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火了:你把孩子當家人,還是客人?

2021-02-13 國學達人秀

作者: 粟言點點,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

同事的孩子去外地讀高中,每月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時,同事會精心準備30個蘋果,洗乾淨,用保鮮袋裝好,讓孩子帶去學校,每天吃一個。

 

另一個同事更奇葩,每月回家給孩子帶30條內褲,每天換一條,等月末帶回來她再一起洗。

 

同事說孩子學習要緊,從小就沒讓孩子做過家務。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做家務,理由常常是不忍心。

 

孩子還小,家務大人做就行了;

就這一個寶貝,我不寵誰寵;

學業第一,其它靠邊站;

輔導班、興趣班,佔用時間太多……

 

除了不忍心,還有一個原因是不放心。

 

幫不上忙,淨添亂;

做得太慢,有教你的時間,我自己早做好了;

沒那份耐心,自己做更省心……

 

然而,一位臺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分擔家務的視頻卻引人深思。

媽媽希望女兒懂得分擔家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巧妙地問女兒,「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女兒說,要當家人。

 

女兒說:

家人是什麼事情大家都互相幫忙,然後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做。

客人就是他吃完東西,在家裡玩玩,就會走了。

 

女兒說自己的玩具要等媽媽幫忙收拾,根本不是家人做的事情,她要改正,要做家人。

 

其實,父母的不忍心和不放心,就是在把孩子當客人對待,孩子在家中,不做家務,不懂分擔,慢慢的被照顧成了生活的低能兒。

說到做家務,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在《少年說》的勇氣臺上,吐槽媽媽讓他做家務太多的初一學生付軒昂。

他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希望媽媽別再讓他做家務了。


而媽媽的回答引來無數讚賞。

媽媽告訴他:「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必須承擔。能擔當有責任感,以後才能讓另一半幸福。」

 

媽媽還說:「家務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培養你的感恩之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你必須學習,而且以後你還要做得更多。」

網友們紛紛表示,三觀這么正的婆婆,真的超想嫁!遠甩朱雨辰媽媽十幾條街。

在她眼裡,做飯、買菜、打掃衛生這些家務,都應該是女人做的,這種觀念只會培養出一個個「巨嬰」。

 

同樣是在《少年說》的勇氣臺上,高二女孩郝睿涵則吐槽,因為家人太寵她,把她養成了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小時候吃飯不會用筷子,他們就給了我一個勺子,後來每次吃飯,都是我只管吃,她們只管夾,這導致我現在也不怎麼會使用筷子;

 

初二的時候,她們才嘗試讓我自己穿衣服;

 

前幾天,她們才開始讓我自己倒熱水;

 

高二了,白天和同學們出去玩,她們都要接送;

 

在家裡她們什麼事都不會讓我去做,就連插個電源,都怕我一不小心就觸電……

 

她說別的同學都可以自己挑喜歡的衣服,而她連衣服型號是什麼都不知道。

別的同學都會為自己的事情拿主意,而她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家長來做主。

 

她不想成為學習機器,不想當「啃老族」,她喊話父母:「希望你們鬆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詩人於戈說:「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還好,郝睿涵的父母也意識到了對女兒的過分呵護,表示尊重和支持女兒的決定。


可是,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父母,還在一意孤行的把孩子當客人養。

直到養出了巨嬰,養出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也引發了孩子的人生悲劇。

 

晨宇父母離異,從小被奶奶溺愛長大,22歲的他一無是處。

 

18歲出國,兩年敗光兩百萬,卻連預科都沒畢業;

回國後讀大專,不到兩個月棄學回家;

吃飯要奶奶一口一口喂,與媽媽僅剩的交流就是:給錢

 

轟動一時的神童魏永康,4歲學完初中課程;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碩博連讀。

 

媽媽覺得孩子只要專心讀書就行,對他事無巨細的照顧和呵護。

 

學習的天才、卻是生活的弱智,終因生活完全無法自理被中科院勸退了。

 

沙拉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哈佛大學曾經展開過人類史上為期最長的實驗——Grant Study,研究表明:

想要讓孩子成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他們做家務活,並且越早開始越好。

孩子作為家中的一員,不僅擁有權利,更有責任和義務,做家務是他們需要承擔的最起碼的義務。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朱棣文的媽媽從小就教育他們三兄弟:「必須要學會做飯,包餛飩是他們的「下廚啟蒙」。」

 

朱棣文從小就會烹飪,中小學時,還經常自己做飯包,帶去學校與同學們分享。

 

朱棣文說: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父母總把做家務看作苦差事,其實孩子能在這裡面學到很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照顧自己,培養的是獨立性;

 

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當家人需要幫助時,主動分擔,培養的是責任感;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培養的是自信心;

 

不僅如此,通過做家務,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做事的條理性、規劃時間的能力。

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並且他們的夫妻離異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較低。

無獨有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發起一項相關調查,結果表明:

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家務勞動也是一個大課堂,有許多需要孩子去體驗,去領會,去學習的東西,儘早地讓孩子領悟其中的奧秘、掌握生存的技能,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說到底,做家務就是讓孩子在勞動中收穫成長,培養出適用一生的能力和素養。

讓孩子參與家務,能使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麼;也能使孩子變得更加勤快,而且眼裡有活,懂得家務人人有責。

然而有責任感,樂於分擔的孩子,都少不了父母的引導和小手段。

 

 

不做作業,刷碗去!

這次要還考不好,下個月拖地的任務你承包了。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並不陌生。

 

父母經常把做家務當作一種懲罰,這無意間告訴孩子,做家務是件不愉快的事情,以至於孩子越來越排斥做家務。

 

要在勞動中引導孩子不知不覺愛上做家務。

 

女兒從三歲起,就和我一起做家務,平時,我拖地,就給她個小掃帚,我擦桌子,就給她塊小抹布。我一邊給她講笑話,我倆一邊一起幹活,幹活的過程總是充滿了歡樂。

 

現在10歲的女兒總是主動提出幫我:「媽媽我來做,你幹就是活兒,我幹就是玩兒。」

 

當孩子帶著快樂心情,主動去做家務時,才能使做家務成為一種習慣。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是有名的小暖男,特別會照顧媽媽,霍思燕在談起育兒經驗時說,她經常在兒子面前示弱。

 

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的保護欲就能被激發起來,他們會覺得自己對家人非常重要,就會心甘情願的去分擔。

 

 

父母不要只關注孩子家務做的好不好,而是要看孩子在做家務中學到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合適的家務,讓他們體會完成的成就感。

 

孩子做的一團糟,沒關係,忘記完美主義,保護孩子做家務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

 

多付出些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

 

去小姨家,小姨做飯,我去廚房幫忙,小姨說:「你呆著去吧,我做。」

 

姨妹說:「讓我媽做吧,你做她不放心,做不好,還會生一肚子氣。」

 

姨妹不會做飯,小時候,每次進廚房,小姨嫌她添亂,讓她出去玩。後來姨妹想學做飯,小姨嫌她又慢又笨,做不好。慢慢的姨妹就很少進廚房,以至於現在也不會做飯。

 

孩子學做家務總有一個由壞到好,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父母要多給孩子些時間,多付出些耐心,忍受孩子「幫倒忙」,對孩子來說,參與比結果更重要。

 

不要妄圖給孩子一種無菌環境,在無菌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無菌室,外面的風沙極易導致她生病。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從小讓他們懂得,對於家庭,他們既有責任,更有義務。

 

懂得分擔,有責任心的孩子,以後的人生路才能走的更遠,更順暢。

相關焦點

  • 「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最好的教育,是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幫不上忙,淨添亂;做得太慢,有教你的時間,我自己早做好了;沒那份耐心,自己做更省心……然而,一位臺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分擔家務的視頻卻引人深思。媽媽希望女兒懂得分擔家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巧妙地問女兒,「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女兒說要當家人。女兒說:「家人是什麼事情大家都互相幫忙,然後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做。」「客人就是他吃完東西,在家裡玩玩,就會走了。"
  • 「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主動承擔家務
    幫不上忙,淨添亂; 做得太慢,有教你的時間,我自己早做好了; 沒那份耐心,自己做更省心…… 然而,一位臺灣媽媽教育3歲女兒分擔家務的視頻卻引人深思。媽媽希望女兒懂得分擔家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巧妙地問女兒,「你要當家人還是客人?」
  • 3歲女兒連踹媽媽三腳,只因願望沒實現,爸爸的做法火了
    導讀:3歲女兒連踹媽媽三腳,只因願望沒實現,爸爸的做法火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女兒連踹媽媽三腳,只因願望沒實現,爸爸的做法火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公婆把你當家人還是當外人,全看這3件事,別傻傻不知情!
    公婆把你當家人還是當外人,全看這3件事,別傻傻不知情哦!1. 婆家人一談「錢」,就避開兒媳小燕婚後和婆婆相處甚好,是婆媳關係的典範。可有一次小燕從買菜回來,見婆婆手裡拿著一張銀行卡和老公站在陽臺的角落裡說話。
  • 「超級媽媽」火了,37歲就當外婆,大女兒和小兒子相差20歲
    「超級媽媽」突然火了,37歲就已經當外婆了在日本有這麼一位41歲的媽媽竟然憑藉她養活了家裡面13口人,這位媽媽的名字叫「真由美」,如今她也已經41歲了跟自己29歲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兩人雖然年紀相差很大,但是卻非常恩愛。
  • 臺媒:教育孩子大PK 德國媽媽嚇壞美國媽媽
    臺灣《中國時報》6月3日文章,原題:德國媽vs美國媽 帶小孩像2個星球的人最近一期的《天下》雜誌刊載了一篇非常有趣,但卻可讓身為父母者檢視自己帶小孩的方式,到底是在「協助子女成長」,還是「妨礙子女成長」,而若將臺灣媽加入,那就不只是2個星球的人,臺灣媽根本是「異形」。
  • 孩子,你是要做「家人」還是「客人」?
    你想成為一個家庭的成員還是客人? 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家人! 所以當你在家裡弄得一團糟,等爸爸媽媽收拾乾淨;當你吃完飯,握手離開時 讓我們反思一下:這是一個真正的家庭應該做的嗎? 家人和客人有什麼區別?恐怕我們成年人沒有以下的小蘿莉可以理解: 做一個家庭成員?
  • 因為太累24歲媽媽捂死女兒:教育孩子的痛苦和無助誰人懂?
    近日,國外有這樣一條新聞在國內廣泛傳播:尼卡特,是一名來自澳大利亞24歲的媽媽,她親手殺死了自己僅僅15個月大的女兒。她用手捂住女兒的口鼻,活生生地把女兒給捂死了。然後用嬰兒車推著孩子的屍體,將屍體丟進了公園的小溪裡。之後報警稱女兒被人搶走,隨後迫於壓力承認了女兒被自己殺害的事實。
  • 這位1歲孩子媽媽火了!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教養裡
    一對年輕夫婦帶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成都遊玩,飛機上這位媽媽給同艙的其他旅客每人準備了一份小禮物。這個衝上熱搜被幾億人點讚的媽媽,火了!1歲的寶寶收到無數的祝福,網友紛紛估測她前途無量。是的,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教養裡。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 黃磊女兒多多愛打扮太早熟?臺灣媳婦瑞莎女兒2歲就塗指甲油
    2015年嫁給臺灣鞋業小開,兩人的混血女兒Nika今年2歲半。瑞莎在19歲的時候曾閃婚閃離,因此她對再婚十分謹慎,Mike在交往的5年期間求婚20次才抱得美人歸。女兒Nika從小在中文、英文、烏克蘭語的環境下長大,如今已經掌握3國語言。由於知識儲備太過「豐富」,Nika一句話裡經常參雜多種語言,連媽媽瑞莎也要靠猜才能明白。
  • 3歲女兒吃下半包「乾燥劑」,媽媽一個舉動救了她,醫生連連稱讚
    李女士有一個女兒,今年剛滿三歲,平時好奇心就特別強,也很調皮搗蛋。一天李女士正在休息在家做家務,女兒在吃零食,大家都知道很多零食裡都會有乾燥劑,以防止食物受潮變質,但是乾燥劑是不可以吃的,上面也有文字表明。但是小孩子可不知道這些,李女士的女兒在吃完零食後,就發現裡面有一小包幹燥劑,這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
  • 為逃票,媽媽丟下女兒:別讓垃圾教育毀了你的孩子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木心說,教育的本質其實是一場自我教育。前不久,發生在江蘇泰州高鐵站的一幕:一個媽媽帶著女兒乘坐高鐵,出站的時候,被工作人員攔住,理由是孩子可能需要買兒童票,想給小女孩測一下身高。
  • 媽媽報警抓7歲的女兒 ▍狠角色的媽媽才能教育出省心的孩子
    前幾天,一位媽媽被罵慘了。有人說,她標榜自己正確、高尚。有人說,她不要臉,出事了不知道反省自己。還有人直接說,她是心智低下。到底怎麼了呢?原來,這個媽媽接到一家商場的電話,說查看監控發現她女兒幾天前偷了商場玩具,今天正好遇見她女兒路過商場,就把孩子叫過來詢問,但是孩子不承認。媽媽放下電話,連忙趕到商場,但是女兒怎麼也不說。
  • 3歲女兒陪媽媽產檢暖心當枕頭,同樣是孩子,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一位二胎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一同去產檢,在等待醫生叫號的過程中,媽媽太困睡著了。年僅3歲的女兒暖心的用手把媽媽的頭扶在自己的肩膀上,乖乖的給她當枕頭。在一旁觀看的記者等這位二胎媽媽醒來之後,對她做了採訪。女孩的媽媽說,女兒平時在家乖巧懂事,連衣服都會自己洗。雖然有時洗得不太乾淨,但是她非常樂意嘗試與學習。
  • 3歲女兒陪媽媽產檢暖心當枕頭,同樣是孩子,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一位二胎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一同去產檢,在等待醫生叫號的過程中,媽媽太困睡著了。年僅3歲的女兒暖心的用手把媽媽的頭扶在自己的肩膀上,乖乖的給她當枕頭。女孩的媽媽說,女兒平時在家乖巧懂事,連衣服都會自己洗。雖然有時洗得不太乾淨,但是她非常樂意嘗試與學習。3歲女孩的這一舉動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圍觀和羨慕。有人說:「女兒的貼心讓人感到心疼。」
  • 「粗心媽媽」火了,買完螺螄粉發現女兒走丟,原來吃比孩子更重要
    你不怕傷害孩子自尊嗎?」「粗心媽媽」火了,買完螺螄粉發現女兒走丟,原來吃比孩子更重要趣味指數,可能是螺螄粉的味道太香,這位寶媽一直盯著店鋪看而忽略了3歲的女兒。」火了,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況且,孩子在媽媽的帶領下,成長教育會更加順利。
  • 女兒被疑塗藍色眼影 李小鵬否認:她還是個孩子
    女兒被疑塗藍色眼影 李小鵬否認:她還是個孩子 2014-05-22 13:29:21」——臺灣美女主播侯佩岑,身為孕媽媽的佩岑看到昔日偶像男神如此會帶孩子不由得「老淚縱橫」;賈乃亮和女兒小甜心在妻子李小璐的陪伴下來到了北京草莓音樂節現場,剛滿一歲的小甜心毫不怯場,一路跟著音樂翩翩起舞。
  • 臺灣親子教育機構號稱心智開發逼小孩吞火(圖)
    來源:臺灣《蘋果日報》中國臺灣網10月22日消息 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臺南市一家民間親子教育機構,昨遭家長集體指控強迫小孩以吞火、徒手劈木板方式練膽,但這種激進的魔鬼訓練卻使得有孩子被灼傷,甚至心靈受創。家長要孩子退出並要求退費,業者卻置之不理,因此決定告對方詐欺。雜技高手則大罵吞火危險動作可能讓孩子毀容。
  • 又一「坑娃爸爸」火了,用3歲女兒擋雨,網友:「爸界泥石流」
    又一「坑娃爸爸」火了,用3歲女兒擋雨,網友:「爸界泥石流楊女士有一個活潑可愛的3歲女兒,平時都是楊女士親力親為的在照顧著>把孩子遮在了自己的頭頂上,還一手扯著女兒的小裙子,儘量讓女兒的「遮雨面積」更大一些。
  • 三歲男孩總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面對孩子的表現,媽媽的做法很贊
    三歲小男孩不斷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上周末,言言爸爸的朋友來言言家中做客。三歲的言言面對這個從來沒有見多的叔叔,沒有表現出一點膽怯的樣子,而是很自然地同叔叔交流。最開始他只是拿著玩具在叔叔面前玩,叔叔問他這是什麼玩具?言言回答道:「汪汪隊的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