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王笑梅從南通師範學校畢業了,作為一名優秀畢業生,被分配到通州區實驗小學。她先後擔任語文教師、副主任、副校長,2003年,通過競聘,她成為實驗小學的校長。當時的實小如雨中浮萍,負債兩千多萬,發展舉步維艱。王笑梅頂住壓力,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化解危機,凝聚人心,帶領通州實小,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新軌道。學校先後獲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現代技術試點學校、全國少年兒童平安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等近百個榮譽。2019年9月,學校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熟悉王笑梅的人都知道她的生活狀態——沒有休息日,沒有上下班,每天工作的時間超過12小時。人們常常驚嘆——為什麼任何時候見到王笑梅,她總是笑意盈盈,精神抖擻,激情四射,她為什麼能夠保持那麼好的生命情態?答案是一個字——愛。
一
她愛自己的專業,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之路上走向高遠。2008年,王笑梅在全國小學語文界率先提出了「兒童生命語文」的教學主張,構建了「兒童生命語文『我』課堂」教學模式。該項研究先後被列為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立項課題,其間,她在《人民教育》等刊物發表論文二百多篇,60多萬字,撰寫的課題研究論文多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大賽特等獎、一等獎。其專著《嬉樂作文 讓兒童樂並成長著》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省內外專家、一線教師的好評。她主持的「兒童生命語文的實踐與探索」獲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她以「發展教師、成就教師、幸福教師」為己任,樂當「教師成長路上的校長」。建立「學術個體」,構建「學術圈」,形成「學術場」,全校200多名教師中,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就有108人。從王笑梅名師工作室走出了2名正高級教師、4名江蘇省特級教師。在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被譽為教育界奧林匹克大賽的「教海探航」論文大賽中,學校連續十年獲優秀團隊獎,被省內外同行譽為教師發展的「通州實小現象」,學校獲評江蘇省教師發展基地學校。
二
王笑梅倡導「讓兒童立在學校中央,將道德立於兒童中央。」創新開展「指向未來公民核心素養以美育德課程」專題研究,幫助孩子端正信仰,明亮心靈,潤澤生命,培塑人格,全力打造「以美育德」教育新範式。
她是「兒童生命美育課程」的實踐者。她倡導創辦學校蕊春非遺研習所,藉助木板年畫、藍印花布、南通板鷂工作坊,開設蕊春藝術社團為主的非遺藝術以美育德行動,讓非遺文化薰染孩童的道德人生。2015年4月14日,作為全國中小學唯一代表,她應邀參加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她的發言《向著美麗出發》得到劉延東的誇讚;2019年4月20日,在全國第六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現場,她向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等領導介紹學校藍印花布藝術工作坊,精彩的講解以及學生出色的演繹贏得陳寶生部長的高度讚揚,陳部長情不自禁地為孩子們演唱的《藍印花歌》打節拍、鼓掌。
如何最大化發揮學校的環境育人作用?在學校園林蕊春園的改造過程中,王笑梅以獨特的視野、高雅的審美、智慧的創造,把園子建成了天然生態園、開放校史館、創意課程群、特色文化苑、靈動生命園,建成兒童與美相遇的大天地、大課程。如今走進通州實小,亭臺樓閣,假山池魚,廊道曲回,氣象萬千。學校成為立體的畫,抒情的詩,立體的書。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老師在校園裡流連忘返,紛紛誇讚這是他們見過的最具中國特色的小學校園。
三
王笑梅是「立德樹人」的踐行者、創新者。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她走上舞臺,帶著全校2000多名孩子誦讀《從小跟黨走》:「從小跟黨走,永遠不掉隊,長大要做黨的人,祖祖輩輩不後悔!」 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孩子們根植了紅色基因,激起在場每個人的拳拳愛國心和深深愛黨情。朗誦視頻獲江蘇衛視、學習強國等平臺推送,贏得社會一致好評。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後,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襟懷與擔當,以一名優秀校長的視野與智慧,書寫了令家長滿意、領導放心的抗疫優秀答卷。2月10日,她出現在「開學第一課」空中課堂,全校一萬多名孩子和家長守在手機或電視機前,凝神靜聽了她40分鐘的講課。《在「疫情」的大課堂裡,開啟一場主題學習》,她的課既是對學生及家長的疫情防控宣傳教育課,也是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課,更是引領學生立德樹人、報效祖國的教育課。她在抗疫中的出色表現,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四
王笑梅是一名在全國有影響的學術性校長。
作為一名黨員,她開啟紅色支教,傳播公益大愛。她行程數萬裡,把研究成果進行輻射與傳播。新疆伊寧、陝西鹹陽、黑龍江伊春、甘肅蘭州、內蒙古烏蘭浩特……都留下了她跋涉的腳印。先後到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20多個省市執教公開課、做專題講座二百多節(場),聽課者數十萬人次。在西寧,她冒著高溫,忍受著高原反應,連續站了四個半天,高質量做了四場報告,她的敬業、她的樂觀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
作為教育專家,她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教育部、釣魚臺國賓館, 「全國兩岸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全國首屆女校長高峰論壇」等諸多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論壇上,她應邀出席,發出了基礎教育的南通好聲音。
她以奉獻和引領的姿態,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路人。近年來,她以名校長強烈的責任與擔當,先後領銜在通州城區創辦三所新校區,辦一所成功一所百姓滿意一所,百年老校的優質資源不斷放大,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名校。
愛是她生命的底色,愛是她蓬勃生命的源泉。事業的芬芳、生活的美麗,是對她教師之愛的最高獎賞。
她付出著,卻時刻收穫著;她辛苦著,卻無比快樂著。
——愛就在愛中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