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了大半年的低保戶李炳坤竟然站起來了,還被攙著出門遛彎兒,這成了近段時間泰安市岱嶽區耿家莊村的一條大新聞。村裡人都猜他遇到了「神醫」,其實哪裡有神醫,只是兩名大學生堅持免費幫他按摩、刮痧、針灸,做康復訓練,花了足足6個多月時間換來的成果。
「村裡有個兄弟癱了,能給看看不?」
「多虧了這倆好孩子啊,颳風下雨都攔不住他們。」一說起這事,李炳坤79歲的母親王德英老人就激動地想掉淚。12月22日那天,她找到在泰山護理職業學院工作的鄉親陳碩代,非要坐他的電動車去學校送一面錦旗。也正是這面錦旗,才讓這兩名學生的愛心事跡「浮出水面」。
說起這事的起因,在學校當宿舍管理員的陳碩代打開了話匣子:「6月份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在宿舍樓門口逮住個晚歸的學生。我問他,咋回來這麼晚?他說去很遠的一家敬老院給老人做義務按摩、刮痧去了。我一聽,騰的一下就站起來了,『這些你都會?我村裡有個兄弟癱了,能給看看不?』他當時就點點頭說願意試試,反正去敬老院也是參加公益活動。」
陳碩代口中的這位兄弟,正是病人李炳坤。今年4月份,他在河邊釣魚時突發腦出血導致癱瘓。59歲的李炳坤唯一的兒子兩年前因病去世,老兩口靠種花生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幾年前翻蓋了房子欠下的債還沒還上,村裡給他們家辦理了低保。
「當時鄉親們把他送到鄉鎮衛生院,因為沒錢治又給抬回了家裡。」陳碩代說,他與李炳坤非親非故,當時只是想隨口一問,沒想到這個學生卻放在了心上。
「我給他留了個電話,說了個地址。第二天他就帶著同學騎摩託車一路找了過去。」更讓陳碩代驚訝的是,這位學生不但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小半年,還真的讓癱瘓的病人站起來了。
26日,王帥之(左)為李炳坤做按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侯海燕 攝
每周兩次康復治療,臥床的大爺站了起來
陳碩代口中的學生,名叫王帥之,1998年出生的他剛滿20歲。現在是泰山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2017級老年護理專業2班班長。當時聽說李炳坤的情況後,他與舍友彭金政結伴,找到了離學校17裡外的耿家莊村。
可回憶起第一次走進李炳坤家時,王帥之的感覺並不好。「李大爺當時已經臥床一個多月了,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屋裡的味兒不太好聞。」王帥之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李炳坤時的情景,那時李炳坤全身都不能動彈,只有眼珠還有些活氣。
「擔心他得褥瘡,我倆就戴上口罩幫他按摩和翻身。」彭金政說,那時候是六月初,正巧地裡農忙,他就幫著李炳坤家人收拾莊稼去了。
「俺兒那時候說不出話來,不願意吃飯還光哭,這個小夥子一邊給他按摩一邊也跟著哭,一個勁兒地勸他多吃飯,說以後能好。」王德英老人激動地說,原以為兩個大學生會嫌棄家裡髒,來一趟就不來了。沒想到這半年來,他們每個星期都往這裡跑,颳風下雨都擋不住。
在給李炳坤做了一次刮痧、按摩康復後,李炳坤原本沒有知覺的胳膊漸漸有了感覺。微妙的變化讓王帥之和彭金政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信心,兩人決定每周給李大爺做兩次治療。
就這樣,騎著一輛破舊摩託,捧著一個醫藥箱,王帥之和彭金政堅持了6個多月。
「中間也想著放棄過,有一次夏天下了大暴雨,我倆淋成了『落湯雞』。最近降溫,小摩託打火都得蹬好久,風吹得手和臉都麻木了。」王帥之說,可每回看到李大爺的病一點點見好,他就一次次下決心要堅持下來。
「印象最深刻的一回是,10月份李大爺可以在我們的攙扶下站起來走路了,這可把我倆激動壞了,那時的心情用言語都無法表達。」王帥之說,那天他倆留在李大爺家吃了頓「豐盛」的大餐,足足八個菜!而這也是他倆唯一一次留在李炳坤家裡吃飯。
在自己身上試針灸,扎過200多個穴位
「這件事我一開始就知道,王帥之曾向我請教過相關知識,我從專業視角相信他為病人所做的這些,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效,只是病人的康復效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想。」泰山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副主任田秀麗老師說,王帥之常常向老師匯報李炳坤的病情,說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治療有效果。
得知王帥之有國家認定的針灸資格證書,李炳坤的母親就說讓孩子大膽嘗試。此前王帥之曾先在自己身上試針,身上300多個穴位,他自己扎過200多個。
讓田秀麗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10月份的一天,王帥之給她打電話說李炳坤能站起來走路了,隔著電話都能感覺到他倆的高興勁兒。
「王帥之在電話那頭不斷地重複『李大爺能走路了!』我們真心被他們感動了。」田秀麗說,「那時正巧是國慶節假期,王帥之的爸媽從濰坊老家來泰安看孩子,還專程跑到李炳坤家裡看望,留下了些錢。」她說王帥之大學報考志願時就通過招生宣傳找到老師電話,說喜歡老年護理專業,事實證明他確實熱愛。
「周末他從來沒有時間陪我,一有時間就去給李大爺做康復治療了,起初我也很生氣,但看到他的堅持和努力,我也慢慢理解支持了。」王帥之的女朋友慧敏說,周六周日只要帥之跟她說一聲去李大爺那兒,我就不再打擾他,看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也為他開心。
「一到周末,我們還在宿舍睡懶覺的時候,就見帥之和金政早早就起床出門了。」王帥之的舍友李俊昊說,得知他倆是在默默地做好事,他也很感動,為他們點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雅春 侯海燕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