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婚姻與道德》的羅素,曾有七次情戀與五次婚姻

2020-12-25 正月三草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1872年-1970年),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羅素認為清教徒對待性的態度是人類不幸的根源。他在1929年出版的《婚姻與道德》一書中,倡導試婚和離婚從簡,對婚外性行為和同性戀現象持一種寬容的態 度。這很快招致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對,而且於1940年初受到法庭審判,他被禁止入紐約市立學院任教。然而,戲劇性的是,羅素於1950年因該書獲諾貝爾 文學獎,並被授予英國嘉行勳章。獲獎原因是「哲學作品對人類道德文化做出了貢獻」。 這部著作,既是一部哲學作品,還是一部人類學、倫理學作品,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著「矯枉過正」的功效。

羅素不僅在哲學、邏輯和數學上成就顯著,而且在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學等許多領域都有建樹。他前後期哲學思想變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爾主義,深信絕對、共相的存在,把數學視為柏拉圖理念的證據。後來與摩爾一起叛離了絕對唯心主義,轉向新實在論。

令人驚奇的羅素同時也是個文學家,雖然他直到80歲才開始創作小說。1952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說《x小姐科西嘉歷險記》,之後又相繼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 《近郊的撒旦》、《顯要人物的惡夢》,它們是用寓言形式寫成的。羅素的散文在英國文學中也享譽甚高。

伯特蘭·羅素出生在英國威爾斯的一個貴族家庭,祖父約翰·羅素勳爵在19世紀40年代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父親安伯雷子爵在當時是一名極端開放的無神論者。羅素的母親也出身於貴族家庭,但是她在羅素2歲時便去世了,在兩年之後,他的父親也去世了。

羅素是這個輝格党家庭的第二個兒子,在雙親去世以後,羅素和他的哥哥富蘭克·羅素(未來的羅素勳爵二世)就由祖父母撫養長大。與當時其他上流社會的子女一樣,羅素兄弟由家庭教師專門教授,則羅素的教父是當時的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

羅素思想的形成是受家庭的自由主義傳統和祖母的獨立不羈的性格影響。羅素的童年是孤寂的,他經常一個人在自家荒涼失修的大花園裡獨自玩耍與思索。也就是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他對大自然、書本和數學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尤為迷戀數學。這也是他後來取得的思想成果的第一步。

偉人的婚戀從來都是不平凡的

羅素一生先後七次陷入情網,並先後同其中的五位結婚。

羅素於1889年遇到阿魯絲·伯爾薩爾·史密斯,當時羅素僅17歲,他一下子就愛上了她,並衝破家庭的阻力於1894年12月與阿魯絲結婚。婚後一段時間,生活相當快樂。可在1902年,有一天下午他騎自行車外出,突然感到不愛阿魯絲了。

過了9年,他愛上了奧託琳·摩勒爾夫人。她是羅素為之拉選票的加辛頓自由黨政客的妻子。但由於阿魯絲威脅說要同他離婚,並傳訊奧託琳夫人,並由於奧託琳夫人不願離開她丈夫,或者不願引起人們的誹謗,羅素未能如願。從此,羅素離開阿魯絲,直到1905年,他們才以朋友身份相見。而從阿魯絲的信件看,她一生都是愛羅素的。

1914年,羅素到美國波士頓做演講,並擔任哈佛大學的臨時教授,在此期間,他對奧託琳·摩勒爾夫人的愛情逐漸消逝,而愛上了一位美國姑娘。那位姑娘以她將與羅素生活在一起,並且如果阿魯絲願意與羅素離婚時他們就結婚為條件,隨他到了英國。但羅素對她的愛經不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他情緒上的衝擊。

1916年,羅素又遇到了康斯坦斯·馬勒遜夫人,她是演員邁爾斯·馬勒遜的妻子,她自己也是演員,藝名是柯列蒂·奧尼爾。他們相愛了,羅素在她的美麗、年輕和勇氣,以及在她對他的愛情中找到了脫離圍繞著他的那種"恨的世界"的避難所。

1919年,他又開始在多拉·布萊克與柯列蒂·奧尼爾之間猶豫不決。羅素第一次與多拉·布萊克見面是在1916年,亦即愛上柯列蒂·奧尼爾的那年,當時她是格通學校的學生。由於多拉願意生孩子,這使她對羅素更有吸引力。他們訪問了蘇俄和中國後,於1921年9月回到英國,並很快結了婚。婚後他們有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但他們於1932年分手了。

1936年,羅素又與帕特麗夏結婚,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彼德·斯賓塞,她是一度在他的學校中教過書的青年婦女。他們的兒子康拉德於次年誕生。

羅素於1949年與帕特麗夏·斯賓塞離婚,並於1952年同伊迪絲·芬齊結婚。這次結婚非常愉快,當時羅素已經是80高齡,這是他最後一次結婚,它給羅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上的安寧。他們一起度過了幸福的晚年。

羅素於1970年在威爾斯的家中去世。

相關焦點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當代哲學家格雷林的《羅素》一書,開篇第一句話是「羅素活得很長,做了很多事」。這當然不僅指他的長壽——享年97歲,更是指他生命的活躍和多產。他一生的故事之多,令他自己不得不用三卷本700多頁的大部頭自傳才能講完。
  • 羅素:西方分析哲學之父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4年,72歲的羅素返回英國,再次入選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管委會,並在該校任教。1948年在去挪威演講的途中,不幸飛機失事,卻意外生還。1950年,78歲的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並被授予英國嘉行勳章。此後,他繼續參與各類反戰活動,牽頭聯絡各國科學家籤名,並召開世界性會議,形成了《維也納宣言》。1955年,以其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被授予銀梨獎盃。
  • 為什麼說羅曼·羅蘭的婚姻破裂反而幫助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為什麼說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反而讓他有了更深的文學造詣?他的第一任妻子又為什麼會錯過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刻?求學經歷與生平羅曼·羅蘭出生於書香門第。他在母親的薰陶之下,養成了對音樂的熱愛。並且在青少年時期就被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錄取。巴黎高師是個什麼樣的學校呢?他是法國的一所名校,誕生過巴斯德、薩特等名人,在法國名聲很大。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他們是哲學家,卻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因愈演愈烈的醜聞事件,瑞典學院不得不宣布,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取消頒發。這是自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建立以來第八次停發。《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曾聽過柏格森的課並深受影響,有趣的是他卻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 尖下巴額頭特別突出的人,一生中命裡情戀婚姻、事業財運會怎樣?
    尖下巴額頭特別突出的女人,一生中命裡情戀婚姻、事業財運會怎樣?1、尖下巴額頭特別突出的女人,從外表看給人熱情陽光能積極的融入社會並與人互動,但其內心世界其實是比較抑鬱並常常會暗自感傷的。而目比較認死理、較真、認準的事情很難改變會一路走到黑,心眼小、好計較,有豐富的想像力但有此面相的人是屬於那種手低眼高的人很難付之於行動,既便去做了由於智商和個性方面的原因也難以最終成功。2、在情戀情感婚姻方面,尖大巴額頭特別突出的人由於比較重情多情加之性格方面的比較認真和較真!一但情戀與婚姻出現問題,容易被情所困所傷,甚至被情所害!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已在昨晚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再度進入人們話題的中心。回顧歷史,諾貝爾文學獎迄今已頒發了百餘次,背後或大或小的故事與話題不計其數。 本文是一篇往年的舊文,列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十宗「最」,以佐飯後談資。
  • 艾麗斯·芒羅回應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受寵若驚
    艾麗斯·芒羅回應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受寵若驚   瑞典文學院10日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芒羅。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提到文學大獎,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每年十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都是一次文學高光時刻。但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諾獎,還有不少重要的文學獎項,也非常值得關注。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大多數重量級國際文學獎,並被多倫多大學等十多所院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她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獲卡夫卡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2019年,阿特伍德憑藉《證言》再度問鼎布克獎。諾獎風向標卡夫卡文學獎  卡夫卡文學獎是最著名的諾獎風向標,凡是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成為諾獎熱門人選。
  • 世紀智者羅素:學會享受孤獨,永遠追求愛情,是人生兩門必修課
    事業上,羅素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婚姻上,他走得並不順利。羅素一生結過四次婚,擁有數不清的情人。在情感世界裡,他始終像個飢餓的孩子,一路追尋愛情,只為擺脫孤獨。 1894年,羅素戀愛了。他的意中人,是比他大5歲的美國平民女孩愛麗絲。當他興衝衝地把戀愛的消息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 羅素: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情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孤寂
    心理學簡報|品質原創引言嬰兒期,我們有原生家庭的呵護;學齡期,我們有同學、朋友的陪伴;成年後,我們是否已經不再適應以&34;的身份和這個世界相處,需要在身邊有一個伴兒,於是就開始談戀愛呢?以下就是皮尤研究中心歷時29年統計的排列前十的結婚理由[1]:1. 88%的人因為愛情2. 81%的人因為對方給出了終身承諾3. 76%的人因為孤獨,需要陪伴4. 71%的人認為男人有能力承擔家庭的經濟支柱5. 64%的人因為有共同愛好6. 61%的人因為滿意的性生活7
  • 哲學家羅素70句經典名言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同時也是活躍的合理主義與自由思想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很多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而與此同時羅素的許多政治思想卻又是十分有爭議性的。
  • 曾當七次電影女主,四婚四離最短僅維持三個月,如今單身活成這樣
    張天愛其實有好幾重身份,曾當過電影明星,還演了好幾十部影片,其中就當了七次的女主角,一年下來戲約不斷,人氣很火的。 但在感情生活上,她則是個坎坷的人,一共結了四次婚,次數很多了啊,但這四段婚姻,都是有緣無分,因為各種原因最後離婚了,其中堅持時間最短的是第三段,僅維持三個月就結束了。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曾獲畢希納獎、卡夫卡文學獎、國際易卜生獎,代表作有《罵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12歲就開始進行創作的吉卜林,在1889年曾被舊金山《檢察人報》的編輯評價為「寫作荒謬」。但很快,他作為特派記者在旅行途中寫作的札記,使他一年之內就被譽為當代最傑出的散文作家之一。十八年後,年僅42歲的吉卜林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被18名女性爆醜聞,瑞典文學院取消頒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
    北京時間5月4日下午,瑞典學院正式公布,2018年將不會頒布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獎歷史第八次取消頒發。瑞典學院最近因捲入性醜聞與貪腐行為震驚世界,此次事件主要起源於瑞典媒體此前披露,與瑞典學院關係密切、妻子亦曾為評委之一的法國攝影師讓-克勞德·阿爾諾德,被18名女性指證有長期性侵與性騷擾行為,受害人還包括瑞典王室公主。阿爾諾德還被控多次提前洩密諾貝爾文學獎結果。
  • 這18張椅子,決定著諾貝爾文學獎
    院士必須保守著諾貝爾的秘密,他們只能和同樣是院士的人討論秘密。用前常任秘書恩道爾的話說:夫妻過得不好還能離婚,但院士不能,院士之間的關係比婚姻更持久。而當院士和院士之間的「夫妻關係」破碎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缺席。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演講 徐志摩現場翻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大學演講 詩人徐志摩現場翻譯1924年,泰戈爾(右三)在北京與林徽因(右二)、徐志摩(右一)等人合影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多次為中國發聲 羅素:一生尋求關於幸福的主題
    他活躍在人類歷史的每個角落事實上,人們很難用傳統的眼光看待這樣一位在各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天才,羅素以《數學原理》奠定了現代數理邏輯的基礎,但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的偏偏是和數理邏輯毫不相關的諾貝爾文學獎;而如果說羅素是一位文學家,在獲獎時,其名下甚至沒有一部像樣的文學著作,使羅素獲得這一國際獎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