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汙染致品質退化 江蘇連雲港紫菜產業危機顯現

2021-01-07 水產養殖網
海洋汙染致品質退化 江蘇連雲港紫菜產業危機顯現2014-03-18 15: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雲港日報        瀏覽量: 3944 次 我要評論
  2014年紫菜收穫與交易已經過半。從連雲港紫菜交易所統計數據來看,今年紫菜交易總量較往年有所減少,價格偏低。從一些交易商與紫菜養殖戶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紫菜質量不如去年同期,產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紫菜養殖業的這些問題是如何出現的?該如何解決?
  &nbsp
  &nbsp紫菜育苗種質退化
  &nbsp
  &nbsp我市紫菜育苗企業多集中在贛榆縣,贛榆縣、連雲區的紫菜養殖戶多數從贛榆縣的紫菜育苗企業進苗。近年來,一些育苗企業為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品種選育,採苗時間盲目提前,導致紫菜種質退化、附苗質量差,出苗不齊。
  &nbsp
  &nbsp在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紫菜養殖戶石寶學抱怨:「我們從贛榆縣一家育苗企業購買的苗種,今年出苗率極差、生長緩慢,抗病性明顯下降。」石寶學說,由於種苗採購是一次性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後期維權很難實現,「只好認栽」。贛榆縣柘汪鎮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紫菜育苗企業負責人介紹,許多育苗企業對選育品種並不重視,導致紫菜近親繁殖泛濫,抗病性難以保證,加上提前採苗時間,出苗不齊也就在情理之中。「此外,因為需要加大投資,育苗企業也不重視引進冷藏網等新技術,育苗能力和育苗質量比不上南通。」
  &nbsp
  &nbsp從現有情況看,我市紫菜品系稀缺,種質退化,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綜合性狀良好的品種稀少;同時,育種技術落後,沒有建立育種體系。專家表示,各級財政應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效的紫菜育種體系。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科技部門的合作,建設覆蓋全市的種子庫,更好地為紫菜養殖戶提供優質種苗;加大對育苗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堅決清退損害紫菜養殖戶合法權益、培育劣質苗種的不規範育苗企業。
  &nbsp
  &nbsp養殖密度過大
  &nbsp
  &nbsp在走訪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紫菜養殖戶走入了誤區,認為養殖密度越高產量越大,而這與事實恰恰相反。經不完全統計,紫菜養殖密度過大現象在我市普遍存在,有的紫菜養殖戶甚至擠佔必要的養殖海域通道。專家指出,紫菜養殖海區要合理密植,養殖密度過大容易導致紫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光線、二氧化碳、氧氣、營養鹽等得不到充分滿足。
  &nbsp
  &nbsp在高公島黃窩村,有的紫菜養殖戶已經認識到養殖密度過高帶來的害處。紫菜養殖戶張浩介紹,「打個比方,如果150畝海域可以養殖100畝紫菜,現在許多人為了利益就養殖120畝。大家都這麼做的話,海水流通不暢,流速變慢,海水更新就慢,水裡的氣體也不容易交換,就導致爛菜,大家收益都會受損。」高公島紫菜行業黨總支書記金懷玉還認為,養殖海域劃分方式不盡合理,也是導致紫菜養殖密度過大的一個原因。由於養殖海域在劃分時沒有充分考慮養殖間距,導致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寸土不讓,導致越養殖密度越高。「比如,某一村莊有2000畝養殖海域,按照相關申請,全部劃分給紫菜養殖戶,並沒有預留出必要的通道或者間距。就如同種地一樣,沒有壟,沒有路,密度就很難降下來。」金懷玉表示。
  &nbsp
  &nbsp專家表示,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紫菜養殖戶的技術指導,積極引導養殖戶科學合理養殖紫菜。同時,對養殖海區的規劃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嚴格控制筏架的設置密度,以保證水流暢通;進一步完善海域使用證發放形式,對紫菜養殖戶使用海域行為進行規劃,嚴格限制超負荷養殖。
  &nbsp
  &nbsp汙染問題應引起重視
  &nbsp
  &nbsp「在筆者走訪的十餘位紫菜養殖戶中,所有人都認為養殖環境汙染已經嚴重製約紫菜養殖業的發展,甚至已經帶來無法控制的損失。高公島養殖戶們表示,在2013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紫菜苗出現大量死亡現象,與海洋汙染密切相關。如今,受汙染影響,板橋、埒子口等地的紫菜養殖面積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地方已經難覓蹤影。
  &nbsp
  &nbsp專家認為,汙染企業的廢水廢渣排入大海,大量的營養鹽和有機物被排放到近海海域中,對近海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危害,給紫菜養殖帶來極大的影響,導致紫菜的產量與品質大幅降低,影響了整個產業的正常發展。「如果汙染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三五年後可能就無法再從事近岸紫菜養殖這個行業了。」石寶學表示。
  &nbsp
  &nbsp專家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重視環境汙染帶給沿海紫菜養殖業的衝擊,加大對重汙染企業的治理力度。同時,相關部門應跟蹤汙染源發展動態,及時向社會尤其是紫菜養殖戶公布海水汙染情況,讓養殖戶有應對時間。此外,增強創新能力,積極研究深海紫菜養殖新方法、新手段,在沿岸汙染嚴重的情況下,促進紫菜養殖向深海發展,保證產業的後續發展。&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說到陽光、海灘和海洋城市,你會想到連雲港嗎?
    (五) 連雲港具有多項地域特質明顯的海洋經濟與海洋產業建設海洋中心城市,需要依託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產業和海洋經濟。其他城市也是大致如此,都將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作為未來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產業發展功能定位。連雲港的海洋產業總值在江蘇省沿海三市中排列位次最低,但是產業結構的比例關係和發展方向則是比較合理的,特別是海洋第一產業的海水養殖、海洋第三產業中的海洋旅遊業、海洋生態產業,以及海洋第二產業中的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化工等,在中國沿海區域都具有一定的位置。
  • 山東地區紫菜養殖得到快速發展 紫菜「熱」的「冷」思考
    廢水不含汙染物,基本沒有排放汙染風險,江蘇加工廠都是沉澱後通過管道直排入海(但影響海水顏色)。「兩幹」,一是乾淨除雜,二是再用脫水機脫水易於烘乾,最後形成薄紙型的菜餅(3克/張),1噸鮮紫菜可生產0.1噸幹紫菜。一次加工完畢的紫菜進入紫菜交易市場,賣給二次加工企業,一次加工屬農產品的初級加工,不產生稅收。二次加工及銷售。二次加工就是將一次加工後的紫菜進行調味和商業化包裝。
  • 江蘇養殖的紫菜遭受大面積凍害,十萬畝未及採收的鮮紫菜受損嚴重
    受持續低溫天氣的影響,江蘇連雲港近海養殖的紫菜遭受大面積凍害,數十萬畝未及採收的鮮紫菜受損嚴重。2021年1月9日,在江蘇連雲港市海州灣沿海拍攝的被海冰覆蓋的紫菜。受持續低溫天氣的影響,江蘇連雲港近海養殖的紫菜遭受大面積凍害,數十萬畝未及採收的鮮紫菜受損嚴重。2021年1月9日,在江蘇連雲港市海州灣沿海拍攝的被海冰覆蓋的紫菜。
  • 來連雲港,不來江蘇海洋大學走一走?
    來連雲港,一定要來江蘇海洋大學打個卡。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蒼梧路59號,江蘇海洋大學。如今的他,很年輕,34歲。剛剛從淮海工學院升為江蘇海洋大學,一所初顯海洋特色綜合性大學。江蘇海洋大學這是一所在鹽鹼地、蘆葦蕩上建立的學校。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的海州漁業技術傳習所。
  • 沿海大省江蘇有了「海洋大學」,海洋經濟相對落後局面待解
    沿海省份江蘇,終於有了自己的「海洋大學」。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權威渠道獲悉,教育部日前已發函同意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6月18日上午,連雲港發布客戶端也發文報導了這一消息。淮海工學院地處海濱城市連雲港,當地更名願望由來已久。
  • 繼「江蘇海洋大學」之後,連雲港能否再籌建一所「連雲港大學」?
    但是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目前還未升本,兩者之間差距逐漸拉大。雖然曾多次計劃籌建「海州師範學院」(連雲港古稱「海州」,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前身之一,為海州師範學校),但是至今未能夠成功。
  • 江蘇連雲港地區泥鰍造富「神話」之後的未來對策
    連雲港地區(主要是贛榆縣)年產泥鰍10萬多噸,而出口韓國的泥鰍一直穩定在2萬噸以內,國內市場消耗也不過2—3萬噸,因此,商品泥鰍供大於求已是鐵定的事實。4.泥鰍品質的下降,難以推動出口或內銷數量的上揚。&nbsp&nbsp出口韓國的泥鰍要經過70多道藥物的檢測,泥鰍品質不保造成多批次出口受阻,更難以激發外商對泥鰍進口的熱情。
  • 連雲港黃窩村:海邊小漁村從黃沙窩邁向「黃金窩」
    於從文 攝中新網連雲港7月9日電 題:連雲港黃窩村:海邊小漁村從黃沙窩邁向「黃金窩」記者 於從文七月的連雲港海邊,風裹挾著潮溼吹在臉上,清涼而溼澀。於從文 攝黃窩村是連雲港前雲臺山東麓黃海岸邊的一個小漁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海,156戶常住戶,人口602人。多少年來,漁民靠出海捕撈為生,雖然辛苦,也能度日,但是,到了上世紀末,由於海洋被過度捕撈,「十網九網空」「越捕越虧」成為家常便飯,靠稅收返還度日的村集體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黃窩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黃窩村獲得「中國最美漁村」稱號。
  • 江蘇連雲港:小小泥鰍跳出國門連雲港海關助推泥鰍出口產業發展
    江蘇連雲港:小小泥鰍跳出國門連雲港海關助推泥鰍出口產業發展2020-12-01 11:4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關總署        瀏覽量: 1980 次 我要評論 在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農民依靠出口泥鰍探索出一條發財致富的好路子,泥鰍出口已衍變為鏈條式、綜合性產業經濟,成為當地開放性農業和富農產業的一項成功實踐
  • 孫永臣領銜江蘇連雲港泥鰍產業東北軍
    孫永臣領銜江蘇連雲港泥鰍產業東北軍2014-10-13 15: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雲港日報「全國之最」的地位並未動搖,要不是昨日偶然遇到孫永臣,我們還不會了解這一產業中「東北軍」的存在和作用。
  • 江蘇海洋大學發展大會舉行
    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既標誌著國家對淮海工學院過去30多年來辦學成就的肯定,也標誌著國家對江蘇海洋大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學校以更名為契機,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地處濱海城市的區位優勢,緊密對接區域海洋新興產業,堅持以內涵建設為主線,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全力加快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建設步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為江蘇海洋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發展新型海洋經濟 促進港城高質發展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壯大海洋裝備等產業,連雲港必須要大力發展新型海洋經濟,促進全市「高質發展、後發先至」。 一、連雲港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1.
  • 連雲港市政府文件
    2017年度連雲港市科學技術特別獎,授予王行安、徐新建2017年度連雲港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予「紫菜栽培加工機械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等70個項目2017度連雲港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
  • ST亞邦:關於控股子公司擬籤訂《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資產收購...
    江蘇亞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邦股份」或「公司」)控股51%的兩家子公司江蘇佳麥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佳麥」)、連雲港亞邦制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邦制酸」)於近日收到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管委會」)的通知,江蘇佳麥及亞邦制酸因園區定位調整不符合園區未來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要求被列入退出計劃。
  • 初二回娘家,這些連雲港特產你都帶上了嗎?
    贛榆區梭子蟹養殖面積2000公頃,產量2000餘噸,年創產值超億元,是海水養殖的重要產業。贛榆梭子蟹品質優良,脂膏肥滿,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產品暢銷京津滬等地區。   連雲港紫菜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超過海帶,並含較多胡蘿蔔素和核黃素,有「營養寶庫」美稱。
  • 連雲港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針對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智能裝備、海洋等重點產業領域發展的技術短板和創新需求,選準路徑,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項目,集成推進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果產業化,培育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戰略產品,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產業創新水平。
  • 擱淺船隻漏油 模里西斯面臨海洋汙染危機 (1/3)
    擱淺船隻漏油 模里西斯面臨海洋汙染危機 (1/3) "← →"翻頁
  • 全國經濟大省廣東、江蘇的海洋高校:廣東海洋大學vs江蘇海洋大學
    因為連雲港、湛江市都是我國1984年批准的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14個開放城市中,這2個城市的經濟都是在倒數三、四名之間徘徊。地理優勢、政策支持,都沒有讓這2個城市有大的飛躍。江蘇海洋大學:創建於1985年,前身是淮海大學。非常有意思的是,只有第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證上出現了「淮海大學」字樣,因為淮海大學在1989年便更名為淮海工學院。後來江蘇鹽業學校、連雲港水產學校和連雲港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先後併入,經過多年籌備和努力的淮海工學院終於在2019年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
  • 江蘇新晉一本大學-江蘇海洋大學介紹
    前陣子江蘇海洋大學發布公告,部分優勢專業在2020年調整為一本招生,剛改完名字就調整為一本招生,這可羨慕死了南京工程學院學院、江蘇警官學院等等學校,可謂春風得意。1985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創辦淮海大學,胡耀邦題寫校名。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教授擔任顧問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12所高校對口援建。1989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在籌建淮海大學的基礎上建立淮海工學院。1998年至2002年,江蘇鹽業學校、連雲港水產學校、連雲港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先後併入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