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知青藝術團建團20周年紀念演出在長沙舉行
12月27日晚,「追夢與感恩」湖南知青藝術團建團20周年紀念演出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長沙站記者 朱友芳 通訊員 湯學文)「一代湖湘知青們在改革開放的舞臺上一路追夢,找回自己的少年、青年,更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價值。」12月27日晚,「追夢與感恩」湖南知青藝術團建團20周年紀念演出在長沙舉行,活動通過合唱、歌舞等形式追憶知青歲月、謳歌新時代,表達一代知青們在追夢路上的感恩之心。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品讀青春 打磨人生
他們表示,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將鼓舞著他們紮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務工作中磨礪成長,用堅守和擔當書寫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即日起,中國青年網西部計劃頻道將集中刊發志願者的學習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奮鬥故事,為慶祝偉大祖國母親的第68個生日獻禮。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最「青春」的選擇
編者按:2017年8月,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出版發行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近日,該書在志願服務祖國西部基層的西部計劃志願者中掀起了學習熱潮。他們結合自己在西部基層開展的志願服務工作和生活,表達了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
知青歲月:荒唐愚昧的年代,青春飛揚的日子
當年在大同縣杜莊公社千千村插隊的北京女一中知青。人們是否記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降生了一大批「50後」,他們青春年少時,趕上了「「文革」」,未及弱冠,就到農村插隊去了,「老三屆」、「老知青」是這一代人共同的名字。
-
追憶青春歲月 不忘跟黨初心——一起聆聽老黨員講那過去的故事
追憶青春歲月 不忘跟黨初心——一起聆聽老黨員講那過去的故事 2019年07月11日 09:37:40 來源:浙江之聲 上午9點,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團成員一行人在駐村第一書記周桂林、村主任翟睿華的帶領下首先來到水西自然村現年95歲的謝子寶老黨員家。謝子寶老黨員27歲入黨,至今黨齡68年。回憶起建國初期的崢嶸歲月,歷歷在目。提及入黨的原因,謝子寶老人脫口而出「入黨是為了帶頭向前衝嘛!」大家聽後感慨不已。
-
【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心得感悟】無奮鬥 不青春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青春是我們的本錢,這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我們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求知慾,敢於拼搏的勇氣,源源不斷的靈感。而天津大學,是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最佳平臺,我們勢必要在這所中國最古老的大學裡煥發出最年輕的光彩。 談到青年時代,我不由得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梁家河度過的七年青春時光。
-
知青歲月回憶錄:我的上海知青戰友
我們連隊是59年組建的,連隊裡有不少的老職工。老職工們家裡有不少的學齡兒童。如果讓這些娃娃們到營部小學校去讀書,一個來回就是10多公裡,很不方便也很擔心他們的安全。為了解決這些娃娃們的讀書問題,連隊在靠近水文站那邊的荒坡上專門建了一所草棚小學。草棚小學只有三間教室。教室是用竹籬笆做圍牆,茅草蓋頂。圍牆只有半人高,沒有門。草棚小學只有十來個孩子,分成一至三年級三個班。
-
同窗好友,30年相聚母校,不忘初心,追憶青蔥歲月!
30多年前,一群年輕人從全市各地匯聚到六安一中; 30年後,在國慶佳節,曾經的學子再次回到魂牽夢縈的母校,追憶青蔥歲月,共敘師生情、同窗誼。
-
盤錦:大窪區趙圈河「知青總部」,這裡存儲了多少人的知青歲月
旨在發掘、保護和宣揚中國歷史文遺產,頌揚當年知青的歷史功績,目前景區已經開發了集住宿、餐飲、娛樂、展覽於一體的服務設施,搭起了一個重溫激情歲月的平臺,為知青文化愛好者創建了一處汲取文化精髓的場所,為旅遊愛好者開闢了一席體驗知青生活的天地。
-
45年後再聚首鬢髮斑白情依舊
追憶往昔歲月 蘭州晚報訊「那裡沒有你的地,卻總讓你想起,那裡沒有你的房,卻總讓你難忘!迎風雪,頂烈日,灑青春熱血,在他鄉同吃一鍋粥,同住破草屋,披星戴月勞動在田間地頭。」45年前,他們正值青春熱血。45年後的9月10日,張掖高臺縣插隊知青再聚首,容顏雖改情依舊,共同追憶「那趟遠去的青春列車」。 歲月如梭相見不敢相認 昨日上午10時,一家生態園內,一些華發老人陸陸續續到場。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已六十多歲,臉上的皺紋烙印著歲月的痕跡。很多同學幾十年未曾謀面,看著似曾相識的面孔,老同學都不敢相認。「老同學,我是張蜀英!不記得了?」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夢想從實踐開始
他們表示,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將鼓舞著他們紮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務工作中磨礪成長,用堅守和擔當書寫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即日起,中國青年網西部計劃頻道將集中刊發志願者的學習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奮鬥故事,為慶祝偉大祖國母親的第68個生日獻禮。
-
...永恆的青春祭」公祭活動暨海灣園35周年、知青廣場10周年慶典...
」公祭活動暨海灣園成立35周年、知青廣場建成10周年慶典12日在海灣園舉行,200餘位知青及知青家屬參與見證。 上海海灣園已連續9年舉辦「永恆的青春祭」公祭活動,迎接知青英雄回家並為他們免費落葬。本次「永恆的青春祭」公祭活動,海灣園共為來自安徽、黑龍江、吉林、甘肅、崇明等地的7位上海籍亡故知青免費落葬,上午9點,在200餘位家屬和知青代表的見證下,他們回到了故土,和戰友們相聚在一起。
-
書寫華美的青春樂章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習近平在譜寫那七年青春樂章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獨特品質,依然值得我們細細揣摩。致遠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七年知青歲月,書籍是習近平最好的夥伴。被採訪者武暉說:「炕沿上、鋪蓋上、枕頭邊上全都是書。現在回憶起來,近平他們住的那個窯洞特別溫暖,也特別神奇,就像是知識的寶庫。」
-
學習總書記知青歲月感悟:我的黃土情支教心
他們表示,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將鼓舞著他們紮根西部,在西部的服務工作中磨礪成長,用堅守和擔當書寫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即日起,中國青年網西部計劃頻道將集中刊發志願者的學習心得和感悟,用一段段最美的青春奮鬥故事,為慶祝偉大祖國母親的第68個生日獻禮。
-
知青劉平
勐遠農場的 老工人也來到了上海,劉平和知青朋友們一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同時,也讓劉平勾起了回農場去看看的打算。 2011年4月,劉平獨自回到了闊別近四十年的雲南西雙版納勐遠農場。紅色的土地,連綿的山脈,綠色的橡膠林,荒蕪的知青墓。無不讓他回想起 當年艱苦卓絕而又滿懷激情的青春歲月,不由激動萬分,感慨不已。
-
北大荒農場第二代談北大荒知青
我是北大荒老軍墾的後代,我上小學後的第二個老師就是知青。我的第一個老師是老軍墾的妻子,從她那裡,我學到了軍人的風骨和犧牲精神;從知青老師這裡,我則學到了城市文明和青春的魅力。說實話,北大荒的孩子們很感謝知青,甚至還有崇拜的成份。去年,在北興農場50周年的時候,趙炎、李文玲等百餘人回到了北大荒。
-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最近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書籍還原了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歲月,訪談內容豐富、事例生動活潑、文字樸實感人,讀完以後感觸頗多。習總書記有堅持學習和思考的態度習總書記在知青歲月裡,從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閱讀,閱讀面十分廣,像《中國通史簡編》等各種書籍,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公裡路才借到。習總書記同時注重閱讀的深度,餓著肚子也要把喜歡的書讀完,要研究透徹。
-
知青與蒿谷堆
地勢平緩,田地依山而建,屋舍集中儼然。三個隊各分居其要害地理位置,三隊為通往青峰山捷徑的必經之路,在當年知青時代,條件相比一、二隊非常艱苦,幾乎是與世隔絕,所以也是當年知青插隊時特別難忘的地方。40多年前,一群豆蔻年華的知識青年帶著青春的激情與熱血,帶著對前途的理想和憧憬,踏上了這片神奇而陌生的黃土地,插隊落戶於蒿谷堆村三個隊。歷練於山林河畔、不畏艱險;磨礪於鰲山腳下,屯耕開荒。
-
10位大連知青在瓊結的青春歲月_雜誌_中國西藏網
圖為大連知青於1976年8月16日赴西藏前在大連火車站臺合影留念。 那是在2019年9月,我見到他的時候,他的雙鬢早已被時光染上了點點白色,而他似乎並不在意,仍熱情地與當年下鄉的地方——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下水鄉下水村(原久河公社)村民打招呼、熱情地擁抱,尋找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回憶和使命初心。 他便是44年前響應國家號召從大連市申請到西藏的畢業生中,精挑細選的10位知青之一,林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