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妓間,癢,摸出一隻蝨子來

2020-12-19 魚羊秘史

01

上帝的珍珠

今兒個,咱說一種小蟲子。

此蟲雖小,但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甚至世界史,卻曾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絕非故弄玄虛。周作人就稱它是「神的明珠」;魯迅也說,在文章上,它的「地位很高」。愛爾蘭史學家威廉萊基(William Lecky),亦在著作《歐洲道德史》中說,在中世紀的歐洲,此蟲被視為「上帝的珍珠」。

明珠,珍珠,地位很高,那它究竟是啥聖物?

別急,答案馬上揭曉——

這種小蟲,就是蝨子。

蝨,同「蝨」,從卂,從蚰。卂,即迅速;蚰,表示蟲子很多。該蟲行動迅捷,喜歡群居,且繁殖如工地放線。故《本草綱目》言:「蝨行迅疾而昆繁。俗作蝨。」

在很多人眼裡,這廝吸食血液,傳染疾病,非常噁心。但在中世紀的歐洲,因禁止洗浴時間長達千年,歐洲子民亦堅信並誓死捍衛,「肉體的清潔就是對靈魂的褻瀆」。所以,聖亞伯拉罕隱士50年不洗臉,不洗腳;一位著名處女,雖年逾60歲,卻從未清洗過身體任何部位。

沒錯,是任何,沒有例外。

所以,蝨子嗚嗚泱泱,大行其道。於是,威廉在書中感嘆:「身上有蝨子,不僅不是恥辱,反而成了聖人不可或缺的標誌。」

在我國古代,士子名流們同樣「以蝨為貴」,視其為至高榮耀。衣裳裡,頭髮上,鬍鬚中,若不放養幾隻或幾群蝨子,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文化人。

而個中原委倒也簡單:惺惺惜惺惺,士子惜蝨子嘛,況且,蝨子本身就很有大智慧。

別不信,這不是我瞎掰,是韓非子韓老師說的——

02

三蝨爭訟

有三隻蝨子,因在肥豬身上搶地盤,吵得臉紅肚子粗。這時,又有一蝨背著手,腆著肚走來。

搭眼一瞧,就是一派有文化的樣子。

「吵吵啥?」文化蝨問。

「我們在爭豬身上最肥的地兒。」三隻吵架蝨爭相回道。

文化蝨一聽,當場繃臉:「難道你們不記得臘祭就要到了?日子一到,人們就會宰了這頭蠢豬,架火燎毛,做成祭品。到那時,哪還有鮮血供養我們?拜託各位長點腦子,別閒扯淡了,趕緊喝血吧。」

眾蝨一聽,恍然大悟,遂放棄紛爭大快朵頤。而那豬被吸得乾巴瘦,及至臘祭,人們就沒有殺它。

這個典故,曰《三蝨爭訟》。瞧瞧,蝨子是不是很有智慧?

原文如下:

三蝨食彘,相與訟。一蝨過之,曰:「訟者奚說?」三蝨曰:「爭肥饒之地。」一蝨曰:「若亦不患臘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於是,乃相與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殺。

03

顧和捫蝨

在古代官場,蝨子是一塊極有分量的「敲門磚」。比如,東晉初年的吳郡人顧和(公元288年~351年),便用小小的蝨子敲出了一條廣闊仕途。

據《世說新語雅量》載: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蝨,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蝨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

說,顧和在揚州府當官時,一日,坐車去見上司,忽停路邊。恰恰這當兒,比他官大牛掰的武城侯周顗從旁經過。孰料,顧和不僅沒下車拜見,居然連招呼都沒打一聲。

武城侯不由心犯納悶,掉頭一瞧,嘿,這老哥倒安閒,正在那兒懶洋洋地捉蝨子呢。

武城侯指其胸口問道:「這裡面裝些啥?」顧和照舊捉蝨不誤,慢吞吞道:「這裡面,是最難捉摸的地方。」

嗯,自古人心,最是難測。武城侯進府,對王導說:「你手下有一號牛人,將來定是做尚書令或僕射的材料。」

王導,東晉中興名臣,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也便是在武城侯的提點,在王導的扶持下,顧和平步青雲,歷任司徒掾、散騎侍郎、吏部尚書等職,拜左光祿大夫;去世後追贈侍中、司空。

每一個職務,都響噹噹有實權。而能擁有這一切,不得不說,蝨子功不可沒。

04

王猛捫蝨

與顧和捫蝨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史上還有「王猛捫蝨」。

據《太平御覽》引《續晉陽秋》曰:

「鹹陽王猛被縕袍而詣桓溫,一靦談當時之事,猛摸蝨而言,旁若無人,溫察而奇之。」

桓溫(公元312年~373年),東晉權臣,譙國桓氏集團掌門,晉明帝女婿。因溯江而上,幹掉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噪。

但說這年,桓溫北伐,駐軍灞上。一日,軍營中來了個破衣嘍嗖的讀書人,想謀個官差。桓溫聽罷,覺得有意思,便讓他聊聊天下大勢。

這一聊,桓溫禁不住在心裡臥了個大槽:曠世奇才哇。

更令其嘖嘖稱奇的是,讀書人居然旁若無人,邊聊邊伸手進衣襟,一隻接一隻地往外摸蝨子。摸一隻掐一隻,嘎巴嘎巴,那真叫個悅耳動聽。

這個讀書人,便是王猛(公元325年~375年),雖出身貧寒,但滿腹經綸,尤擅謀略和用兵。

經此捫蝨神侃,王猛秒變東晉網紅。不過,牛皮不是吹的,嘴皮子不是耍的,人家有本事,史稱「功蓋諸葛第一人」。

05

而由顧和和王猛起,「捫蝨」漸成了文人瀟灑的代表性動作,一種炙手可熱的時尚。蝨子這小蟲,自然也備受文人騷客青睞,與風花雪月、梅蘭竹菊,一同入了詩詞,成了佳句。

如,「披雲睹青天,捫蝨話良圖」,詩仙李白寫的;

「捫蝨劇談空自許,聞雞浩嘆與誰同」,陸遊寫的;

「世法拘人蝨處褌,忽驚龍跳九天門」,元好問寫的;

「久無雞可聽,新有蝨堪捫」,文天祥寫的,等等。

亦由此,喝酒聊天,吟詩作賦,郊遊踏青,訪親問友,若不隨手捫出幾隻蝨子,你都覺得掉價,不夠高大上。甚至,連逛青樓,都得顯擺顯擺咱有多少「真材蝨料」。

明人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就記有這樣一則故事。

說,某日,青樓之中,一清客正與妓相對而坐。

清客,即舊時參加科舉取仕,卻屢考屢掛、諸事不順的背運主兒。沒轍,只得在富貴人家做幫閒門客,寫寫字,作作詩,喝喝酒,打打牌。兜裡有幾個銅板了,也逛逛青樓撩撩騷。

撩著,騷著,那清客身子一癢,將手入襠,歘,摸出只肥美圓潤的大塊頭蝨子;嘴巴一張,叭,扔進了唇齒之間;嘴巴再一合,咯嘣,嚼作了舌尖上的美味。

見其作派生猛重口,妓//女小姐姐禁不住朱唇斜撇,調侃道:「你吃蠶豆呢,香不?」

功夫不大,小姐姐也覺內癢,遂伸手入懷,也摸出只蝨子來。不過,人家是用細皮嫩肉餵養的,自然生得小巧玲瓏。但見她縴手輕捏,笑盈盈放入了薰香爐。很快,啪,蝨子爆了米花。

清客趁機調笑道:「熟了熟了。」

小姐姐仍舊朱唇斜撇:「那也比生吃好吧?」

瞧瞧,連捉蝨子都捉得這般風騷雅致,佩不佩服?

原文如下:

清客以齒擊斃蝨有聲,妓哂之。頃妓亦得蝨,以添香置爐中而爆。客顧曰,熟了。妓曰,愈於生吃。

06

捫蝨新話

再說一樁蝨話。

宋高宗紹興年間,福州府羅源縣出了一個文化人陳善,博學多才,於南宋作家圈裡絕對算實力派。

實力派,當然要靠作品說話。是年,陳善的十五卷大作、「博極群書,獨創新見」的《窗間紀聞》新鮮出爐。

哪料,初版即遭冷遇,甚至都沒街頭地攤上的小黃書買得好。

怎會這樣?這可是我的嘔心之作。就在陳善發懵之際,一書坊資深編輯靈光乍現,徑改名為《捫蝨新話》。

一邊捉蝨子一邊碼字,多接地氣,也指定好看。果然,書名一改,作品熱賣,轉眼告罄。

就這樣,一隻蝨子華麗麗變身門面擔當,成全並捧紅了一部文學大作。

而如今,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衛生條件越來越好,蝨子這廝蟲已漸漸消失無蹤。在作者整理這篇小文時,腦中不由想起了早年老家的老人們,圍堆靠在牆根下,曬太陽捉蝨子的情景。

拘謹的,撩起衣衫;豪放的,索性光了膀子,扯起衣裳,眯起眼,順縫捉那小東西。

逮著一隻,咯嘣,用指甲蓋擠它個腸穿肚爛;

又一隻,繼續咯嘣,粉身碎骨。

而總有些深藏不露,或者蟣子太密,擠不過來,老人們就將衣縫置於疏鬆將脫的牙齒之間,一路咬將下去。

咯嘣咯嘣,屍橫遍地。想那蝨子若能發聲,定會大聲疾呼:

住口啊,想當年,俺們可是貴人頭上客,士子衣中賓,是響噹噹的文化蟲呢。

管你有沒有文化,既然是蟲,敢吸食血液,傳染疾病,必捏殺之。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刺蝟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40年前大多數農民身上有蝨子,為什麼現在沒有了?蝨子從哪裡來
    有的動物身上帶有跳蚤,人和動物接觸之後跳蚤很可能就會蹦到人身上來,它的彈跳高度能到達20~30米,加上這麼小一隻,很難被抓住,人的身上有跳蚤只要好好的洗個澡,再把身上的衣服也換了
  • 蝨子造句和解釋_蝨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楊沫《鄉思的朝和暮》:「渾身長滿了蝨子,成天和街頭撿煤渣的孩子一起玩。」]蝨子參考例句:1、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蝨子。2、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3、我寧願做一隻羊身上的蝨子,也不願做這麼一個沒有頭腦的勇士。4、叫做牛驚鳥的鳥類,停在它們的背上,吃蝨子。5、如果你有飄逸的長髮,我願做一隻小小的蝨子,讓你癢;如果你有編貝般的牙齒,我願做一隻蛀蟲,讓你疼。
  • 唐朝文人愛「狎妓」,甚至還以有「蝨」為榮,這種風氣是怎麼形成
    直截了當地說,唐朝文人愛「狎妓」,和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唐朝入仕的途徑一般有三種:流外入流、門資入仕、科舉考試。前兩個的限制非常的高,因此作為中下層文人,想進入仕途只有參加科舉一途。唐朝時期,科舉考試十分的寬泛,開放了錄取的規模,還打破了傳統,不敢是官宦子弟、將校子弟,甚至連寒門、商人子弟,都有入仕的機會。
  • 為何30年前農村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了?蝨子怎麼來的?
    30年前農村裡的男女老少幾乎都有蝨子,真的不誇張,極少沒有蝨子的人。那個時代大家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基本上都用皂角來洗頭、洗衣服等,當然還有各種土辦法,那時候沒有洗衣粉、洗衣液、洗髮水、沐浴露、香皂等。
  • 散文|杜陽林:蝨子和跳蚤
    掐擠得高興,索性翻出褲腰來,稍微用眼睛搜尋一下,蝨子就會暴露在眼前,雙手發力,兩個大指甲合攏,一捉一擠,從不落空,「啪啪」聲不絕於耳。男人在田裡鬆土或院中除草,身上癢得受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脫掉上衣,或解開褲頭褲腰,站在土地上專專心心捉蝨子,不時搓捻兩下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 金華一女子的耳朵裡爬入一隻小蟲 癢了一個月
    見過蟑螂入耳的患者,但蝨子誤入人耳卻是聞所未聞……45歲的張女士就不幸中招了。一大早,她去醫院複查,好在耳朵終於好了。女子耳朵爬入小蟲 癢了一個月幾天前,在金華東陽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張女士稱耳中爬入小蟲,足足一個多月。
  • 郝妙海:蝨、壁蝨、刮蝨子
    蝨子,是一種終生寄存在人身上的吸血小蟲。它只有小米粒大小,可以寄生於人體的任一處隱蔽的地方,如衣縫中,如頭髮中。它生命周期不長,一生也就活幾十天,但繁殖能力卻特強。其產的卵牢固地附著在衣服或頭髮上,白森森一溜或一片。剛孵化出的小蝨子,老百姓叫蟣孑,也是白色的。待蝨子長大後,便變成灰黑色的了。壁蝨,其實和蝨子並不同類。
  • 過去的農村人身上會生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蝨子是怎麼來的?
    加上女孩子頭髮長,洗澡不勤,頭髮上就成了蝨子的溫床,那時候的女孩子誰頭髮上不長蝨子啊?整天會被家裡大人硬按著用篦子梳頭,刮下來的有蝨子,也有蝨子卵,很小,白色的東西。而到了冬天,男孩子身上也容易長,大家都是穿的那種縫起來的棉襖,蝨子就潛伏在這些棉襖的縫隙裡,小孩子老吵吵身上癢,其實多半就是這種蝨子在身上爬。
  • 郝妙海晉源民謠:「龐家寨,蝨子爬下一脊背」
    蝨子,是一種終生寄生在人身上的吸血小蟲。寄生在人體上的叫「體蝨」,寄生在頭髮內的叫「頭蝨」。這兩種蝨子個頭差不多,只有小米粒大小,但體蝨偏灰,頭蝨偏黑。這種小蟲生命周期不長,一生也就活幾十天,但繁殖能力卻特強,據稱一隻母蝨子每日都能產十來粒卵。其產的卵,老百姓叫蟣子,可以牢固地粘附在人的衣縫中或毛髮上,成白森森一片或一溜。待其長大後,便變成灰黑色了。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01說到蝨子,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在《孔乙己》裡面的一段描述:孔乙己醉醺醺地走在大街上,看到王胡坐在牆根,光著膀子在那捉蝨子呢,孔乙己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於是也脫下破夾襖捉蝨子孔乙己新生嫉妒,憑什麼你的蝨子多。現在的大多數人是無法想像,坐在牆角跟上,捉身上、頭髮裡的蝨子這樣的場景。作為一個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農村人。我非常「有幸」長過蝨子。前幾天,我問我家姑娘,你知道什麼是蝨子嗎?她一臉茫然。
  • 過去農村幾乎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怎麼沒有了?蝨子是哪裡來的
    蝨子虼蚤,這兩種神奇的小動物伴隨了我整個童年,記得那個年代上學的時候,就是抓頭皮,撓痒痒,等它們在身上集中活動的時候,渾身那個癢啊,真的是讓人慾罷不能,越抓越癢不抓更癢,頭皮被抓破,渾身撓的一道道傷痕,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什麼是蝨子 這樣做能有效去除蝨子
    喜歡養寵物的家庭,可能會有一些寄生蟲,很多寄生蟲特別小,我們肉眼看不到,而,有些寄生蟲我們可以看到,比如蝨子。但是大部分人沒有見過蝨子,並不太了解蝨子是什麼?而有些人是家裡的寵物身上長蝨子,或者孩子身上會長蝨子,不知道該怎麼消滅它?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蝨子蝨子的成蟲和若蟲終生在寄主體上吸血。
  • 窮生蝨子,富生瘡,頭上的蝨子是怎麼來的?只有真正的農村人知道
    生活在農村,從小聽到過許許多多的老話,其中這句窮生蝨子,富生瘡是最有體會的。這句老話說的是非常有道理,是對以前農村的生活狀況,一種最為現實的寫照。窮生蝨子富生瘡這句老話,可能很多人都聽到過,對它的意思也比較了解,說的就是窮人因為生活條件差而容易長蝨子,富人因為生活條件好,缺乏運動經常久坐而容易身上長瘡。
  • 30年前農村裡幾乎人人身上長蝨子,是從哪來的?現在怎麼沒有了?
    摘要:30年前農村裡基本人人身上長蝨子,是從哪來的?現在怎麼沒有了?文/農夫也瘋狂前兩天農夫和大家分享了一篇關於30年前農村人身上長蝨子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有些90後、00後的朋友,甚至也被蝨子「青睞」過,但畢竟是少數。其中有些網友就比較好奇,人身上的蝨子都是哪裡來的呢?現在怎麼沒有了,是哪些原因所致。今天農夫就和大家來說一說這個話題。關於蝨子其實種類挺多的,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寄生蟲了,應該是從有人類以後,就已經存在了。這種寄生蟲細分的話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頭蝨子、體蝨子和陰蝨。
  • 以前農村人容易長蝨子,小小蝨子怎麼去除?有沒有去除蝨子的措施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有一個人長了蝨子的話,那麼學校整個班級還有家裡人都可能會傳染。蝨子可以通過近距離接觸、衣服接觸等方式傳播,藏匿在人體表面和衣物當中,它們會以人的血液、毛髮和皮屑為食。當蝨子分泌的唾液進入到人體肌膚的時候,就會產生瘙癢或者紅腫等現象,人在抓癢過程中不小心抓傷皮膚就可能導致皮炎等症狀。
  • 為何30年前男女老少都有蝨子,現在沒有了?蝨子是哪裡來的?
    現在說起蝨子來,有一部分人和00後或者一零後的小夥伴都非常的陌生,有很多90後還是經歷過的,80後是最了解的,如今人體身上是見不到蝨子的存在了,偶爾會出現在一些動物的身體毛髮內。在那個時候,儘管你保持著衛生和清潔,蝨子好像消除不盡一樣,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現他的存在,據說如果用手把蝨子抓破,還有可能會傳播一些疾病。
  • 金華一女子耳朵突然奇癢 醫生從中取出活蝨子
    金華東陽的張女士覺得自己耳朵爬進了小蟲,卻拖了一個多月才就診,醫生檢查發現,一隻活蝨子在張女士耳朵裡都「搭窩」了。昨日,在東陽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張女士稱耳中爬入小蟲,足足一個多月。小蟲在耳中時不時興風作浪,奇癢無比,尤其是夜間,張女士幾乎成了「掏耳控」。
  • 床上有木蝨子怎麼清理 被木蝨子咬了怎麼辦
    #生活常識#木蝨子屬於一種害蟲,一般是寄生在盆架子樹上。它的體型非常小,活潑會跳,被它咬後奇癢無比。有的木板床不注意衛生的話也會滋生木蝨子,那麼床上有木蝨子怎麼清理呢?如何保持床鋪的乾淨整潔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 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怎麼會長蝨子?都從哪裡來?
    網友提問:「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怎麼會長蝨子?都從哪裡來?」看到網友這個題目,我感覺自己頭皮發麻,皮膚起雞皮疙瘩,手還不由自主抓了抓頭髮。可能是我小時長過蝨子可怕經歷的後遺症吧。我來自南方,小時候讀學前班那會有過一次蝨子經歷。
  • 30年前,農村男女老少幾乎都有蝨子,為何如今卻沒了?蝨子哪來的
    特別在1978-2000這段時間來說,蝨子是很常見而且容易造成問題的寄生蟲,每個八零後、九零後的,特別是那些從小生活在農村,或者說是在農村待過一段時間的朋友來說,身邊總會有幾個因為頭髮上長蝨子而被迫剪掉頭髮或者是剃光頭的小夥伴。不過除開人類,蝨子更多還是寄居在動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