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月21日電 題:探訪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內的「合肥光源」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在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校區的校園內,有一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系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內建有中國第一臺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簡稱「合肥光源」)。
21日,記者走進這個外形酷似飛碟的實驗室內,林林總總的管道穿梭其間,低鳴的機器正在運轉,一切外在看似普通,但內涵的高端非同一般。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陸亞林介紹,「合肥光源」於1983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立項,並直接命名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作為中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裝置,早在1989年4月,「合肥光源」就發出了第一束「神奇之光」。
而同步輻射作為一種先進的光源,其應用具有很高的現代科技融合性和集成性,為幾乎所有的前沿科技研究提供了一個先進的、不可替代的實驗平臺。
陸亞林介紹,目前中國運行和在建共五個同步輻射裝置,分別為北京同步輻射裝置、合肥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同步輻射裝置以及臺灣新竹同步輻射裝置和臺灣光子源。
作為運行最久同步輻射裝置,「合肥光源」自1984年曆經一期、二期工程建設,為中國大科學裝置建設、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主要技術指標維持在上世紀80年代設計水平,發射度大、亮度低,已難以滿足未來的科學挑戰對真空紫外光源提出的更高要求。
鑑於此,中科院和中國科大決定共同投資,2010年正式啟動對「合肥光源」進行新一輪重大升級改造,通過採用先進的加速器物理設計等,提高總體性能,使「合肥光源」特色更加鮮明,與北京、上海光源形成優勢互補,在真空紫外—軟X射線能區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12月29日,該重大維修項目已通過工藝驗收。
陸亞林說,「合肥光源」經過新一輪升級改造,在國際上同類光源中,處於先進水平。首批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燃燒、分子物理等五條光束線及試驗站,將為中國材料科學、能源基礎科學、生命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提供先進的研究平臺。
陸亞林認為,無論未來有多少新的同步輻射光源出現,作為全球僅有的幾家低能區光源之一,「合肥光源」獨具特色的平臺作用不容小覷。
據悉,中國科學院已決定成立合肥大科學中心,中心依託「合肥光源」、全超導託卡馬克等大科學裝置建設。作為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光源」將進一步聚集海內外相關科研力量,支撐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科學、量子功能材料等前沿領域創新研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