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專欄:購物中心做中島品牌並不稀罕,尤其類似萬達這樣比較中規中矩的布局方式,在多經點位設置中島櫃簡直家常便飯,在最新改造完的五角場萬達,隨著時間的深入,品類布局愈發豐滿。
五角場萬達廣場部分中島呈現 ▼
另一方面,類似浦東嘉裡城這類體量較小較精緻的項目,則更偏向於在主幹道上放置統一設計的「花車」點位,作用異曲同工,但在視覺上更為輕質,靈活性也較高。
分別講述了這兩個項目隨著人氣持續穩定後,如何利用公共空間做品牌,提升坪效,以及設計上有何差異。
本文的主角——晶品,此次呈現的案例,又有所不同。
商場在三層的一塊公共區域,以完全致敬百貨的方式,做了個全統裝鞋區,命名為「Allure 魅 Shoes」。
▲ 該統裝鞋區位於樓層「腰線」連廊處,以兩側弧形高貨架結合地面鋪設地板造型構成整個圓形區域,如果撇開其購物中心身份,你可能很難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百貨商場區域。
▲▼ 設計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兩側高貨架外,中部區域主要以簡約的高低展臺、收銀臺等基本設施構成,配以地毯、沙發、鮮花、吊燈等軟裝加以點綴,既保留功能性,也不失形象水準。整體配色相對樸實低調,同時與商場公裝及燈光色系儘可能融洽。
▲▼ 品牌招商方面,該區域引進了以星期六女鞋為主的五個國內品牌,考慮到三層的位置,周邊的氛圍,以及統裝的要求,合作國內品牌無可厚非,不能再要求更高。 這五個品牌以「二/三」為分,只要看收銀臺的區域即能大致判斷出每個品牌的陳列面。
▲ 商場對此鞋區更多以一個整體概念同時突出各品牌特色的方式進行宣傳。除了取名為外,在宣傳物料等方面,均以統一形象出現,而在微信公眾號內容方面的宣傳,則配以了更多各品牌的活動及賣點。
由於該鞋區整體面積不大,因此幾張圖基本能大致介紹完畢,下文聊一聊為什麼要分享這則案例。
1、首先從目的性來看,鞋履向來不是購物中心的強勢品類,除非能和百麗這類大廠達成集團性質的合作,否則少有購物中心集中做多個鞋履品牌專賣店的案例;品類方面,大多基於傳統百貨發展的鞋履品牌對於購物中心的前期投入也有些望而卻步。在大眾消費目標市場,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類似CHARLES&KEITH,以及最近崛起的類似MONtoSUN、DUOZOULU等量販式品牌。
倘若購物中心希望豐富品類、提高坪效,類似晶品的這則案例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幫助品牌以最小的成本進駐購物中心試水,至於成功與否,還得看投入產出比,但對商場和品牌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營運問題。
類似文中多經點位的打造,讓多個品牌的產品、導購等都置於集中區域和客流視野,對於商場形象把控管理而言,如上文所述,這是百貨拿手的模式,但對購物中心而言,則成了創新和敢於冒險的嘗試。
2、絕大多數購物中心在前期招商和規划過程中,主要先得解決好邊廳即主心骨問題。對於中島及公共區域的打造,從我耳聞目染來看,均是次一級的考慮範疇,一般會隨著經營的深入再進行量身定製。
因此,基於對一個項目的長期觀察來看,其中島如何打造,反而可以最直觀地反映出項目的短期發展現狀及趨勢。例如合生匯在中島增加美食區域,顯然是由於該品類的缺失及客群的需求這對雙向關係的結果。而類似木九十、aojo這類成熟品牌的進駐,則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商場的成熟度及號召力。
對晶品而言,其一層運動氛圍已基本打造完畢,地下區域客流長期不缺,商場品牌文化也建立得足夠出色,如今需要解決的,毫無疑問是高樓層的引流問題,因此在公區豐富品類也不失為措施之一。
▲ 在二層同樣的區域,商場之前就已布局過首飾品類,類似的在四層也有相應的櫃檯,只是此次三層鞋區的打造更有整體感,所以才會吸引我進行分享。
3、不同商場對於中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因為相對於專賣店主要交付給品牌進行處理,中島櫃檯大多是360°無死角呈現,更考驗商場和品牌的協調及審美能力,你可以有多種選擇,統裝是其中一種也是最具難度的一種。
但如論如何,晶品能把這個鞋區做起來,本身就是一種向好的信號,如今只要有朋友問我推薦上海市調商場,我都會首推靜安寺商圈,這裡的久光、芮歐、嘉裡、晶品,各有各的定位且特徵明顯,是上海優質商業的濃縮寫照,晶品所在的選址相對而言四家中劣勢最大,開業以來更是遭遇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的拐點,一層能逐步調整到如今狀態實屬不易,其他區域如何循序漸進地跟上以及商場長期以來較有辨識度的營銷活動策劃,都將會成為這家店今後的看點。
(文/聯商百人薈成員kaga,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聯商網立場,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