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到底風險有多大?
對沒生育過的來說會不會造成創傷從而更加影響懷孕?
宮腔鏡和輸卵管造影應該先做哪個?
以上問題可能每個有生育問題的人都會遇到。但都必須結合每個人的病史來回答,因為每個人根據他的病史不同,選擇是不一樣的,這也叫做個體化治療,或者說個體化的處理。
不管是做宮腔鏡還是做輸卵管造影,目的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哪一種檢查可以通吃天下。
輸卵管造影是通過導管向宮腔及輸卵管注入造影劑,行X線攝片,根據造影劑在輸卵管及盆腔內的顯影情況來了解輸卵管是否通暢、了解阻塞部位及宮腔形態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造影劑的顯影,能比較清楚的來觀察輸卵管的走行、通暢程度,以及造影劑通過輸卵管在盆腔裡的彌散情況。可以通過造影劑在宮腔內的分布情況,是否有充盈缺損或龕影間接了解宮腔是否有佔位性病變及子宮壁的損傷。
目前輸卵管造影的方式不僅僅是x線攝片,還有超聲造影,給了患者更多的選擇空間。建議患者根據醫生的建議,及所就診醫院的技術優勢選擇。
輸卵管造影主要是一項診斷檢查項目,但不能絕對忽視它的治療作用。
有研究報導,不孕症婦女在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後妊娠率可以提高。與水性造影劑相比油性造影劑會產生更多的造影后的妊娠。
宮腔鏡檢查主要是了解宮腔裡的情況,它可以通過一個鏡子,在直視下觀察宮腔的形態,雙側輸卵管開口是不是能清晰可見。它能確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觀和範圍,且能對病灶表面的組織結構進行細緻的觀察,並在直視下取材或定位刮宮,大大提高了對宮腔內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但它對輸卵管的通暢與否,以及輸卵管的走行,有無周圍的粘粘的觀察程度不如輸卵管造影。
宮腔鏡和輸卵管造影應該先做哪個?這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宮腔鏡是門診上常見的檢查項目,相對安全。與宮腔鏡手術不一樣後者需要住院。它是一種進入性檢查,就會有相應的風險。最常見的是出血與感染,儘管是小概率事件。醫院都有檢查前的相關化驗及風險告知程序。
至於說到宮腔鏡檢查是否影響你以後的懷孕,這句話說的沒有道理。因為,對於不孕患者來說,做這些相關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不孕的原因。是因為需要,或者說你有不孕的病史,你需要做這個檢查來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在這個需要的砝碼上,要比做檢查相關的副作用,來的重要一些。
因此,宮腔鏡檢查是不孕症診斷過程中的一項輔助檢查,「諱疾忌醫」會影響到後續的治療。
曾有專家總結了1000 例IVF 前常規宮腔鏡檢查結果,提示宮腔正常者佔62%, 子宮內膜息肉者佔32%,黏膜下肌瘤和宮腔粘連者各佔3% 。因此認為子宮腔內的病變直接影響著IVF-ET的成功率, 提出宮腔鏡檢查應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IVF-ET 前篩查。
國內一家生殖中心的研究顯示:對既往有IVF-ET失敗史的患者通過直視下的宮腔鏡檢查了解子宮內膜的生長狀態及特徵,發現研究組中宮腔內膜異常的發生率為84.21%,明顯高於對照組的48.89%。
而國外的一項面向本國生殖中心的大樣本調查顯示,多次反覆IVF 失敗時最主要的幹預對策為宮腔鏡檢查。進一步的研究也表明宮腔鏡檢查發現宮腔異常並經相應處理的患者, 臨床妊娠率明顯增高。由此看出宮腔鏡檢查已受到臨床的重點關注,並在輔助生殖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 隨著宮腔鏡器械和技術的日益發展,宮腔鏡手術的直視、微創、安全等優點更為顯現,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在女性不孕症的檢查與治療中,宮腔鏡檢查與宮腔鏡手術結合,即可發現存在於宮腔內的微小病變, 又可對於一些宮腔內良性病變,,如子宮內膜息肉、宮腔輕度粘連、子宮黏膜下肌瘤等進行手術治療。但是,,宮腔鏡作為一種有創性的檢查和治療手段,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和禁忌症。
鑑於以上所述宮腔鏡檢查的重要性,專家建議在有條件的醫院,,宜將宮腔鏡檢查列為不孕症、試管嬰兒前尤其是多次試管嬰兒失敗患者的常規診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