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們經常會遇到火龍果發生各種生理性病害的情況,想要進行防治,必須先了解發生的原因。首先著色差是較為常見的,有時是因為留果太多而引起。因為總有不少人希望提升產量,沒有進行疏果,但實際上這反而會對果實的品質有較大影響,尤其進入轉色期以後,需要有比較多的養分支持,如果果實數量太多,就會導致營養分配不均,經常出現一半青色另一半紅色的現象。光照因素也會影響火龍果著色,這是因為轉色時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時間,這樣才會通過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變色。
雖然在轉色時期也需要施肥,但是不要大量的使用氮肥,否則不利於果實變紅,反而容易返青。給予充足的水分,對於提高著色效果有很大幫助,但在果園之內絕對不能出現積水,否則會導致根部窒息,沒辦法提供充足養分。對於這種情況應該如何防治呢?該疏果的時候一定要蔬果,合理的使用肥料,尤其是氮肥不宜過多,在進入轉色期以後,可以使用更多的磷肥和鉀肥促進著色和果實膨大。到了生長後期需要適當的控水,只要地表不乾旱可以不必澆水,在每次下雨過後應該鬆土。
改善果園裡面的光照條件,可以噴葉面肥促進儘快完成轉色。火龍果的果實開裂也屬於一種生理性的病害,產生原因跟品種相關,經過對比發現,圓形的品種往往比橢圓形的更容易發生開裂現象。在進入到果實成熟期間,如果連續乾旱不下雨或者是長時間下雨,都有可能導致裂果,尤其是多地的火龍果,在盛夏季節成熟,所以遇到高溫多雨,天氣的可能性極大。
如果果園當中的土壤較為黏重,也容易導致發生裂果現象,而且在成熟期偏施化肥,沒有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缺少鈣元素以及採摘的時間延遲都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裂果。那麼具體應該如何防治呢?首先在建園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自己所選擇的品種,果皮厚一點,果肉的彈性小一點,抗裂效果更好。把握好果實的採收時間,通常在花謝了以後的一個月之內,顏色就會變紅,逐漸顯露光澤,這也意味著可以進行採收了,儘量不要推遲,或者在雨天的時候採摘,否則裂果的機率會增加。
土壤環境非常重要,在選擇果園地點的時候,如果土質較為黏重,最好可以提前使用農家肥並摻沙子來進行改良。播種以後可以在上方覆蓋地膜稻草等,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在不同的時期應該給火龍果樹補充不同的肥料,比如到了後期補鈣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促使根系更加發達,果皮厚度增加。當花謝了以後還可以對果實進行套袋,能夠防止開裂促進轉色。最後長出畸形的果實,也屬於生理性病害。
發生原因首先與溫度相關,尤其在進入花芽分化時期,如果溫度過低,很容易造成畸形花和果實的出現。在高溫天氣下,如果始終較為乾旱,就會讓根系逐漸老化,吸收水肥的能力變差,也容易引發果實畸形。與之對立的,如果連續陰雨,那麼就會影響光合作用,自然會影響花和果實的生長。在營養缺失的情況下,花芽分化和植株的正常生長無法得到保證,尤其是缺少鉀鈣鎂等元素容易造成畸形。防治的時候,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時期,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氣條件,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並加強樹體的營養供給,可以適當的修剪枝梢,減少養分消耗,及時疏花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