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
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一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家庭文化傳統。家庭,是我們最早接受教育的環境,是傳承家教家風的核心場所,同樣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堅強的後盾,最溫暖的港灣。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家風家訓故事
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也是每個人最初的起點,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家訓,影響著和幫助著人一生,為幫助青少年兒童、家庭與社會共同學習進步,講好普通家庭的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共同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品質,共同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深入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今天,我們在昆明市宜良縣狗街鎮高古馬下村李若嵐同志家庭的老照片中,一同尋找和感受最美家風。
照片:李若嵐家庭 來源:作者投稿
《誠信友善、伴我成長 》
作者:昆明市宜良縣狗街鎮高古馬下村 李若嵐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居住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健康地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給我,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他是生我養我的母親,她更像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照片:李若嵐家庭 來源:作者投稿
在我的家裡有些小規定:1、吃飯不能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不允許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條框框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矩約束著我,讓我更好的快樂成長。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也是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
我的家風還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媽媽一直諄諄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的國家是有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只有我們每個人認證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的和諧、強大。
照片:李若嵐家庭 來源:作者投稿
家風是由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營造的氛圍,包含著每一名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態度和精神追求。樹立良好的家風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以身作則來影響和引導其他家庭成員。
良好的家風家訓更體現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之中,在父母的言傳身教裡,更在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中。
感謝李若嵐家庭的投稿,讓我們共同感受良好的家風家訓。
你想聆聽更多家庭的故事嗎
「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
帶你感受家庭的力量
來源:昆明市婦聯、雲南兒童網
原標題:《【家風故事匯】第六十三期|李若嵐:誠信友善、伴我成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