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的王琇琨是武漢大學德語專業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今年年初,王琇琨和大部分同學一樣,在學期結束後就回到了老家。隨著疫情暴發、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王琇琨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無法奔赴一線的她,一直在思索能為戰疫做些什麼?
很快,王琇琨主動加入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在工作對接中,一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的話給了她啟發:「如果我的孩子在家,也像武大的孩子一樣讓人放心就好了!」這讓王琇琨內心萌生一個想法:用線上教學的方式,將武漢大學在各地的志願者召集起來,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關愛。
2月9日,王琇琨與4名同學組成的核心團隊發起了「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志願服務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行動,面向全校招募志願者團隊,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在線家教和心理輔導服務。
王琇琨告訴記者,招募通知發出後,僅48小時,3個500人QQ群就報名滿員。在整理出兩萬多條志願者信息和1730條醫護家庭需求信息後,王琇琨和同學迅速開始手動匹配,力求實現孩子需求與志願者條件的精準對接。經過一晚上的努力,第一批100多個家庭成功對接。2月15日,首批志願者開始線上授課。
在王琇琨及核心團隊的努力下,他們將服務的家庭範圍從最初的武漢大學附屬醫院,逐漸擴大到全市各醫院及援鄂醫療隊。1378名武漢大學志願者為641名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多對一」的在線輔導,陪伴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的孩子度過了這段特殊時光,緩解了家庭和社區的壓力。
王琇琨說:「志願服務期間,我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儘管疲憊,但活動中收到的反饋讓我感到溫暖。我們收到過小朋友畫的畫、錄的祝福視頻,還收到了醫務人員發來的防護建議,還有一些家長送來了感謝信。」
王琇琨告訴記者,等疫情結束後,她要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帶著孩子們手拉手逛武大。同時,她也希望能將志願服務工作常態化,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能參加研討會,
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激
4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提出邀請一名中國青年代表參加網絡研討會。接到學校通知的王琇琨,提交了自己的簡歷。
4月9日上午,王琇琨通過視頻,用英文與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工作人員分享了她在戰疫期間的志願服務工作。當天下午,王琇琨便被確定為上場的中國青年代表。
王琇琨在演講中這樣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的團結和國與國的合作,就像我們現在所做的一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王琇琨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她看到中國對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包括輸送醫療物資、醫療隊,甚至是援建醫院等,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大國風採。「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疫情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它是整個世界所有人類共同面對的困難,只有大家都站在一起才能共同戰勝它。」
王琇琨說:「和那些真正在一線戰疫的青年相比,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
談到未來,王琇琨充滿憧憬:「希望能夠藉助自己的外語優勢,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青年的話語,把中國的正能量更好地傳遞出去,讓世界上更多國家看到真正的中國。」(來源:光明日報)
編 輯:尚 晶
設 計:張宇瑄
審 校:饒 迅
黃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