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麻利嫂」借給八路軍7000斤糧食,臨終:別去討要欠糧

2021-01-16 網易

2021-01-09 15:22:35 來源: 長亭古巷

舉報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 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歷,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從未感受過戰火紛飛的動蕩,但我們如今的和平生活,都是在戰爭年代,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為我們換來的。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沐浴光輝,他們的英雄故事,將一代代流傳,而他們的身影,也將永遠鐫刻在歷史書頁,被後世銘記。

  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在抗戰期間,面對國家危難,革命先烈開闢革命根據地,保衛國家,反抗敵人侵略。敵人將革命先烈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多次企圖瓦解我軍根據地。

  

  1943年,李司令正在革命根據地興隆縣達峪村布置工作,突然接到緊急通知,幾千敵人封鎖了下山的道路,正在向根據地進發,企圖包圍消滅根據地中的八路軍。而此時根據地中只有三百多名八路軍戰士,而且他們並不熟悉當地的地形,面對大量敵人的突然襲擊,李司令最終決定銷毀文件,帶著根據地的戰士們同敵人進行殊死一戰。

  三百名戰士面對七千敵人,這無異於是以卵擊石。在這個危急時刻,一個裹著小腳,懷有身孕的瘦小女人挺身而出,說自己熟悉當地的山路,願意帶領戰士們走山路轉移。

  英勇無畏"麻利嫂"

  這個瘦弱的女人就是張翠屏,因為平時為人豪爽,善良堅毅,聰明能幹,做事又麻利果斷,村裡人都叫她"麻利嫂"。張翠屏的丈夫朱殿昆是一名交通員,因為丈夫的原因,張翠屏對八路軍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她也常幫根據地的戰士們縫縫補補,洗衣做飯。

  

  當她看見八路軍遇到這種緊急情況,自小在村中長大,十分熟悉山路的她毫不猶豫挺身而出,親自帶路幫助八路軍戰士們轉移。

  李司令在看到瘦弱且懷有身孕的張翠屏時,不忍讓她再冒這麼大的風險,但張翠屏堅定地對李司令說:"八路軍對我家有恩,我自小就熟悉這裡的地形,身體也很健康,我不能看著戰士們白白送死。"

  當時正值嚴冬,山路崎嶇難走,步履維艱又是在夜晚,身懷六甲的張翠屏毫不猶豫地帶著三百多名戰士出發了,面對幾十米的懸崖,她第一個爬上去去,之後將繩子扔下來方便戰士們爬上懸崖。他們行走在惡劣的環境中,一路磕磕絆絆,張翠屏也沒有生絲毫退縮之意,在行至一處冰川時,張翠屏不慎摔了一跤,孩子早產,她憑著頑強的毅力生下了孩子。由於當時正在一片冰川附近,就給孩子取名"海清",小名冰兒。

  

  最終,在張翠屏的幫助下,三百多名戰士順利走出山路,無一傷亡,成功轉移,戰士們全都打心裡眼裡佩服這個英勇大義,麻利果斷,堅韌無畏的大嫂。

  寫著7000多斤糧食的欠條

  張翠屏雖是一個普通的百姓,但她心中也時刻懷著黨和人民。當時根據地物資短缺,條件簡陋,為了作戰八路軍們不得不向當地的群眾借糧食,並且每次都會給群眾打下欠條。在當時那個艱苦的歲月,張翠屏一家主動擔負起了紅軍們的夥食,幾年積累下來,她家的欠條上竟然有足足7000斤的糧食。

  在幫助根據地的八路軍們轉移後,張翠屏和孩子被敵人追捕,她和孩子無法回鄉,於是她不得不不帶著孩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幾年的奔波中,她花光了身上的所有積蓄,在了建國時,她的家中只剩了當時八路軍們打給她的7000斤糧食的欠條。

  

  正逢當時國家經濟好轉,老百姓開始兌換手中的欠條,可這時的張翠屏,儘管家徒四壁,生活拮据,家中甚至都快揭不開鍋,她也沒有拿著手中的欠條去找政府尋求幫助,她從不向別人提起此事,也不允許家人提起,甚至在她去世之前,她還不斷叮囑告誡兒子:不要找李司令辦私事,也不要拿欠條去找政府換糧食。

  《史記》中曾有這樣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芸芸眾生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奔忙,而她卻心懷天下,一腔熱血只為報效國家。她不怕茫茫冰原,不怕性命之憂,不怕顛沛流離,不怕貧窮困苦,在她的心中,只要能為國家,為革命事業做出一點貢獻,她的人生就已經圓滿無憾。

  一腔熱血,一生磊落

  在張翠屏去世後,她的兒子謹遵她的囑託,從未討要人情,也從未拿著欠條去找政府要糧。經過多年的尋找,李司令終於找到了張翠屏的兒子,當他得知張翠屏去世的消息,不禁失聲痛哭,他在張翠屏兒子的帶領下來到了張翠屏的墓地,並送上了一隻花籃,上面寫著:向恩人麻利嫂致敬

  

  張翠屏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就算時光流逝,如今70多年過去了,重新回顧她的英雄事跡,還是令人動容,讓人熱淚盈眶。她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全都奉獻給了國家,她不求回報,將生死置之度外,願意為了國家,為了黨奉獻一生。她用一生去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她從不追求物質,也不追求功名利祿,在她的心中,國家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不是我家對八路軍有恩,是八路軍對我家有恩",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麻利嫂張翠屏的一生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可她的精神卻如明燈永遠照亮著後人。在那個艱難的時期,正是因為有無數像張翠屏這樣的英雄守衛著國家,守衛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他們捨生忘死,無私奉獻,我們才能有如今繁榮富強的和平盛世。他們甘願成為一磚一瓦,築起保衛國家的萬裡長城。

  

  正如聞一多所說的那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張翠屏就是這樣,英雄已逝,浩氣長存,她的果敢,她的大義,她的堅韌,她的傲骨,她的浩然正氣,都將永永遠遠存在世間,活在每一個人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史海鉤沉】陳明遠:抗戰時期蔣介石與八路軍糧餉發放探究
    長徵途中的糧食供應,主要靠打土豪,就是沒收地主富戶的財產(主要取銀圓)購買衣食用品,少數由捐助、欠借農民存糧的方式解決,籌糧籌款成為各部隊一大重要任務。中央紅軍西徵出發正值秋收後,地主大都穀物滿倉,便於沒收徵發。對貧苦農民,紅軍採取花錢買糧,或開具借條,不許無償索取。
  • 「魔筆」記帳 一萬多斤糧說沒就沒
    「魔筆」記帳 一萬多斤糧說沒就沒   雖然薛大姐沒有確實的證據,可這是1萬多斤糧食啊,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可不是一件小事。在詳細詢問了薛大姐賣糧的經過後,民警走訪並調取監控,發現兩名糧販子在收完薛大姐糧食後,開著農用卡車直接賣到了古城鎮一家糧庫。  民警隨即趕到這家糧庫,糧庫工作人員介紹,糧販子賣給他們的苞米是每斤0.79元。
  • 關於美國援助糧食的那些計算與研究
    dada2000:蘇軍的總採購量為4000萬噸糧食和飼料,其中糧秣2000萬噸。蘇聯政府總的採購量大約7000萬噸糧食和飼料,2.8%的話,不到200萬噸,相當於美國英國加拿大提供的小麥麵粉種子的數量,其他的那些接近300萬噸的糖、肉類、油脂、奶製品、脫水菜等等都蒸發了嗎?
  • 農婦帶300八路軍,連夜冒雪過懸崖突破日軍包圍後,在冰面上生子
    因為朱殿昆特殊的身份,所以有很多八路軍會選擇在他家落腳,張翠屏就會給這些八路軍做飯洗衣,為他們提供生活所需,還會號召村裡的人一起為這些一線戰士提供幫助。 真是因為她的勇敢,拯救了300名八路軍的性命。77年前的冬天,李運昌帶領的三百名八路軍被日軍包圍。但當時由於我方軍隊人數較少,李雲昌決定帶著部隊走小路包抄出去。但當時作為交通員的朱殿昆卻遲遲沒有回來,所以他們急需要一名了解當地情況,而且知道小路的村民帶領大家衝出包圍。
  • 只因翻譯搞錯了一個字,61年中國竟錯失蘇聯100萬噸糧食!
    在中蘇矛盾爆發初期,蘇聯曾主動提出借給中國糧食和蔗糖,用以度過當時嚴重的自然災害。按理來講以中國的嚴峻情況該接受這批急需的物資,但事實上卻沒有從蘇聯借糧,婉拒了對方。這是怎麼回事呢?中國沒有接受蘇聯的100萬噸糧食,並不是不想緩和兩國關係,也不是不願欠蘇聯的人情。
  • 一張借糧條上的初心印記
    戰鬥一連打了幾天幾夜,戰士們身心疲憊,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糧食已所剩無幾,如此下去,部隊的戰鬥力將大大削弱。  籌糧,成為部隊面臨的最大難題。然而,到哪裡去籌糧呢?  三川鎮群眾世代居住在深山,完全靠天吃飯。同時,這裡又是敵佔區,群眾對解放軍不了解,加上土匪橫行、國民黨偽保長長期對老百姓嚴密控制,誰敢借糧給解放軍?
  • 天寒地凍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家賣糧食
    天寒地凍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家賣糧食。糧販子毫不忌諱,競然被罰款了500元。已經下午了,小馬父母給一個糧販子打電話來收他家的玉米,去年的玉米就是這個糧販子收的,他留了電話。 小馬家種了8畝地,預估有7000多斤吧。小馬媽媽在縣城飯店裡打工,父親去了廣西打工。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中國有何「糧策」?
    高庫存是底氣,也是負擔農業農村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達1.3萬億斤,人均消費口糧原糧150公斤。折合成品糧計算,100公斤的口糧,就能滿足一個中國人一年的消耗需求。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指出,中國目前的糧食人均佔有量是472公斤,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中國有何「糧策」?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發了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給出了令人擔憂的預期。
  • 山東暴雨過後糧食返潮 多舉措搶救 減少農戶糧企損失
    暴雨過後糧食返潮 農戶糧企銷路受阻幾天前,山東遭遇強降雨,臨沂數百個村莊不同程度受災,一些種糧大戶和糧食加工企業的糧食被水浸泡。我這是五萬多斤,受災的泡的有兩萬斤。小麥都泡這樣了,這個要是不及時處理的話,就發黴就爛了。你現在就是給麵粉廠它也不要,包括那邊那個麵粉廠,現在也是淹了,它那個小麥也都淹了,今早晨我聯繫他們,他們說不要,沒法處理這個。
  • 「曬糧」也能創基尼斯世界紀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這幅畫厲害了
    日前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以紅豆和玉米鋪成的一副五星紅旗,被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穀物糧食畫。這幅不同尋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畫,位於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南門內的廣場大道中央。畫長30米,寬20米,紅色旗面以紅豆鋪成,黃色五角星則是用玉米粒填充。
  • ...發力,推進節糧減損—— 稻黍飄香 顆粒歸倉(傾聽·關注糧食安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緊抓糧食生產的同時,還要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隨著玉米、晚稻等次第進入成熟期,從南到北,各地農民迎來秋糧收穫時節。秋糧是實現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如何節糧減損?
  • 新學年,江北區各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愛糧節糧主題活動:愛惜糧食好習慣 勤儉節約記心中
    發布倡議書、宣讀誓詞、情景劇表演……通過一系列愛糧節糧主題活動,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弘揚光榮傳統,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爭做節糧惜糧小衛士。  徐悲鴻中學  「刷臉」吃飯 量身定餐  「再也不擔心飯卡會丟,我們現在真是『靠臉』吃飯!」中午12點,在徐悲鴻中學食堂,學生們欣喜地發現食堂人臉識別就餐這一「黑科技」正式啟用。
  • 糧補2020年發放時間,糧食補貼一畝地多少錢?
    大家好,我是愛種地的小玲,受今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很多國家採取了限制本國糧食出口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小,因為現在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而中國糧食能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種地的農民以及國家政策,糧補我們農民朋友們重要的一項補貼政策,給予收入不高的農戶一種幫助,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 糧為治國之要——秦國糧食趣聞軼談
    中國作為傳統的農耕國家,對於糧食安全自是非常重視。在秦漢時代,由於生產力不發達和農耕技術落後的原因,糧食更被視為國家財富的象徵,也是維繫國家穩定的基石。 秦國自貧瘠的西垂之地立國,便處於糧食短缺的嚴峻處境,即使秦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
  • 愛糧惜糧,從我做起——快樂貝林幼兒園世界糧食日系列活動
    ,激發孩子們對勞動人民的尊敬之情,在世界糧食日來臨之際,快樂貝林幼兒園以「世界糧食日」為契機,以「節糧惜糧、從我做起」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系列活動。觀看科普視頻,了解糧食發由來和重要性認識糧食危機,種下節糧的小種子系列二:節糧小衛士
  • 愛糧惜糧 深圳正式啟動2020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
    10月12日,以「端牢中國飯碗 共築全球糧安」為主題的2020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宣傳周期間,深圳將舉辦系列愛糧惜糧活動向全社會宣傳科普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動員全市市民參與愛糧節糧行動。
  • 手上有糧,心裡不慌!中國糧食儲備到底有多少?一篇文章告訴你!
    目前我們確實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大國,在部分糧食上確實依賴進口,世界上有四大糧商,分別是美國的ADM、邦吉、嘉吉還有法國的路易達孚,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他們4家糧商全世界70%的農產品交易量,全年銷售額達3000億美元,全年加工貿易糧食達3.4億噸以上,這四家寡頭公司如果聯合起來,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國際農產品的價格
  • 祝家莊彈丸之地,為何有5000萬石糧食?作者這麼寫有何深意?
    一面把祝家莊多餘糧米,盡數裝載上車;金銀財賦,犒賞三軍眾將;其餘牛羊騾馬等物,將去山中支用。打破祝家莊,得糧五千萬石。——《水滸傳》需要註明的是,水滸版本不同,這裡的糧食數量也不同,有的是五千萬石,有的是五十萬石。此處,可以取「五十萬石」來計算。
  • 浪費糧食把3歲孩子養到70斤,是「虐待」還是溺愛?
    #3歲女童被父母餵養到70斤#。再過兩天,就是世界糧食日朵朵大為觸動,表示以後自己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我們碗裡的粒粒皆辛苦,一定要珍惜糧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