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靈魂影響靈魂
文 /月笙
前幾天在空間裡看到山大的同學轉發了學生會的一條消息,「在XX教室,XX組織為大家準備了各大公司暑期實習的相關諮詢,請想要參加暑期實習的同學儘快入群,將會在群內共享暑期實習的相關資料」。
看到這這條說說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刺蝟實習上的暑期實習廣告,寶潔、小米、華為還有我自己超級感興趣的芒果TV。
各種躍躍欲試,想要投份簡歷試試,面對著毫無說服力的「個人成績」,有點心塞,證書和證明背後,總覺得不夠有底氣。
看到山大同學的說說後,似乎覺得,嗯!是後臺不夠硬,但好像又不止是那麼簡單。
我的那張名片,也是很多人的名片上——青島科技大學,化工、高分子很好。我是學製藥的,生化老師說,海爾藥業自從去年招聘過兩個製劑的學生後,今年就不來招聘了,說培養人才實在是困難,不如從社會直接招聘。
阿里巴巴似乎是不要應屆畢業生的,馬雲說:很多企業喜歡要沒有進入過社會的大學生,美其名曰像一張白紙,好培養,但是長久來看,這個企業會失去創新能力,阿里巴巴喜歡招那些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多年的老油條,因為他們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無論是阿里還是海爾,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大企業。一個知名度,就足夠讓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重點大學的大學生、985、211大學的大學生趨之若鶩。
在這樣的人流之中,我們每個人都顫顫巍巍、慌慌張張,充滿試探。似乎企業也是無奈的,因為這樣龐大的高素質人材群體所認為的優秀,並不適合社會。
我興衝衝地打開了芒果TV的實習界面,瞬間迷茫。我發現我對新興媒體不夠了解,我不知道這樣的工作需要怎樣的能力才可以勝任,又或者我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擁有這樣的能力。
來自哪裡似乎不夠重要,重要的是清楚將走向何方。
我不得不承認,名校能給予比這個標籤價值更大的平臺、人脈以及引導,但那一瞬間擊中我的真的不是卻少名校標籤,而是我對想要競聘的職位的陌生和迷茫。
很多人說大四會一夜成長,但是這樣的成長似乎不是大四帶來的,因為還有相當多的人選擇用考研來延緩這樣的成長,大概還有我這樣的人,選擇多多嘗試來加速這樣的成長。
月笙已經大二了,按到身邊的人從大一的大學就是要玩的狀態,慢慢變得努力上課,儘可能去有意義地度過大學生活。很多人說,這樣的生活似乎不夠滿意,好像做得還是不夠好,什麼都想做,就可能什麼都做不好吧。可能更重要的事就是要想想清楚,我們要去往何處。
大一的時候每天和室友一起起床,每次最後一個走都會心裡充滿愧疚,但是現在似乎更加從容,絕不是習慣了,而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了,或許從下周開始,我就會變成全宿舍起最早的人,那一定是我想要做的事對我提出了這樣的需求。
上了大一,就查了相當多考研的資料。前幾天在一篇帖子裡看到,考MJC的同學實習經歷真的很重要,因為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去中央三臺實習過了,對於這個專業來說,有這樣的實習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事。
瞬間一愣,又陷入了長時間的焦慮,也總想在這個假期找一份媒體的實習,投了很多簡歷,今天也收到了回音,大多是不要短期實習的,暑期實習對我而言幾乎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所以,就痛痛快快的準備好支教的三輪面試,去廣西和四川支教吧,如果功利的做不到,就去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吧,畢竟人生是自己的,這世界也是你的。
.
文末福利:
後臺回覆:暑期實習 領取2018年暑期實習統計哦~
今日互動話題:
看到大企業的實習招聘,你是不是也又激動,又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