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荷蘭作為中立國,德國為什麼進攻它

2020-12-22 史海看浮沉

在普通人的觀點中,作為中立國一般是不會捲入戰爭的,但是二戰中的荷蘭作為中立國,為什麼還是遭到了德國的進攻呢?

荷蘭的大風車

沒落的「海上馬車夫」已經失去話語權,弱國無外交。

二戰前期的荷蘭已經失去昔日「海上馬車夫」所擁有的霸氣和輝煌。在荷蘭國力最為鼎盛的時候,荷蘭的海軍是可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到了二戰前期荷蘭的國力已經衰落,與世界強國的行列差距甚遠。這時候的荷蘭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在二戰之初的1939年9月就宣布中立,因為荷蘭在一戰的中立政策中嘗到了甜頭。

坦克開進荷蘭

對於實力孱弱的荷蘭來說,天真的認為實行中立政策,德國和英法就沒有進攻它的理由。但是荷蘭人忽視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樣適用國家之間。 二戰前期,荷蘭僅僅擁有10個師的兵力,作戰飛機和坦克的數量更是少得可伶。面對裝備精良的德軍,荷蘭是否中立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德國人手中,德國對於這塊嘴邊的肥肉不可能一直不動筷子。

被轟炸的圖書館

荷蘭的搖擺中立政策,讓德國寢食難安。

雖然荷蘭在二戰之初就宣布保持中立政策,但是荷蘭的中立有很大的投機嫌疑。荷蘭王室與法國政府關係密切,法國人修建的馬其諾防線,荷蘭人出了不少力。這讓希特勒憂心忡忡,雖然荷蘭中立,目前英法聯軍無法進入荷蘭,但是一旦荷蘭放棄中立,英法聯軍進入荷蘭布防,那麼對於德國來說無疑是在家門口「養虎為患」。德國決定在老虎牙齒還沒長出來之前,就解決這個隱患。

德軍精銳的傘兵部隊

希特勒下達的6號指令,目標直指荷蘭:1940年5月10日,德國3000多架飛機同時出擊,對荷蘭的機場、港口進行轟炸,同時的德軍的散兵空降在海牙、鹿特丹的機場,為德軍的空降部隊開路。第一天戰鬥結束,荷蘭就只剩下10架戰機,地面28個師的德軍在坦克的掩護下,很快就深入到了荷蘭的腹地,(由於荷蘭地形平坦,坦克部隊幾乎是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大的阻擋)雖然荷蘭軍隊做了殊死抵抗,但是面對巨大的實力差距,四天後荷蘭就宣布投降,荷蘭王室逃往英國避難。在抵抗期間,雖然法國出兵支援荷蘭,但是法軍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就被德軍擊潰退回比利時境內。

鹿特丹慘遭轟炸

避開馬其諾防線,繞道荷蘭、比利時進攻法國。

德國在歐洲真正的目標是法國,荷蘭、比利時這些小國家不過是二戰中德國順手一起收拾罷了。當時的法國號稱「歐洲陸軍第一」,更要命的是,法國人在一戰後修建了一條馬其諾防線,這條防線的堅固程度讓人難以想像。給德軍進攻法國造成極大的阻礙,正面進攻馬其諾防線幾乎不可能取勝。因此德軍想到了繞開馬其諾防線,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三個國家成為首選,問題是三個國家選擇了中立(中立意味著任何交戰國軍隊不能進入境內),所以德軍毫不猶豫的選擇吞併他們,既解決德國家門口的潛在危機,又能大張旗鼓的借道,對法國的形成合圍。

德軍的進攻示意圖

毫無懸戀的是,荷蘭雖然宣布了中立,但是德軍的作戰計劃中依然將荷蘭列為進攻的對象,短短四天就結束了戰鬥。

荷蘭的地理位置(位於德國、法國之間)決定其中立政策不可能成功。中立國要麼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誰惹我就懟誰,要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偏安一隅,誰也看不上。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希特勒在二戰中為什麼沒有決定進攻瑞士,僅僅是因為瑞士當時是所謂的永久中立國嗎?那麼比利時和丹麥等同為中立的國家為什麼在納粹的第一波攻擊中倒下。但現實中希特勒曾派大批間諜在瑞士進行偵察破壞活動,並且制定了名為「冷杉」行動的進攻計劃,在瑞士邊境集結過重兵意欲進攻。 看來,單從一方面,很難弄清楚當時希特勒為什麼不進攻瑞士。瑞士作為歐洲中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東與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與義大利,西與法國,北與德國接壤,領土面積41293平方公裡,在二戰期間全國人口五百多萬。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真的是所向無敵。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
  • 同為「永久中立國」,為何瑞士能免於戰火,而比利時慘遭入侵
    這一類國家就是「永久中立國」。什麼叫「永久中立國」呢?說穿了就是永遠不會在任何紛爭中加入某一方的國家。世界上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國」就是瑞士了。而有趣的是,並非宣布「永久中立」就一定可以避免被入侵的命運,例如比利時和盧森堡也曾經是「永久中立國」,然而一戰時期還是慘遭入侵。但是瑞士卻能一直倖免於難,這是為什麼呢?
  •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什麼樣的?
    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自打中世紀結束後,歐洲各國也是打得頭破血流,歐洲大陸一片波譎雲詭,但是這其中也有一股清流,這就是瑞士,大家知道,瑞士屬於「中立國」,而且它不是一般中立國,而是「永久中立國」,其中立身份受到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 二戰時期荷蘭,海牙街頭的德軍
    【入侵荷蘭的德軍】1848年,荷蘭確立議會、君主制。該國允許宗教自由;法律允許性交易、安樂死等。1795年,法國佔領荷蘭;後荷蘭聯合王國(荷蘭、比利時)成立;1830年,比利時獨立。【德軍士兵與荷蘭女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荷蘭保持中立。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1939年時,在希特勒正式開戰之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蘇德之間提出被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認同,這使得希特勒暫時放下了對蘇聯的顧慮。緊接著希特勒公然違反國際協定,率領德軍進攻波蘭。蘇聯軍隊隨後也加入了德波戰場,蘇聯和德國對波蘭進行了分食。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最後卻放過了瑞典?
    瑞典之所以在二戰中能夠獨善其身,始終保持其中立國的國際地位,免於德國的進攻究其原因還在於瑞典自身實力的強大。 雖然瑞典沒有遼闊的疆域,國土面積並不算很大,但瑞典的綜合實力並不弱。瑞典綜合實力較強是有其歷史淵源的,瑞典曾是波羅的海域上的霸主級別的存在,當時瑞典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沒少被瑞典欺負比如俄國、波蘭、立陶宛等。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有許多人認為,當時的德國軍隊極其依賴石油,進攻蘇聯是為了奪取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那麼中東擁有那麼豐厚的石油資源德國為何不進攻中東,而去進攻一個如此強大的蘇聯?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中東雖然在二戰中表示自己是中立國,但是其還是比較偏向於德國的,中東作為德國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德國是不可能對其發動戰爭的,因為一旦發動戰爭,就失去了石油的進口國,這是德國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德國寧願進攻蘇聯也不願進攻中東這個穩定的石油進口國。
  • 二戰時德國一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主動打蘇聯,蘇聯會進攻德國嗎?
    德國當年肆虐歐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一直在歐洲活躍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為最終的勝利爭取到更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因為德國的精銳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冰天雪地的蘇聯。
  • 歐洲一小國,一戰全民皆兵,家家戶戶是軍火庫,二戰中沒人敢惹它
    二戰中有兩個歐洲小國,即使是戰爭狂人希特勒也不敢招惹,他們究竟有多強的實力呢?這第一個就是永久中立國瑞士,其實二戰中瑞士之所以能成為中立國而不受戰火侵襲,可不是因為他單方面宣布中立,也不是因為希特勒大發善心,實在是瑞士戰鬥力太過強大。
  • 沒有能夠提供更多保護和幫助,荷蘭政府正式向二戰猶太人道歉
    (呂特在儀式上獻花)1940年5月10日,德國正式向荷蘭發動進攻,當時德國已經基本徹底平定了波蘭,而西線的英法雖然未展開進攻,但是卻虎視眈眈,陳兵在荷蘭和比利時等低地國家一線,謹防德軍突襲。德國正式發動進攻後,荷蘭僅僅堅持了5天就投降了,王室和內閣被迫流亡英國。
  • 二戰時的荷蘭有多強:比英法僅差一線,整整擋了德國四天
    文/寂寞的紅酒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二戰前歐洲實力較強的一個國家。二戰前的荷蘭雖然不復三百年前 「海上馬車夫」的榮光,已經從世界霸主的寶座上跌落下來,但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二流強國。二戰前的荷蘭本土面積雖然只有4.19萬平方公裡,只有四分之一個貴州那麼大,但在海外擁有富庶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阿魯巴和荷屬安的列斯等殖民地,尤其是控制著讓日本垂涎的南洋油田。二戰前荷蘭擁有非常發達的農業、商業、航運業和金融業,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貿易、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又是西歐的糧倉,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
  •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希特勒在二戰中就真的放過瑞士了嗎?
    他認為德國如果想擊敗法國,瑞士就應當作為進攻法國南部的出發點。另一方面,班斯毫不避諱地表示,瑞士人作為日耳曼人的分支,終有一日會與德國人一起組成一個共同體。這一系列說法已經為德國入侵瑞士準備了充分的動機。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作為一個東歐小國,羅馬尼亞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作為,反而常常被周圍的國家侵略。一戰時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差點被德國打到滅國。 但到了二戰,羅馬尼亞變成蘇德雙方爭奪的重點,也是納粹德國的命根子。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倒向納粹,不僅提供戰略資源,還派出了50多萬人幫德國打仗,最後傷亡30多萬,幾乎打光了一代年輕人。
  • 二戰前德國造世界第一款通用機槍,卻被嘲笑是「開勞斯萊斯耕田」
    戰爭爆發之初,德國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令整個歐洲為之顫抖。納粹惡魔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便橫掃大半個歐洲,離不開處心積慮的準備、先發制人的進攻,更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實力,先進的武器裝備。
  • 二戰已接近尾聲,歐洲一小國卻突然向中國宣戰,結果瞬間被團滅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範圍最廣,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戰爭,中國作為二戰的一個重要參戰國,為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雖然中國和日本打了14年的仗,但是從始至終日本都不曾向中國宣戰。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最終正義戰勝邪惡,然而就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卻突然向中國宣戰,這個國家就是聖馬利諾。
  • 永久中立國芬蘭:唯一與俄羅斯接壤卻是非北約成員國的歐盟國家
    在世界上的近200個國家中,有一些國家奉行永久中立政策,稱為永久中立國。永久中立國是指將永世中立奉為國家政策的國家,永久中立國為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永久中立國芬蘭當今世界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並得到國際普遍公認的永久中立國有七個,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和土庫曼斯坦。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德國作為工業大國,它的工業製造能力不容小覷。在法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結束後,德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建設。同時也大力發展新技術的而研究與應用,致使德國能夠能夠實現快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竟然比原來翻了4倍之多,可見發展是多麼迅速,它的經濟總量為全球的1/7,穩居世界第二,僅在美國之後。
  • 二戰中法國人投降乾淨利落 佔領區德國軍人很紳士 什麼情況?
    在納粹德國進攻法國那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法國從政府到軍隊都積極投降。法國的政府首腦貝當和前政府首腦賴伐爾還沒等德軍打到面前,就勾結德軍猖狂賣國。總司令兼總參謀長魏剛也不甘寂寞,高官中第一個公開跳出來要求投降的就是這位大爺。
  • 瑞士為什麼會成為永久中立國?
    提到瑞士,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的永久中立國。那麼,瑞士為啥會成為永久中立國呢?在看瑞士周邊的國家,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幾乎都是強國。國土面積比較小,而周邊又都是強國,保持永久中立,也許是瑞士保護自己的最好法則。但是,瑞士能夠走上永久中立這條路,其實也是很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