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星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什麼樣嗎?
德雲社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曾經發布微博,僱人輔導女兒英語作業。
他無奈道:但凡有一點辦法不會這樣。
在網友眼裡,這只是個段子:原來明星也和大眾父母一樣,會因為孩子的英語成績心急火燎,情緒失控。
但為人父母更明白:
如此失控是因為,英語好,孩子未來的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寬。
忽視英語,等於放棄孩子的高配人生
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英語是幫孩子人生開掛的萬能鑰匙,讓他能夠最大限度地體會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
黃磊的女兒多多,7歲寫英文劇本,8歲翻譯英文小說,因此得到為《小王子》導演馬克·奧斯本做導遊逛故宮的機會,全程英文暢聊。
英語有多好,未來就會受到多少世界的優待。
調查研究顯示:職場上擁有流利外語能力的人,因為他們出色的語言能力,一生中,將比只會一門語言的其他員工多賺至少88萬人民幣。
無獨有偶。今年1月,中國教育考試網公布:中國英語能力等級評定對接雅思、普思考試。
這意味著:無論孩子是否要出國留學,從學校招生到公司招聘,孩子都要接受英語能力的考核。
英語有多好,孩子的眼界就有多開闊。
當今網際網路上有超過一半的信息都是以英文為載體,這其中包含了各式各樣圖書,學習教程,電視劇,電影。
過硬的英文水平可以讓孩子去Coursera和Edx免費學世界頂尖大學的公開課;去亞馬遜買英文原著;不需要等字幕搶先看到各種美劇和電影。
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英語好的孩子,看到的、學到的資源都是頂級配置。
反過來說,如果英文不好,孩子只能因為語言的壁壘,錯失優質資源。
孩子這一代所生活的,已經不是家長們「不學英語」也可以過得還行的社會生存環境,社會對英語的「偏心」越來越明顯。
英語好的人,才能享用高配資源,去建造自己的「高配」人生。
錯過2~18歲,孩子將加倍償還
正如蔡康永所說: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學英語要趁早。
不要讓未來的孩子抱怨為什么爸媽沒有讓自己好好學英語,不要讓自己午夜夢回時,心裡全是對孩子的不甘和後悔。
等孩子長大再學?為時已晚——
人類大腦存在語言學習關鍵期,孩子在不同年齡的大腦,學習英語的能力有很大差距。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Eric Lenneberg從醫學臨床經驗得出結論:2歲到青春期(18歲)是人的語言學習的黃金關鍵時期,這期間的大腦是人一生中語言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
18歲後,大腦會由左右腦同時學英語『邊化』為只有左腦負責,黃金時期結束,語言學習能力和效率大幅下降。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再成年後學習英語,需要花幾倍的時間,才有中小學時差不多的效果。
中小學,正是不能錯過的、英語學習的黃金時期。
你的「管太多」,正在毀掉下一代
不可否認,中國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操心程度,無人能敵。
輔導班、外教課、學習資料、買800萬的學區房,花3萬去撐一個暑假……就希望自己多付出點,換來孩子的成績。
可中國孩子的英語,還有很大空間要進步。
雅思官方最新數據公布,全球雅思考生平均分,中國排34名,榜單倒數第6,低於比我們落後的越南、尼泊爾、以及我們經常吐槽英語差勁又搞笑的日本。
父母的付出和國際接了軌,孩子的英語卻沒有。收入與成本不成正比,是哪裡出了錯?
你的「管太多」,可能正在毀掉下一代。
你的精心安排和過度保護,是在剝奪他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一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腳下有路,眼裡有風景,心裡有方向,內心篤定而自信。因為他知道,他的每一次前行,都是在拉近自己和目標的距離。
一個不懂自主學習的孩子,即便天生有副好牌,也會打壞。
鄰居家有個智商卓越的小孩,考進了一個炙手可熱的小學。
他媽媽猛然發現自己兒子居然這麼優秀,以後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學習:
於是每天催促孩子寫作業,全程緊盯,出現錯誤立刻指出,甚至奪筆直接上手示範。
幾次下來,聰明的孩子放棄思考,只剩服從,錯誤越來越多,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久而久之,出現「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惡性循環。
大好的前程,就這樣被媽媽親手毀了。
自主學習,是孩子的頂級實力。
除了必要的監督和鼓勵,培養獨立意識的教育,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