晉察冀第四軍分區教導團團長,在反掃蕩戰鬥中壯烈犧牲。
紅15師師長彭紹輝,出身於平江起義系統,1955年授上將銜。政委肖華,紅軍中著名的娃娃司令,擔任過少共國際師政委、15師政委、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343旅政委、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野特種兵司令員、13兵團政委等職務,是人民軍隊政工戰線上的一位模範人物,1955年,肖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21師師長周昆,於抗日戰爭時期失蹤,政委黃蘇,犧牲於長徵後期。紅22師師長周子昆,在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政委王開湘,在紅22師編製取消後改任紅一團團長,是長徵途中著名的開路先鋒,1935年11月在羅漢川病逝。
紅23師師長孫超群,後期級別較低,解放戰爭時期最高職務只是副軍長,最終只授予少將軍銜。政委李幹輝,參加過廣州起義的老革命,歷任紅23師政委、紅32軍政委、新四軍旅政治部主任、三野第30軍政委等職務,授銜時因為已調任地方工作,未參加授銜。
紅34師師長陳樹湘,犧牲於長徵中的湘江之戰,政委程翠林,參加過毛委員指揮的秋收起義的老革命,在突破湘江之戰時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