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看著落花,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2020-12-12 時間一葉秋

唐詩宋詞,以宋詞的用字講究且寓意深刻而著稱。而眾多詞作大家中,有一位是帝王出身,正是這奢華的出身,讓他的詞作有著常人不可及的華麗與奢靡感。但是也同樣是因為帝王的身世,當他的王國被人侵佔之後,則成為了亡國之君,被孤立軟禁。

與此同時他的詞作風格變得悽婉無奈,從人間歡愉,轉向了江河山川的無限嚮往。這個著名的詞作家就是李煜。

李煜早期作品,脂粉豔香,後期因為流離失所的亡國之難,讓他的詞作走上了藝術巔峰。畢竟曾經的帝國之君卻轉眼成為階下囚,這命運的安排,讓他對生命對世事都有了自己深刻的認知。

這種認知,是他以一顆赤子之心去努力感受生命的悲喜而來。尤其是亡國之後,那沉痛的亡國之傷,恐怕只有寄托在紙筆之上了。尤其是這一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完全表達了這種心境。

烏夜啼,相見歡

李煜這一首《相見歡》作於亡國之後,他心情痛苦無奈,作下此詞。看似寫景,實則將自己的身世融入其中。

這觸景傷情的無盡痛楚,恐怕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得。而作者不期望你能了解他的痛苦,只希望通過這字句將心情抒發出來。

相見歡作詞牌名,又一稱為「烏夜啼」,單單從這次排名中就可見傷感之情切切。整首詞描寫的是風雨之後,漫地殘花的春日痛楚。春花本就短命,但是遇到了無情的風雨,更是在最美的時候就掉落了枝頭。

人生感慨,春紅早謝

李煜後期對生命是激情投入,時刻都在感受生命的悲喜。於是有了這一首《相見歡》,開篇就點到,「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林中鮮花正是火豔鮮亮,也是生命之光最耀的時候。

可是偏偏凋零了。作者不禁感慨,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時間走得太快。這是惜春光,也是對時間感到無奈。

後一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寫出林花春紅早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風雨的摧殘,風雨不停歇,早也有晚也有,他們對美的事物充滿了惡意。

所以春紅謝去,時光匆匆。最後一句則寫出自己的情感,「人生長恨水長東」,這其中還以胭脂淚,以喻林花帶雨,一則是借指美人,二則是寫林花帶著雨如同人含淚,這心痛的場面讓詞人寫得入木三分。

心頭長恨,痛徹心扉

美人也好,林花也罷,她們都著了風雨的蹂躪,只能含淚哀怨卻絲毫不能反抗,這其中的痛苦,只有看到的人才知道痛。

然而「花謝難在發,人去不可留」,作者只能暗暗傷心,默默的忍受這一切痛苦,他怨恨卻無奈。只得留下「人生長恨」的詞句,將這遺憾留在心底。因為一切都不可挽回,象那東去流水一樣一去不返

這一首短短只有三十六個字的詞句,將這悲悽的春景畫面描繪在我們眼前,我們仿佛看到了帶淚的春花,無可奈何地飄落在泥濘的地面之上。這一曲悲傷的春紅謝落之曲,不僅是對春天的憐惜,更是李煜在哀嘆自己的命運

李煜還有許多詞作都抒發了這種感情,或用春花,或用冬雪,或用月光,他才思卓絕,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經典之作。

如果您喜歡詞句之美,不妨找《李煜詞傳》讀來比對一下,看詞帝的經典之作。這一套詞傳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原價238元,現在特別優惠僅需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6冊一套卻區區幾十元,就能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了解到一代文豪們的奇聞趣事,與文化交心的機會不能錯過。

時間一葉秋總結:

李煜此詞一唱三嘆,雖然只有幾十個字,卻描寫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更是用擬人的手法將林花描寫得讓人心生憐愛,同時也心生無奈與遺憾。

這景物描述得悽婉哀美,這心情中透出無限的痛苦。悲劇之美在於可以將人的痛楚與遺憾化成藝術化的表現。此詞意境深遠,情真意切。讓讀者讀罷不禁感慨命運不公。

相關焦點

  • 花開為詩,花落為詞,李煜的一首《相見歡》,便是偷偷和落花說話
    提及李煜很多人都能夠想到他的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一首李煜在亡國後被囚禁時寫的詞,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是個笑話,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就是一個神話。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了很多的詞作,有些詞作雖然並不出名,但是卻也非常的優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一首傷感詞《相見歡》,一首因為看到滿地落花而悲花憫人的詞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李煜夢中驚醒,夜不能寐,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一生悽苦
    南唐後主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著名詞人。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有人評價他:「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帝王」。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李煜的詞作句句都是經典,尤其是國破被俘之後的作品,更是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是他用血淚、更是用生命凝成的佳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李煜的經典詞作之一。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悽苦,人間悲觀!
    南唐後主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著名詞人。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李煜的詞作句句都是經典,尤其是國破被俘之後的作品,更是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是他用血淚、更是用生命凝成的佳作。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釣磯立談》,《叢書集成初編》本)後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於家族傳統;另一方面,他本人天性仁厚澹泊,好生戒殺,天生就是菩薩心腸,其於佛教,自是音聲相應。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他的詞作句句都是經典,尤其是國破被俘之後的作品,更是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是他用血淚、更是用生命凝成的佳作。李煜的詞作以南唐滅國為分界點,前期多描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一首《玉樓春》極盡展現了他做帝王時的極樂生活。
  • 南唐後主李煜:寫了一首經典詞,開篇7個字,便道盡了逍遙灑脫
    南唐滅亡之時,李煜依舊束手無策,因為他不擅長政治,也不是一個合格皇帝。最終南唐還時滅了,李煜依舊是宋的階下囚,宋朝統一路上的踏腳石。李煜終究還是那個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人間惆悵客。
  • 詞中之帝李煜的一篇奇文,前三句美得令人心醉,寫後三句時已滅國
    古代著名的詩人,大都生平曲折,畢竟只有經歷過浮浮沉沉筆下的文字才會深刻,才能夠寫下打動人心的名篇。而在古代的皇帝中卻甚少有在詩壇揚名之人,即便有些名篇佳作,但也是寥寥,但卻有一皇帝,在文學史上地位頗高,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這就是被後世稱為「詞中之帝」的南唐後主李煜。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正所謂「國家不幸詞家幸」,因為當了亡國之君,李煜才成為千古詞帝,他的驚豔代表作,均是淪為階下囚之後所寫。 (亡國之君李煜)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北宋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東京汴梁,獲封違命侯,由此開啟了極盡屈辱的囚徒生涯
  •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從九五之尊的天子淪為降虜階下囚,從錦衣玉食、歌舞昇平到顛沛流離、軟禁摧折,李煜被毒殺於開封,趙佶病死在五國城。政治上完全失敗,但李的詩歌卻流傳至今,深受同情,深受歷代帝王的推崇。宋慧宗與薄金書畫,詩書畫印度在新形勢下的文人畫的一個。
  • 我本詞臣身,奈何帝王命——南唐後主李煜的宿命
    這個小小的嬰兒就是吳王李璟的第六子——千古詞壇的「南面王」,也是後來的南唐亡國後主,李煜。南唐不過短短三十九載,卻歷經三代君王,從開國君主李昇到後主李煜,這祖孫三代卻經歷了一個可笑的變化——治國才能一代弱過一代;文學才華一代勝過一代。李昇生於離亂,成於離亂,最後亦死於離亂。他耗盡心力將南唐打造成一個實力和財力都格外雄厚的國家,令小國都不敢輕易來犯。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有四大有才的皇帝:李隆基善譜樂,宋徽宗的書法,朱由校的木工,還有就是李煜的詞。這些都堪稱是經典。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大成就,但是李煜卻是皇帝中文採最高的。
  • 李煜「最讓女子心動的」一首詩詞,寫下了女子最美的地方
    01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南唐末代皇帝。皇帝可以坐在寶座上,這與其他皇帝爭奪寶座的血腥故事完全不同。他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後,給自己起了一個隱士的名字,這讓他表明自己無意成為王位,更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然而,他最終成為皇帝,並做了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但是,李煜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情寫詩。在他的統治下,南唐經濟發展膨脹,國力和財力管理的不好。
  • 李煜一首殘缺的詞,中間缺少12字,卻依舊經典!
    「詞中之帝,亡國之君」這八個字,是對南唐後主李煜一生,最好的概括與評價。李煜一生有眾多作品流傳,提起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哪首?「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還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亦或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
  • 李煜的一首千古絕唱,出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無人超越
    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但是我們通常會記得那些比較經典的。比如,說起《醉花陰》,我們會想起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說起《南鄉子》,我們會想起辛棄疾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說起《浪淘沙》,我們會想起李煜的「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李煜這首經典詞作一語雙關,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南唐後主李煜的詞,雖然作為亡國之君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的無盡悲傷和懺悔也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李煜的詞天然流麗,不喜粉飾做作,很多都是隨手所寫,即興之作。下面這首詞大家都很熟悉,也很能反映他的詞作風格。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賞析:南唐時,後主李煜被人稱為「偎紅倚翠大師」。一次他微服去妓院,見那裡有一僧人,那僧人吟唱、吹彈、酒令樣樣出色,李煜非常喜歡,兩人甚是投機,遂趁醉大書「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清蔣士銓《冬青樹-夢報》:「偎紅倚翠初承領,羨他名士悅傾城,這都是聖祖神宗與證盟。」
  • 是南唐亡國公主,李煜的後代
    西夏建國是公元1038年,李秋水當時應該是33歲,神仙姐姐小7歲應該是26歲,兩個人就不可能是西夏公主,再加上李秋水後來嫁給了西夏皇帝,也更證明了這點,書中也曾暗示李秋水的李與西夏的李並無血緣關係。公元975年,北宋滅南唐,和李秋水出生相差30年,那李秋水姐妹是亡國公主是可以說通的。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清初詞壇領袖人物陳維崧評價納蘭性德的詞作是「得南唐二主之遺」,在藝術風格上儘管納蘭詞有婉麗悽清,天然渾樸,嶔崎磊落等多向度魅力。但師從花間詞還是為主,氣質上與李煜、晏幾道更為相近。而「宋人專意於詞,實為精絕」,反映社會生活的廣闊與深刻方面適應性強了,但在形式感上缺少了古典意蘊和華美,而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卻能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高度一致,亦真亦幻,煙水迷離,別有寄託,堪稱美學意義上的「神秀」之作。
  • 李煜被囚禁,寫下比較冷門的一首詞,道盡悲涼無奈的命運
    李煜是南唐時期非常有名的詞人,他早年間因過於出色遭到兄長的猜忌,當時兄長李弘冀剛剛坐上了太子之位,難免對身邊的人極為防備,李煜為保平安不問朝政,只醉心詩書,表明自己願為人臣之心。可沒過幾年太子病逝,李璟,也就是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封李煜為吳王,入主東宮。李璟病逝後李煜登基,南唐國力弱小,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減少賦稅,恢復「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