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爾冬陞批演員分心現象:吃著"碗"裡的撈著"鍋"裡的
原標題:演戲吃著「碗」裡的 走秀撈著「鍋」裡的
近日,中國香港導演爾冬陞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詬病某些演員沒有職業素養,「軋期拍戲、去登臺、走秀、拍廣告,幹一堆分心事」。此文一出即引發圈內共鳴,不少電影人對爾冬陞表示支持,認為「串戲」風不可長。有網友認為,該文是爾冬陞針對某位演員而發,但知情人士稱,爾冬陞並沒有任何特指,只是對這種一直存在的現象表示反感。
行內潛規則
可以看出,爾冬陞在寫這段文字時怒氣衝天,認為串戲(行內俗稱軋期)演員缺乏專業素養及職業道德:「我再次公開宣布,以後不會再用軋期的演員了。告訴你,真正有『演員道德』的演員,是不會軋期拍另外一組戲、去登臺、走秀、拍廣告,幹一堆分心事的!……我百分百支持『人有選擇的權利』,你真的不需要我……我也不是沒你不行!」
記者從採訪中獲悉,如今「串戲」風早已是娛樂圈潛規則,不少製作人、導演有苦說不出。中國臺灣製片人劉世範告訴記者,很多一線明星因為名氣大,檔期滿,所以難免「串戲」,「但一心多用反而讓他們每項工作都表現平平,有時到片場時還拿錯劇本演錯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編劇表示,自己知道演員沒時間看劇本,便挨個把每位演員的劇本「摳」了出來,只剩下簡單的劇情和臺詞。但即使是這樣,還是有演員在片場拍戲時對劇本根本不熟悉。「很多年輕的二線演員,經常要去各大劇組串戲,有時候戲拍完了都不知道整部戲到底說了什麼。」
完全靠自律
演員串戲,到底合不合規矩?沒戲拍的時候,演員到底應不應該繼續留在劇組?國內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何平表示,業內默認的規矩是,在表演工作沒有結束前,演員應專職為電影公司工作,按照合約不能參演與該電影內容相類似的其他電影,只有在演員出演的劇情全部拍攝完畢之後,或者電影殺青後才能離開。製片人Elaine告訴記者,業內對於能否「串戲」一般沒有死規定,不少劇組都可以請假。也就是說,演員是否專心待在一個劇組直至停機,只能依靠他(她)的自律和「良心」。
當然,也有劇組有很嚴格的規定,比如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狼圖騰》劇組,在中國內蒙古拍攝期間,全組演員從進組就一直「閉關」拍攝近半年,任何演員都不能請假外出「撈錢」。
多啟用新人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近年來大牌演員逐漸稀缺,於是「串戲」行為得到默許,甚至愈演愈烈。對此,編劇yoyo認為,演員接拍一部作品就應該全力以赴,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劇組勞動的尊重。「對於那些缺乏道德底線的經紀公司、經紀人和演員,行業內應該共同抵制。」導演伍仕賢提出,如果業內不想這麼折騰,就應該多啟用新人,這樣可以讓更多「二三線」藝人成為「一線」大牌,「不必一天到晚就用那幾張臉。」
不過,也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藝人經紀表示,其實業內對於「串戲」的看法並不是一味譴責,「如果演員很努力,而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工作,串串戲也沒什麼不好。」比如香港演員鄭裕玲就曾因同時開拍9組戲,獲得「鄭九組」的勞模稱號。他認為,電影公司和演員之間應該彼此平等、互相尊重,「演員稱職與否,只能看他(她)是否能演好角色,而不是拍攝期間是否軋期。」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