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恐襲後紐約時報洩露證物情報 英國首相:將當面向川普抗議

2020-12-27 觀察者網

據新華社5月25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4日公開聲稱是英國曼徹斯特炸彈襲擊現場的證物照,顯示疑犯引爆的炸彈設計精密。

不過,《紐約時報》的相關報導卻引得英國政壇和媒體譁然,英國方面認為這是美國單方面公開洩露曼徹斯特爆炸事件證據,不僅會破壞調查進程,違反英美兩國在情報合作方面的共識,還會對遇害者家屬造成進一步的創傷。

《紐約時報》網站報導截圖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導說,英國官員對曼徹斯特爆炸案現場的照片出現在美國媒體上感到憤怒。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預計會在不久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峰會期間,向美國總統川普就這一問題提出交涉。英國《衛報》則說,這些證物是調查爆炸案的關鍵證據。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截圖

22日晚上發生在英國英格蘭西北部城市曼徹斯特一處體育場的恐怖襲擊已經造成包括數名兒童在內的22人死亡,另有至少64人受傷。

《衛報》援引一名英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很明顯,這些從美方情報系統中洩露出來的圖片照片將會讓受害者、他們的家人以及全體公眾更加難過。英方已經就此事在各個層面向美方表達抗議和不滿。他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的強烈不滿,這是不可接受的。」

英國《衛報》25日頭版報導該事件

英國警方也譴責洩露情報將會妨礙案件調查。一名英國國家反恐警察部隊發言人說:「我們珍視英美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相互信任的情報、執法和安全合作。但是當這種信任關係和我們的調查以及受害者目擊者以及他們家人的信任被這樣的裂痕削弱的時候,所造成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這種損害要比在一次嚴重恐怖襲擊中未經允許洩露證據所造成的損失大得多。」

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翰(Andy Burnham)在推特上說:「我已向代理美國駐英大使提出了抗議,並確認他們會停止這麼做。但他們並沒有。這對曼徹斯特(GM,Greater Manchester)是傲慢自大、錯誤和不尊重的表現。」

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翰推特截圖

BBC安全議題通訊記者戈登·卡羅拉(Gordon Corera)說,英國官員認為此次情報外洩事件是美國執法部門所為,而非白宮所為。

《衛報》援引英國政府的消息說,英國不認為川普會直接對此作出回應,但是英國首相會在北約峰會期間向他提出抗議,並敦促北約聯合起來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IS)。

BBC說,目前,英國警方正在就襲擊者的關係網進行排查。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襲擊者兄長在內的七人在曼徹斯特及周邊被捕。襲擊者的父親和一個弟弟目前也被利比亞軍方扣留。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援引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話說,美國國務院並未就相關情報洩露事件進行討論。該官員稱,川普在曼徹斯特恐襲調查一事上完全站在英國一邊,並對英國的調查和執法給予全力支持。

《紐約時報》洩露的信息包括,爆炸物是一個裝在後背包裡的釘子炸彈,就是將大量的釘子混合在爆炸物中,當炸彈引爆時釘子會向四處散開,造成嚴重的攻擊。IS過去曾使用類似的武器。

另外還有在案發現場發現的一個12伏特的鉛酸電池、引爆器,但引爆器與一般設計不同,還焊接了一個小型電路板。

初步分析指,炸彈製作精密。當局因此懷疑炸彈是專家製作,而疑犯阿貝迪可能是恐怖組織一員,負責攜炸彈施襲 。

英美兩國在經濟活動、貿易、軍事計劃、軍事行動、核武技術和情報共享等領域有著親密無間的合作,使得兩國之間的關係被稱為「獨一無二的大國間關係」,外界也常將英美關係稱為「英美特殊關係」。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被出賣很生氣 英國不願和美國分享曼徹斯特爆炸案情報
    來源:東方IC英國警方一度停止了與美國分享有關曼徹斯特爆炸案的相關信息,原因是美國將此前英國分享的情報洩露給了媒體,影響了對該案的調查。不過,英國警方當地時間5月25日晚說,在得到美方關於情報保密的保證後,英方已經恢復與美國的反恐情報共享。
  • 法英舉行足球賽向恐襲遇難者致敬 兩國首腦將出席
    摘要:據外媒報導,法國足協12日宣布,為了向倫敦和曼徹斯特恐怖襲擊遇難者致敬,英法兩國足球隊13日晚21點將在巴黎法蘭西體育場舉行友誼賽。據法國總統府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將到法蘭西體育場共同出席這個儀式,並觀看這場為英國恐襲遇難者舉行的友誼比賽。
  • 英國曼徹斯特恐襲實施者的弟弟被判至少55年監禁
    新華社倫敦8月20日消息,英國中央刑事法庭20日判處參與2017年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式恐怖襲擊案的哈希姆·阿貝迪至少55年監禁。現年23歲的哈希姆·阿貝迪是曼徹斯特恐怖襲擊實施者薩勒曼·阿貝迪的弟弟。
  • 曼徹斯特音樂會遭襲震動英國 IS宣稱為襲擊負責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3日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說,發生在22日晚間的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是針對毫無防禦能力的年輕人的「無情恐怖襲擊」。梅首相還說,這是一種令人髮指和震驚的懦夫行為。目前,警方已經知道這一單獨作案人員的身份。大曼徹斯特警察局局長伊恩·霍普金斯證實,爆炸死亡人數已上升至22人,其中包括兒童,另有59人受傷。
  • 馬克龍炮轟英美媒體扭曲報導法國恐襲!法國反極端主義放大招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歐時大參」報導 法新社11月18日報導,政府已經起草完成「加強共和原則法案」,主要內容包括打擊網絡仇恨宣傳、提高宗教組織透明度,以及為學齡兒童分配國家識別碼。就在上周,馬克龍將炮火開向《紐約時報》等英美媒體,抨擊這些媒體在報導法國恐襲時,沒有站在法國這一邊,反而將暴力行動「合法化」並指責法國存在「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
  • 英國曼徹斯特恐襲實施者弟弟首次承認參與策劃恐怖襲擊
    當地時間7日,據英國天空新聞報導稱,2017年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式恐怖襲擊實施者的弟弟哈希姆·阿貝迪首次承認參與策劃曼徹斯特競技場爆炸案。報導指出,在10月份接受律師問詢過程時,哈希姆·阿貝迪首次承認,「充分了解並謀劃參與了曼徹斯特體育館恐怖襲擊事件」。此前,他一直否認參與了該恐襲事件。今年8月20日,英國中央刑事法庭判處參與2017年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式恐怖襲擊案的哈希姆·阿貝迪至少55年監禁。
  • 學者:曼城恐襲案「獨狼」缺乏身份認同,易被極端思想洗腦
    曼徹斯特體育館5月22日遭遇恐怖襲擊後,反恐怖主義學院做了專門的研究。25日,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兼反恐怖主義法學院院長賈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就歐洲暴恐事件多發、極端主義分子本土化等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
  • 細思極恐!紐約逃過第二次911!時報廣場、地鐵、音樂會都被盯上了...
    後怕!!!周五下午,美國司法部起訴3名男子,策劃於2016年6月5日至7月5日期間,在紐約市人流密集的時報廣場、地鐵、大型演唱會發動大規模槍擊、爆炸等恐怖襲擊活動。計劃確定後,他即從巴基斯坦進入紐約,與El Bahnasawy一起實施恐怖襲擊。菲律賓人 Salic則是該行動的出資者,他從菲律賓向美國匯款。這幾名極端分子傾向於代表伊斯蘭國(ISIS),用類似於巴黎和布魯塞爾的襲擊方式在美國製造恐怖襲擊。他們不止一次透露出想要製造像法國音樂會恐襲,節日貨車襲擊等類型的案件, 製造下一個9·11。
  • 世界標誌性建築點亮「米字旗」,悼念曼徹斯特恐襲受害者
    在克羅埃西亞的薩格勒布市,噴泉點亮成英國國旗的圖案,紀念受害者。   22日晚,英國曼徹斯特發生駭人的恐怖襲擊,世界各國表示支持和哀悼。在杜拜,哈利法塔點亮成了英國國旗的圖案;在克羅埃西亞的薩格勒布市,一個噴泉點亮成了英國國旗的圖案。在羅馬,羅馬鬥獸場熄燈以示哀悼。在美國洋基體育場,棒球比賽開始前,英國國歌《天佑吾皇》和美國國歌《星條旗之歌》同時響起。 視頻板上寫道:「我們對曼徹斯特恐襲受害者表示悼念,並為他們祈禱。」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的拱廊點亮成了紅色和白色,下面寫著「為了曼徹斯特」。
  • 緬甸恐襲1年後 西方媒體憤憤不平:怎麼還沒懲辦翁山蘇姬
    21日,在新加坡演講的翁山蘇姬 圖源:《紐約時報》刺激到《紐約時報》神經的,是翁山蘇姬21日在新加坡的演講。《紐約時報》在25日稱,與往常一樣,昂山還是拒絕稱羅興亞難民為「羅興亞人」,而是將他們喚作「來自若開邦北部的流離失所者」。
  • 英國駐美大使秘密郵件曝光,川普被損得「體無完膚」?
    《每日郵報》推特截圖據BBC報導,英國外交部表示,郵件洩露事件是個「惡作劇」,但是並沒有否認備忘錄的內容。英國方面將正式啟動針對駐美大使金·達羅克郵件洩露的調查工作。英國駐美大使的郵件洩露驚動了英美兩國政府高層,那些備忘錄裡究竟寫了什麼?
  • 外媒對待俄羅斯恐襲的態度,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雙重標準
    俄羅斯總檢察院已將這起爆炸案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terrorist attack)。然而,在這場令人痛心的恐襲面前,部分西方媒體卻再次使用雙重標準進行報導,各種「陰謀論」迅速蔓延開來。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兩起事件有關聯,《華盛頓時報》卻放著大量的現場圖不用,偏偏選用這張抗議遊行的照片,意圖很明顯。目前《華盛頓時報》已將配圖撤換。
  • 紐約時報:不只弗林 多名川普團隊成員與俄情報人員聯繫頻繁
    【觀察者網編譯】近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林因被曝光與俄羅斯駐美大使聯繫密切而辭職,美國《紐約時報》2月14日進一步報導稱,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川普團隊成員或不只弗林一人。據四名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介紹,通話記錄和截獲的電話信息顯示,在參加競選前一年,川普競選團隊的多名成員和川普的多名助手與俄羅斯情報官員聯繫頻繁。
  • 倫敦橋恐襲後英首相放狠話:要恐怖分子每一天都在服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一場倫敦橋恐襲案,不僅將有關暴力犯罪者減刑話題推到了英國輿論的中心,也讓法律和治安問題佔據了英國大選前社會問題的首要位置。恐襲案發生後第3天,據多家英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誓言:將加強監獄刑罰和治安,確保恐怖分子每一天都在服刑。英國路透社報導稱,談起日前發生的倫敦橋恐怖襲擊案,詹森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他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獲勝,他將加大對監獄系統的投資力度,並加重刑期。
  • 紐約曼哈頓發生卡車撞人恐襲事件
    紐約曼哈頓發生卡車撞人恐襲事件       據新華社紐約10月31日電(記者王文 孫鷗夢)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下城10月31
  • 倫敦恐襲三名襲擊者身份確認 英國反恐能力遭質疑
    中新網6月7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警方已確認倫敦恐襲案三名襲擊者的身份,其中一人早在英國安全機構黑名單上,卻仍成為情報網的「漏網之魚」,引發人們對於英國反恐能力的強烈質疑。倫敦警察局局長助理、英國資深反恐專家馬克·羅利表示,警方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襲擊者的個人資料和社交關係,重點調查他們發動襲擊是否得到其他人的協助。圖為一名警察在被搜查的房子外。
  • 請收聽今日國際媒體頭條:法國香街恐襲,多名大選候選人取消活動
    據報導,彭斯將與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mTurnbull)會面,意在緩解川普上臺後兩國關係的緊張。據報導,澳大利亞對於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頗有微詞。另外,川普在2個月前曾和特恩布爾通電話,稱美國與澳大利亞達成的安置難民的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自此兩國總統和副總統之間再無任何聯絡。
  • 曼徹斯特爆炸攪擾英國大選
    當地時間5月22日晚上10點半左右,英國曼徹斯特體育場(Manchester Arena)發生炸彈襲擊事件,目前已經造成22死59傷。英國政府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加強曼徹斯特和倫敦的反恐戒備。爆炸正值英國大選期間,各大政黨宣布暫停競選活動。  當晚,曼徹斯特體育場內正舉行美國著名流行歌手愛莉安娜·格蘭德的演唱會。
  • 倫敦橋恐襲死者均為劍橋畢業生!恐襲為何會發生?
    倫敦橋突發恐襲,致2死3傷!但是罪犯本該身在監獄,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案發地點?——英國小隊長 黑色星期五(11月29日)當天,倫敦橋上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罪犯已被武裝警察擊斃,當場死亡。
  • 英國政府打臉川普: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與實驗室無關
    據報導,一名英國內閣的消息人士表示,儘管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可能是從中國實驗室洩露的這種可能,但是英國政府認為其可能性很小。英國政府的立場與美國總統川普的說法形成了對比。川普曾表示,他已看到證據表明武漢病毒研究所是這場流行病的源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緊跟川普的腳步,聲稱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