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歌劇研究院隆重推出第三部原創歌劇《錢學森》
12月16日和17日晚,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攜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解放軍歌劇院隆重推出歌劇新作《錢學森》。這是歌劇研究院在短短兩年之內繼《青春之歌》和《宋慶齡》之後傾力打造的第三部大型原創歌劇,是歌劇研究院踐行「產學研用」的辦學方針,站在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前沿,力圖從理論到實踐突破「民族歌劇」的瓶頸,使「中國歌劇」走向世界進行的又一次成功預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及北大黨委副書記楊河、校長助理程旭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
北大歌劇研究院《青春之歌》榮獲國家級歌劇最高獎及多項大獎
北大歌劇研究院 《青春之歌》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的首部原創歌劇,歌劇主創人員力圖從主題、體裁和藝術表現等方面,打造出既具有強烈的中國氣質和中國風格、又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國歌劇」。
-
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走向世界的「中國歌劇人」
她是我國著名的朝鮮族歌劇表演藝術家,自幼便能歌善舞;她是為人所熟知的第三代「江姐」,用天賦和汗水塑造了鮮活的藝術形象;她是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任職期間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奔走發聲;現在的她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積極為「中國歌劇」培養人才、創作精品。
-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唱中國歌劇需"中國美聲"
原標題:創建中國美聲學派(面對面) 金曼是觀眾熟悉的歌唱家,當年因主演歌劇《江姐》而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5年底,她在北京大學開始籌建歌劇研究院,經過4年多艱難的籌備,2010年1月,研究院終於成立,5年來,身為院長,她一直不忘探索中國歌劇未來的發展道路。
-
北大歌劇研究院首屆研究生開學 喬羽受聘名譽院長
9月7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2012屆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
《人民日報》:用歌劇唱響王選情懷——訪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
9月8日,以王選夫婦的風雨人生為背景,以王選的科研進程為主線,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師生作為主要創作、表演團隊的原創歌劇《為你而來——王選之歌》在京首演。當晚,歌劇的魅力、科技的光輝、人性的光芒,帶給高校學子們深刻的情感衝擊與人生啟迪。科技怎樣用歌劇來表現?科學家的形象如何用歌劇來塑造?記者帶著疑問採訪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
-
戴玉強擔任北大歌劇研究院客座教授 首次公選課廣受學生歡迎
3月2日晚,當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戴玉強出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公選課的課堂時,現場300來個座位已是座無虛席,就連後排的走道也有數名學生凝神佇立,掌聲、歡呼聲掀起了當天課堂氣氛的第一輪高潮。作為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歌劇表演藝術」專題系列講座主講人之一的戴玉強,首度以北大歌劇研究院客座教授的身份亮相北大公選課,帶給同學們的不僅是驚喜,更多的是期待。
-
北京大學成立歌劇研究院 藝術家金曼任首任院長
、創作和表演的高等教學科研機構――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在未名湖畔正式成立。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金曼出任首任院長,傅海靜、戴玉強、莫華倫、李維康等藝術家組成的師資隊伍將為教學保駕護航。在歌劇研究院成立的同時,「中國歌劇藝術成就大典」也向19位德高望重的中國歌劇老藝術家頒發了「終身成就榮譽」。 從第一任校長蔡元培開始,人文藝術精神就是北大的教學宗旨之一,此次成立歌劇研究院將為其沉澱百年的人文資源再添藝術氣息。
-
金曼女士籌捐資建設北大藝術大樓並與北大攜手共建歌劇研究院
同時,北大還將與金曼女士攜手創立北大歌劇研究中心。 9月21日下午17時,金曼女士籌捐資建設北京大學藝術大樓暨成立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協議籤字儀式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隆重舉行。 我國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原文化部部長艾青春先生、旅美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範競馬先生以及來自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的藝術教育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應邀出席。
-
全國歌劇理論與創作研討會暨首屆優秀歌劇評論徵集專題發言舉行
國務院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央音樂學院原院長王次炤,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上海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楊燕迪,浙江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居其宏,中國音樂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戴嘉枋,來自全國各專業院校、藝術院團、協會組織、研究院所、學術刊物和駐濟高校音樂學院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歌劇的民族化與國際化趨勢、中國歌劇創作與表演的理論與實踐
-
組圖: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隆重成立
2010年4月9日,北京大學百年講堂隆重舉行了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成立慶典,同時舉行了「金葵花」中國歌劇藝術成就大典」和「金葵花歌劇之夜——中外歌劇經典作品音樂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及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領導,北京大學校、系領導及國內藝術院校和高校藝術院系以及許多音樂界
-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蔣一民逝世
5月7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官網發布訃告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歌劇史研究專家、教授,研究生導師蔣一民先生於2020年3月23日晨因突發疾病在北京家中不幸逝世,享年65歲。蔣一民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 圖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在訃告中表示,「根據疫情期間有關規定及其家屬要求,喪事從簡,不舉辦追悼儀式。我院將在合適時間對蔣一民教授的學術貢獻作以總結展示。願我們以接續的努力和實際行動向一位優秀的學者致敬並緬懷。」
-
2020年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戲劇(歌劇藝術)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本人情況簡介 我報考的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戲劇(歌劇藝術)專業 我們分為三個研究方向: 歌劇表演(民聲、美聲、音教適合)歌劇史論(藝術教育、音樂學、音樂教育適合) 歌劇管理與製作(作曲、藝術管理適合)當然,聲樂專業的同學三個方向都可以嘗試
-
歌劇名家《藝術人生》再回首——共話歌劇情懷
相見的心情難以平靜,但三十年前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兩位老人還說起了當年演出時的趣事。 《白毛女》的故事曾經感染了無數中國觀眾,今天,兩位當年的老搭檔,沒有理由不為觀眾再度聯袂,讓大家一睹他們當年的風採。於是,羅民池老先生在《藝術人生》的舞臺上又一次為郭蘭英紮起了「紅頭繩」。 柳石明:對中國歌劇「愛」就一個字 「我就一個字,就是愛。
-
《北大1918》啟幕第三屆北大歌劇論壇 用當代視角回顧百年前風雲變幻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李澄)12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的第三屆北大歌劇論壇即將拉開帷幕,本屆論壇將以「歌劇思維與歌劇技術」為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並啟動「中國原創歌劇學院獎」「高校原創文藝精品推廣行動計劃」及《中國歌劇叢書》首發儀式。
-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教授蔣一民逝世
65歲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副院長、德國籍教授蔣一民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05-10 15:51 來源:澎湃新聞
-
從舞臺到講臺 專訪金曼:歌劇是溝通全世界的藝術橋梁
作為北大歌劇研究院的院長,金曼表達了她在歌劇研究院發展目標上的思路:「推動中國歌劇的發展,培養中國歌劇人才,擔負起中國歌劇研究、創作和推廣的重任,同時傳承北京大學悠久美育歷史的底蘊」。 肩之擔:創新中國歌劇創作 以傳承中國人文底蘊為己任 對於事業異常執著的金曼,秉承著」水到渠成」的信念,「看到研究院和學生的不斷變化,我就充滿了成就感」。
-
《馬向陽下鄉記》唱響「民族歌劇新樣本」
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是此次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山東省唯一參評「文華大獎」的劇目。該劇根據同名熱播的電視劇改編,以第一書記這一人物形象切入「精準扶貧」這一重大現實題材,講述了農科院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主動請纓,到偏僻的大槐樹村擔任第一書記,以赤子之心化解種種矛盾,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故事。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原標題:什麼是中國民族歌劇音樂 何為中國民族歌劇?我以為,就是用中國民族唱法演唱的,將中國的戲曲和民間音調融匯、升華、發展出的審美樣式,這是一種用母語歌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舞臺藝術樣式。 何為中國民族唱法?我以為,就是從民間唱法到民間唱法糅合戲曲唱法,再發展到結合了科學發聲之後的一種唱法。
-
原創歌劇的藝術感染力
李春陽攝「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但有關的舞臺藝術作品卻鮮有耳聞。今年8月9日、10日,由上海歌劇院創作演出的歌劇《天地神農》,將這個神話傳奇搬上了舞臺。編劇遊暐之這樣解讀劇名:「天」代表神,「地」代表人,《天地神農》講述的,正是神農「由神變人」的心路歷程。以寫人的角度寫神,是這部「神話」歌劇最具有創新思維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