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讀|18項團體標準保護個人信息 向App侵權說「不」!

2020-12-13 我的企業APP

從APP發展現狀來看,工業、農業、商貿、金融、交通、旅遊、教育、醫療等應用以及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不斷融合,應用市場的迅速壯大也帶來了一些困擾。APP下載時常會出現:隨手點擊APP廣告直接下載遊戲、用戶禁止權限就頻繁彈窗、不授權就無法使用等情況。尤其是最近爆出老年機被植入木馬病毒,信息被攔截等情況,使得用戶深受其擾。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針對App侵權中的典型問題,規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

針對App侵權中的典型問題,工信部組織相關機構按照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最小必要化」等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這一系列標準,涉及圖片、通信錄、設備信息、人臉、位置、錄像、軟體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企業可以對照最小必要這一系列的標準設計開發符合最小必要原則的App產品,測評機構也會依據這份標準開展最小必要的符合性的評估。

據了解,目前我國境內App上架數量已超過350萬款。工信部在連續兩年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對監管規則理解存在偏差,政策標準認知與App的技術實現之間沒有很好銜接。比如我們在這個位置信息這份標準中明確電商購物的App在基於位置展示商品信息時,不需收集(用戶)精確的位置信息。在圖片信息這份規範中呢我們要求收集圖片附加的位置,拍照時間、設備、圖片名稱等信息時應給用戶提示,並且允許用戶選擇刪除。

目前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主要包括: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違規使用個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戶權限、為用戶註銷帳號設置障礙等四方面問題。例如:通過檢測軟體可以看到,某些出行軟體除了獲取普通位置信息以外,還存在讀取行動裝置識別碼(手機序列號)、獲取應用列表以及讀取小區基站位置等敏感行為。在沒有經過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收集了設備識別碼、用戶識別碼。然後通過這個信息可以追蹤到用戶,為用戶推薦一些個性化的廣告。

通過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工信部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的技術檢測,責令1336款違規App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由於各種應用層出不窮而且更新頻繁,工信部還將繼續加大監督檢查和技術檢測力量,完善APP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加大監管力度。

對於企業用戶,APP的數據安全尤為重要,「我的企業」應用系統對入駐企業用戶信息方面著重進行安全加固保護,可以防止被破解、防止二次打包、防止外掛、防止惡意篡改等,確保將被反編譯、篡改、注入、日誌洩露、數據洩露、鍵盤監聽、界面劫持、截屏錄屏等惡意行為阻斷於外,強勢保障開發者和廣大企業用戶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向App侵權說「不」!工信部發布18項團體標準 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向App侵權說「不」!工信部發布18項團體標準 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2020-12-11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pp個人信息保護標準來了 工信部組織發布18項團體標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標題 App個人信息保護標準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發布18項團體標準央視網消息:保護個人信息和公民隱私,不僅應該成為社會和公民的自覺行動,還應該標準和制度上進行建設和保護,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和網絡生活化的當下。
  • 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先行!18項團體標準來了
    記者12月7日獲悉,工信部在責令3家垃圾信息嚴重企業限期整改後,再次組織發布了18項團體標準,以組合拳的方式不斷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信部方面表示,個人信息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推動標準化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關鍵環節,對規範企業經營行為,提升監管檢測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工信部組織發布18項App個人信息保護團體標準
    來源:央視原標題:工信部組織發布18項App個人信息保護團體標準工信部日前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制定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
  • 18項APP個人信息保護團體標準發布:按最小必要原則制定
    工信部日前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制定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按「最小必要」等原則 規範個人信息收集針對應用程式(APP)侵權中的典型問題,工信部組織相關機構按照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最小必要化」等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這一系列標準,涉及圖片、通信錄、設備信息、人臉、位置、錄像、軟體列表等信息收集使用規範。
  • ...四名輝瑞疫苗志願者出現面癱,工信部發布18項團體標準保護個人...
    工信部發布18項團體標準保護個人信息日前,工信部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針對App侵權中的典型問題,規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
  • 工信部對1336款違規APP說不!將繼續APP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
    在27日召開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當前APP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情況並宣布明年初將繼續APP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我國境內APP上架總量已超過350萬款 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
  • 中國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 明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11月27日在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透露,通過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中國將徹底改變手工檢測方式,有望在明年具備全年檢測180萬款的覆蓋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說:「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 九項水質監測團體標準立項 涉及多項水質指標
    近日,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發布了「關於《總磷快速測定儀》等九項團體標準立項的公告」,同意將《總磷快速測定儀》、《氨氮快速測定儀》、《葉綠素在線監測儀技術規範》《藻密度在線監測儀技術規範》、《水質綜合毒性分析儀技術規範》、《水體浮遊動物在線監測儀技術規範
  • 寶寶囟門的發育標準全解讀
    >寶寶囟門的發育標準全解讀2011-09-21 10:31:5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由於生後的最初幾個月,大腦的生長速度較顱骨的生長速度相對要稍快些,所以在這一階段,正常寶寶的前囟門可隨著頭圍的增加而略變大,但一般不大於3.0釐米,不小於1.0釐米,也不向外突出,寶寶也無多汗、夜驚、煩躁等表現。如果寶寶前囟門大小超過3釐米,或伴有多汗、夜驚、煩躁等其他異常表現,則要考慮是否有「佝僂病」或其他顱腦疾患,要請醫生及時檢查。
  • 抖音、微信讀書被判侵權 數字經濟下的個人信息保護突圍
    被推薦「可能認識的人」、自動向通訊錄好友發邀請簡訊……類似的情況在如今的App使用中並不罕見。惹人不快的同時,這或許也是平臺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宣判,認定抖音、微信讀書兩款App均有侵害用戶個人信息的情形。
  • 個人信息保護中的敏感信息與私密信息
    正是由於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是為了確定不同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而對個人信息作出的區分,該分類僅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法所調整的個人信息處理行為,而不適用自然人因個人或者家庭事務而處理個人信息的活動,對此,《草案》第68條第1款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然而,私密信息和非私密信息則是從民事權益保護的角度即為正確區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方法,而由民法典對個人信息進行的分類。
  • 張勇丨APP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以知情同意為視角
    原告某甲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為,被告獲取原告個人信息是由原告主動提供的,被告獲取原告個人信息的方式並沒有違法性,不應認定為侵權,因而維持一審判決。本案中,一、二審法院的判決及理由其實並不妥當,也不利於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的有效保障。
  • 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舉行 百度參與APP技術檢測平臺共建
    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決做好「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劉烈宏充分肯定了前期App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六方面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堅持依法治理;三是制定標準體系,堅持規範治理;四是加強技管結合,堅持科技治理;五是加強統籌協調,堅持聯動治理;六是推動行業自律,堅持源頭治理。
  • 法學∣張勇:APP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以知情同意為視角
    原告某甲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為,被告獲取原告個人信息是由原告主動提供的,被告獲取原告個人信息的方式並沒有違法性,不應認定為侵權,因而維持一審判決。本案中,一、二審法院的判決及理由其實並不妥當,也不利於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的有效保障。
  • 數字法治丨王成: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解讀與13條建議
    個人信息在形式上被定位為民事利益,不僅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沒有實質影響,反倒容易導致個人信息相對不重要的誤解。「個人信息權益」的措辭不符合我國立法傳統,在以往正式法律中沒有此類某種「人格利益」+「權益」的表述。個人信息保護法規範的是個人信息處理的「行為」而不是「活動」,旨在保護「信息主體」而非空泛的「個人」權利。
  • 就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上海市網信辦約談23家常用APP企業
    就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上海市網信辦約談23家常用APP企業 「網信上海」微信公眾號 2018-10-16 15:44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一般而言,「可識別」區別於「已經」識別到某一自然人個體,指具有識別的可能性,或者說能夠識別到個人。也因此,定義明確需注意「間接」識別特定自然人的情形,此時即使企業沒有直接向用戶收集個人信息,也無法避免承擔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義務。GDPR也表明了間接識別的重要性,認為應當考慮「所有合理可能的方法(All the means likely reasonably)」[3]。
  • 從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修訂大綱談疫情下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
    ④ 強化「Opt-Out」制度「Opt-Out制度」是在2017個法修訂中為了兼顧經營者的經營效率和實務困難新增加手續的制度,具體指對於經營者從第三人間接收集的個人信息,在按照法定要件向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備案後,可以不經本人同意向第三人提供,但經委員會公示個人可以要求停止提供。
  • 抖音APP未經授權獲取個人信息,法院一審認定構成侵權
    通過IP位址獲得的城市級別的模糊位置信息不具有可識別性,不屬於隱私和個人信息。請求駁回凌某某全部訴訟請求。因此,需要在具體應用場景中考察是否存在構成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情形,即在沒有對信息主體造成不合理損害的前提下,認定某些個人信息的利用行為可以不必徵得信息主體的同意。本案中,微播視界公司讀取及匹配通訊錄的行為不會對凌某某產生打擾,通常亦不會不合理的損害其利益,且可滿足其他有社交需求用戶的利益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屬於對該信息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