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宋朝那些兒」便關注梨白吧~本文為梨白原創,盜文必究!)
宋朝終於「火」了,愛來愛去的宋仁宗,語文課本上「背誦全文」的天團陸續上線,比仁宗對國事更負責任的曹皇后,飛揚跋扈的張貴妃,《清平樂》將我們帶回了大宋史上最安逸的時期。
和忙於國事、爭寵的帝國統治者、後宮娘娘以及中堅力量們不同的是,宋朝的老百姓心中沒有這些個彎彎繞繞!「民以食為天」的信仰被他們貫徹得很是到位,汴京街頭的酒樓、食肆滿滿當當,食客更是絡繹不絕,以至於千年後汴京的酒樓和小吃被美國的《生活雜誌》評為千年間影響人類生活的百件大事之一!我們驕傲了嗎?沒有,因為事實就擺在那了!今日奉上「大宋都城汴京小吃圖鑑」,大傢伙品一品。
中國的飲食習慣從宋代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之前的朝代裡雖不乏有吃貨,但是簡單食物的烹飪方式和調味料的單一都決定了飲食味道的簡樸。
宋代,中國古代史上經濟、文化的高光時刻。文人治國下處處瀰漫著雅致趣味,精緻淘氣,和學術氛圍,側面推動了宋王朝飲食多樣化的發展;繁榮經濟下地方鄉紳、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使得人們開始嚮往更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最大的表現就是對「美食」的升級!於是從宋朝起人們開始由一日兩餐轉變為一日三餐,不為別的,吃得太多,吃兩頓吃不過來啊!
01街頭巷尾解決一日三餐
記錄北宋汴京風物、習俗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中曾大篇幅地介紹了汴京的酒樓、食肆、腳店、小食攤,幾乎到了走十幾步路便有一家小吃店的地步了,更何況還有滿大街的食攤、飲料店等。
宋朝的手工業和小商品經濟發達,從上至下沒有輕商的氛圍,所以一大部分人都做起了買賣,這群人的生活習慣代表了一大群汴京人。
這群人從早上起便是不在家吃飯的,那他們去哪了呢?「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看見了吧,人家連菜都不買,出去吃!每天自五更起,汴京的街頭開始了忙碌的一天。瓠羹店門口小店員開始在門口候客了,售賣的是常見的灌肺和炒肺;大的酒店則推出「套餐」,一份酒菜、一碗粥、一碟點心,不過二十文;就這些個俱都是有湯有水,價格實惠,童叟無欺,除了這還有胡餅店以及滿大街提著壺賣點湯茶藥的,多種選擇,各取所需。
喝著酒就說說中午飯的事情,比起外面張燈結彩,裡面金碧輝煌,就連餐具都是金銀的酒樓,大多數的人還是喜歡食店。汴京城裡大點的食店被稱為「分茶」,裡面供應的美食多了去了,頭羹、白肉、胡餅、軟羊、入爐羊那都是必備的,便是麵食也有寄爐面飯、肥肉臊子打滷面等等。京城的人大都好客、好面,點菜的時候可以分開點,也可以要「全茶」,總之大家下一次食店都是盡情地點!
囊中羞澀也別不好意思,咱去小店吃,比如那些專門做插肉、炒羊、混沌店,或是素菜點,總之都有個活法兒!
汴京的夜市那絕對是一景兒,州橋夜市要去,馬行街也不能錯過,晚飯便在那解決!州橋夜市上,當街有出售水飯、熬肉和幹脯的。梅家、鹿家還有賣包子雞皮、肚肺鱔魚的,一份也就十五文。越往裡走吃得越多,什麼炸凍魚頭、旋煎羊白腸都有。
夜市商家的「嗅覺」是靈敏的,他們總是最快根據季節、時令推出美食。夏天的雞皮麻飲、沙糖冰雪冷元子、藥木瓜等等,冬天的時候則是旋炙豬皮肉、煎夾子等等,馬行街夜市賣的也是這些美味,不過卻比周橋夜市熱鬧百倍。夜市的商家大都售賣到三更,也就是現在晚上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所以走一個吧。
02南來北往美食皆聚汴京
汴京作為大宋王朝的帝都,到底有多繁華、熱鬧已經是我們不可能想像的了,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諸多書籍、史料還是能讓我們窺見汴京的一二,這是一座海納百川、融會貫通的城市。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此雲集,他們把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東西在此販售,正是因為他們的融入讓汴京的飲食體系更加的豐富!
汴京城中酒樓、食店林立,除了時令小食外,菜系劃分的也算清楚,大都逃不過北食、南食和川飯店。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南食店,魚兜子、桐皮熟膾面、煎魚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汴京的南食店經營的菜餚大多以海鮮為主,這裡的「南食」指的是東南沿海一帶。
除了南來的美食,川菜在宋朝時已經在中原地區的汴京佔有了一席之地,甚至還比較流行。「川飯店,則有插肉麵、大燠面、大小抹肉、淘剪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看得出彼時的川飯店還不是「麻辣口」的,而是以肉為主打,且看菜色應該是走實惠路線的,因為在宋朝豬肉是很便宜的。
川飯店中的「燠」是一種特有的烹飪方式,將肉類在油中熬熟,拌以鹽、酒和佐料,油漬在甕中,以備取食的醃藏方法。這應該也是當時川菜的主打特色之一,就烹飪方式來看,味道應該是不差的。
除了以上兩種「外來美食」,中原地區的汴京當然還是以「北食」為主。受地理位置和唐朝遺留下來的風俗,汴京人對羊肉有著非一般的著迷,大街小巷酒樓、食店中的菜餚就可以佐證這一愛好,像是大的食店中出售的軟羊、入爐羊、羊頭籤、鬧廳羊等等。儘管大宋的羊幾乎靠出口,價格也是高得離譜,但人們還是愛它,即便是吃點便宜的內臟、湯羹,也不願放棄那股子羶、鮮混在一起的美味。
南方產稻米,北方有粟麥,除了各色湯飯,各種餅、包子是汴京人不可缺少的主食。汴京有很多餅店,比如油餅店,賣的是蒸餅、糖餅還有一些裝盒、引盤之類。胡餅店則是一些有特色的麵食,像是門油、菊花、寬焦、髓餅等等。
北食店的烹飪方式如同北方人的性格,很是豪邁、簡單,大都市炊、烤、蒸、燴;食材的選擇也是不拘一格,像是內臟在北食店中亦能出品美味的佳餚,即便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地區,也能品嘗著延續千年的北食。
和現在南方人吃甜的說法不太一樣的是,宋人沈括有書《夢筆溪談》中記載,「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是不是有點意思,現在的南北方的口味簡直調換了個兒,不過也好理解,隨著兩宋之交的北人南遷,習俗在人員的大流動中融合了。
03梨白有話說
從一日兩餐到一日三餐的升級,再到南來北往美食的匯聚,我們不得不感慨宋朝的飲食文化絕對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飲食習俗。從今天我們舉例介紹的一些美食中,大家不難尋找到流傳千年美食的影子,這便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承!
宋人愛吃,自上而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愛的美食,宋仁宗愛吃羊,即便再節儉,廚師還是每天會為他殺一隻羊;蘇軾也愛吃羊,可接二連三的被貶和與之職位匹配的工資不足以讓他吃上羊肉,於是他發明了「羊蠍子」,啃骨頭唄;老百姓也愛吃羊,他們或比得過蘇軾的工資,或比不過,但是一樣鮮美的灌肺、羊腸在等著他們。大家各取所好,都吃到了自己愛的美食,這便是「民以食為天」的詮釋。
今天的「汴京美食圖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之後梨白還會繼續和大家分享宋朝的美食、人文、風物,喜歡就關注我吧!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為電視劇《清平樂》海報,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