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他的詞有什麼特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又表達了什麼

2020-12-11 小話詩詞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這首詞是李煜的作品,也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煜的《相見歡》,原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如果要理解好這首詞的情感表達、思想內容還是詞作本身的藝術成就的話,都要對李煜前後期生活現狀的變化有一個了解,尤其是對詞人的心理變化也要有一個了解,才能理解這好首詞。

這是我在詩歌鑑賞是經常採用的方法——「知人論詩」,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詞作的鑑賞上。

「林花謝了春紅」ciyitu

李煜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也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在政治上並無多大建樹,然而他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工書、善畫、能詩,尤精於填詞。據史書記載,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

南唐後主李煜繪像

李煜即位後,不理政事,沉溺於宴飲的歌舞昇平之中,國事日衰,後來南唐也被宋朝所滅,李煜成了亡國之君,史書中也將李煜稱為「李後主」

李煜被俘後,被宋太宗封為「違命侯」,這個爵位很明顯只是名義上的,其實李煜被俘之後過的是囚禁的生活。據史書記載:李煜也說他的這種生活是「日夕以淚洗面」。

李煜過著被嚴加看管的毫無自由的囚徒般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李煜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時光,《宋史》對李煜去世的事情描述的也很簡單:「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被俘淪為階下囚的這一段經歷對李煜而言自然是痛苦的,但對於文學創作,尤其是對於詞的創作而言又是幸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煜不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但這不能掩蓋他是一個優秀詞人的事實。

他的詞具有了真誠感人的情懷和深刻的內涵,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亡國被俘也宣告他「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生活結束了,他不再是南唐君主的身份了,他開始了階下囚的生活。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的文學創作卻獲得新生,並且大放異彩,成為詞發展初期的一道絢麗奪目的光輝,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詞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說到:「詞之最工者,實推後主、正中、永叔……」

liyuhuixiang

李煜詞作的特點

李煜的詞作在歷代都有評價,我在回答中就以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詞作的評價作為切入點,簡單說一下李煜詞的特點。

1、李煜詞的「神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溫飛卿指的是溫庭筠,韋端己指的是韋莊。這兩人都是花間詞的代表人物,也是花間詞的創始人

王國維用「神秀」一詞來形容李煜的詞作,也就是說李煜的詞用情很深,達到了神秀的效果。他將李煜與花間詞派的創始人作對比,可以看出王國維對三人的評價是遞升的,這也表現了王國維對三人詞作欣賞程度的高低。

「神秀」需要內外兼修,不是個別字句的別出心裁。在李煜的詞作中,尤其是他在南唐滅亡之後的詞作中,他將人生的黯淡之感用景物來表現,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都是他情感的集中體現。

這裡的「神秀」不僅表現為貼切的外在景物的描寫,還體現在他平淡的敘述中深入骨髓的悲愁,不用精雕細刻,不用典故辭藻,神韻渾然天成,展露無遺

描繪南唐貴族生活畫作《韓熙載夜宴圖》

2、李煜詞的境界李煜的詞是有境界的。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關鍵的詞是「境界」,可以說境界說構成了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核心,沒有境界說就沒有《人間詞話》。

「有境界」在王國維的心目中是詩詞最上乘的評價標準,他說道:「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王國維所指的五代詞就是以李煜的詞作為代表。

王國維

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李煜的人生發生了巨變。春花、秋月這樣的美景此時在李煜眼中成了一種累贅,他以沉雄之筆發故國之思,喚起了無盡的哀愁,喚起了人們精神的認同,投射在事物層面上。

在這繁瑣不變的美景面前,如果說有變化的,當屬人世,人情冷暖自知,物是人非。李煜用「一江春水」來形容愁,極具有長度感、爆發力和厚重感。遠離了脂粉花香的李煜,詞作更顯厚重。這種格調,自成一家,千古流傳

3、李煜詞深切真率的感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的詞,尤其是後期的作品,以深切真率的感情感染著千百年來的讀者;以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給人們以種種啟示;以獨特的個人遭遇和情感的描寫,反映了普遍的、人們所共有的某些思想感情。

李煜在表現生活感受的深度上,在美學價值的認識上,在詞這種文學體裁的發展上,都有巨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

這一切,都是李煜詞作的成就,他把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他喚起了人們千百年的共鳴。

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

《相見歡》賞析

《相見歡》開篇句「林花謝了春紅」,寫的是已經褪去了鮮妍的春天,顯然是暮春時節。這是這首詞開篇句給人的第一印象。「林花謝了春紅」,無疑是李煜當時眼前的風光,無疑也是此刻讀者眼前的風光、

對於山水的觀照,是詞人的豐盈內心與客觀外物之間最直接的交談,是詞人情緒漫展與讀者進入詞境的開始。

在中國傳統文學文本中,不論是詩是詞,抑或是文是賦,幾乎皆由實在的眼前之景開始,是由無限寬廣的自然之風光開始。也就是詩詞鑑賞時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紅色的林花凋謝了,開篇句這幅畫面裡的紅色,是至為鮮妍明麗的色彩,放在春天,放在大多數地方都是如此突出,吸引目光。

在這首詞的初始,筆調情感突如其來,那麼試想這遍地都是凋謝了的紅色的林花的景象,對於詞人來說是否亦是突如其來?試想這若是唱成了曲子,那麼開篇必然是哀傷凋謝的聲音吧。

第二句「太匆匆」,詞人道出了這最真實的嘆惋。自然景觀落在人的眼中,也就是人眼中的湖光山色了,這是李煜對這凋謝的春紅及逝去的春光的感慨,一個「太」字包含了詞人太多的情感。

這就是詞人所為我們營造的場面,因為林花謝,因為寒,因為匆匆。然而這令人嘆惋的匆匆卻只是因為朝風晚雨這最尋常也最自然的現象罷了,沒有人能夠改變,叫人情何以堪。

李煜的《相見歡》,正是用簡單尋常的詞彙來表達。上片的展現中,沒有陌生的意象,沒有晦澀的詞組,有的只是這樣一幅花謝春紅的景象,有的只是一聲無奈匆匆的嘆惋。

下片的開始,仿佛有了人的聲音。從那樣的林子裡,讀者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女子的形象,一句「胭脂淚」,仿佛從詞中滴落了下來,像這滿林的落紅,那明媚的顏色就像是美人臉上滴落的淚,一顆顆變成了胭脂的容顏,一顆顆衝淡了胭脂的彩色,一片片落在了泥濘的地上。

在那片林子裡,胭脂與春紅構成了一個相連的畫面,林花謝了春紅無法挽留,而這一顆顆胭脂的眼淚呢?若是可以做酒,當能留下千古英雄的柔腸吧,唯有醉吟寬別恨,眼前的良辰也是眼前的遺憾。這裡的醉是胭脂令人醉,也是留別令人醉

而這淚也像醉人的酒,細尋又無蹤影,就像林花落在地上要收去它美好的顏色,春就匆匆而去了。何時能夠重逢是詞人的遺憾與追問,也是理解這首詞的遺憾與追問。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隨著詞句念出,讀者仿佛也知曉了詞人對於幾時重的回答,答案就是「長恨」。朝雨晚風下凋謝的林花,總是向東的流水,都是自然造化的答案,而在詞人筆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下片裡的人與事正是在上片的林子裡逐漸漫展,而讀者的情懷,也正是隨著詞人所描寫的情境,而經歷著詞人的心理變化。從開篇時的匆匆凋謝的落紅,到一片片遺恨的胭脂淚,箇中更多的是詞人的無奈和遺憾。

試想即使林花凋零,迎來的應當亦是綠意生機的夏日,而不是如這首詞中一般滿是無奈與遺憾歲月的嘆惋。當時的林花,當時的朝雨晚風,當時的胭脂淚,顯然是當時詞人的心靈體現,也正因為如此,這林花謝了春紅的景象與觀賞它的李煜之間,吟詠出了一片新的意境。

所以,倘若想要追索詞人李煜當時的審美心理,那麼他的經歷與當時的情境,自然是值得在讀這首詞的人細細品味的。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沉哀入骨的腔調,將自然風光與李煜的生活遭際,一切的一切都交融在其短暫的生命體驗中。這也就是所謂的「情景交融」。

讀者此時漸漸能夠明白的,這是屬於一個失去家園,失去故國,失去自由與歡樂的李煜,是此刻最真實的詞人。結尾一句正是詞人那無法消去的晦暗與沉痛,那超越個人探入生命的長河中的無限遺恨。

李煜的樣貌,在這首詞中,才漸漸顯出,並且變成了讀者所走入的這個詞境中,最濃墨重彩的一個畫面。

總結

《相見歡》全詞只有36個字,卻涵蘊極深,飽含著豐沛的情感。這首詞通篇沒有雕飾的痕跡,幾乎全用白描手法。從抒情手法上來講,詞作直抒胸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相見歡》雖短,卻言短情長,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豐富真摯複雜的情感通過白描手法傾瀉而出,使詞具有了深厚的藝術韻味。該詞感情豐沛真誠,作品自然天成,至今傳唱不衰,永遠地留在人們的心底。

作為曾經的一國之主,南唐的滅亡對李煜來說是不幸的,淪為階下之囚是不幸的,但從文學角度來看,他又是幸運的。

如果沒有南唐滅亡的痛苦經歷和深切感受,就沒有如此極具情感感染力和極高藝術水準的作品的出現。他以自己的家國之感和身世之悲釀成了一首首詞作

相關焦點

  • 淺析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下面就對該詞進行一下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原文: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解讀詩詞】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相見歡: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謝:凋謝。無奈朝來寒雨:一作「常恨朝來寒重」。胭脂淚:原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在這裡,胭脂是指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指代美好的花。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 李煜成階下囚之後,寫下一首《相見歡》,怨恨多得就像東流的江水
    在《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李煜借鑑了杜甫詩歌中的句子。這就說明了:他詞風的轉變,固然與個人經歷有關,但也是他主動追求的結果。正是這種「主動」追求,使李煜擺脫了前人的束縛,最終才能脫穎而出,成為了與「花間派」相抗衡的「南唐派」的代表詞人。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的一首《相見歡》,便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提及李煜很多人都能夠想到他的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一首李煜在亡國後被囚禁時寫的詞,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是個笑話,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就是一個神話。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了很多的詞作,有些詞作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卻也非常的優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一首傷感詞《相見歡》,一首因為看到滿地落花而悲花憫人的詞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李煜僅存的2首《相見歡》,悲痛至極!他的詞是刀,割在心上!
    李煜李煜後期的詞和前期大不相同,就像王國維先生說的,後期的詞是他全部血淚寫成的。他的悲痛那麼真切地被傾注進那些字句裡面,以至於很多人每每讀到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李煜的詞是刀,割在心上。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讀的是李煜僅存的2首《相見歡》(1首存疑),悲痛至極。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相見歡》寂寞,就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雖然我沒有林黛玉那種悲花憫人的品性,但,看著滿地的落花,也不由自主地會覺得傷感。雖然我知道:有花開就有花落。春天來了,就一定會離去。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來自於唐後主李煜。他看到了滿地落花,寫下這首哀傷的詞。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每次讀到都讓人眼眶一熱、感慨不已
    說起李煜,他身上的標籤多為「亡國之君」、「敏感」、「哀傷」等等,史稱李後主或南唐後主。公元975年,南唐都城金陵被破,皇帝李煜被俘,淪為階下囚,《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即為此時期所做。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南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看著落花,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李煜早期作品,脂粉豔香,後期因為流離失所的亡國之難,讓他的詞作走上了藝術巔峰。畢竟曾經的帝國之君卻轉眼成為階下囚,這命運的安排,讓他對生命對世事都有了自己深刻的認知。這種認知,是他以一顆赤子之心去努力感受生命的悲喜而來。
  • 10首經典《相見歡》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南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公元975年,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這首詞便作於這一時期。李煜的詞多為短幅的小令,詞意自然易曉,表達了這一時期詞人的切身感受——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
  • 讀《人間詞話》,看李煜的詞為何如此有感染力
    幾乎沒有人去否定李煜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而在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稱李煜詞「神秀」 ,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作。02在王國維看來,李煜的詞之所以如此有魅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1.在這裡,他把作家分為兩類,即主觀之詩人與客觀之詩人,主觀詩人是抒情的,客觀詩人是敘事的。他認為,抒情詩人如果有了太多的生活經驗,就會影響真情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成立的。誠然,李煜如果會把真實情感隱藏於心底,可能就不會招來殺身之禍。但是,仔細想想,這與李煜的人生閱歷深淺並無關係。試想如果李煜沒有國破家亡的慘痛經歷,他後期能夠寫出那些感人至深的詞作嗎?
  • 「詞中之帝」李煜的十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李煜,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 兩首春暮詞,寫盡李煜憂愁
    一李煜說,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四月的人間,春紅零落,芳菲散盡。不知柳浪聞鶯處是否春意已闌珊?與風,與月,與我,與你,與春暮,跨越千年,去遇見李煜。二相見歡南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林花凋謝,春日豔紅不見,時光飛逝匆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摧殘?著雨的林花嬌豔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淚。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
  • 李煜這首經典詞作一語雙關,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南唐後主李煜的詞,雖然作為亡國之君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的無盡悲傷和懺悔也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李煜的詞天然流麗,不喜粉飾做作,很多都是隨手所寫,即興之作。下面這首詞大家都很熟悉,也很能反映他的詞作風格。
  • 「千古詞帝」李煜十首絕妙詩詞,寫盡人世間的悽涼苦楚
    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1.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從男女之情,到家國讎恨,李煜的無奈,全在這首詞裡
    南唐後主李煜的歷史典故眾人都知曉,他的坎坷一生令人總是唏噓感慨,他既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君王寶座,手握生殺予奪大權;他也經歷過委曲求全朝政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每日苟延殘喘的日子,比起李煜至高無上的君王皇帝的無上光榮,他更多的才情體現在他的詞藻造詣上。
  • 李煜最經典的8首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談李煜,總也繞不開他亡國之君的身份。李煜的人生於他自己是個悲劇,於文學是卻一種幸運。他是史上最寫詞的寫得最好的皇帝,他的作品對詞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王國維曾評價他——「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 李煜這8首詞,說盡了一生,美到極致!
    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李煜最經典的六首詞,千百年來廣為傳頌,你都讀過嗎?
    李煜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的前半生登基為帝,坐擁千裡河山,享盡人世間的富貴榮華;而後半生則是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受盡百般刁難。這樣的人生反差使李煜的詞有了質變,造就了其在宋詞上無可替代的地位。詩人不幸詩家幸,這樣的例子很多,李煜無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倘若李煜沒有亡國,他的詞多半描繪宮廷之樂,不可能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名句。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感傷
    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晚唐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的詞作題材廣闊,含義深沉。堪稱「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深遠。 大家所熟知的名句有很多,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廣為流傳。李煜國滅當了俘虜後,被解往京師洛陽,故國已在千裡之外,回去是不可能的了。
  •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悲慟,從一首詞看詞帝李煜的亡國傷感
    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繼承了晚唐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亡國後的詞作題材廣闊,含義深沉。堪稱「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