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王子毛寧,一首《濤聲依舊》被廣為傳唱,曾被視為楊鈺瑩配角
1992年,陳小奇翻著稿子,發現自己幾年前寫過的一首詞《舊船票》,當時也請人譜了曲,也有歌手唱過,但似乎沒有什麼反響。長期根據別人的曲子填詞的陳小奇此時自己也有點手癢,他抱著「試著玩」的心態,自己動手來重新為這首歌作曲。陳小奇選用了蘇杭一帶民歌小調為基礎,採用一種非常獨特的傾訴方式,把歌詞固有的空靈與典雅之氣渲染得淋漓盡致。陳小奇作完以後將歌名改為《濤聲依舊》。1993年,毛寧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正式演唱這首歌,毛寧的深情演繹,唱出了《濤聲依舊》的韻味,因此毛寧與《濤聲依舊》一同在中國流行樂壇上留下美名。
毛寧的名字烙在中國歌迷的腦海之中,不僅是因為他的情歌王子的深情演唱,還在於他身上發生的一系列新聞。1992年的毛寧還只是一個剛到廣州求發展的新手,他籤約在中唱公司門下。為了包裝同門歌手楊鈺瑩,公司推出兩人的「金童玉女」型搭配,到全國各地宣傳。公司上上下下都把他視為楊鈺瑩的配角。一個偶然的機會,毛寧的知名度陡增。傳聞,因為與廣州另一名歌星張咪爭搶《藍藍的夜、藍藍的夢》的演唱權,毛寧被張咪的男朋友以武力報復。一時傳媒記者海陸空全面追蹤,毛寧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報刊雜誌及電臺,毛寧從廣州大踏步走向全國。這時毛寧又在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濤聲依舊》,又有人站出來說歌曲是《舊船票》的翻版、改裝,一下毛寧成為傳媒的焦點。
在廣州與毛寧並列的男歌手還有高林生、林依倫、麥子傑。他們都是青春向上,女孩鍾意的那種歌星,且高、麥還是星海音樂學院的科班生,都擁有可以殺傷各路人馬的青春愛情曲。可惜少了「毛寧被毆事件」這樣的一次炒作, 他們三人落得排名毛寧之後。封殺也是爆炒的另一種形式。1995 年,廣東電視臺八個系列臺停播毛寧等人的歌曲,這條新聞輕而易舉地飛到了全國報刊上,毛寧又被美美地爆炒一次。
事情是這樣的,在廣州出名的毛寧北上北京,廣州新歌榜評選出94年度十大金曲,毛寧的《濤聲依舊》榜上有名。1995年在廣州舉辦頒獎晚會,毛寧答應出席晚會領獎。直到晚會召開前5小時,毛寧才以新華社組織慰問演出為由,通知晚會不出席領獎。組委會馬上聯繫新華社,得到答覆是根本沒有演出的安排。通過其它途徑,組委會了解到了毛寧已到肇慶領取勞務費並準備當天晚上的商業演出。當天晚上,組委會立即宣布取決毛寧等人的獲獎資格,並聯合電臺停播其歌曲數目。
1991年,廣州才女蘇拉作詞,許建強作曲寫成了一曲《晚秋》,毛寧此時默默無名,他在私下場合多次演唱《晚秋》,但一直不能公開發行。後來,這曲被香港著名創作歌手黃凱芹無意中中發現,他對這首歌愛不釋手,帶回香港後略作修改就發行了粵語版《晚秋》。此曲一經發行頓時風行香江兩岸。當毛寧在93年春晚舞臺愛上唱火之後,毛寧的歌就成為名曲,此時《晚秋》也就隨著成了毛寧所唱的好歌。
1995年, 毛寧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他演唱了一曲《大浪淘沙》,不久,有人發表文章章聲稱這首歌與《重溫一次童年》如出一轍。在北京、南昌、深圳等地的報紙相繼出現署名「公平」的文章《原創歌曲撞車,歌手劉琛受害》,文章指出歌手劉琛演唱了一首新《重溫一次童年》,而這首歌與毛寧所唱《大浪淘沙》大同小異,人們指責劉琛抄襲。而劉琛自己是演唱著名作詞家陳小奇創作的新歌。文章指出,是因為陳小奇的這兩首歌名異而實同,劉琛作為歌手是受害者。批評的矛頭指向陳小奇。
作為這兩首歌的曲作者宋書華、詞作者陳小奇聯名聲稱,此事上他們無關,完全是歌手劉琛非法採用他們的創作歌曲,造成侵權。據說,在1992年,歌手劉琛拜訪曲作家宋書華,劉琛看上了由他作曲,陳小奇填詞的一首歌。當時歌名是《重溫一次初戀》。宋書華答應讓劉琛免費採用他所作的曲,但強調必須向作詞者陳小奇取得同意。但陳琛並未徵得陳小奇的同意就演唱這首歌,並籌備著拍成MTV。
1995年,毛寧要上中央電視聯歡晚會。製作人把陳小奇的詞另請張全復作曲,並改歌名為《大浪淘沙》,讓毛寧在晚會上唱。等劉琛的MTV拍成之後,這樣就出現歌詞相同而曲調不同的兩首歌。《濤聲依舊》是陳小奇的「現代鄉土歌曲」系列的壓軸之作。所謂現代鄉土歌曲,按陳小奇的解釋是,在作曲方式、和聲方面追求鄉土氣,在旋律節奏、配器方面追求現代流行音樂特徵。在內容上大多表達人與歷史的關係,人對歷史的看法。創作者自稱<濤聲依舊》熔古典詩詞的意境,現代詩歌的技巧及流行取曲的感覺於一爐,在詞壇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典雅、含者、清新、空靈的藝術風格。
總的來說,這種風格是一種雅化、詩化的風格特徵。「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借用古典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痕跡十分明顯。雖然這種借用在此頗顯不倫不類,但這種借用顯示了流行歌曲創作的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中國悠久的文學藝術傳統作為一種高雅的符號引進通俗歌曲,創造出一種具有古典詩詞意味的賣點一時成為時尚。這種時尚除了創作者出新求變的商業目的,也有廣大聽眾戀舊、求雅的時尚風氣的推波助瀾。毛寧的演唱獲得一致的好評。 他的技法細膩,感情柔和,唱出了這首歌悠遠悽美的詩意。他的這種演唱被視為嶺南音樂的代表。人們被他清新、雅致、深情、含蓄的歌曲迷住了,情歌王子的桂冠送給了他。
最後,小編想說的依然是關於我們的毛寧。出生於瀋陽的他,一直都喜歡聽慢歌,漸漸地也在瀋陽小有名氣。後來南下廣州又遇陳小奇等人的扶持和賞識。其中這一首《濤聲依舊》這首歌被廣為傳唱,更被譽為當年四大國語金曲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在毛寧的音樂發展道路上,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一個。被人惡意中傷,現在的毛寧,也基本處於一種隱退的狀態了,但是直到現在,再次聽起毛寧的情歌,還是能被其中毛寧獨有的聲調和歌詞為之所動。或許,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吧。不過不管怎麼說,毛寧的存在,也是實實在在地印證了一個時代在歌壇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