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圓覺經裡直接說了 要想覺悟就得打坐修行

2020-12-15 以智見佛

圓覺經是佛陀和十二大菩薩,為天下眾生解說的,具體的、系統的、全面的、完整的佛法修行手冊。所有人只要依據佛陀在圓覺經裡講解的方法進行禪修,都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

在莊嚴的圓覺法會上,文殊菩薩首先問佛陀:所有眾生要覺悟解脫,要想實現內心的徹底清淨,應該怎樣修行呢?

佛法的禪修者,發下覺悟解脫求清淨的決心以後,應該如何遠離對佛法的錯誤看法和修法呢?如何才能使遠離佛法的末世眾生,在求證覺悟解脫的禪修之路上,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

佛陀對文殊菩薩說到:有無上的、最好的圓覺修行法門,能夠讓所有末世眾生,進行禪修以後,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覺,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

通過圓覺的修行,眾生不會緊隨自己內心和外境的變化而痛苦煩惱。不僅能使得到內心的清淨安寧,也不會走上錯誤的修行之路,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

普賢菩薩接著問佛陀,沒有任何佛法基礎的眾生,應該如何進行圓覺的修行呢?如何才能把他們不斷變化的內心穩定住,讓他們得到安寧的解脫呢?

佛陀答到:圓覺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人不斷變化的內心給穩定住,把每個人內心不斷變化的原因給去除。這樣,每個人就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就不會再痛苦煩惱,就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

普眼菩薩趕緊問佛陀,眾生要想實現內心的安寧,應該怎樣開始修行呢?

佛陀回答到,所有眾生要想實現內心的清淨和安寧,首先要到安靜的地方或是安靜的房間,自己一個人盤腿打坐,不斷培育和增強自己的定力。

先要牢牢地穩定住自己的身體,再仔細觀察自己的欲望、情緒和念頭的變化。

隨著自己定力的增強,引起自己內心變化的原因,就會被降伏和去除,就能實現六根的清淨。在自己能夠安住在對內心和外境的圓滿覺照之中時,就能獲得圓覺的覺悟和解脫。

相關焦點

  • 依照圓覺經進行修行 就能得到圓滿的解脫
    當時佛陀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十萬大菩薩,安住在三昧正受甚深禪定的法會中。文殊菩薩首先從禪修墊上站起來,謙恭地頂禮佛足,圍繞佛陀右繞三圈以後,恭敬地對佛陀說到:大悲世尊,祈願您能為今天在座的所有法眾和諸菩薩,解說實現內心徹底清淨的修行方法,以及禪修者應當遠離的對佛法的錯誤認識,使未來求覺悟解脫的眾生不會墮入邪見。
  • 如果你決心入定 就要找到適合打坐的地方
    通過上一章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要保證自己打坐成功,首先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有連續三個月的打坐時間,要堅持每天打坐一小時。今天我們來了解,如何準備好自己打坐的外部環境:一個安靜的房間。佛陀是在原始森林裡,通過六年的連續打坐,獨自坐在菩提樹下得到覺悟解脫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以及後來成千上萬的弟子,都是跟隨佛陀,在森林裡打坐禪修得到覺悟的。佛陀在念住經中開示到:比丘去曠野,或去樹下,或去空屋坐,結跏趺後,端正身體後,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鼻端,專注於自己的鼻息。
  • 佛陀對文殊菩薩的回答 就是對圓覺法門的開示
    在上一章,文殊菩薩首先向佛陀提出,禪修者如何才能在與外物一接觸時,就生起內心的清淨。要如何修行,才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佛陀在聽了文殊菩薩提出的問題以後,感到非常高興。立即回答文殊菩薩,有無上的圓覺法門,能夠讓禪修者當下就生起清淨心。
  • 南懷瑾老師「圓覺經」的因緣
    他說我們要做一件功德,辦個印經處。我說好呀!你去搞!你去搞!因為他是章太炎的女婿,做過財政廳長、銀行董事長,地位高,名氣大,做了很多事。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他愁眉苦臉回來,告訴我說,臺灣印經處搞不起來。我問為什麼?他說錢不夠。我心裡想,你老哥身邊的黃金拿幾條出來,不就成了嗎?
  • 修行之中,為何說有這四種「禪病」的人,難以覺悟?如何理解
    個人認為,除了根器不同以外,還有的就是佛在《圓覺經》中所提到的四種「禪病」,也就是說,修行之中,有這四種「禪病」的人,很難有所覺悟,如何理解呢?佛像一、所謂的作病,說的是修行之人所執一種幻念,這種幻念認為「本心」是修行的主體,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修行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本心」在背後指使,所要追求的覺悟,其實也是這個「本心」
  • 《圓覺經》解讀:關於「圓覺本心」,佛談的這三個內容,確實圓妙
    學佛的人都知道,覺悟的本質就是證悟「本心」,證實萬事萬物皆是「本心」所生之幻象,也就是說,只有「本心」是清淨圓覺的實相。因此,所謂的修行,其實就認識「本心」、證實「本心」的過程。但這個「本心」的真實模樣是什麼?
  • 《圓覺經》講記(四)丨遠離諸幻,覓心了不可得
    《圓覺經》是佛陀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講述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的方法。也就是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的理論和修止、修禪、修觀的方法。這部經文適用於已有一定基礎的佛弟子精進修行。佛弟子入門後,對佛教基礎知識已有一定積累和體悟,並想要更進一步者,可研習《圓覺經》。
  • 對打坐的十大錯誤認識 使人不願打坐 不敢打坐
    打坐,是佛陀出家後,前後經過六年的辛苦努力,才在菩提樹下覺悟到的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把自己覺悟到的這一方法,傳遞給了他的弟子。他的弟子們,也都相繼擺脫了內心的痛苦。佛陀先後用了四十九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弟子,不同的人,宣說著他覺悟到的:盤腿打坐的離苦得樂的方法。聽到佛陀宣說的弟子,聽了佛陀宣說的世人,都歡喜信受,都很高興地相信接受。然後,去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盤腿打坐,體驗、驗證佛陀講解的通過打坐,離苦得樂的方法。
  • 佛教之圓覺經原文及譯文
    圓覺經原文及譯文【如是我聞】"如是"指這部經。"我"是結集者——阿難尊者的自稱。"聞"是從佛陀親聞,或佛弟子間展轉傳聞。阿難尊者說:佛如此說,我如此聽,佛的確是如此講的,百分之百可靠,一一契合於佛說。如此勝會,人間不可能有,羅漢無法赴此勝會,凡夫更不用說了,所以此經不可能在人間結集。我們有幸在人間得聞此經,不可盲目聽信學者認為此經是偽經,應當先聽聞其他經典,提升自己的智慧,再來看此經。到那時,你必定會讚嘆佛法甚深微妙,法喜充滿。
  • 圓覺妙心清淨無住
    圓覺妙心清淨無住有人說:「一切諸佛因地修行時,都能離相無住,與實相相應,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能證得,但是諸佛的心中,並不認為有佛道可成,有菩提法可得。」並以圓覺經的幾句話來論證自己觀點的可靠性。他截取的圓覺經中的幾句話是:一切如來圓覺妙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這種說法是極端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在講佛無論在因地或果地離相無住才能與實相相應。這種觀點在片面的認為「性相如如,世出世間」圓融無礙的法門就不能與實相相應了似得。
  • 通過打坐實現入定,禪修者能依序證得不同的覺悟,獲得最終的解脫
    佛法的禪修者打坐,不能像常人一樣,為了自我放鬆,為了修身養性。也不能僅僅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脾氣,而是要實現制心一處的入定。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一、禪修者必須入定,才能明確地知道制心一處的解脫境界。不管通過什麼方法實現入定,目的都要實現制心一處。後續的所有修行,都要用到制心一處。
  • 圓覺經實義解析!四
    圓覺經實義解析!現在變得朗然明了,智慧心目即得清淨。這個時候世尊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等今能為諸菩薩以及末世眾生,向如來詢問甚深的秘密究竟方便法,此圓覺法門是佛陀對諸菩薩最無上的教誨,是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此圓覺法門的菩薩,以及末世一切眾生,證得決定信,永遠斷除對佛法的懷疑和後悔。你現在仔細聽講,我自當為你解說。
  • ——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
    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此書我25年前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遍,已沒啥具體文字印象,只有非常優美舒服的感覺。這次呆家裡有空用擠牙膏的時間讀完了,意猶未盡,深有感觸。南懷瑾先生在書中提到了這個問題,也許是老調重彈,但是修行的動機很重要,唯有發這樣的清淨大願才是真正修行。很多人的動機是為了保佑自己保佑全家等等利益,真正修行發願他說不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在《圓覺經》裡提到了「願我今者住佛圓覺」,能夠進入佛的清淨圓滿覺性之中。
  • 從《金剛經》、《圓覺經》、《涅槃經》中看「無我」與「我相」
    有趣的是,《金剛經》提及「我相」的時候,並不直接單單用「我相」二字,而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併說。這四相其實包含了「我相」中的四種細微分別。在凡夫來看,其中分野實不大明顯,亦不易理解。但在菩薩的修行上,可以看到,這非但不簡單,且極重要。這在《圓覺經》中可以看到端倪。
  • 與眾經書不同,一部只對菩薩所講的經書,經中小眾圓覺經
    首先感謝大家的評論和關注,看到評論中好多人提到過很多經書,但提到圓覺經的一個也沒有,所以讓大家了解一下圓覺經,畢竟在末法時代多聞是沒有壞處的。圓覺經全名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相傳由洛陽白馬寺佛陀多羅禪師譯出。圓覺經描述的心也稱為大圓滿覺或妙覺真心,因為三界唯心,所以一切不同的佛經只講心性。因為這是諸佛的本源,也是我們眾生共所同擁有的。無論哪部經書都是對心性的描述,雖然叫的名稱不同,什麼法界門體;寂滅真心;圓覺妙心;如來藏識等等,但都是圍繞著你的心來說的。
  • 佛陀說法,如何消去自己的業障,得到覺悟?
    據記載,白馬寺是皇帝造的,也就是在漢朝時期漢明帝,而此部經典也是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所譯,作為稱為佛遺教三經之一,可見對學佛修行的人來說,可謂是重要的經典。所以近日,大茶經就依甚多高僧大德對此經的講經,來分享《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五章節與第六章節,這兩章節主要是告訴人們修行的重要性,佛陀說法,如何消去自己的業障,得到覺悟解脫。
  • 圓覺經二09:吃虧越大布袋就越深,一人意不可能滿百人心,你怎麼做都不對
    諸位啊,翻開第10頁,佛為什麼要宣說《圓覺經》的因緣,有十種因緣。我們先把第十講完,然後再簡單複習一下。從一到十。十、為示真修實證故。諸位啊!沒有大開圓覺不名真修行人。如果用意識心修行,沒有見性,見到圓覺的自性,這是生滅意識心在修行。《楞嚴經》講:煮沙欲成嘉饌,那個不可能的。經百千萬劫終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為什麼要講這部《圓覺經》呢?這了開示、指示真修實證故,佛才講這部《圓覺經》。
  • 圓覺經二11:此圓覺經一歷耳根,永為如來究竟圓覺的道種
    說:務必機教相當,什麼根器應該給予什麼教法是相當?方成法益,這樣才能夠得到利益。但此經收機最廣,說,這本《圓覺經》收攝的根器是最廣的,有正有兼。正,就是正對的根機,其實就是圓頓的根器。兼,兼備的,附帶的,那麼就是漸教。經典這麼說: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此正當被(被就是加被)的根器。因此,此本《圓覺經》是所有修禪宗必看的,其他的宗派,《圓覺經》幾乎不分宗派,都在研讀。
  • 打坐禪修,不僅不是外道,而是學習佛法的必經之道
    雖然現在已經很少人打坐,但如果把打坐說成是外道,那就真正成了佛法的外道。雖然我們現在的人對佛法已不是很了解,幾乎沒有什麼覺悟解脫者,對佛法修行也已經非常的生疏。但從寺廟裡,以及有關佛教歷史的一些書籍裡和繪畫裡,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佛陀和諸佛菩薩,都是盤腿端坐著的。佛陀和諸佛菩薩盤腿端坐的形像,並不僅僅是佛法佛教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是在向我們傳遞,要掌握佛陀的覺悟,要學到佛法的解脫智慧,要脫離自己內心的痛苦煩惱,就要像佛陀一樣盤腿端坐,就要像諸佛菩薩一樣盤腿端坐。
  • 如何判斷他人是否真的達到覺悟狀態,以及他們說的是真的佛法嗎?
    覺悟弟子問:什麼是覺悟?現在有非常多的人,滿口的佛法,甚至用佛法去開設了一些心靈的課程,這些人也說自己是覺悟的。 我們站在一個初學佛的角度來說, 怎麼去判斷這些人是否真的已經是達到覺悟的狀態呢?他們說的是真的佛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