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荷蘭有多強:比英法僅差一線,整整擋了德國四天

2020-12-22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是二戰前歐洲實力較強的一個國家。二戰前的荷蘭雖然不復三百年前 「海上馬車夫」的榮光,已經從世界霸主的寶座上跌落下來,但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二流強國。

二戰前的荷蘭本土面積雖然只有4.19萬平方公裡,只有四分之一個貴州那麼大,但在海外擁有富庶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阿魯巴和荷屬安的列斯等殖民地,尤其是控制著讓日本垂涎的南洋油田。

二戰前荷蘭擁有非常發達的農業、商業、航運業和金融業,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貿易、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又是西歐的糧倉,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無論是經濟還是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排名甚至比中國還要靠前。雖然這種排名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荷蘭還是很有實力的。

二戰前,荷蘭擁有世界排名第八的海軍,陸軍常備兵力六萬。雖然荷蘭本土兵力不多,但荷蘭擁有非常完備的兵役體制,裝備好,兵員素質高,預備役人員多達27萬。二戰開戰時,荷蘭人第一個進行了戰爭動員(德國入侵波蘭的第二天),組織了10個步兵師配合英法比聯軍防範德軍。荷蘭空軍一般,但有英法的空軍支援。總體來說,荷蘭的軍事實力也不弱,不是處在列強橫行的歐洲也是一小霸王。

二戰前,荷蘭積極配合英法,和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聯合修築了邊境防線。按照規劃,荷蘭人依託國內的沼澤、叢林等天然屏障修築了大量的永久工事,又在前線修築了很多臨時性工事。為加強防禦力量,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又派了大量部隊協助荷蘭駐防,荷蘭被經營的如鐵桶一般,號稱「荷蘭要塞」,自詡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來。

1940年5月10日,德國人出動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4500多架飛機對荷蘭比利時防線發動猛攻。德國的閃電戰很快就把正沉醉在迷濛中的荷蘭人打蒙了。德國人對荷蘭進行了狂轟濫炸,步兵配合坦克快速推進,荷蘭人根本招架不住。特別是德國人竟然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地區的叢林和山地上「飛」了過去,腹背受敵的荷蘭人還沒出招就被德國幹趴下了,僅僅抵抗了四天就宣布投降。荷蘭女王帶著家人逃往海外,荷蘭在二戰中從此打了醬油。不過荷蘭人硬氣,在1944年,荷蘭流亡政府估計德國快完蛋了,因此組織了鐵路工人大罷工,結果還沒折騰出什麼浪花就被德國殘酷鎮壓。惱羞成怒的德國人很快切斷了當地的食物和燃料供應,造成了荷蘭地區的嚴重饑荒,使得荷蘭成為二戰中唯一一個遭遇饑荒的西歐國家。

相關焦點

  • 二戰時荷蘭作為中立國,德國為什麼進攻它
    在荷蘭國力最為鼎盛的時候,荷蘭的海軍是可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到了二戰前期荷蘭的國力已經衰落,與世界強國的行列差距甚遠。這時候的荷蘭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在二戰之初的1939年9月就宣布中立,因為荷蘭在一戰的中立政策中嘗到了甜頭。
  • 二戰時期荷蘭,海牙街頭的德軍
    【入侵荷蘭的德軍】1848年,荷蘭確立議會、君主制。該國允許宗教自由;法律允許性交易、安樂死等。1795年,法國佔領荷蘭;後荷蘭聯合王國(荷蘭、比利時)成立;1830年,比利時獨立。【德軍士兵與荷蘭女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荷蘭保持中立。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德國作為工業大國,它的工業製造能力不容小覷。在法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結束後,德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建設。同時也大力發展新技術的而研究與應用,致使德國能夠能夠實現快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竟然比原來翻了4倍之多,可見發展是多麼迅速,它的經濟總量為全球的1/7,穩居世界第二,僅在美國之後。
  • 二戰中,德軍以「閃電戰」用1個多月拿下波蘭,1天內迫使丹麥投降
    文|觀景說史1939年9月1日,德軍以「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這被認為是二戰的開始。隨後英國和法國對納粹德國做出了48小時內撤離波蘭的警告,但德國沒有聽從英法兩國的警告,英法兩國在兩日後正式對德國宣戰,二戰也正式宣告開始。
  • 二戰伊始,英法美各國為何縱容德國,毛澤東一語道破玄機!
    一下飛機,就拿出《英德宣言》向歡迎的人群揮舞,興奮地宣布:"從今以後,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然而,即將迎接人們的,不是和平,而席捲歐洲大陸的殘酷戰爭。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得到了一份《法德宣言》。歐洲兩大傳統強國,似乎都在鼓吹著和平的到來,儘管他們犧牲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二戰前的波蘭有多強,為何敢揚言「三天滅掉德國」?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3月,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戰爭的陰雲籠罩著歐洲,整個歐洲都在為德國的瘋狂而感到恐懼和驚慌。但只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波蘭。波蘭人不僅沒有感到絲毫恐慌反而不斷挑釁甚至威脅德國,波蘭實際的獨裁者雷茲·斯米格維元帥宣稱「波蘭要與德國戰爭,德國將無法避免,一旦發生戰爭,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那麼波蘭人到底哪來的底氣敢放如此豪言?波蘭人到底有多強?二戰前的波蘭,雖然比不上英美蘇,但也是世界上數得著的小強,實力不容小視。
  • 沒有能夠提供更多保護和幫助,荷蘭政府正式向二戰猶太人道歉
    呂特在發言中讚揚了荷蘭的提抗組織為猶太人所提供的昂朱,然而荷蘭集體行動卻不夠。該國政府當年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阻止超過10萬明猶太人被驅逐出境,雖然這是在納粹佔領方的強迫之下才不得不配合的。當時很多荷蘭境內有14萬猶太人,最後只有3.8萬人倖存了下來。大部分被當局的公務人員登記和驅逐,並最終被納粹當局運往波蘭奧斯維辛等集中營。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哪個更強?德國表示:美蘇英你挑一個吧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當時的日本和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德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日本。德國表示:小樣,和我比拳頭?美蘇英三家你隨便挑!二戰主要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場,主角分別是德國和日本。毫無疑問,歐洲是二戰的主戰場,美英蘇三大強國把大部分軍隊和物資都投入到了歐洲戰場。可以說,德國其實就是一挑三。
  • 二戰時,法國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為何38天便被德軍徹底打垮?
    西歐國家的兵力可以說是與德軍旗鼓相當的,擁有140個師,2300輛坦克,兵力總數不亞於德國。但西歐國家備戰不力,沒有統一指揮,再加上比利時和荷蘭又迷信希特勒的安全保證,恪守中立,所以英法在實力上處於劣勢1940年5月10日,德國的進攻從右翼開始,首先對荷、比和法國北部的機場猛烈轟炸,奪取制空權。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
  • 蘇德合夥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只對德國宣戰
    當然,據說邱吉爾曾有過對蘇聯宣戰的打算,但由於德國動作太快,英國還沒考慮好,德國就佔了挪威和丹麥,嚇得英法再也不敢考慮對蘇聯宣戰的問題。第二,蘇聯趁火打劫入侵波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收回一戰後波蘭霸佔的蘇聯領土。1918年,為消滅新生的蘇俄政權,英法美等帝國主義聯合幹涉蘇俄革命,為此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持續戰爭。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而與其接壤的周邊國家更是難逃厄運,八個國家有七個慘遭納粹鐵蹄的蹂躪,這七國中包括當時已宣布永久中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家,而唯獨對德意戰略地位重要並且相對於其他國家顯得弱小得多的瑞士卻一直安然無恙直至戰爭結束。
  • 二戰前,波蘭為何敢說「三天滅亡德國」這樣的話?
    對比這狠話,再看看1939年二戰爆發,波蘭反被德國「秒」的悲催景象。自然也讓人生出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之感。但建國後又遭此亡國厄運的波蘭,其悲劇原因,卻不止是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更因其昏聵的眼光與短視的外交。比起1922年來,20世紀30年代時的波蘭外部環境,顯然兇險得多。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爭至少造成了9000餘萬軍民傷亡和5萬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那麼這場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戰爭究竟是何時爆發的呢?目前國際上一般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作為二戰爆發的標誌性事件,然而事實上法西家的侵略擴張卻經歷了相當複雜漫長的過程。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德國面積不如中國一個省大 為何戰鬥力那麼強?二戰單挑四大強國
    德國的面積為三十五萬平方公裡,的確不是一個面積上的大國。而我國的雲南省的面積在三十九萬平方公裡,確實比德國的面積大不少。但是這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在二戰時期,德國的面積可比這多得多。二戰之前的德國有五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且德國發動戰爭後,又佔領了不少的土地,德國的土地面積甚至一度膨脹到六百多萬平方公裡。
  • 二戰前法國是歐洲第一,為何44天就遭德國滅國?原因無非4點
    然而自1940年5月10日起德國開始進攻法國,到1940年6月22日法國舉白旗投降,僅有44天,還沒袁世凱當皇帝的時間長。令人咋舌的是,德軍以傷亡15.6萬的代價,消滅法軍29萬人,同時有190萬人當了德軍的俘虜。
  • 威爾遜「十四點原則」,催生二戰之前德國復仇情緒和英法綏靖政策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共計造成1000多萬人喪生、2000多萬人受傷,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然後一戰結束僅僅20年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卻再度點燃二戰歐洲戰場的戰火。在經歷了一戰的沉重失敗以後,德國為何還要挑起二戰的烽煙?或者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火,真的是由德國一家點燃的嗎?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回到一戰後期去釐清另一端塵封已久的歷史。
  • 二戰時德國有多強?看看這些新技術,到了現在也是「高科技」
    人類歷史上從不缺少戰爭,無論是為了發展還是單純就是因為野心,戰爭的打響往往都是經歷過長期的運量之後一炮打響的,就像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一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面臨嚴重的剝削,經濟一度崩潰,極端重組主義開始抬頭,後來在美國的幫助下,其工業開始迅速發展,但也給德國提供了超強的戰爭潛力。隨著希特勒在監獄中寫出了我的奮鬥這本書,德國的不甘和憤怒達到了極點,這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到了種族主義上,德國開始爆發,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大量屠殺猶太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 英國敦刻爾克大撤退,德國閃擊蘇聯,英蘇聯軍仍僅用4天佔領伊朗
    二戰前期,德國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土崩瓦解,英軍在敦刻爾克僥倖成功撤回英國。在撤退中,英法聯軍有4萬餘人被俘,還有2.8萬餘人陣亡,武器裝備幾乎全部成為德國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