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

2020-12-20 澎湃新聞

Frank大學畢業後,

留在北京工作了六七年,

那時候他租住在五環外,

上下班沒有地鐵,

坐公交單程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逃離社交、工作壓力大的北京,

回到老家浙江餘杭後,

他和從事軟裝設計的妻子曾曾一起,

親手搭建了一棟電影裡才有的鄉間小木屋,

大部分時間都宅家辦公,

關起門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

木屋的搭建過程就好像「搭積木」一樣,

Frank從芬蘭海運了200根特殊木材,

每根木頭都有自己的編號,

按照編號順序壘起來就行,

主體建築和屋頂

只花了10來天就搭好了。

整個村子晚上過了9點就會很安靜,

夫妻二人也逐漸適應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

「我們不想隱居,也不想太熱鬧,

老家適度的安靜讓我們覺得很舒服,

其實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心比較靜的話,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撰文 邵沁韻 責編 鄧凱蕾

餘杭徑山鎮位於杭州市區西北50公裡處,Frank和曾曾的木屋就坐落在兩座雲霧繚繞的茶山之間。

在周邊一眾磚瓦房的對比下,這棟外貌特別的木屋顯得尤為亮眼矚目。

一來到屋內,便能聞到一陣淡淡的木香,夫妻倆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

親手建木屋,

再也不想回到北京

幾年前,在北京工作的Frank聽到父親病重的消息,就帶著太太曾曾一起回到了老家餘杭。

原本只是想暫別北京,但小鎮的安逸,卻讓Frank越來越適應這裡的生活。

在北京從事裝修設計這一行,工作不輕鬆,社交的壓力也很大,但小鎮的圈子卻很小,每天都被自己喜歡的朋友和親人包圍,生活的節奏開始變得舒適。

兩人都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工作基本都可以線上完成,待在家裡就能賺錢,還省掉了通勤的麻煩。

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後,Frank突然覺得,自己再也不想回北京了:「看到歐美的電影裡,大家住在鄉下的小木屋裡,特別美好,其實在中國也能實現。」

另一方面,他覺得中國古代其實有很多漂亮的木構建築,但現在的鄉村卻已經被鋼筋水泥包圍,那麼好的木匠精神,卻沒有得到傳承,他覺得非常可惜。

於是Frank決定,自己親手建一棟木屋。

連木屋中的不少家具,也是Frank親自打造

太太曾曾在北京就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所以特別支持丈夫的決定,承包了後續的軟裝部分。

Frank說:「我做裝修施工一類的工作做久了,有點大老粗,她做設計工作,相對會細膩一些,審美更好些,彌補我的很多不足。」

2017年9月,他們開始一起設計這個房子。第二年的9月,開始清理現場,打地基。到了2019年的9月,房子就全部完工了。夫妻倆覺得這個月份有特殊的意義,於是就給房子取名為「九月」。

海運30噸木料回國,

只用10天的時間搭建完成

建成的木屋有250平米,整個建築外立面的搭建只花了10天。「鄰居很驚訝,正常用鋼筋混凝土蓋個一兩層的別墅,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第一步就是找尋適合的木材。Frank先前在北京工作時,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家芬蘭的木屋建築公司。

經過一段時間和芬蘭公司的溝通,Frank去了芬蘭考察公司的工廠,也學習了他們的建造技術。

他了解到芬蘭的赤松,這種樹木長在北極圈內,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產出的木材質地就會堅硬一些。赤松的保溫性也很好,夏天赤腳站在地板上,會感覺涼快,冬天又會覺得房子裡暖暖的。

選擇赤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芬蘭的木材資源豐富,且伐木行業一直遵守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第二步,Frank在家裡的電腦上,通過設計軟體做好圖紙,電腦最終精密地計算出要用多少根、多少立方的木料,這樣能保證不會有太多多餘的木料,不造成材料和經濟上的浪費。

第三步,就是讓芬蘭的工廠直接生產出所需要的木料。每一塊木頭,都會根據圖紙進行編號,方便回國後直接拼裝成木屋。

生產後的木料達到了歐盟的防火級別。木頭被意外點燃後,在一定時間內不會猛烈燃燒,只會碳化,發生火災後,會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Frank最終下單了這一整套木屋建築,200根有100年歷史的芬蘭赤松,重達30噸,從芬蘭海運過來,大概花費了10萬塊運費。

木材的運費和一般磚瓦房的裝修費差不多,所以夫妻倆覺得很值。

木屋搭建全過程

屋子的外立面是由20層木條壘砌起來的,木條通過吊機升到空中,工人師傅扶著木條一層層往上壘,每天可以壘3層。

到了第7天,就差不多壘完了所有牆面,第8天開始搭建主梁和船條。屋子的外立面和屋頂,大致成型只需要10天。屋頂面的裝修和瓦片的鋪裝大概又花了10天。

木屋的承重柱,是通過芬蘭的膠合技術,由6根小木條整合成一根的。

木頭之間的連接,用到了很多不同的金屬配件,但也有些基礎的配件是通用的。

親自施工的Frank

國內榫卯結構的木建築,需要木工師傅在現場加工,然後再安裝。木工師傅的工作周期會變長,工藝要求也更高。

但Frank學習的芬蘭公司的這套方法,可以大大縮短工期,對木工師傅的專業技術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大家只要按照圖紙來操作,基本不會碰到大問題。

所有的東西親力親為,

才能和房子有溝通

杭州的雨水多,木結構的房子需要遠離潮溼的地面,同時也需要防蟲,所以Frank決定將一樓做成混凝土的樣式。

Frank研究了很多芬蘭木屋的設計構造,希望能借鑑一些經驗:「芬蘭有極晝極夜,所以他們在室內的時間很多,會花很多心思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

所以我們木屋的結構,臥室也會偏小,但是公共空間會比較開闊。二樓有一個超大的落地窗,視野很廣闊。」

有一次,芬蘭的商務參贊來這裡做客,激動地跟曾曾說,好像回到了自己芬蘭的家裡面。

Frank還打造了一個小閣樓,用來存放建造房子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工具,比如切割機、油漆等。

曾曾說:「第一次見面覺得他這個人真的很傻,後來接觸了才發現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善於自己研究,所有東西都要自己親自去做,這點很吸引我。」

Frank親自安裝窗戶

Frank覺得只有通過自己施工,才能和房子有一個溝通的過程。樓梯、窗戶的安裝都是他親自上陣的,電地暖也都是自己鋪裝的。

曾曾看到好看的家具,就會拿著圖片來跟Frank商量討論如何執行,然後Frank就將木材切割、打磨、上油漆、組裝起來。茶几、方凳、電箱、邊桌,還有戶外的那些椅子都是Frank親手做的。

這張長凳製作時間是今年2月14日,是Frank親手做的情人節禮物。

兩年前,他們一起去西班牙旅行,曾曾在巴塞隆納一家餐廳前的院子裡看到這套桌椅的時候,就覺得很喜歡,所以就讓Frank動手做出一套來回憶當時旅行的點滴。

今年春節的時候,他們想用木屋樓梯扶手留下的餘料做一張中式風格的條案。

條案上擺放的花器是Frank喝完剩下的酒瓶子,裡面的幹枝是曾曾在村子裡撿來的,這麼一搭配中式味道就更足了,很適合春節的氣氛。

木屋不需要特別的裝修

對Frank和曾曾來說,木頭是個活物,它會呼吸,能夠調節溼度。空間裡如果過於潮溼,木頭會吸收溼氣,而如果過於乾燥,木頭又會釋放水分。

用這樣的木材搭建的木屋,本身已經足夠美了,因此Frank和曾曾基本保持了木材原本的樣子:「即便它有些疙瘩,也是自然的樣子。」

室內的配色,曾曾完全憑直覺去做:「我有自己的搭配比例,就會覺得這個藍色可能再多一點點就不行了,只能是給這麼多。」

家具如何搭配,曾曾也有自己的小門道。比如家裡的家具全都不成套,椅子都是不同款,反而有種混搭的美感。

曾曾偏愛紙質燈,因為她覺得透過紙散發出來的光更溫柔,即使不放音樂,只開紙燈,也會讓人覺得很浪漫。

平時,曾曾喜歡買一些不那麼實用、卻很漂亮的物件,追求實用性的Frank常常會和她「講道理」,但最終都無法說服對方。

可能是受到曾曾的影響,有一天Frank將用了三年多、捨不得扔的舊手機打開拆解,做成一個標本封存了起來,放在客廳,也體驗了一把「無用之美」。

曾曾手工製作的擺件

焦慮感慢慢減弱,

人最終是要和自己過的

木屋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與世隔絕,Frank和曾曾也不想做隱士。

「在這裡生活,不算特別安靜,也不算特別熱鬧,很適中。」周邊的超市、菜場也就幾分鐘車程,開車去杭州市區也只需要40分鐘。

他們跟鄰居們的關係都不錯。隔壁大爺在屋邊種植了掃把草,收割以後手工做成掃把。曾曾買了一把,用來清掃庭院中的落葉。

夫妻倆還在家門口做了一塊小小的花壇,準備用來種花,周圍領居們看到後,都熱心地向他們建議種什麼蔬菜更適合。

自製花箱

木屋所在的徑山以「徑山茶」聞名,屋後就是一座小茶山。春秋季的時候,Frank和曾曾會上山,跟當地人一起採茶。

「九月」也會作為民宿偶爾經營,但他們佛系接單,大概一個月只接待一兩波客人,通常都是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聚餐、燒烤、打撲克。

大部分的時候,這裡只有他們兩個人生活。Frank的母親住在離他們車程十幾分鐘的地方,但因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每隔幾周才會過來一次。

每天早上起來,Frank和曾曾會沿著山間的小路跑一圈,回來之後再做早飯,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剛回到餘杭的時候,內心會有一絲焦慮,擔心跟城市脫節,不過現在覺得,網際網路其實也能看到大部分的信息。

我覺得人最終還是要和自己過的,自己心比較靜的話,才懂得享受生活。」

原標題:《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徹底逃離北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90後北漂夫妻從國外運回200根木頭,造木屋過小日子徹底逃離北京
    逃離社交、工作壓力大的北京,回到老家浙江餘杭後,他和從事軟裝設計的妻子曾曾一起,親手搭建了一棟電影裡才有的鄉間小木屋,大部分時間都宅家辦公,關起門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木屋的搭建過程就好像「搭積木」一樣,Frank從芬蘭海運了200根特殊木材,每根木頭都有自己的編號,按照編號順序壘起來就行,主體建築和屋頂只花了10來天就搭好了。
  • 想在森林裡造一間木屋,睡在木頭上
    「森林木屋」是多少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這裡可以遠離城市喧囂,治癒心靈,釋放壓力,仿佛置身於「桃花源」裡,隔絕都市的繁雜,沉浸在自然的美好景觀裡,做一個關於森林的遐想。森林木屋或許在每個人的童年裡都有過對森林的幻想,渴望住在一個充滿夢幻童話般的木屋裡,和最親近的人圍坐在火爐旁,端著茶杯,談天說地,過著無憂無慮、和諧溫馨的生活。
  • 木屋別墅木屋建造都需要注意什麼
    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夢想,在一個風景優美、環境清新的地方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小木屋,安靜自在著過著淳樸歸真的小日子,雖說夢想是那麼的美好,但實際上真的要搭建一套木屋卻沒那麼容易,那具體在木屋建造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問題要注意呢?
  • 90後北漂情侶這樣獻愛心
    當10箱沉甸甸的醫用口罩裝上快遞員的三輪車,「90後」小夥兒張小凡鬆了口氣,他從俄羅斯購買的這批醫用口罩終於踏上了前往武漢的路。張小凡急忙把發貨照片傳給未婚妻,送上一份遲來的情人節禮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對北漂情侶將婚禮推遲,拿出籌辦婚禮的近20萬元資金,全部購買防護用品,為一線醫護人員送去一份愛心。上月底,做網店的張小凡通過業務關係,在俄羅斯找到等效N98/99標準的FFP3醫用防護口罩貨源,動用自己準備辦婚禮的資金,買下這批口罩運回國內。除了捐贈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還有一部分打算捐贈給有需求的北京市屬醫院。
  • 金鑾殿裡72根大柱是什麼木頭,文玩人聽了肯定羨慕
    太和殿中有72根巨型木柱,直徑最大有1.06米,高12.7米。大家知道這七十二根柱子是什麼木頭嗎?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宮殿,佔地面積約兩千四百平米,修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這72根木柱成為了主要的承重柱子,當時的皇帝為了修建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製宮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作為大殿的關鍵柱子,肯定要用當時最昂貴也最堅固的木頭——金絲楠木。直徑1米,長12米的金絲楠木,哪裡有這樣巨大的木頭呢?
  • 我們造了一間小木屋
    中午吃完飯,再過了午休,我們就開始了消防演習。教練先點了煙,然後我們用準備好的溼毛巾捂住口鼻,貓腰跑了出來。晚上,我們還做了手工。我和室友一起做了個小椅子,不過還沒有做完,爭取明天做完。小記者:儲伊今天早上我們繼續搭起了我們的木屋。木屋建好了,終於知道了木屋的結構,學會了看圖紙,我們還欣賞了總教官的作品。
  • 迷你世界:天氣越來越熱,大神造「鄉間木屋」乘涼,生活真舒服!
    近日就有一位大神玩家,在迷你世界創造者模式裡,製作出了一座「鄉間木屋」乘涼,小夥伴們都知道在城市裡都是一些混泥土鋼筋建造的房子,被炎炎夏日一曬,就像是蒸籠一樣熱,而鄉間的木屋因為是木頭製作
  • 小木屋的鵝媽媽童謠
    記得我留學那會兒,一些微博營銷號喜歡貼一些小木屋的圖,這些小木屋看上去美輪美奐,頗具童話色彩,讓一眾文藝女青年心馳神往。
  • 臺灣南投埔裡鎮牛耳藝術度假村,徜徉小木屋散發的溫潤芬芳
    導語:臺灣南投埔裡鎮牛耳藝術度假村,徜徉小木屋散發的溫潤芬芳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推開大門,一陣木頭的馨香撲鼻而來。距離上次居住小木屋已經是兩年前,那時候是去住位於新竹尖石鄉的峇裡溫泉度假村。那時候就很愛小木屋這種充滿溫度及木頭香氣的環境,兩年前因緣際會和好朋友冰蹦拉一起來位於埔裡的牛耳藝術度假村的雕之森樹屋餐廳吃午餐。那時他剛好住在牛耳藝術度假村內,跟我分享著她們前一晚入住小木屋的各種開心。
  • 長白山下,藏有中國最後的純木屋村落,景美人少媲美雪鄉
    雪鄉這兩年來爭論很大,據說現在沒有人去了,幸好我幾年前去過,當時還沒有下這麼黑的雪,前幾天我去吉林白頭山滑雪,途中經過了全部用木頭蓋的房子的村子,被稱為中國最後的木屋村,錦江木屋村,村莊位於山坳之間,一片白茫茫的樹林,下雪後開始放晴了,在藍天下,雪白的雪襯託著冬天溫暖的陽光,結合原始的古樸古樸的木屋舍
  • 女兒說想要一間森林小木屋 爸爸用兩年真的親手造了一間
    因為沒做過 沒人敢接這個活 爸爸說:那我就自己來做  木屋在哪?就是杭州城西一間普通的小區房,但一推開門,森林氣息撲面而來:別說各類家具,就連屋頂、牆壁也都用上了圓形實木,上面布滿樹結。木頭上沒刷油漆,塗了一層桐油做保護。屋內還有壁爐、鞦韆等裝備。  建造木屋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因為女兒的一個夢想。
  • 根谷公館:一座1930年s的黃房子,兩個90後
    美國留學歸國和秋岑將黃房子改造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酒吧,名字為「根固公館」。在開店這件事上,你可以把自己描述成和秋岑兩個「事業無成」人一拍即合。像90後一代的許多90後一樣,他們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為未來舉辦了一場期待的溫馨活動,但他們不知道從何說起。一個偶然的機會,根谷大廈出現在他們面前,「開個自己的店」的想法從心底冒了出來。
  • 98K槍枝上的木頭1立方米2萬!世界槍王AK用的是什麼木頭呢
    後來國外出現了火繩槍,槍枝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大有提高。隨後,步槍在德國誕生,射程達到200米,而且還配有瞄準設備,因此,射擊精度也大大提升。發展到現在,各國槍械的種類越來越多,精度也越來越高。在一部分人的印象中,槍械都是由金屬製成,其實,槍械製作並不全都是金屬,也會用到木頭。不管是著名的毛瑟98K,還是普遍的KA系列,槍枝的設計都有用到木頭。
  • 爸爸花2年為女兒打造童話夢幻木屋 62㎡全實木打造
    「可以呀,爸爸給你造一個吧。」  杭州市文新小學503班廖文琦,從小學揚琴,很喜歡童話故事《白雪公主》。  去年聖誕節,她收到了爸爸一份特別的禮物:爸爸親自動手造的小木屋。  木屋原型就是小區中的普通住宅,建築面積62平方米。整個木屋材料全部採用了原木實木,光6米長的原木就用了52根。
  • 大鵬莎莎聚首江蘇春晚 演繹北漂貧嘴小夫妻
    搜狐娛樂訊 (張寧/文)近日,江蘇衛視羊年春晚正在錄製中,繼蛇年江蘇春晚促成F4合體、新白娘子組合聚首之後,2015年春晚也將續寫經典傳奇——86版經典《西遊記》的10位女神30年後再聚首。2月10日下午,楊鈺瑩、大鵬、於莎莎、SNH48等明星現身錄製現場。
  • 北海道「富良野森林」精靈小木屋
    冬天大雪紛飛,呈現北歐情懷,夏天五顏六色的花田盛開,完全呈現不同的驚人美景,這一次帶大家到富良野森林裡的小木屋去找找有沒有小精靈!再去日劇《溫柔時光》當中的森林咖啡屋,喝咖啡!▋森林精靈的露臺冬到來到這裡,映入眼帘的是這樣的迷人景色:高高低低的小木屋,就好像森林當中的小村落一樣,一間一間錯落在森林當中,斜斜的屋頂上,還有著積雪,簡直就像是童話故事裡森林裡的小精靈村一樣。走上一階一階的木頭階梯,會立馬喊出這也太可愛了吧!沒錯!
  • 15天造好一棟三層別墅!海寧這家人造房子像搭積木
    圖省心造木頭房子  這戶人家在海寧市馬橋街道正陽村勤豐組,小地名叫拐蒂浜。男主人叫任建初,65歲,不過造積木房子是他兒子任志明的主意。  所以,在得知他的工作單位後,小編也就不驚奇了,人家幹的就是建築行業,各色各樣的新奇房子見得多了呀。  不過真要給自己家造木頭房子,任志明還是花了一番時間來對比,並親自到廠家去看樣板房。  建設方是浙江德業園木屋有限公司,是台州市三門縣的一家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註冊的企業。專門造木屋的。
  • 木結構:使用木材設計建築、設計木屋的七大好處
    玻璃的加熱速度比木材快23倍,大理石加快90倍,快速加速1650倍,鋁加快7000倍。這意味著從家裡減少能量「洩漏」,如果想讓室內的保溫更好,並且你想花更少的錢來取暖或者製冷,相比其他建築材料,木材、木結構絕對是更好的選擇。
  • 90後農村夫妻住深山生9娃,令人深思!「保險套」英語怎麼說?
    ②French letter 保險套(俚語) 關於這個短語實際有個非常有趣的來源,法 國 有 一 個 鎮 叫 做 Condom, 拼 法 和 英 文 condom(避 孕 套 )完 全 相 同 , 英 語 國 家 的 人 都 引 為 趣 談 。究 竟 避 孕 套 英 文 為 什 麼 叫 做 condom呢 ?
  • 甜過韓劇!貴州90後「蠟染夫妻」火到了韓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貴州丹寨的一對 90 後蠟染小夫妻,在韓國火了!近日,《人民畫報》韓國特別節目《高恩帶你看中國》報導了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一對 90 後夫妻通過蠟染致富的故事。在視頻中,我們不僅看到兩位年輕人精湛的蠟染技藝,還有他們用網絡直播等方式,把貴州的蠟染文化廣為傳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