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倩/東莞時間網-i東莞
2020-12-25 19:49
本文圖片均來自東莞時間網-i東莞
在12月25日召開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設計方案發布會上,一直備受關注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在主持建築師的解讀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選址松山湖科學城發布會上,明確了以「大學+大學」模式,由市委市政府支持,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為辦學主體,合作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園選址位於地理幾何中心、極具發展潛力的松山湖科學城屏山東片區地塊,地處莞深高速南側,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捷,佔地面積約523畝,分兩期建設,另外在校園周邊還預留200畝用地支持學校未來發展。
校園所在的松山湖科學城地塊,目前已經在區域層面形成「生態綠核—創新圈層—服務圈層—產業圈層」的結構布局大科學裝置、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創新要素集聚的優勢明顯。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也將依託母校優質的教育基礎,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引進和配備教師資源,配置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任教研隊伍。並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和模式,通過學科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努力建設成為全球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打造多元校園空間今年10月,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完成了校園一期設計招標,確定了校園設計方案。一期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海茵建築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聯合體負責,按照智慧校園、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化標準的總體建設要求,以「於山水中成畫卷,於山水外為城郭」的設計主題,融合「合一」「智慧」「多元」「傳承」「生態」等設計理念,致力呈現出一所獨具匠心的國際一流大學校園。
合一校園校園兩期建設將緊緊合一,在空間氛圍和建築形式上達到完美融合,又各有側重,力圖通過建築上的巧妙設計將教研合一的辦學理念充分展現。
智慧校園在校園規劃縱橫交錯、校園建築模數化生長的基礎上,集成師生全方位需求,搭建校園網絡管理平臺,形成更廣更深入的互聯,構建線上線下充分聯通的智慧校園。
多元校園設計中遵循最佳結構尺寸模數,堅守簡單靈活、多元布局的原則,為未來校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傳承校園港城大(東莞)將延續港城大本部的現有結構,從實用模式和空間情感上能喚醒兩處共同的記憶。同時,校園背山面水,將以錯落的建築群、通透的連廊和疊落的庭院,更加襯託出嶺南文化的韻味與其千年積澱的傳承。
生態校園校園將順應山勢而生,錯落有致地形成室外平臺及庭院景觀,整個校園與自然融為一體,讓師生們真切的感受到和諧且生動的校園生態環境。
目前,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正在積極開展學校的籌備申報,一期校園預計在2021年開始動工建設,力爭2023年上半年建成。
(原題為《2021年,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將這樣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