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用歌劇唱響王選情懷——訪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

2020-12-14 北京大學新聞網

王選院士的漢字雷射照排技術開創了漢字印刷的嶄新時代,搭建起溝通漢字歷史與未來的橋梁。9月8日,以王選夫婦的風雨人生為背景,以王選的科研進程為主線,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師生作為主要創作、表演團隊的原創歌劇《為你而來——王選之歌》在京首演。當晚,歌劇的魅力、科技的光輝、人性的光芒,帶給高校學子們深刻的情感衝擊與人生啟迪。

科技怎樣用歌劇來表現?科學家的形象如何用歌劇來塑造?記者帶著疑問採訪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與教育部發起「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繼其他高校分別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為主題的話劇上演後,北大選擇用難度更大、藝術層次更高的歌劇形式唱響王選情懷。你們是如何構思的?劇中如何使用歌劇的形式來彰顯科技的魅力?

金曼:用歌劇來表現資訊時代的科學家,對於我們甚至整個藝術界都是一項挑戰。歌劇藝術擅長表達人的情感,能帶給觀眾感動和心靈上的衝擊,這是其它藝術無可比擬的。我們將《王選之歌》的創作重點,主要放在通過劇情和音樂來表現王選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上,尋找準確表達人物情感的音樂方式,讓觀眾在戲劇音樂中體味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怎樣磨鍊和成就的。

在定位上,《王選之歌》是一部符合年輕人審美特點的實驗性歌劇。劇中涉及比較具體的科技內容,我們主要強調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並充分調動各種藝術形式向觀眾展現一位「藝術的王選」:通過音樂形象塑造王選的氣質,表達聽眾能接受的語言形態;通過寫意般的舞美交待劇情背景、營造戲劇氣氛;通過舞蹈的肢體語彙豐富觀眾視覺,並使抽象的舞蹈成為戲劇表達的一部分。

記者:歌劇對青年學生而言,似乎還存在一定距離。《王選之歌》對青年學生在精神薰陶、開闊藝術視野、激發科研熱情方面,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金曼:《王選之歌》將變成北大新生的必修課。北大將歌劇《王選之歌》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有著多層含意。王選是新一代北大人的楷模,此歌劇將會使王選給學生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王選之歌》有助於新生理解北大精神與北大文化;歌劇作為極致、高深的藝術,將對學生的藝術取向有著引導作用,對學生大跨度思維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王選之歌》擁有強大的精神輻射力和情感感染力,對北大新生來講算得上是「大營養套餐」,應該說,北大新生是很有福氣的。

記者:歌劇製作是一項複雜宏大的工程,這其中一定凝聚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

金曼:是的。可以說,這部歌劇凝聚了學校黨委書記朱善璐、校長王恩哥等校領導以及歌劇院所有人的精力與心血。北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張彥親自主持項目的整體運行,從2012年至今,至少主持召開了歌劇籌備的工作協調會議11次,還多次聽取意見交流會,帶領相關人員走訪相關專家,觀看劇目排練和演出,這些走訪和會議的背後,凝聚著北大領導班子對這部歌劇的深切期望。

此外,北大黨委宣傳部、科學研究部、藝術學院、哲學系、王選紀念室、方正集團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以及中國科協的多位專家也對劇目的創作、製作和演出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正是學校的高度重視,專家的專業指導,團隊的同心協力,造就了這部歌劇。

記者:《王選之歌》在中國歌劇事業的發展中具有哪些特色?

金曼:中國歌劇正處於蓬勃向上的時期,無論從演出和創作狀況看,都是如此。中國歌劇未來在世界上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氣派,這也是歌劇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標。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注重歌劇人才培養、歌劇創作與理論研究,期待與全國各個歌劇院團、藝術院校合作,共同建立起包括歌劇表演、歌劇理論、歌劇創作、歌劇導演、歌劇舞臺美術與技術、歌劇製作等專業在內的完整的歌劇學教研體系,完善歌劇教育,使未來中國歌劇的發展越來越好。

《王選之歌》是中國第一部成功表現科學家的歌劇作品,它將成為中國歌劇表現當代題材、科技領域題材的範例,為歌劇形式表現其他各種題材提供借鑑和經驗。(文/趙婀娜 馬瑤)

編輯:歆琴

連結:

      北京大學新聞中心官方微博

      北大參評北京十佳美麗校園投票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唱中國歌劇需"中國美聲"
    原標題:創建中國美聲學派(面對面)   金曼是觀眾熟悉的歌唱家,當年因主演歌劇《江姐》而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5年底,她在北京大學開始籌建歌劇研究院,經過4年多艱難的籌備,2010年1月,研究院終於成立,5年來,身為院長,她一直不忘探索中國歌劇未來的發展道路。
  • 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走向世界的「中國歌劇人」
    她是我國著名的朝鮮族歌劇表演藝術家,自幼便能歌善舞;她是為人所熟知的第三代「江姐」,用天賦和汗水塑造了鮮活的藝術形象;她是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任職期間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奔走發聲;現在的她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積極為「中國歌劇」培養人才、創作精品。
  • 北京大學成立歌劇研究院 藝術家金曼任首任院長
    北京大學成立歌劇研究院
  • 從舞臺到講臺 專訪金曼:歌劇是溝通全世界的藝術橋梁
    五年籌備,五年耕耘,2015年10月16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迎來了建院五周年的院慶時刻,歌劇研究院創始人、歌劇表演藝術家金曼在接受新華教育專訪時,分享了她從舞臺到講臺的十年時光,以及在這條創業之路上所承載的歡喜與悲憂。
  • 組圖: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隆重成立
    金曼院長接受北京大學委任書。、文化教育界及企業界人士出席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成立儀式,並共同參與和感受了這一盛典。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籌建於2006年初,於2010年1月正式成立。她是國內第一所專門從事歌劇研究、創作和表演的高等教學科研機構,也將第一次建立獨立、完整、系統的「歌劇學」學科,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的成立不僅是北京大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中國高等教育和文化藝術領域也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歌劇院院長金曼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 北大歌劇研究院精彩落幕「歌劇秀」《光陰的故事》和創新民族歌劇...
    攝影/王小京  8月10日、11日在國土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了兩場匠心獨具、重塑經典的音樂表演,分別是中國美聲系列《光陰的故事》影視經典音樂會和大型民族清唱劇《江姐》,兩場演出均為向即將到來的北京大學演出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領銜,及北大歌劇研究院優秀師生集體上演。  中國美聲系列《光陰的故事》影視經典音樂會的演出別具一格,把「美聲唱法」這一本身不夠大眾化的藝術門類,通過橫跨多年齡層的電影、電視劇作品主題曲的表演和演唱帶給觀眾,當四大名著劇中人物出現在舞臺的時候,引來很多觀眾和小朋友的歡欣雀躍。
  • 金曼女士籌捐資建設北大藝術大樓並與北大攜手共建歌劇研究院
    同時,北大還將與金曼女士攜手創立北大歌劇研究中心。 9月21日下午17時,金曼女士籌捐資建設北京大學藝術大樓暨成立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協議籤字儀式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隆重舉行。 我國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原文化部部長艾青春先生、旅美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範競馬先生以及來自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的藝術教育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應邀出席。
  • 北大歌劇研究院首屆研究生開學 喬羽受聘名譽院長
    9月7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2012屆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 2020年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戲劇(歌劇藝術)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本人情況簡介  我報考的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戲劇(歌劇藝術)專業 我們分為三個研究方向:  歌劇表演(民聲、美聲、音教適合)歌劇史論(藝術教育、音樂學、音樂教育適合) 歌劇管理與製作(作曲、藝術管理適合)當然,聲樂專業的同學三個方向都可以嘗試
  • 北大歌劇研究院《青春之歌》榮獲國家級歌劇最高獎及多項大獎
    北大歌劇研究院14臺參賽歌劇,25天的角逐,歌劇節的各大獎項最終揭曉。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參演的原創歌劇《青春之歌》包攬了歌劇節最高獎「優秀劇目獎」,及「優秀音樂獎」、「優秀表演獎」、「表演獎」、「優秀舞臺美術獎(舞美設計)」、「優秀舞臺美術獎(燈光設計)」等七項大獎。
  • 《北大1918》啟幕第三屆北大歌劇論壇 用當代視角回顧百年前風雲變幻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李澄)12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的第三屆北大歌劇論壇即將拉開帷幕,本屆論壇將以「歌劇思維與歌劇技術」為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並啟動「中國原創歌劇學院獎」「高校原創文藝精品推廣行動計劃」及《中國歌劇叢書》首發儀式。
  •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蔣一民逝世
    5月7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官網發布訃告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歌劇史研究專家、教授,研究生導師蔣一民先生於2020年3月23日晨因突發疾病在北京家中不幸逝世,享年65歲。蔣一民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 圖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在訃告中表示,「根據疫情期間有關規定及其家屬要求,喪事從簡,不舉辦追悼儀式。我院將在合適時間對蔣一民教授的學術貢獻作以總結展示。願我們以接續的努力和實際行動向一位優秀的學者致敬並緬懷。」
  • 北大歌劇研究院隆重推出第三部原創歌劇《錢學森》
    12月16日和17日晚,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攜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解放軍歌劇院隆重推出歌劇新作《錢學森》。這是歌劇研究院在短短兩年之內繼《青春之歌》和《宋慶齡》之後傾力打造的第三部大型原創歌劇,是歌劇研究院踐行「產學研用」的辦學方針,站在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前沿,力圖從理論到實踐突破「民族歌劇」的瓶頸,使「中國歌劇」走向世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預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及北大黨委副書記楊河、校長助理程旭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教授蔣一民逝世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教授蔣一民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5-10 15:51 來源:澎湃新聞
  • 「聲在遠方」經典歌劇音樂會禾城唱響
    12月6日晚,一場極具藝術水準的經典歌劇音樂會「聲在遠方」,在美麗的浙江嘉興南湖畔,雲逸空間藝術館唱響。吸引了眾多禾城音樂愛好者的聆聽。本場音樂會表演的歌劇演員,均來自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及聲樂歌劇藝術指導等專業的優秀畢業生。
  • 【畢業季,畢業記】永遠的校園|北京大學歌劇院研究院2014級研究生畢業了!
    隨著戴老師的開場發言,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2017年畢業典禮開始。首先,張健老師以《做最好的自己》為題,用詩化的語言將他對同學們的期許娓娓道來。他輕鬆幽默地調侃自己是「一個再也不會畢業的文藝老青年」,懇切地告訴同學們「必須有『淡泊寧靜』的胸襟,而後才擔得起『任重道遠』的責任」,銘記「用藝術的語言表達我們的世界,莫忘初衷」。
  • 十年原創校園音樂路:訪歌劇研究院青年教師徐鳴澗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青年教師徐鳴澗常年致力於校園音樂的創作,一首首切中燕園學子心懷的歌曲傳唱率很高。同時,徐明澗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關於畢業後的生活也有感觸,「在剛剛開始工作的一段時間,我也曾有過迷茫與糾結……用一句話來說:我這十年來最大的成功,就是走到現在,沒有把自己走丟。」走進青年教師徐鳴澗,走進他十年的校園音樂歷程。
  • 青島大學舉行原創歌劇《韓信》首演新聞發布會暨藝術研討會
    來源 信網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著名歌劇作曲家、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席王祖皆,中國歌劇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楊巖,瀋陽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徐兆仁,湖北省歌舞劇院藝術總監、武漢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丹麗,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青島大學兼職教授、歌劇《韓信》作曲劉長遠,南京藝術學院聲樂系主任、歌劇《韓信》執行導演謝琨
  • 戴玉強擔任北大歌劇研究院客座教授 首次公選課廣受學生歡迎
    3月2日晚,當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戴玉強出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公選課的課堂時,現場300來個座位已是座無虛席,就連後排的走道也有數名學生凝神佇立,掌聲、歡呼聲掀起了當天課堂氣氛的第一輪高潮。作為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歌劇表演藝術」專題系列講座主講人之一的戴玉強,首度以北大歌劇研究院客座教授的身份亮相北大公選課,帶給同學們的不僅是驚喜,更多的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