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春節貼春聯是因為什麼原因 總把新桃換舊福出自哪裡

2020-12-18 今日臨沂

  新春佳節,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嶄新的對聯,辭舊歲,迎新春,平平安安度過除夕夜,和和美美迎來新年。春節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民族節日,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呢?小編來為您介紹。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裡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這是傳統習俗。

 

  小編來為您介紹幾幅非常好的對聯。

 

  春滿人間百花吐豔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乾二淨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相關焦點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忙碌當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舊的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正在向我們走來。作為我們最盛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裡有些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貼春聯。王安石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
    新春伊始,春節將臨,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城鄉百姓家家戶戶總要貼上新的春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可以說,春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而春聯則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傳統文化。
  • 春節的傳統習俗之貼春聯
    以上是春聯的來歷,那麼春聯貼法有什麼講究嗎,什麼時候貼春聯呢?  北京民諺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大字」,這是說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就可以寫春聯了。至於什麼時候貼春聯,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會略有差別。有諺語說,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貼倒酉——這是說陰曆二十八九貼春聯。
  • 「總把新桃換舊符」,貼上春聯,就是滿滿的「年味」
    長桌前,書法家田文惠右手蘸墨,微微彎下身子,頃刻間,一個飽滿的「福」字躍然紙上,圍觀的市民不禁發出了叫好聲。很快,墨跡未乾的「福」字便被排在最前頭的市民領走了。1月20日,徐匯區「寫春聯·送吉祥」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在龍華寺大會堂舉行,百位書法家分四批,每批連寫一個半小時,全天候為市民送上新春祝福。
  • 「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裡的新年俗
    中國春聯,以及其中的平平仄仄,流傳了千年。今天,它又有怎樣的新風尚?  春聯裡的「全家福」  如果說,置年貨、掛春聯、挑燈籠是中國春節的標配,那麼自製春聯就是深圳「90後」工程師梁婷珺一家的春節標配。
  • 春節貼春聯有哪些講究?必看!
    每逢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的大門上貼春聯和福字。當大紅的春聯貼在大門兩邊,氣氛頓感一片喜慶。正如古詩上說的一樣:「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春節貼春聯是有許多講究的,小編發現周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貼錯了。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您知道嗎?
  • 漫話春聯: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圖)
    貼春聯春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民俗文化節日,而春聯則是春節節日裡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春聯更是體現了我國悠久、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春節將至,按照我國過年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總要貼上新的春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可以說,春節源於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文化,而春聯便伴隨著一年一度的春節應運而生,進入尋常百姓之家,進而最終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春聯的淵流春聯的淵源應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
  • 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
    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一眨眼,元宵節就要來臨了,元宵節一過,春節基本就算結束了。為了迎新春,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那麼,春節過後,春聯可以撕下來嗎?如果要撕,該什麼時候撕呢?
  • 春聯怎麼分上下聯,「福」字究竟該正著貼還是倒著貼?答案來了
    在咱們中國過年,有一項傳統習俗,就是貼對聯和「福「字,「福」字年年貼,家家貼,但很多人往往就弄錯了。那麼對聯和「福」字到底 應該怎麼貼才是正確的?小編今天就帶您抓緊時間學習一下,避免貼錯!
  •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
    春節貼春聯的來歷 貼春聯的文化內涵(圖)貼春聯簡介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貼春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 過春節貼春聯,是傳統習俗,但「春聯」的由來卻鮮為人知?
    文/二小書法 王呈祥在中國當代,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件事,那便是在自家門上粘貼喜慶的春聯,而內容多為人們寄託對未來一年的期望,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貼春聯——已經是所有中國人過年要做的事了。其實,過年貼春聯這個習俗距離我們並不是很遠,從第一幅春聯的產生、普及到今天,也就幾百年的時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幅桃符春聯,是由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所作。到了宋代,王安石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由這句詩我們可以得知:在我國的宋代是沒有紙質春聯的,那時的人們用的還是桃符。
  • 【春在千門萬戶中】之四:新桃為何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往今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元日」,是指正月初一;「一歲除」,是說一年過去;「屠蘇」是指屠蘇酒。古時候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到過年才取出來喝;「曈曈」,意為光輝燦爛,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總把新桃換舊符」,是指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因為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上邊畫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 農村春節貼春聯要注意什麼?什麼時間貼春聯最好,你知道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春節貼春聯要注意什麼?什麼時間貼春聯最好,你知道嗎?大家知道,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貼春聯就成為了家家戶戶必做的一件事,特別是在農村特別的熱鬧,大家知道貼春聯,也是為了祈求來年的美好寓意也表示了人們對於生活的一份嚮往,所以貼春聯,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更重要的是一個春節裡必要的一個工序。那麼在農村貼春聯,到底有什麼境界呢?什麼時間貼春聯是最好的呢,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過年貼春聯,舊的春聯不要隨便扔,古人都是這樣做,寓意很美好
    過年貼春聯,舊的春聯不要隨便扔,古人都是這樣做,寓意很美好距離春節已經剩下十餘天的時間了,我國的人口大遷徙已經拉開了帷幕。那些在外務工的人員也慢慢地踏上歸途,回家就像是一種期待,回家總象徵著一種希望。這世間最動聽的兩個字也不過就是「回家」。馬上到了全家人大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忙活起來。
  • 中國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有什麼故事
    中國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有什麼故事文/@成長新視點春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特殊載體,也是中華文化和民俗結合的產物,也叫桃符、門對、春貼、對子。過年貼春聯的歷史悠久,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最早起源於桃符,與門神一起使用,為護宅的寓意。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桃符,中原的百姓過春節時,會在門的兩邊掛上桃木片,上面分別刻著「神荼、鬱壘」四個字,他們是古代的門神。
  • 「春聯」文化│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將至,說起過年期間的民俗文化,春聯是必不可少提及的。每逢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上紅紙黑字的對聯,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一副小小的春聯,起到的不僅是裝飾美化的作用,也是春節時期的標誌性物品。在各大城鎮市場裡,有售賣現代印刷出的成品春聯,也有人不辭辛苦排隊等著書法大師們的手寫春聯,濃濃的年味全都附著在一對對聯裡。春聯上的文字對仗精巧,簡潔有趣,描繪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祝福,辭舊迎新、祈求未來一年的生活事業。春聯顧名思義,春節期間貼的對聯。而對聯這一形式的傳統文化,起源於「桃符」。周代出現最早的「桃符」——懸掛在門側的長方形桃木板。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手寫春聯讓年俗更有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傳唱千古,生動地記載了在古時,人們過春節三個最重要的習俗:放爆竹、飲屠蘇酒和貼春聯。每年過春節,最有儀式感的年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了。站在凳子上,將門上舊年那幅落滿了塵埃的春聯揭下來,然後將一幅紅彤彤的嶄新的春聯貼上去,家門立刻煥然一新,也讓人精神抖擻——又是新的一年了!
  • 春節貼春聯,注意事項有很多,別貼錯了讓人笑話!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貼春聯,又有哪些忌諱呢?宋代詩人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元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面的桃符其實就是最早的春聯。據說,這是因為早期的人們認為桃木可以驅邪,可以趕走鬼祟,現在還流傳著一些傳說呢。慢慢的,就形成了習慣。
  • 【賀新春·尋年味】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元日》,可謂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即新年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張掛於門首,壓邪驅鬼。演變到後來,就成為了春聯。
  • 誰說臘月二十九不能貼春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誌。每當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部分地區可能更早),家家戶戶紛紛貼春聯,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