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上半葉,整個世界格局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兩次世界大戰不僅將各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重新洗牌,而且還為後五十年的發展定下了基調。其中法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角,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德國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沒能守住自己的國土,反而讓德軍攻破馬奇諾防線,直取巴黎,最終在德軍的坦克下宣布投降。這一切不過只用了短短的六個星期,要不是敦刻爾克之戰中德軍犯了糊塗,恐怕法軍就會就此滅亡,那麼為何法軍在二戰中面對德軍,會落得如此的慘敗呢?
首先,德國在一戰中採用炮兵戰術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故而在二戰中生搬硬套。都知道,在一戰的開始階段,法國就採取了大規模化集團化的進攻方式。利用強大的炮火以及堅固的工事,一波一波的磨掉敵方的有生力量。可是時過境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軍依然採用這樣的作戰方式。他們在法國北部修建的工事一個比一個堅固,然後企圖用這樣的鋼鐵長城來阻擊德軍。可是德國又不是傻子,他們已經採用更為先進的一種戰術,即坦克步兵。就這樣法軍一直在等德軍,而希特勒根本不管這群傻子,直接繞過馬奇諾防線奔向柏林。
其次,法軍在整個戰局中運動遲緩,延誤了很多戰機。剛才說過,在二戰中法國一直都是在等德軍,然而德軍卻完全沒有理會,直接繞過法軍的防線展開了進攻。在波蘭被德國閃電般的速度擊敗後,法軍就應該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敵人是一群機動能力十分優秀的部隊,他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攻你。一旦沒有把握住時機,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而作為炮兵為王的法軍,雖然也有裝甲部隊,可是吧。他們比烏龜還要慢,在法軍眼裡裝甲部隊不過是一群行動遲緩的鐵疙瘩而已。而且法軍還缺少無線電,常常上級和下級溝通出現真空。而德軍的攻擊簡直就像一匹野馬,怎麼都能追上你,你怎麼都追不上。
最後,在德法戰爭中,法軍不止換了一名主帥。中國自古以來講究臨陣不換帥,因為在戰爭進行的時候,主帥的更換不僅會讓軍心渙散,而且還會讓先前的戰術得不到有效的執行,甚至是重新再來一套戰術。而法國,在此戰中,先是將快七十的甘末林換下,換成了已經七十多的魏剛,然後又在北線換上了布朗夏爾。這一來二去不但沒能扭轉戰局,反而是讓法軍陷入到混亂之中。最後巴黎淪陷,倖存的一群法軍只能跟著英軍苟延殘喘的跑到英吉利。
總的來說,法軍其實在二戰中實力並不差,畢竟作為老牌的軍事強國,其經濟和科技的水平在歐洲都是比較高的。可是由於法軍戰術思想落後,在戰爭中極不靈活,然後還各種換指揮官,從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最終只用了短短的六個星期,就舉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