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陽明學習修養身心:做到這3點,人生越過越順

2020-12-16 櫻桃書院

我們的人生是一條起伏不定的艱難旅途。在短暫的旅途中,我們要面對生活、工作、家庭中的各種問題。面對人生中的諸多問題,有的人邊走邊抱怨,有的人

有人一面走一面抱怨,而有人則在崎嶇不平的彎路上越挫越勇,鍛鍊意志,磨鍊內心,終於鳳凰涅盤,從彎路中心智成熟的走了出來,王陽明就是這樣一個人。

王陽明一生中歷經坎坷,經歷很多磨難。青年時,步入仕途,卻因上疏觸犯權傾朝野的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並貶謫至邊遠山區——貴州龍場。

在龍場那片濃密的原始森林裡,王陽明克服種種困難,勵志修身不已。終於領會了儒家失傳已久的「格物致知」要旨,洞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徹悟了「知行合一」這種天地間的終極智慧,從而創立了影響後世至今的一門學說——心學。

王陽明在修養身心的過程中,深深懂得了掌控情緒、培養定力、認識自我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有主動去認識自我,磨練出一種「靜」氣,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思想情緒所處的狀態,掌握生命活動的規律,在面對外界刺激和幹擾時,使自己處於一種主動的、有利的地位。《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1.磨練心性,保持鎮靜

王陽明認為修心養性,重在靜坐修心。我們平時要面對各種紛亂雜陳的事物,保持鎮定是一項很重要的功課。當內心清靜了,才不會被千變萬化的外在環境所牽累幹擾。

明正德十四年,蓄謀已久的寧王朱宸濠起兵叛亂。當他知道寧王叛亂之後,立即趕往吉安,在那裡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徵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叛亂。

王陽明作為明朝的一個文臣,卻能領兵打仗,能用兵如神、克敵制勝,就是因為王陽明在面對激烈無比的軍事戰鬥中,擁有鎮定自若的心境。越是危險複雜的局面,心思意識越清明、冷靜,指揮若定。

平定寧王叛亂之後,王陽明對學生講學時,感嘆說:「我自用兵以來,致知格物之功越來越覺得精透了。」

致知格物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探究事物原理,從而從中感悟獲得智慧。

人的心靈本來就有著很神奇的功用,如果能靜下心來,自然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

可以說,鎮定自若的心境,是正能量和智慧的源泉。

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想要獲得幸福。首先要學會保持鎮定。只有當心靈處於平靜狀態,在面對紛雜的世事時,才能保持頭腦清醒,有條不紊的加以處理。

想要培養鎮定自若的功夫,就要磨練我們的心性。只有沉得住氣,守得住寂寞,才能真正的靜下心來。

我們可以通過靜坐來磨練自己的心性。靜坐的方法很簡單,找一處不受幹擾的地方,靜靜的坐下來,。坐的姿勢沒有特別要求,只要自己坐著覺得舒適,然後放鬆身體,不要刻意去想什麼,只要靜靜的觀看頭腦中各種念頭的來來去去,儘量不要隨著他們進行聯想,保存內心的清靜。

靜坐久了,內心變得清靜了,自然就能培養出一種從容不迫、鎮靜自若的氣度來。

2.凡事要小心謹慎。

王陽明一生足智多謀。不論是在官場中、還是戰場中,在為人處事方面,他都能採取最合理的應對措施,遊刃有餘地把握主動權。雖然有時候看似消極無為,卻是他凡事講究小心謹慎的體現。

在評定叛亂後,王陽明立下了蓋世奇功,卻因功高蓋主,引發了朝廷中權貴的嫉妒。雖然升任為南京兵部尚書,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閒職。

王陽明心中鬱悶,剛好這時候老父親病逝便回家為父親守了三年孝。

在守孝的這段時間,皇帝駕崩,新皇嘉靖王帝即位。由此引出了朝中的「大禮議」風波。

嘉靖皇帝此時急需得到有名望官員的聲援。王陽明的弟子都紛紛寫信給王陽明,希望他表態支持新皇帝。然而王陽明卻沒有公開表態。結果嘉靖皇帝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後,曾公開表態支持他的官員大多得到了重用,而王榮陽明自然受到了冷落。

很多人覺得王陽明這樣做真的很失算,但是這也體現了王陽明凡事小心謹慎的態度。

因為,據王陽明說,他不公開表態的原因,是因為他處於「守制」期間,不好議論朝政,以免招來非議羈絆。

而我們以更深層次的分析:根據史書記載,嘉靖皇帝是一個猜忌心極強的人。他剛剛登上王位,根基不牢,對身邊每一個權臣防範很嚴。

王陽明混跡官場數10年,作為心學大師,他對人性的弱點也有深刻的了解。試想這樣一位疑心很重,根基不牢的新皇帝。他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他會怎樣看待身邊有能力,有功勞的權臣呢?他有可能重用像王陽明這樣功高蓋主的功臣嗎?

王陽明心性明澈,人情練達,自然也能看出這裡面的奧妙。所以他乾脆借「守制」的名義,對「大禮儀」一言不發。

縱觀王陽明一生,他能在險惡無比的明代官場中官至高位,又能全身而退,可謂是奇蹟。這也正是因為他如履薄冰,凡事小心謹慎的修養。

3培養定力

王陽明在與寧王最後決戰中,最後寧王王戰敗。當喜訊傳來的時候,王陽明正在講學。聽完捷報之後,王陽明神色如常,行賞完畢,遣各官追剿餘賊後。仍繼續剛才的講學臉上看不出有任何波動。在旁的人無不佩服他不動心的真學問。

在學業和事業上,想要獲得超人的成就,就需要修煉自己的定力。

一個人有了定力,在做事情的時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就能一種超乎常人的境界。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外在的各種事物所幹擾。而通過看書,我們可以鍛鍊自己的定力。

當你在看一本書時,就像王陽明所說的,不要去追求一個想使自己靜得下來的方法,就是放鬆自己,收攝雙目,進而收攝心神,自然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書中的內容上。就這樣慢慢的鍛鍊自己,培養出一種定力來。

當你擁有了定力,這種鎮定自若的能力會讓你更加自信,從而擁有一個全新的人生。

#王陽明心學#

參考:《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相關焦點

  • 《易經》:一個家庭,記住這3句增幅口訣,日子越過越順
    《易經》:一個家庭,想日子越過越順,這3句增幅口訣不要忘記《易經》不單單是只有算命佔卜之道,其中為人處世,以及人的一生中有著的所有事情,都能夠在《易經》中找到答案。《易經》中有提到,一個家庭,如果想要福氣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順,就可以看看易經,在《易經》中,有3句增幅的口訣,讀懂了,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 一個家庭,要想日子慢慢變好,越過越順,或許需要牢記這三句口訣
    可是人們發覺,這本書裡將人的涵養修性,及其在人的一生不一樣時期如何做人做事都講到了完美,也成為了中國哲學理論的根源。《易經》不僅僅是唯有佔卜算命之道,在其中為人處世,及其人的一生中存在的任何事,都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答案。
  • 《易經》:一個家庭,想要日子越過越順,就牢記這3句增福口訣
    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易經》不單單是只有算命佔卜之道,其中為人處世,以及人的一生中有著的所有事情,都能夠在《易經》中找到答案。
  • 人這一生,擁有三種心態,生活會越過越順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所有的長者都告訴你,要從小努力。青年時期到成人時期是人努力的黃金期,夢想的追求也在這裡開始萌芽。對於社會與人生的心態,我們更要做到最好。資料顯示,我國是因工作患上抑鬱症人數最多的國家。
  • 人生都會有逆境的時候,背會三句話,越過越順,越活越好
    人生不要妄想簡簡單單、一馬平川,誰都是酸甜苦辣、起起伏伏。流星知道自己終將墜落,依然將光芒划過人間。遇到挫折和困難,不要悲觀失望,不要怨天尤人,當成人生的試煉,你才不會止步不前。鬼谷子這樣的智者,早已悟透人生。
  • 王陽明: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自覺和修養呢?王陽明有句話說道: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真正命好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努力,人生會越過越順
    事實證明,只有在這三個方面做得好的人,經過努力,人生也會越過越順。1、愛人之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憑的就是一顆真心,若自己連愛人知心都沒有,有何談讓別人愛你,善待你。愛自己的親人然後去愛別人這是一個道理,當你真正能做到用一顆博愛之心去包羅萬象,那麼你也離成功不遠了,命好的人總是擁有無限的愛,不抱怨,也許他們才是真正道義上的天使。2、相信之心儘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怕選錯。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王陽明認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夠做到以上三點,換而言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你的智慧還不夠。有一天,一個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道: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得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 星雲大師的告誡:生活中,做到這四個字,日子就會越過越順
    在那次講堂上,星雲大師勸誡大家,生活中做到「心無掛礙」這四個字,提得起放得下,日子才會越過越順!【一】心無掛礙,便會無所畏懼人活一世,必將歷經千辛萬苦,面臨一個一個的苦難。那麼,如何去超脫這些苦難呢?這成了很多人的難題。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王陽明認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夠做到以上三點,換而言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你的智慧還不夠。有一天,一個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在王陽明看來,穩定的情緒不是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而能夠做到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高的修養。如何去擁有這種和智慧和修養?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 易經:人到五十才明白,要在這3個方面學會認慫,生活才越過越順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才明白,要在這3個方面學會認慫,生活才越過越順。在愛人面前認慫,夫妻才能相伴到白頭。少年夫妻老來伴。如果你不懂得珍惜緣分,那麼你就會弄丟幸福的家庭,到頭來,一個人孤零零地度過晚年生活,想起來都令人害怕。「夫妻還是原配好」,這是很多離婚之後的人,得出來的經驗。
  • 按照王陽明的這3句話去做,讓你平心靜氣
    王陽明說入靜的方法有2個要訣,一是「息思慮」,即要讓自己的心進入到空寂虛無的境界,徹底放空心,其實這也是佛家和道家講的高深之境,道家講「知行合一」和「貴和尚中」;佛家講「身空、心空、性空」,看似簡單,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幾人?有人說要是佛道兩家的這些都能做到,不久得道成仙或成佛了嗎?
  • 一個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4點,日子就會越過越輕鬆
    人生不能太複雜,不能太擁有。複雜了就無法簡單,擁有了就無法輕鬆。而簡單和輕鬆其實是人生最自在、最瀟灑、最逍遙的狀態。這樣的好狀態,早已成為生活忙碌而心情沉重的人們的羨慕和嚮往。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人生的4個「不必要」,就很有道理。一個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4點,日子就會越過越輕鬆。
  • 王陽明憑這十句話,煉就千古心學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人生感悟: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文天祥說:時窮節乃現。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自覺和修養呢?王陽明還有一句話,道出了所有: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 王陽明龍場悟道:這4點做人之道,助我走向成功之路
    但是就在這種地方王陽明頓悟了,之後他的人生憑著強大的「心學」無往不勝,做到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偉績。心學有多強大呢?王陽明運用心學帶著一萬餘名民兵,僅用不到三年時間,就把江西南贛山區的大小山匪全部清剿。然後又把寧王朱宸濠謀反的事情完美解決。
  • 《王陽明心學》精選10句人生智慧,每天讀一遍,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心學》中的人生大智慧,字數不多,卻深有內涵。不妨收藏起來慢慢品讀學習。1、欲修身,先養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閒,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遊刃有餘、瀟灑自在。3、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 王陽明:人生艱難處,便是修心時,強大的氣場都是在人生低谷煉成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處恰是磨練心性的好時機用深刻的內容佔領最黑暗的際遇,生命才會展現真正的光明。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尋常人往往慌亂悲戚,唯有修養深厚者能做到泰然處之。
  • 王陽明:擁有這四種力量,你會越來越優秀
    總有人感嘆人心險惡,可王陽明告訴我們,哪怕是罪惡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這一點,就能明白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感化。這就是慈悲。總有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王陽明則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無是處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美好的東西、珍貴的品質。
  • 王陽明心學精華:這4件事是人生根本,現在知道還不晚!
    比起之前的一些大師,毫無疑問,王陽明受到現代人特別的偏愛。偏愛王陽明的理由也很簡單:王陽明「知行合一」,他講的很多道理,他自己都做到了。讀他的書,可以把他的一生作為例證,而不需要再到歷史中去找尋。這一點,王陽明跟他之前某些只擅長說教的大師就很不一樣。更重要的一點是,王陽明的心學,去除了以往儒學中那些虛偽的、形式主義的、令人反感的成分,字字句句都能說到人的心坎裡去,一句話:有乾貨!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王陽明的「做人四要」。
  •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曉得這世上的「賊人」很多,多如牛毛,而人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人這一輩子,除了治心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外,其他的一切只不過僅僅是「神馬浮雲」,關於通曉道法儒家學派的王陽明而言,「修心」一事則成了他終身真正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