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大景區戰略 講好「太原故事」 突出全域旅遊

2020-12-23 山西time

2018年,市旅發委以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新興支柱性產業為目標,按照「硬體標準化、服務溫馨化、產品多樣化、安全穩健化」的優質旅遊發展要求,全力實施「大景區」戰略,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建設,實施「六大戰略」積極參與和推動三大旅遊板塊開發建設,持續提升「唐風晉韻·錦繡太原」城市品牌形象,旅遊產業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986.7億元,增長20.05%,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市旅發委按照全域旅遊的理念和「旅遊+」「 +旅遊」的思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旅遊投融資、用地機制,引進華僑城等大集團參與旅遊開發管理,加快建設晉祠、太山、華夏文明主題公園、晉陽湖等一批優質文化旅遊項目,形成太原文化旅遊產業崛起的基本構架,太原旅遊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進入了大繁榮的新時期。

加大旅遊改革力度,奮力譜寫新時代優質旅遊發展新篇章。持續深化旅遊體制機制改革,推動蒙山等景區完成改制,徹底實現「兩權分離」,全市景區市場化步伐持續加快。按照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權責統一的原則,制定《深化旅遊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旅遊執法機構和執法行為進一步規範,職責關係進一步明晰,執法主體監管責任進一步明確,監管合力初步形成。

著力講好「太原故事」方面,突出全域旅遊的宣傳力度。創意策劃編印全域旅遊縣(市、區)宣傳導覽冊,並在導覽冊中加入掃描二維碼有獎答題互動環節,達到了遊客參與互動、景區提升知名度的雙贏效果,在全省率先形成宣傳營銷全域覆蓋格局。對改革開放40年來旅遊事業的發展成就和10縣(市、區)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專題展示。組織縣區、景區、旅行社赴京津冀、華東、華南、西南和臺灣、日韓等熱門客源市場開展主題宣傳,拍攝完成以「汾河」為主題的第五部旅遊微電影,日均點擊率2000萬人次,旅遊信息進一步向高速度、高增值、高效益和規範化邁進,太原「智慧旅遊」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積極推進景區標準化建設,對蒙山、紫林工業園、東湖醋園、六味齋雲夢塢等景區的旅遊服務質量整改進行督導檢查,順利通過省旅發委的評定覆核。指導巴克創奇夢工廠和華晨農耕園成功申報國家4A級景區,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玉泉山、磚雕博物館等9家國家3A級景區,我市國家A級景區增至35家。加快工農業旅遊點評定步伐,創建太原老車文化博物館、晉源花卉小鎮、五龍大觀園等15家工農業旅遊點,總數達到59家,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初步完成晉祠等全市八個重點旅遊景區導覽詞的重新撰寫工作,全市旅遊景區的軟硬體水平均上了新臺階。加大協調力度,推進免費WIFI在3A級以上景區、度假區、星級飯店和文旅村鎮、康養基地、自駕車房車營地全覆蓋。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成《清徐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論證和《大匯嘉園旅遊景區總體規劃》評審。以國家旅遊扶貧政策為指導,支持婁煩、陽曲制定旅遊扶貧行動計劃,依託當地特色資源優勢,建設了一批農家莊園、農家客棧和農家樂,並多渠道進行宣傳推介。組織縣、鄉、村三級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300餘人次參加國家、省相關部門組織的旅遊扶貧培訓,鄉村旅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效果進一步凸顯。

編印《太原鄉村遊導覽手冊》,實現對十縣(市、區)鄉村旅遊資源的「全覆蓋」。積極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陽曲、清徐、晉源、婁煩等縣(市、區)啟動或完成了編制工作。積極做好區域內旅遊資源普查工作,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旅遊發展潛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小鎮,同步謀劃一批大景區,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為我市全域旅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組織旅行社開通了包括龍城山莊、青草坡及思西村等景區在內的以農業觀光、採摘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一日遊」產品和線路,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嘗試。制定並嚴格落實《太原市2018年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節慶活動行動計劃》,全年開展「回家避暑」等主題活動30餘次,實現了「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的目標,「田園都市·美麗太原」休閒農業旅遊品牌進一步深入人心。

清徐縣主要旅遊資源有五級資源1處、四級資源14處、三級資源16處、二級資源10處。全縣旅遊資源多為三級、四級,且二級、三級旅遊資源提升潛力大,縣域旅遊開發前景看好。

五級旅遊資源:山西老陳醋文化(寶源老醋坊、山西紫林醋工業園)

四級旅遊資源:葡峰山莊、菲爾蒙酒莊、雲夢塢(六味齋)、清泉山莊、綠源生態農莊、大禾生態莊園、奇石博物館、磚雕博物館、清源文廟、狐突廟、堯廟、東湖公園、清泉湖、汾河

三級旅遊資源:馬峪葡鄉文化展示園、三國城、羅貫中紀念館、文源樓、清泉寺、太原航空運動學校、徐溝城隍廟——文廟、晉韻文化旅遊園區、晉豐莊園、青堆農莊、新苗農莊、菩淨體閒觀光區、嚴香寺、壽寧寺、清泉西湖、龍林山

二級旅遊資源:不老池、堯王祭祖臺、文殊石塔、大常蔬菜小王科技示範園、浩瀚農莊、通和農場、都市近郊茶藝館、香巖寺、寶梵寺、中隱山

大匯嘉園:

在省城太原,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擁擠,可以呼吸清新舒暢的泥土芬芳,這就是隱藏在城市裡的「天然氧吧」——大匯嘉園。

大匯嘉園建於2015年,位於小店區平陽路嘉節村家家園裝飾城東側。據負責人閻春林介紹,園區空氣清新,具有優越的生態環境,園區內花果飄香,小橋流水,清香幽靜,自然景觀極佳。可以滿足遊客回歸自然,休閒娛樂和農耕文化的要求,讓遊客享受到「生態 健康、綠色、安全」的產品的現代化農業生態觀光園。

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花卉、亞熱帶植物園。園區採用先進的連棟式智能溫室技術,進行栽植和培育經濟效益高、觀賞價值大、市場需求量大的多種高檔花卉和室內綠植。如火龍果樹、醜桔樹、檸檬樹等亞熱帶植物;

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珍禽養殖觀賞區。園區引進孔雀150多隻以及黑天鵝、白天鵝、進口鵝(灰黃色)、元寶雞、珍珠雞、七彩山雞、貴妃雞、野雞野鴨等,已經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最佳基地;

在這裡,遊客還可以參觀非遺產品展示臺。園區聘請非遺人員在這裡製作布藝、泥人等非遺產品,可以滿意遊客觀賞及購買的需求;

在這裡,還有專門供兒童玩耍的樂園。園區內設有遊樂園,同時還設有烘焙區、美術區、陶藝區、沙池區等,該區域全部採用色彩明亮的環保建材,牆面軟包等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自由、暢想的歡樂空間;

……

當然,如果逛累了,遊客還可以到美食街去飽餐一頓。園區依託豐富的農作物資源,提供具有鮮明晉域特色的菜品,如:徐溝灌腸、地道的沾片子、打滷面等以及地方特色小吃,使遊客在體驗採摘、觀賞等項目之餘能享受到一頓豐盛的特色美食。

大匯嘉園建於2015年,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具有優越的生態環境,空氣清新,園區內花果飄香,小橋流水,清香幽靜,自然景觀極佳。還可以滿足現代城市居民回歸自然,休閒娛樂和農耕文化的要求,讓顧客享受到「生態 健康、綠色、安全」的產品為經營宗旨的現代化農業生態觀光園。

目前,大匯嘉園秉承綠色、健康、休閒的宗旨,以生態模式進行布局和生產,已經初步打造成集農業技術推廣、城鄉互動休閒觀光、田園生活體驗及生態餐飲娛樂等為一體,擁有10餘個功能區組成的生態農業園。

相關焦點

  • 全景鳳翔 魅力四射 ——陝西鳳翔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大發展
    搶抓寶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戰略機遇,全面部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編制《鳳翔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召開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印發工作實施方案,安排部署創建任務。  鳳翔縣制定《鳳翔縣東湖景區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工作實施方案》,召開東湖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動員大會,組建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統籌創建工作。
  • 務川:「八個聚焦」「五個突出」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
    近年來,務川堅定不移地推進「文旅產業化」戰略,把大幹文旅產業、幹大文旅產業,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火車頭」,擴大對外開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興縣的「主抓手」;緊緊圍繞「八個聚焦」和「五個突出」,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全域旅遊工作好戲連臺,成果豐碩。先後成功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社區1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
  • 習水縣大力實施三大工程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2019年4月30日,習水縣成功承辦了第十屆遵義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一年多以來,習水縣始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緊緊抓住會節經濟效應,聚焦「黔川渝結合部縣域旅居中心」建設,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大力實施旅遊「景區提質工程、公共服務配套工程、扶貧富民工程」,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 李瑛:對照浙江全域旅遊成功模式,我們必須對全域旅遊發展進行再認識
    一是「新」,即理念新,敢為人先,敢闖新路杭州西湖景區首開全國景區免費開放之先,湖州安吉餘村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發源地領生態建設和全國美麗鄉村建設之先,以烏鎮為代表的浙江特色小鎮群建設為全域旅遊賦予了新內涵新模式,無不讓人感受到浙江人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敢走新路的創新理念。
  • 【全域旅遊瞰章丘】章丘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背後的故事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在全省率先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黨政主要領導掛帥,今年就主持召開全區創建專題會議11次,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完善了綜合監管機制,在濟南率先制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等,成立旅遊法庭、糾紛調解室、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管辦公室等旅遊綜合監管機制。
  • 英德開啟全域旅遊新篇章
    」文章,精選試點,打造品牌,加快推進鄉村旅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不少旅遊業內人士曾提出,英德旅遊產品雖多,但是布局不夠完善,產品也較為單一,對遊客的整體吸引力不足。 發展旅遊,規劃要先行。為此,《方案》提到,要突出旅遊規劃統領,編制完成《英德市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規劃體系涵蓋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和配套全域旅遊專項規劃等內容。
  • 鹽城:旅遊公路繪就全域旅遊大美畫卷
    那麼,如何發揮資源優勢,串聯各個景點,形成全域旅遊的良好態勢,成為近年來我市做大做強旅遊行業、推動全域旅遊的重要發力點。 駕車行駛在建成後的旅遊公路上,一路平坦、視野開闊,路面上的標線清晰明快,道路兩側綠意盎然、鮮花盛放,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和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讓人心曠神怡。 鹽都區交通運輸局分管負責人王宇告訴記者,2號線鹽都段突出大縱湖旅遊度假區龍頭作用,加快推進老景區改造、集鎮區提升,為旅遊公路2號線點綴上一顆美麗的明珠。
  • 全域旅遊如何發展?世界級旅遊景區如何打造?專家學者有話說
    全域旅遊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浙江是較早提出並實踐全域旅遊的省份。早在2002年西湖免費開放,「還湖於民」政策和「旅遊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讓杭州從景點旅遊邁向了全域旅遊。在此之後,桐鄉市、泰順縣等市縣先後提出「一業驅四化」 、「旅遊主業化」,開啟了浙江省全域旅遊的發展戰略。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了「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的發展方向。
  • 象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實現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縣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深入實施迎亞運旅遊業追趕跨越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全國知名的海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旅遊業是強縣富民的產業,對於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區域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 落實「旅遊+」戰略 工業旅遊推動全域旅遊快速發展
    原標題:落實「旅遊+」戰略 工業旅遊推動全域旅遊快速發展   11月28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上,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工業旅遊是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推進「旅遊+」和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
  •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專訪武陵源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鄭小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和「11567」總體思路,以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鞏固提升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在全市的旅遊核心地位」為坐標,以國際旅遊休閒度假區為對標,進一步推進實施「提質武陵源,再創新輝煌」戰略,突出加快旅遊城鎮、旅遊景區、旅遊產業、旅遊服務四大提質升級工程,著力提升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影響力和輻射力,
  • 全域旅遊丨慢客長泰「三部曲」
    近年來,長泰縣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理念,通過機制創新、強化政府引導、培育市場主體和推進產業融合等舉措,深化全域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慢客長泰」旅遊品牌,全縣旅遊業加快發展。旅遊1.0 設立馬洋溪生態旅遊區2004年,長泰縣設立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全省首創實施「優勢區域聯合發展」戰略和「以區帶村」管理模式,賦予區域管轄權、行政管理權及特殊財政政策,通過快速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設施配套,帶動旅遊及周邊產業快速發展,被列入國家第一批APEC文創低碳城鎮,成為我省兩大著名旅遊帶之一
  • 太原市資訊|助力全域旅遊,太原再建一條旅遊公路
    助力全域旅遊,太原再建一條旅遊公路春風溫柔拂面,迎春花輕輕地展露笑顏,在這湛藍的天空下,起伏的山巒與婉轉延伸的旅遊公路相映襯著4月初,記者跟隨太原市委宣傳部帶隊的採訪團探訪正在建設中的太原東西山旅遊公路項目。車輛剛到山腳下,卡車、灑水車、工程車來往穿梭,寂靜的大山立即就熱鬧起來,正在建設中的旅遊公路展現出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這條旅遊公路是原定第二屆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事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建設中,我們精益求精,就是想將最美的公路賽道向全世界展示。」太原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智弘如數家珍向記者介紹旅遊公路的詳細情況。
  • 駱惠寧從六個方面對全域旅遊工作作出部署
    工作部署一要突出規劃引領,打造整體發展格局。黃河、長城、太行要總體設計、統籌城鄉、產業聯動,構建整體格局。要抓好一體設計,把全域旅遊理念貫穿到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規劃中,抓好精品旅遊帶建設、龍頭景區升級。
  • 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改造昆明世博園  2017年,雲南省制定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當年4月,華僑城戰略入滇,重組雲南世博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深度參與雲南旅遊開發。  昆明世博園是中國第一個A1級世博園。
  • 71家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中國旅遊開啟大提速時代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過程中,新縣立足資源優勢,明確以「魅力縣城、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全域景觀」為核心的戰略思想,整合紅、綠、古資源,突出「一村一特色」「一鎮一主題」,形成「九鎮十八灣」的鄉村旅遊格局。曲阜市緊緊圍繞「文旅強市」新部署,牢固樹立全域化旅遊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了「文化牽引、項目帶動、服務保障」三大戰略,全面推進旅遊業態創新和產業融合,著力構建「中有明故城『三孔』景區、南有尼山聖境、北有文化國際慢城」的全域旅遊格局,走出了文旅融合、形神兼備、全域推進的旅遊發展新路子。在2016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中,湖北省首批入選12個、第二批入選4家。
  • 慶雲:把城市建成大景區
    今年以來,慶雲縣以全縣旅遊為基礎,通過補齊景區單一、旅遊線路不規範等短板,積極創建全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在景區提升、完善服務、跨界融合等方面持續發力,放大特色優勢,重點打造南北軸線「五園十八景」旅遊框架,構建起「以縣城為支撐,以景區為依託,以鄉村旅遊為補充」的全域旅遊大格局,致力於「處處是風景、時時可旅遊」的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建設。
  • 吉安市青原區實施「旅遊+」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依託這些資源稟賦,該區藉助躋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這個有利契機,積極實施「旅遊+」發展模式,全景化打造、全產業融合、全領域共享,建設熱潮猶如千帆競發,著力把青原全境打造成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景化打造,從單一景點向全域景區化改造邁進    在青磚黛瓦中,感受古鎮優雅;在晨鐘暮鼓中,體驗禪意生活;在青山綠水間,呼吸自然氣息;在農家小院裡,收穫閒情逸緻……城區、園區、家園與景區融為一體,迎來賓客的百姓,笑意掛在臉上,真可謂走進青原皆是景與情。
  • 青陽構建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
    近年來,青陽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依託自然山水、美麗鄉村、特色民宿、生態林業、景區景點等資源優勢,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來培育,旅遊業實現了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撩開面紗驚人豔」的華麗轉身,著力構建以縣城為核心、以環九華山為重點、美麗鄉村與特色小鎮為支撐的全域旅遊格局。
  • 全域旅遊:中山全民參與的城市競賽
    隨後,在中山全域旅遊的一系列宣傳中,三個萌趣十足、各具特點又自帶故事的二次元形象頻頻出現,他們或在宣傳畫中告訴大家:要牢記「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人人都是旅遊形象」;或向大家介紹中山的文旅特色線路、宣傳中山全域旅遊的創建工作等,大大豐富了中山全域旅遊和文明旅遊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一改單一、刻板的傳統宣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