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日本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EVA》)出售官方字體的消息傳出,一度掀起了一波粉絲與非粉絲對動漫花式賣周邊「騙」錢的熱議。
在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使用過的字體將作為「新世紀福音戰士官方字體 Matisse EB True Type 版」登場,售價 4600 日元。該版本的字體僅限個人使用,企業法人進行商業用途時還要另買「Open Type Matisse Pro-EB」,售價 1 萬 8000 日元。
然而除了被吐槽《EVA》「花式圈錢賣 IP」,這個消息還引發了一些爭議:字體究竟算不算周邊?儘管《EVA》是經典,它的字體真的有人買嗎?或者更直接地說,字體這東西,原來需要要買的嗎?
EVA 體:震撼人心的「使徒襲來」
「時に、西暦 2015 年」
純黑色背景中,這幾個白色大字異常顯眼,這就是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序幕。此後第一話的副標題「第一話 使徒、襲來」顯現,字體筆畫繁雜,但形體瘦削且筆鋒幹練,設計者用這樣種矛盾的表現方式把觀眾拉入動畫設定中,讓影片一開頭就充滿末世感。
至此,《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風格初步顯現。在日本動漫界將這種極粗明朝體直接稱作「EVA 明朝體」。
「EVA 明朝體」真名為「Matisse EB」,由日本字體設計公司 Fontworks 設計。90 年代初期, Fontworks 公司創始人之一佐藤俊泰對傳統明朝體重新進行設計改良,在 94 年發布了「Matisse EB」,並於第二年被《新世紀福音戰士》採用。
《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將「Matisse EB」評級為:「除了有著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字體本身自帶感情,能夠表達出很多東西」。對「Matisse EB」喜愛備至的庵野秀明後來甚至將該字體直接稱成為「俺明朝」(庵野明朝體),可以說是對「EVA 明朝體」商業價值獨具慧眼的第一人。
說到庵野秀明,《新世紀福音戰士》成為最成功的商業化 IP,也與這位滿腦子「錢」的動畫導演密不可分。
與局限於二次元圈子的同行不同,庵野秀明一開始就把《新世紀福音戰士》定位為「圈錢神器」,圍繞其嘗試過多種商業變現模式。由此,庵野秀明落得個「痞子」名號,《新世紀福音戰士》也被粉絲戲稱為「《新世紀圈錢戰士》」。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字體版權意識堪憂的現狀下,《新世紀福音戰士》賣字體的消息不過讓外界稍微訝異一下而已——這個 IP 的附加價值太高了。
字體要錢嗎?為什麼?
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字體有版權這個概念本身就已經非常陌生。一方面是由於缺乏一個「培養」字體客戶的良好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則是盜版字體的泛濫。
雖然文字本身並沒有所屬權,但除了方正黑體、方正書宋、方正仿宋、方正楷體、思源黑體(由 Adobe 與 Google 合作開發的開源字體)等幾款名氣較大的字體,以及部分字體公司免費公開的字體外,大部分的字體對個人或企業來說都需要付版權費才能合法使用。
字庫軟體程序所呈現出來的表現形式是各種樣式的字體,例如「微軟雅黑體」、「方正標宋體」之類的字體名稱,事實上指的是字庫軟體程序的名稱。
根據我國的第三條第一項定義的「電腦程式」,字庫軟體程序隸屬於電腦程式,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第三條第四項則界定了字體軟體著作權的所屬人:《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電腦程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電腦程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軟體著作權人,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換言之,字體實際上是以美術作品為表現形式的計算機軟體程序,字體製作者擁有自己創作的字庫軟體程序的版權,未經授權使用屬於違法行為。
,江蘇某家企業因在「笑巴喜」商標中使用北京漢儀公司擁有著作權的「笑」、「喜」二字的「秀英」體,被判賠償 2.8 萬元。這是全國第一起對計算機字庫部分單字予以著作權保護的案件。以 2011 年的南京「漢儀秀英體」一案為例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中,可以看到「字體版權」被普遍遺忘的地位:「該字庫中的字型是方正公司獨立創作完成的文字的數位化表現形式,是由線條構成的具有審美意義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屬於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美術作品,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同時,由各個文字的坐標數據和指令構成的字庫可以被計算機執行,屬於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規定的計算機軟體,受該條例的保護。」
其實我是一個程序:字體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計算機中的字體其實人工製作的,好像都以為把文字素材導入,然後計算機就自動幫你生成了。」愛範兒(微信號:ifanr)採訪到的一位希望隱去姓名的字體設計師抱怨稱。
實際上,從字體設計的流程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字體是一件有價值的商品了。字庫的軟體程序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設計師設計、繪製每一個文字的筆畫細節;程式設計師對設計好的文字筆畫進行編碼、製作;將數位化的文字筆畫匯總成一套字體程序,並為字體程序編寫外部調用程序。
按照中文字體行業慣例,設計一款中文字體,需要覆蓋最常用的 6763 個漢字,為了滿足複雜場景的使用經常達到一到兩萬字。字體設計師需要從每一個單字的基本筆畫開始,徒手繪畫數百上千的單字,再將畫稿掃描進電腦後,根據電子顯示效果修改(電子化後與稿紙上的效果可能不一)。此後,再交由程式設計師團隊進行大量編碼工作,讓字體庫成型。
據悉,每一種字體的字體庫建立耗時到一到兩年,具體時間由字體設計難度決定,需要極高的技術基礎及大量的人力去完成。
字體庫建立的艱辛,自然帶來字體廠商的營收壓力。一種字體面世後,通常需要多年的持續反覆的版權銷售,才能挽回成本或實現盈利,這就對市場的版權意識要求非常高了。
字體怎麼收費?廠商怎麼賺錢?
在字體版權產業較為完善的歐美、日本等地區,已經形成完整的字體行業鏈條:設計師——字體廠商——企業使用者及個人使用者。字體廠商挖掘、培養字體設計師,企業與個人使用者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字體廠商授權,並為特殊字體的使用付費,字體廠商通過收取版權費僱傭設計師。
目前全球字體版權產業鏈中,字體版權授權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買斷模式:使用者直接向字體廠商購買字體版權。字體可商業使用,包括個人作品、banner、海報、廣告等。租賃模式:使用者每年向字體廠商交租賃費,換取一定期限內字體使用權,在期限內可以商業使用。嵌入模式:字體廠商授權使用者將字體嵌入到程序底層,使用者發布的產品自帶該字體。針對 app、網頁、電子書籍等方面的設計者,授權費用較高。雲端模式:使用者通過雲端獲取字體使用權,但不持有字體檔案,也毋需安裝該字體。
字體廠商會根據客戶要求和使用場景採用不同的授權模式。目前字體版權以買斷和租賃模式是主流,但由於租賃模式中,字體檔案已經交到使用者手上,對使用者到期續費的信用要求嚴格,因此字體廠商對該模式態度愈發謹慎。嵌入模式則主要針對 app、網頁、電子書籍等方面的設計者,授權費用較高。
而近年崛起的雲端模式則人氣越來越旺,字體廠商不用擔心字體文檔被散布,管理便利度高,而且字體廠商跟據瀏覽量計費的方式顯得更為合理,因此被業界普遍看好為未來通用的收費模式。
「大而全」英文字體,「小而美」日文字體
就字體行業現狀看來,歐美地區「大而全」,日本地區「小而美」是公認的特點。
追溯起來,現在風生水起的日本字體的源頭也在中國,在明治維新後迎來快速發展期,並逐步實現高度商業化。以平面設計大師杉浦康平、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粟津潔等人為代表的日本現代字體設計行業,在豐富日文字體庫後,將其融入到日本各行各業的不同使用場景中。
日本字體多樣的設計風格,除了來自傳統的書法審美外,也融合了現在的美術設計原則。強調信息傳達是日本字體的最大特徵,非常善於利用字體表達氣質、情緒、年代感等等。「EVA 明朝體」對傳統明朝體的改造正好是一個完美的體現:將橫筆纖細化,豎筆粗化,筆鋒銳化,營造出恐懼和嚴肅感。
相比之下,中國的字體設計則注重版面平衡、字體筆畫的細緻雕琢等方面,傾向於以書法審美為核心的設計原則,字體的表意作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國內字體產業困境
和上述兩大字體行業發達地區相比,國內的字體產業所處的困境,從字體庫的豐富程度也能夠大概窺見。
目前英文字體數量已經超過 100 萬種,日本字體 3000 多種,中國內地卻只有 600 多種,中國臺灣有 300 多種,中國香港有 100 多種。考慮到字體創作難度,英文字體自帶優勢,但和字體構造相近的日文字體相比,國內的字體產業的落後就沒有藉口了。
目前大陸的主流專業字體公司,只有方正、漢儀、華文、造字工房四家,港臺也僅有蒙納、華康、文鼎幾家。
這跟字體設計作為一門生意的盈利狀況直接掛鈎。在日本,最大的森澤公司字庫年收入超過 1 億元人民幣,美國字庫企業 Monotype Imaging 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年收入超過 1 億美元。在中國內地,一款字體從設計創作由於利潤微薄,字庫企業還在為生存掙扎。
特別是 21 世紀網際網路普及後,盜版字體的傳播門檻幾乎為零,把字體廠商逼到絕境。特別是國內軟體版權意識模糊的情況下,字體版權作為最常用又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被市場無視成為常態。
據新華網報導,2000 年至 2010 年期間,由於盜版字體泛濫,漢儀字庫原本 1000 元的基礎字體,只能打折 50 元出售,一年的銷售額不到 10 萬元。2007 年,方正嘗試借力明星徐靜蕾,開發方正靜蕾體字庫,每套售價低至 10 元。即使如此,方正靜蕾體字庫的正版軟體只賣出 2000 多套,而市場上盜版卻有幾十萬套。
極長的資本回收周期,讓字體行業成為吃力不討好的行業,國內中小型字體廠商入不敷出,字體製作、設計人才都面臨斷層,而這一惡性循環還持續至今。
明星、電影與安全套
其實在《新世紀福音戰士》賣字體之前,一部國產電影的上映更早地指出了字體行業的商業化出路。
今年 9 月,電影《爵跡》的上映後引起的話題不少,其中之一就是配合該片玄幻主題定製的特殊字體。負責該片字體定製業務的是漢儀字庫,為電影《爵跡》定製的字體被漢儀命名為「爵跡體」。在電影上映後,漢儀更是將「爵跡體」改版成「爵跡彩色字體」,並收納進字體庫中。
漢儀官方介紹語稱,「爵跡彩色字體」在保留「爵跡體」銳利、冷峻的獨特風格的基礎上,提取《爵跡》小說中角色和魂獸的特點,以暗黑為主色調,加入了冷豔的幽藍色及冰雪元素作為修飾烘託氛圍,使字體在保留美感的同時增添了一份神秘。
9 月 22 日,漢儀與騰訊合作,將「爵跡彩色字體」接入手機 QQ,用戶下載後,可使用該字體在線聊天,此後還推出了「爵跡彩色字體」聊天氣泡、個性名片等。最喜歡蹭熱點的杜蕾斯公司借勢《爵跡》並不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杜蕾斯出售的「爵跡魔力裝」安全套包裝也使用了「爵跡彩色字體」。
除了電影 IP 外,演員明星也被字體定製行業盯上。去年 5 月,「井柏然手寫字體」被字體廠商看中,以 1000 元/字的價格買斷版權。在粉絲效應的帶動下,字體字庫的市場影響力也開始逐漸得到重視。
擁抱商業化:IP 的定製服務是出路?
無論是「爵跡彩色字體」還是「井柏然手寫字體」,「字體」這個冷門話題的熱度都是來自和熱門 IP 綁定,而定製字體製作方式則提高了更強的盈利能力。
從一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定製字體和已經入庫的字體帶來的收入差距有多遠。以國內最大字體廠商之一的造字工房為例,如果客戶以租賃模式使用造字工房已經入庫的字體,每年費用約為 5000 元,以買斷模式永久使用已經入庫的字體費用約為 2 萬元。
而 2014 年上映的許鞍華電影《黃金時代》需要定製一款適配電影風格字體,向造字工房支付了近 20 萬元的版權費。
上海迪士尼樂園也啟用了一套造字工房的定製的字體,據造字工房稱,該字體研發時長長達到 5 年,收益也甚至遠超《黃金時代》的版權費。可以說《黃金時代》、迪士尼這些需要定製字體的「大金主」,才是字體廠商每年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非以量取勝的現存字庫字體。
國內市場逐漸認識到,字體設計對一部電影、一本書、一間公司、一個品牌的價值不只是「好看」,而是與產品氣質及號召力直接掛鈎之後,以定製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字體設計行業也有望覓到良機。
然而在充分證明自己的價值,尤其是變現價值之前,國內字體行業還需要依靠一些已經高度商業化的 IP「刷刷」知名度和口碑。此外,國產字體廠商們也有必要拿出能適應更多應用場景、擁有更強表意功能的的字體,說服「大金主」們為此買單。
庵野秀明一手締造了《新世紀福音戰士》這個大 IP,所以賣「EVA 明朝體」才賣得理直氣壯,國內的字體廠商缺的就是這樣的一把足夠長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