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新桃換舊符」,貼上春聯就是滿滿的「年味」

2020-12-18 騰訊網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

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習俗,

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

每當新年肇始,

千門萬戶都貼上大紅的春聯,

為節日喜添一派盎然春意。

1月13日,「新時代、新篇章」——2020年楊浦區區級機關迎新春送春聯活動在區機關大樓舉行。來自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的書法藝術家現場揮毫,送上濃墨重彩的新春祝福。

「辭舊歲五穀豐登,迎新春四時康樂」「庭前雪展豐收景、嶺上梅催富貴花」…… 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市群藝館研究員田文惠,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胡衛平領銜,黃孝虎、金小萍、孫佩榮、常記仁、矯健、張剡、華波、吳良安、陸華、呂敏等12名書法藝術家揮毫潑墨,一對對火紅的春聯襯託出濃濃的年味。

當天,書法家們書寫春聯近600幅,送出福字600餘個,全場洋溢著新春的喜慶氛圍。

記者:張維維 王修遠

編輯:顧曉菁

相關焦點

  • 「總把新桃換舊符」,貼上春聯,就是滿滿的「年味」
    1月20日,徐匯區「寫春聯·送吉祥」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在龍華寺大會堂舉行,百位書法家分四批,每批連寫一個半小時,全天候為市民送上新春祝福。稍稍張望,便可看見大會堂空地、空桌子上,都鋪滿了等待「晾乾」的「福」與「春聯」。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的習俗自古就有,寓意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田文惠介紹,對聯講究平仄,上聯尾字為仄聲,貼在右手邊;下聯尾字為平聲,通常貼在左手邊,「比如『滿地』對『盈門』,滿地為上聯,盈門為下聯。」
  • 我拍我的年|總把新桃換舊符 就是我家的年味
    年俗和年味是可以傳承的,貼對聯也在一代代傳承。閃電新聞發 徐辛 攝春節期間,肥城市春秋古城年會上年味正濃,很多市民玩起了套圈遊戲。閃電新聞發 劉延坤 攝春節期間,肥城市春秋古城年會上年味正濃。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為我們最盛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裡有些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貼春聯。王安石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
  • 【賀新春·尋年味】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元日》,可謂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即新年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張掛於門首,壓邪驅鬼。演變到後來,就成為了春聯。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手寫春聯讓年俗更有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傳唱千古,生動地記載了在古時,人們過春節三個最重要的習俗:放爆竹、飲屠蘇酒和貼春聯。每年過春節,最有儀式感的年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了。站在凳子上,將門上舊年那幅落滿了塵埃的春聯揭下來,然後將一幅紅彤彤的嶄新的春聯貼上去,家門立刻煥然一新,也讓人精神抖擻——又是新的一年了!
  • 「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裡的新年俗
    平日裡一家人各奔東西,年關時候才能相聚。寫春聯,無疑為每次的團圓做了媒,「紅對聯挑起來,才覺得年真正開始了。」梁婷珺告訴記者,「爺爺說『無聯不成春』。」  關於春聯,梁爺爺留下的講究和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正大門四字聯,次大門五字聯,小門七字聯,堂聯為十一眼或十三眼。他還說,是南遷而來的客家人,把中原的春聯文化帶到了南方。
  • 迎子年「鼠」字春聯,新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辦喜事、過節貼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滿春聯。今年,又迎來了我們的2020年子鼠年,今天是除夕,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年夜,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也就是古代真正意義上的新年了,正所謂「新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正月初一,春聯貼滿門,喜慶進萬家。
  • 「春聯」文化│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將至,說起過年期間的民俗文化,春聯是必不可少提及的。每逢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上紅紙黑字的對聯,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一副小小的春聯,起到的不僅是裝飾美化的作用,也是春節時期的標誌性物品。在各大城鎮市場裡,有售賣現代印刷出的成品春聯,也有人不辭辛苦排隊等著書法大師們的手寫春聯,濃濃的年味全都附著在一對對聯裡。春聯上的文字對仗精巧,簡潔有趣,描繪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辭舊迎新、祈求未來一年的生活事業。春聯顧名思義,春節期間貼的對聯。而對聯這一形式的傳統文化,起源於「桃符」。周代出現最早的「桃符」——懸掛在門側的長方形桃木板。
  • 年味兒|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有一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的「新桃」和「舊符」,就是指每家每戶都在新年的時候取下舊春聯換上新春聯。所以說,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謂是最濃的年味兒。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春聯。
  • 【春在千門萬戶中】之四:新桃為何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往今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元日」,是指正月初一;「一歲除」,是說一年過去;「屠蘇」是指屠蘇酒。古時候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到過年才取出來喝;「曈曈」,意為光輝燦爛,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總把新桃換舊符」,是指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因為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上邊畫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 又把新桃換舊符,桃花桃木與春聯的來歷
    千家萬戶瞳瞳日,又把新桃換舊符。說的是正月初一最早上,露出了晨曦的時候,在宋朝,家家戶戶就開始貼春聯。春聯原來是放在門柱兩邊的長方形的桃木板。在中國道家的傳說裡,桃木有闢邪的作用。在門的兩邊,在桃木上面畫著神荼,鬱壘兩神,就是春聯的最初起源。但是到了宋代以後,這種在桃木上畫符,就被寫春聯吉利的字樣替代。而桃符也換作了紙張。到了明代,寫春聯開始盛行。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它要求平仄對應,喜氣吉祥,朗朗上口,又貼合每家的新春心願。
  •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貼萬年紅,喜迎新年!
    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貼萬年紅,喜迎新年!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歷史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喜歡的朋友記得轉發評論哦!如果大家想看什麼文章,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比心~!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北京到我的家鄉,坐火車需要9個小時半,然後再轉一趟汽車,火車只有早上7點多一趟。過年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過年是需要準備好多東西的,貼春聯,放鞭炮,燒年火,祭拜祖先和各路神仙,保佑來年順風順水,走親戚,過十五。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只有寒假爸媽才會變得善良一點,因為他們忙到沒時間理你。先如今,每個人都喊著過年沒意思,除了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工作以外,沒有什麼事是讓自己印象深刻的。
  • 漫話春聯: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圖)
    春節將至,按照我國過年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總要貼上新的春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可以說,春節源於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文化,而春聯便伴隨著一年一度的春節應運而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進而最終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春聯的淵流春聯的淵源應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
  •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18183首頁 支付寶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 臨沂春節貼春聯是因為什麼原因 總把新桃換舊福出自哪裡
    新春佳節,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嶄新的對聯,辭舊歲,迎新春,平平安安度過除夕夜,和和美美迎來新年。春節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民族節日,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呢?小編來為您介紹。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 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家好,這裡是哈爾,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不到六分鐘的小短片《元日》,是中國唱詩班的第二集。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呢。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分鐘,但它讓我們看見了數百年前的濃濃人情和義理,也蘊含著中國人民對春節的美好的祝福。
  •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花木君《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關於春節的著名詩詞,描述的宋代百姓過年時的習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一派歡樂景象,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2月14日莊園小課堂答案
    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月14日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快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答案是:春聯
  • 河北滄州:「奇思成妙對,新桃換舊符」,八仙桌畔話春聯
    河北滄州:「奇思成妙對, 新桃換舊符」,八仙桌畔話春聯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1月19日上午,河北省滄州大運河之畔古色古香的清風樓內座無虛席,由《滄州日報》社主辦、主題為「奇思成妙對, 新桃換舊符」的文化八仙桌訪談節目正在進行中……「文化八仙桌」系列訪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