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增廣賢文》
隨著新中國成立,百姓們生活逐漸穩定,社會各項統計事業也都提上了日程,只有做好民生工作才能更有效實施相對措施,因此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活動開始。
隨著人口普查工作的展開,各地基層機構也開始對轄區內的人口統計更加上心,這不,在1960年的時候,四川省涼山境內的一處村莊中,有一位已經71歲高齡的女教師劉小琴就被發現戶籍信息有問題,相關人員進行核查後立刻將她抓了起來。
村民們都驚了,不懂咋就將他們村的老教師給抓走了呢?劉小琴勤勤懇懇在這處村落中當了15年的教師,不知幫多少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家人學會了基礎知識,很受村民愛戴。於是村民們趕緊一同跑去跟相關人員協商求情,讓他們放了劉小琴。
警方看到這些淳樸的村民內心也是很複雜的,只好將劉小琴的身世說了個清楚。
劉小琴並非涼山本地人,她的老家在東北,而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最早侵入的就是我國東北地區。
劉小琴當時已經成了婚,有一個心有大志的丈夫,還有年幼的孩子。丈夫志在保家衛國,立刻跑去參軍去了,只留劉小琴孤兒寡母呆在老家。那個時候日本想要徹底融入東北,就會找一些當地的&34;了解情況,說是顧問,其實就是漢奸。
為了活命也為了保住孩子,劉小琴迫於無奈當上了顧問,出賣了很多往日的鄉親,也住上了大房子。財帛動人心,如果一開始劉小琴當顧問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享受到了優渥的待遇後劉小琴再也不想回頭,她開始主動助紂為虐,不知害死了多少同胞。
1945年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侵華日軍灰溜溜的撤出了我國領土。說實話,日本人也不見得多待見這些能夠出賣自己國家的人,因此撤退的時候肯定不會帶上他們。
劉小琴知道自己做了這麼多錯事,別說日後肯定會被清算,光是沒有了日本人的庇護,鄉親們就能要了自己的命。劉小琴趁著大伙兒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趕緊帶上錢跑路了,並且一溜煙跑到了千裡之外的四川涼山。
劉小琴此人倒是有幾分小聰明,她先是假裝因戰亂失去所有親人跟故土的可憐人,獲得了當地村民們的同情;又拿出部分錢財在村裡蓋了座學校,自己執教當起了老師。劉小琴別的不說,文化倒的確還不錯,當一個鄉村學校的老師綽綽有餘。
就這樣,劉小琴在涼山的村莊紮下了根,一住就是15年,直到戶籍人員核實戶口的時候發現劉小琴的信息不對勁,經過調查終於確定了劉小琴的真正身份。
原本一同來求情的村民們聽到這一段過往後全都啞口無言,他們的確愛戴一直教書的劉老師,但更尊敬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前輩們,如果不是當年他們流的那些血那些淚,哪有如今的好日子過?
不知是誰先開的口,陸陸續續有村民的聲音傳來:&34;
多行不義必自斃,有些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有些事觸及底線,一旦觸碰則是罪無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