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購物中心青睞哪些超市 我們做了一份報告

2020-12-19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網消息:聯商網&搜鋪網針對上海這兩年半來購物中心引進超市,超市選擇商業地產項目的變化及趨勢進行了盤點及分析。

總體而言,就上海各類超市拓店速度而言,大型綜超衰退,中型超市崛起,小型便利超市不斷摸索中前進,餐飲+食材的跨界食集和升級版新型菜場小荷才露尖尖角。

聲勢最盛的阿里旗下盒馬鮮生憑藉新零售的光環陸續收編了易買得、樂購、明康匯退出的鋪位,並一舉開出10家門店。百聯集團退出華聯吉買盛後推出了LEME精品超市及融合了超市、餐飲、書籍、音樂等多種元素的全渠道新零售店RISO。

永輝更是在滬一舉貢獻了三個子品牌——上蔬永輝生鮮標超、鮭魚工坊和永輝生活便利店。綠地集團則效仿DIG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大舉開設綠地G-Super全球商品直銷中心並成為上海門店更多的直銷中心品牌。農工商集團則將旗下50家農工商超市改造成折扣店農工商奧特萊斯。

精品超市方面出現了四個新品牌:百盛精品超市、MoonStar慕士達、銀泰西選、UNY旗下雅品嘉APITA。生鮮超市也繼上蔬永輝之後湧現了速懶鮮生、詔華生鮮、康品匯生鮮等新品牌,綜超集團也針對社區服務紛紛推出實驗性的便利超市,如華潤旗下樂購express、家樂福easy、麥德龍合麥家,部分超市生鮮供貨商自立門戶開出了生鮮便利店如YES i CITY點讚、鮮享優薈。

今年下半年上海還將陸續迎來多個新超市品牌,例如沃谷農業旗下果蔬好生活超市進駐紅星愛琴海,大潤發旗下飛牛優鮮入駐楊浦,Starrymart星集市則將進駐浦東某購物中心,以及嘉定日月光自行投資的日光森鮮。

目前尚未進駐上海,但據報導即將或計劃在上海開業的新超市品牌包括:正大會員店、永輝超級物種、德國ALDI廉價超市、Costco好市多倉儲會員店。未來不排除有望登陸上海的超市新品牌更是多達十來個,例如京東線下生鮮店、美團旗下掌魚生鮮館、蘇寧旗下SU FRESH蘇鮮生精品超市、永旺旗下AEON綜超和Maxvalu精品超市、保利集團旗下YOOYA精品超市和比鄰社區超市、金鷹旗下精品超市等等。

聯商網&搜鋪網統計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這兩年半來新開業購物中心中進駐超市的類型及品牌,揭示出上海購物中心選擇超市的變化與趨勢。

TIPS:本文所指超市不含便利店(如全家、羅森)、個人護理店(如屈臣氏、萬寧)、水果店(如百果園)、零食店(如食家物語、老婆大人)、十元店(如大創、名創優品)等。


一、就面積來看


上海新開業的超市中,5000方以上大型超市數量基本維持在每年7至8家的水平上,而10年前每年則至少新增10家以上。考慮到近年上海每年停業的大型超市也在7家以上,說明大型超市在上海的確已在飽和期,總門店存量已處於持平甚至下降通道中。就新開業購物中心中大賣場佔比來看,大賣場佔比已低於15%,而2007年前後,上海每年新開業購物中心中大賣場佔比可高達近三成。

1000方至5000方的中型生活超市由於更為便利,加之生鮮超市、精品超市及商品直銷中心三大類型門店同時發力,發展迅速,連餐飲集團也擠入其中爭奪蛋糕例如寶燕商城。購物中心出於租金考量也更傾向於中超,故中超數量猛增且佔比不斷提高。至今年上半年,中型超市的佔比已高達5成,如果剔除不設超市的項目,中型超市佔比高達71%。

小型便利超市於2015年開始進入上海購物中心,並於2016年受家樂福easy大舉拓展帶動達到高潮。今年上半年小型便利超市不僅降低了拓店速度且轉為更接近客群的街鋪店為主,僅樂坊生活廣場浦東羽山店和張江萬科2049開出了正大優鮮和YES i CITY,樂購express、永輝生活會員便利超市則幾乎全部選址街鋪。

受商圈內超市飽和、居民數量不足、租金較低、項目類型不適合超市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有近4成的商業地產項目不再引入各類超市,而以往僅有2成項目不引入超市且主要為百貨店,說明上海商業地產項目類型日趨多元化。但總體而言,不引入超市的項目大多為分割銷售項目、非知名開發商項目、小型商業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越來越多購物中心不再引入低租金的超市,但也有部分項目同時引入了2家不同類型超市進行互補,例如新理想廣場引入家樂福和主打進口商品的DIG,第六區引入永輝及主打海鮮餐飲的寶燕商城。

註:部分購物中心與進駐的超市項目存在非同步開業現象,少量項目甚至存在一年多的時間差,故表中開業年份以購物中心開業時間為準,而非超市開業年份。

備註:以上購物中心僅指當年新開業購物中心。但鑑於不同於大型超市幾乎只進駐購物中心,中型超市及便利超市卻有大量門店設於街鋪中,故後兩者的門店實際增速遠高於大型超市。

此外,既有購物中心中的大賣場也正被大量新興的中型超市所替換(不含在上表中),例如2年半間,盒馬鮮生上海12家門店進駐的項目中,新開業和既有購物中心各佔一半。百聯leme3家新店位於改裝升級的既有商城內。

既有購物中心中大型超市縮小規模變身中型超市案例也日益增多,例如月星環球港的樂購、盛源生活廣場和天山廣場的世紀聯華均由二層縮減為一層。多餘的空間則被開發商收回,或分割為租金更高的小鋪或改為建材市場。

二、就超市品牌來看

大賣場

拓展最積極且獲鋪能力最高的當屬永輝精緻超市BravoYH,2年半內在新購物中心中開出7家門店(尚不含替代樂客瑪進駐碧江廣場的門店)。來自北京的物美悄然發力開出3家新店成為黑馬,家樂福、歐尚各開出2家新店,大潤發、沃爾瑪、吉買盛也均有新門店開業,而樂購、卜蜂蓮花、易買得、樂天瑪特、世紀聯華等則無新增大店。

會員制倉儲超市方面,麥德龍進駐購物中心開出2家門店,正大會員店即將入駐趙巷,山姆會員店浦西店或有望入駐南翔,Costco尚在為上海首店選址。

精品超市
近期精品超市日子不好過,BHG華聯綜超以2.94億元將持有的北京華聯精品超市有限公司轉讓出去,上海城市超市則與天天果園進行股權合作變更了企業法人。

但上海精品超市依舊在擴張,華潤blt奪冠開出4家門店,leme生活鮮超和citysuper超生活近期猛然發力各自開出3家(尚未包含未改造的百聯又一城)和2家門店(裝修中),其中超生活興業太古匯店更是全國最大門店。

百盛精品、MoonStar慕士達、UNY旗下雅品嘉APITA、cityshop城市超市各新增1店,而久光FreshMart鮮品館、高島屋Mercato Fresco新鮮市集暫無新門店。ole』則將於今年下半年在吳中路萬象城開設旗艦店。

TIPS:國內只有寥寥數家精品超市既叫好又叫座,前提不僅自身實力夠強且必須進駐成功的高端購物中心才能相得益彰。精品超市光有高顏值和逼格是不夠的,必須有獨到的精選貨品能力加強客戶黏性。

生鮮超市

2年半內,上蔬永輝一騎絕塵開出8家,同時誕生了速懶鮮生、詔華生鮮、康品匯等新品牌。其中康品匯由明康匯轉型縮小面積專攻生鮮,速懶鮮生自富都廣場開業後,目前上海有兩家體驗店正在租賃協議籤訂中,速懶計劃2017年在滬增設5-6家店。

全渠道新零售場景創新型超市

盒馬鮮生新舊兼收,一方面進駐新商場,一方面不斷替代老商場的原有大型超市,一枝獨秀開出10家門店(還有長泰廣場和星寶廣場兩店在裝修中),依靠現場加工烹飪及線上線下一體化獲粉無數。另一方面,百聯RISO憑藉集團物業優勢也積極創新加快開店,大潤發旗下飛牛優鮮入駐楊浦,永輝超級物種緊隨其後加快布局——先頭部隊鮭魚工坊已進駐匯暻及紅太陽廣場。

保稅進口商品直銷中心

DIG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2年半內在購物中心內開出7家門店,其中七寶車配龍和田尚坊兩店已關閉,近來門店拓展有所放緩。而脫胎自DIG自立門戶的綠地G-Super全球商品直銷中心則憑藉資金及物業優勢一舉開出8家門店,此類門店雖冠以直銷中心之名,但在價格上並無優勢,生鮮品類不強,正遭受全渠道新零售創新型超市的衝擊。來自杭州的銀泰西選進入上海后冠以精品超市頭銜,並加強了餐飲布局。

中型生活超市

由於聯華生活館等主力品牌拓店節奏較慢,使得元華、尚優、美惠全、喀瑪多等非知名連鎖品牌或新創品牌得以進駐部分購物中心。部分發展商則自行開設超市,如和平萊茵廣場旗下自營夢家全體驗超市。

小型便利超市

家樂福、卜蜂蓮花、麥德龍、樂購等大機構動作頻頻開出便利超市,古北休閒街、聯洋、古美、巨富長等社區街區也悄然出現彼此相鄰的多個獨立品牌小型生鮮超市構成的便利生鮮超市集群,其中也不乏1004瑪特、W超市、飛蛋等針對外籍顧客的特色超市。選擇小型便利超市的均為4萬平方米以下購物中心。

新型跨界食集——另闢蹊徑 餐飲+食材

K11首開先河——費心費力自組Hey新鮮食集,名利兼收既提升租金更補強黏性後。萬科集安亭新鎮則推出萬科食集及萬市集。

更多項目開始設法引入餐廳+有機蔬果鋪的新型食集,其中,擴張最快的正是連續進駐湖濱道、太古匯等項目的悅衡食集。GREEN&SAFE則將農舍The BARN概念帶進新天地,店內二樓入口處擺滿顏色鮮豔的各式蔬果及食品雜貨的貨架。主打餐飲及鮮活海鮮的寶燕商城則進駐了寧輝廣場與第六區。

瑞安集團旗下在建的瑞虹天地太陽宮計劃打造全亞洲最大美食主題商業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這將是全新的美食集市形態,上好的食材既可以馬上烹調馬上享用,還有跟廚師交流的機會,也可以把半制品買回家慢慢享用。美食集市周邊不僅有書店,更有相關烹飪、美食藝術的書籍。

升級版菜場——接地氣又實惠

上海商委正在力推融合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場化購物環境新模式的升級版菜場。

例如新徐匯集團旗下「尚上鮮」菜場和「康品匯」合作推出「尚上鮮·康品匯」生鮮超市,楊浦商貿集團所屬陽普菜市場公司與瑞商聯城商業投資管理公司旗下社區商業品牌「樂味坊」合作,推出陽普生鮮·樂味坊智慧型菜市場,保留生鮮農副產品超市經營場地外,還集特色小吃、品牌餐飲於一體,早尚海生煎包、桂源鋪港式奶茶、大口福煎餅坊、海上遊子老鴨湯等商鋪實行全天候供應。同時,陽普生鮮·樂味坊融合線上線下體驗,網訂店取、網訂直送兩種方式可供選擇,方便居民。

瀚立商業在旗下的江鎮新都匯廣場內開出自建的「萬有集市」,「萬有集市」是一個以「生鮮菜場」為核心的生活服務集市平臺,佔地3千平方米,內場升級版菜場擁有蔬果、肉類、海鮮水產品等攤位,外場則由美容美髮、洗衣護理、創意家居小館等組成。

與傳統菜場和超市不同,萬有集市是一個由品牌及特色民生餐飲、生活零售、服務配套等為組合的集合體,在功能上有更豐富的延展。未來還將配置花店,開設插花培訓、烘焙教室,舉辦社區集市活動等。

萬有集市不僅引入了精品超市、無土栽培有機蔬菜、海鮮工坊等各種類型規格的商鋪,還對內部空間進行統一規劃和軟裝設計,設有主題展示體驗區等,力求打造「最美菜場」,創新用戶體驗。此外,Starrymart星集市則正計劃進駐浦東某購物中心。



 

(來源:聯商網&搜鋪網 郭歆曄)

相關焦點

  • 北京主要購物中心青睞哪些書店?我們作了統計
    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引進文創業態,「書店+咖啡店+零售」的複合型書店開始在購物中心興起。《聯商網》統計了北京21家購物中心的書店, 發現大部分購物中心都只引進了一家書店, 僅長楹天街引入中信書店和西西弗2家書店,而藍色港灣字裡行間暫停營業後,區域內也僅剩西西弗1家書店。
  • 全國餐飲最多的購物中心有哪些? 上海日月光拔頭籌
    (贏商網浙江分站報導)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離不開零售業態,每個購物中心或商業綜合體都有多種業態組成,傳統的有百貨、超市、餐飲、零售、休閒娛樂等五大業態,隨著購物中心的發展,業態組合也開始變化,出現快時尚、兒童業態、文化主題體驗等等,以前的主力業態百貨、超市在購物中心的地位有所減輕,特色餐飲、快時尚、集合店、兒童業態則成為當下購物中心最青睞的業態。
  • 上海30家購物中心計劃今年開業,浦東數量最多,分別位於
    小布從上海購物中心協會發布的《上海購物中心2020年度發展報告》中獲悉,今年上海計劃開業3萬㎡以上購物中心共30家,(新建新開27家、存量改造升級3家)其中浦東5家,數量全市最多。還有哪些「浦東亮點」,小布帶你來看~新環廣場等5家購物中心擬開業受疫情影響,上海購物中心新開進度總體放慢,2020年新建新開27家、存量改造升級3家,這組數字在2019年分別為32家、10家,明顯低於上年。
  • 五五購物節究竟哪些超市打折?一份乾貨滿滿的清單 為卿省下的都是...
    人民網上海5月1日電 (龔莎)「五五購物節」是本市推出的一項全新的大規模商業節慶活動,是以「全城打折季」為主題,由全市各大電商平臺、商業企業、品牌企業、終端產品生產企業等市場主體廣泛參與,著力為消費者打造的最新最潮最划算的購物盛宴。
  • 上海這幾個購物中心別具一格
    上海這幾個購物中心別具一格 贏商網上海站 汪露   2018-02-02 14:44
  • 哪些火鍋最受今年新開購物中心歡迎 我們統計了一下
    聯商網消息:據美團點評出品的上海商業地產報告顯示,火鍋已壯大至僅次於本幫菜的第二大受歡迎菜系。《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佐證了火鍋的國民美食地位——在各個餐飲品類中,火鍋店鋪數排名第三,但營業額排名第一,22%的餐飲營業額由火鍋貢獻,是唯一佔到兩成以上的品類。
  • 家樂福上海新店引入餐飲、影院等業態 大賣場購物中心化
    今年1月19日,家樂福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報告顯示,其亞洲業務仍在萎縮,銷售額下滑了5%。「浦東成山店將是家樂福大賣場轉型的試點,今後我們將對已有的大賣場進行改造,新建的大賣場有望朝成山店的模式發展。」家樂福中國有關人士表示道。   在電商崛起的大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正經歷著從未有過的困局。自建網購平臺或手機APP,與電商一拼?
  • 美國超市行業去年有哪些變化?這裡有一份報告
    根據仲量聯行的統計,2017 年,美國食雜超市(Grocery,以下簡稱超市)開業的數量比前一年下降了 28.8%。 幾乎所有大型連鎖都暫緩了門店擴張,而是進行門店翻修。連剛進入美國市場的德國超市連鎖 Lidl 也決定放慢開店速度。
  • 不止有西西弗、言幾又 上海百家商場最青睞哪些書店?
    上海百家重點商場到底青睞哪些書店?在上海百家重點商場中,66%的商場目前設有26個不同品牌的書店,其中6個商場同時引入2家不同特色定位的書店,佔比5%;另外6家商場歷經多番調整後取消了書店,佔比6%。而以根據兒童年齡每月快遞兒童教育雜誌及碟片玩具上門的巧虎訂閱店,更是遍布各個家庭定位購物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誠品和PageOne葉壹堂兩大原先已宣布進駐上海知名商場的網紅外資書店,均意外擱淺。目前最受上海業內期待的外資書店為日本的蔦屋書店。
  • 上半年新開哪些購物中心 我們看到這些趨勢
    一些中小型開發商為了購物中心能夠及早開業,投入大量資源,使得負債率不斷上升。中國人均購物中心面積僅為0.2,與美國的2.2相比,發展潛力巨大。美國購物中心銷售佔社零總額比重為47%,中國僅為13%,如果中國人均收入持續增加,那麼購物中心業態將持續迎來較大發展。
  • 看看上海購物中心的菜場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聯商網消息:相對於不斷擴張的超市和購物中心,到訪頻率最高且最具黏性最具城市市井文化和煙火氣息的卻是被商業地產業輕視的古老業態——菜市場。上海菜場業呈現出哪些新趨勢?上海商委正力推融合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場化購物環境新模式的升級版菜場。
  • 昆明家樂福龍泉店搬遷 超市百貨購物中心化或成趨勢
    對於此次家樂福龍泉路店的搬遷,資深商業地產人劉勁認為,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零售業市場下行,像家樂福這樣的大型綜合超市,必然要通過一系列的動作來儘可能規避風險,而大型超市、百貨等業態的購物中心化,會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與大型超市相比,購物中心的優勢十分明顯。
  • 深圳購物中心超市洗牌中:華潤系、盒馬、永輝三分天下
    大型超市曾經是購物中心的重要主力店。在購物中心建設之前,首先要把超市的位置、面積等指標基本確定規劃好。近兩年,隨著新零售的興起,在深圳出現把超市「由大變小」,超市+餐飲,與快時尚混搭及網上超市等新現象,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超市行業正在進行深刻變革。
  • 各大超市跨界購物中心 家樂福、歐尚、沃爾瑪各具特色
    對超市而言,是一種有潛力的轉型舉措,但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目前我國商業地產遍地開花,同質化嚴重,購物中心已不再成為消費者最想去的場所,沒有經驗的超市自建購物中心要想獲得消費者親睞,更加難上加難。但超市開發的購物中心並非不能獲得生存,它們把握好自身的特點,從自身特點出發,在選址、定位、招商等方面慎重決策還是能夠脫穎而出。那麼,目前我國都有哪些超市跨界開發購物中心呢?
  • 沃爾瑪把未來超市叫「鄰裡超市」 不是巨型購物中心
    說到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的未來超市,你可別以為是零售的巨型購物中心,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Charles O'Shea預測,最終沃爾瑪的未來超市在數目上會超越購物中心。沃爾瑪現在擁有656家鄰裡超市,購物中心則有超過3400家。   讓我們一起參觀下佛吉尼亞州里奇蒙(Richmond)的鄰裡超市,看看未來超市裡到底有些什麼。   鄰裡超市的外觀看起來和常規的沃爾瑪超市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停車位更緊湊些。
  • 聚焦五星:恭賀卓展購物中心三店同獲「五星購物中心」稱號!
    近三年來,為了更好地服務市場,服務區域目標客群,卓展集團對旗下三家購物中心,進行了全面的物業與服務升級,正在打造「智慧超市」管理系統以及「面部識別」支付方式,從超市經營陳列到人臉智能識別,都更加科學、專業、完善,讓購物的每個環節,都變得更加有趣、便捷。
  • 卓展購物中心二期定位為高端購物中心 預計明年開業
    日前,哈爾濱市環保局網站公示了《哈爾濱卓展購物中心二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根據公示,卓展二期預計2017年9月開業,目前定位為高端購物中心,內設百貨、餐飲、超市、影院等業態。
  • 永輝超市入駐重慶總部城星光天地購物中心 成首批主力店
    近日,記者從重慶總部城商業負責人處獲悉:目前永輝超市已確定入駐重慶總部城星光天地購物中心,並將成為其第一波主力店。  總部城星光天地有少量黃金商鋪在售,與永輝超市為鄰,建面27-260平面限量發售。
  • 今年上海浦東新區至少5家購物中心開業,落戶新場康橋張江等區域
    受疫情影響,上海購物中心新開進度總體放慢,2020年新建新開27家、存量改造升級3家,這組數字在2019年分別為32家、10家,數量明顯低於上年。其實,自2017年起,該數據已連續三年呈減少趨勢,這意味著上海新開購物中心從大幅度快速增長轉向穩健發展。
  • 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巧用動線設計匯聚客流於中庭!
    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比起港匯恒隆廣場、恒隆廣場兩大項目要稍顯年輕,它的正式開業時間是2004年底。但上海百聯西郊購物中心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源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貫穿整個市區」的設計靈感,以及「八」字動線設計方案,都值得與大家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