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公司《語文周報 》|| 愛出版:從一封78歲老人的來信說起···

2020-12-19 河青新聞網

初心閃亮,自帶光芒

文 / 《語文周報》總編輯助理  郭麗傑

每當拿到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每當在庫房裡看到一車一車的報紙整裝待發,每當接到失去「手機自由」的高中孩子們從校園電話亭裡撥出的電話……作為一名編輯,我都會收穫滿滿的幸福感。在編輯的案頭筆耕了十幾年,這份工作與我的人生旅程已經密不可分。自從集團公司開展「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以來,我和同事們在學習和思考中不斷追問: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作為一名出版從業者,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


《語文周報》2021年春季新學期樣報

愛出版:

從一封78歲老人的來信說起

 2019年4月,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山東的讀者來信。拆開普通的信封,抽出普通的信紙,剛讀了幾句,我就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這是山東省安丘市一位78歲的阿姨親筆寫下的一封信,一共三頁。第一頁寫著大大的幾個字:我愛《語文周報》。在信中,阿姨訴說了自己和《語文周報》的情緣。從1959年擔任民辦教師開始,她就自費訂閱各種報刊。最近十來年,《語文周報》是她訂閱的首選之一。每到年底,她都會把當年的《語文周報》裝訂成一大本,便於收藏。她說:「《語文周報》是我精神的頂梁柱,越看越高興,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有興趣。」

 在信中,阿姨對《語文周報》上的專版欄目如數家珍,她說,讀了上個月《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特別紀念專刊」,才知道《語文周報》已經走過30年了。阿姨感嘆說:「啊!人生能有幾個30年!」在信尾,她真誠地說:「我要和《語文周報》相伴到永遠!」

 捧著這樣一封沉甸甸的信,沒有人能夠不動容。在辦公室,我們傳遞著這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寫成的信,感動、驕傲、慚愧、振奮……萬般滋味,在心頭一波又一波湧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阿姨的來信

 2019年是《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一路走來,《語文周報》的讀者遍及大江南北。2019年3月25日,我們特地製作了全彩色的紀念特刊,和讀者一起回望、感懷30年發展歷程。這位熱心的阿姨,正是讀完特刊上的文字,特地給我們寫來了這樣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紀念特刊

 越過山丘,發現有人等候,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今年4月,在集團開展「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之際,我們又重新打開這封信,站在《語文周報》進入而立之年的新起點上,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初心:我們編輯出來的那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文章、一份份報紙,都有無數雙眼睛和我們一起閱讀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讀者的喜怒哀樂,在那一瞬間完美交融。這位阿姨如此,那些十幾歲、正處於花樣年華的中學生也是如此。

這份幸福,這份責任,無可取代。「愛出版」,是從內心出發的自然選擇。

作貢獻:

讓名著閱讀成為「香餑餑」

 「愛出版」是起點,接下來,我們能做什麼?作為一份面向中學生的語文類報紙,我們發現,讓青少年愛上名著,既響應國家對全民閱讀的號召,又呼應中考、高考語文試卷的考查熱點,是需要我們精耕細作的一方沃土。

 於是,我們鑽研中學語文教材,分析中高考語文試卷,廣邀名師開展名著領讀。「尚書房」「名著館」「新悅讀」「跟名家學寫作」「大家讀吧」……各個名著閱讀欄目爭奇鬥豔;《唐僧為啥去取經》《神奇的「海怪」》《保爾:暴風雨的兒女》《梁山好漢的「兵器譜」》等妙趣橫生的文章相繼出爐。我們始終提醒自己,不忘初心:這些名著,雖然我們已經是「N刷」了,但小讀者是新的,我們不能懈怠,要與時俱進。在一次次集體頭腦風暴之後,名著閱讀成為《語文周報》上的一大亮點,既為老師、家長解決了問題,又讓孩子們邁出了了解名著的第一步。


《語文周報》的名著閱讀欄目

 2020年秋季開學前夕,為了進一步適應分年級名著閱讀的需求,《語文周報》又推出了七、八、九三個年級的《名著精華導讀金刊》,以及緊扣高中統編新教材的《高中名著·紅樓夢·整本書閱讀金刊》。除了精選報紙上的系列稿件,還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結果,這四本《金刊》一上市就成了「香餑餑」,數次加印仍供不應求。把名著閱讀進行到底,這條路,走對了!


《語文周報》2020年秋季推出的名著金刊產品

幹成事:

一組來之不易的「當代文化參與」

任務群系列稿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幹成事,需要久久為功,需要「不拋棄、不放棄」。

 2020年秋季開學,高一統編新教材的適用省份由原來的山東、海南等6省,擴大到河北、湖北等19省。這意味著,高一年級版的報紙上必須更多地體現新教材、新課標的內容。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貫穿新教材、新課標的「任務群」了。高中語文新課標(2017年版)提出了18個任務群的概念(包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等),其中,「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是高一年級的必修版塊。這是一個新生事物,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很多老師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我們重點關注,教學目標、教法設計、學生實踐成果等,都必須安排起來。

 但是,人海茫茫,怎樣尋找已經修完「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而且已經獲得成果的學校和老師呢?那些天,編輯們的微信、電話不斷,大家像大海撈針一樣四處聯繫。很多學校未開展「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學習;有的雖然已經開展了,但學生成果還不成體系;還有的稿件質量不盡如人意。怎麼辦?只能繼續堅持打下去。那幾天,編輯們的嘴角都不約而同地起了大泡。一番上天入地的搜索之後,最後,我們終於成功地約到了一組系列稿。這組稿件由浙江餘杭二中的一位特級教師領銜撰寫,包括「當代文化參與」中的調查報告、訪談、提案、解說詞、人物傳記、微電影劇本等內容,教學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學生成果也可圈可點,完美體現了「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設計初衷。有了這組品質上佳的重量級稿件「壓陣」,編輯們終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語文周報》的「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稿件

 2020年秋季開學,匹配統編新教材的《語文周報·高一年級版》推向校園。在這裡,新教材的理念處處開花:當代文化參與,《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微型寫作,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給19個新教材省份帶來一場「及時雨」。在老師和學生的歡呼聲中,《語文周報·高一年級》的發行量節節攀升。編輯捧著來之不易的報紙,不由得感嘆:「字字看來皆是淚,十天辛苦不尋常!」

出亮點:

在這裡,凝望一個新鮮的中國

 有一句名言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換句話說,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翻開現在的語文課本,你可以看到屠呦呦、袁隆平、鍾揚等大國脊梁;翻開現在的高考語文試卷,你可以看到「墨子號」、「天問」一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大國重器。語文,是與時代節拍一起跳動的。作為語文類報紙,我們也要關注八面來風,和廣大青少年讀者一起,凝望一個新鮮的中國。

 今天,翻開《語文周報》,讀者常常會被這些「新鮮出爐」的梳理、盤點所吸引:《山河已無恙,武漢再相聚》《「坐著高鐵看中國」綜合性學習》《大國點名,沒你不行!》《「這很中國」:因為有你,有我,有我們》《中國「網紅」,走向世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年輕人的一場「曬文化」》……

 讀者的反響是熱烈的,《語文周報》成為學生們喜愛的讀物。尤其是,《語文周報》多次「撞」上中考、高考作文題,更為學生的練習、考試提供了助力。我們更加堅信,一次次在緊抓社會熱點中,我們有責任和讀者一起,走進偉大的時代,聆聽時代的足音。


《語文周報》的《高考作文熱點素材金刊》

 2020年12月,又是一年歲末,編輯們已經行動起來,梳理、盤點2020年這個註定載入史冊的年份。


語文周報社召開新學年產品編輯策劃會


2020年11月,在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全國語文報刊優秀編輯」評選活動中,語文周報社7人榮獲 「傑出成就獎」「突出貢獻獎」「優秀編輯獎」。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因為心懷夢想,所以揚帆遠航。在「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中,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從初心出發,在《語文周報》的蝶變之路上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如此,才能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相關焦點

  • 特級教師王君:從新年起,做一個更善良的人|一封來信
    有人說,想做一個更勇敢的人、更幸福的人、更努力的人、更自信的人、更自律的人……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廣東清瀾山學校首席語文教師、全國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發展聯盟理事長王君曾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希望孩子從新年起,做一個更善良的人!跟著小編來一起看看吧!親愛的孩子:晚上,送家具的師傅在家裡忙碌著為我們安裝家具。兩個小師傅都還很年輕。
  • 《嚮導》周報的編輯出版與當代啟示
    除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三位主編外,《嚮導》周報的編輯人員也是其主要撰稿人,如高君宇、張太雷、向警予、羅章龍、鄭超麟、趙世炎、尹寬等,他們既負責編輯、組稿、通訊和聯絡工作,也負責寫稿,常用「記者」名義寫「按語」或回答讀者來信。如高君宇,既參與籌備《嚮導》周報的創辦,且從第1期到第83期,共撰發時評25篇,經常以「記者」的名義回答讀者來信。
  • 《聖誕老爸的來信》出版:黃磊攜多多與仔仔翻譯
    今天,隨著出版機構世紀文景的消息,年僅8歲的小姑娘交出了重磅答卷:英國文豪託爾金經典繪本《聖誕老爸的來信》中文版出版,多多和閨蜜仔仔翻譯,多爸黃磊擔任中文指導,著名導演、編劇賴聲川擔任英文指導。《聖誕老爸的來信》作者是創作了《魔戒》《霍比特人》的奇幻文學之父託爾金。  《聖誕老爸的來信》是託爾金化身「聖誕老人」為他的孩子們寫去的賀信和逗趣卡片,創作時間橫跨二十四年。
  • 易縣82歲老人的一封特殊請求信
    一封特殊的請求信「電視臺的領導們 一定要替我表達感激之情 謝謝啦...」這是來自一名82歲老人的重託。7月14日我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請求信,這封信是誰寫的?究竟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這還要從2014年說起。
  •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2018年5月初的一天,晚上九點多,我在後臺收到三個 「大拇指」。我就問:「請問為何?」 對方回答:「你的一篇文章感動了我。」 我問:「哪篇?」對方說是: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有些坎,只能一個人過我問她是不是有相似的經歷?我倆就這麼你句,我一句地聊著。大概過了半小時,她 「刷刷刷」 發了三張手寫的信紙給我。「能幫我發表嗎?」 她在後臺繼續問? 我說能轉成Word文件給我嗎?她說:「我打字慢,手寫快. 」我一時無語,猜測可能是遇到了一位 「古董」 。
  • 答一封海澱家長的來信
    近日,童行學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的家長向我們傾訴了一個嚴重而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決定將來信公開,並在之後附上了回信,希望能夠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海澱家長的來信童行學院你們好:我是一名海澱區家長,就是那個舉世聞名的海澱區,大海的海,澱粉的澱。我們這一區人的特點就是有文化,愛雞娃。
  • 老人的拜年禮物:一封感謝信
    老人的拜年禮物:一封感謝信 2016-02-23 10:35:11 來源: 新疆網原創 郝玉    2月22日,78
  • 一封園長老師的來信……
    一封園長老師的來信…… 2020-03-22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有一封《魔戒》作者的聖誕來信,請接收
    託爾金的孩子而言,每年聖誕節收到聖誕老人親手寫來的信,要比裝滿禮物的襪子有趣和有意義得多。在信中,他會用文字和圖畫來描述他在北極老家的朋友、房子,以及許多或滑稽或煩心的事情。第一封信寫於1920年,當時,最大的約翰也才三歲。在後來的二十年裡,另外三個孩子的童年生活也都少不了聖誕老人的來信。這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哥麥可,三哥克里斯多福,小妹普裡西拉。
  • 67歲的杜拉斯收到一封陌生男子的來信:我想周一九點鐘會和你上
    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展示名人的感受,品味世界當杜拉斯67歲時,有一天她收到一封陌生男子的來信,信上說:「我想在二十三日星期一九時與你睡覺。」是誰?回答:是我。你把門打開。我給你寫了一封信……杜拉斯,我記得原來的封信,然後我說:「你這是開玩笑吧?」
  • 點滴之間見初心——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新華社太原8月5日電 題:點滴之間見初心——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新華社記者王菲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山西省霍州市的85歲老黨員郝鬱民回想起27年前與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因一封信而「結識」的故事,不禁感慨萬千
  • 西安老人坐公交獲司機幫助寫感謝信:「一封信根本道不完我的感謝」
    78歲老人腿腳不便,乘坐410路公交車得到司機幫助,她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11月22日,西安公交三公司七車隊收到這封感謝信。寫信的是78歲的老人熊明朝。18日上午,買完菜的熊明朝在吉祥村站坐上了公交車。看到她拿著蔬菜腿腳又不太方便,410路公交司機主動詢問:「老師傅您到哪裡下?」
  • 兒童文學作家常立,收到了一摞動物的來信
    曾出版繪本《變來變去的小爬蟲》《魔術師的蘋果》,童話集《從前,有一個點》《沒有名字的童話》,翻譯繪本《一條聰明的魚》《想像有一天》等。 杜立特希望作家能夠幫助他發表,並把稿費寄給南極生存困難的磷蝦。之後,他就又消失了。 作家打開一封信,只讀了一封,就著迷了。
  • 「一封來信」一封沒有署名的「高中生」來信
    3月21日,蔡毅給朱玥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小朱妹妹:你好!是的,男人,四十歲,才走向成熟,男人的成熟不僅僅在於年齡,還需要經歷,需要感悟,女生的成熟,卻往往一瞬間,這次疫情中,說實話,女人比男人表現的更勇敢,美麗的護士阿姨,付出的勇氣和犧牲,更甚於我們。從你發來的信件中,我感受到,你已經是一個很懂事的大姑娘了。向你致敬!向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你的父母,更致以崇高的敬意!
  • 梅州民警收到一封來信,信中卻滿是無奈和期待,背後究竟...
    對於每個人來說身份證都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但是對於梅州這位老人來說卻多年未擁有自己的身份證>一封特殊來信「尊敬的領導:您好,不好意思冒昧地打擾您,希望得到幫助……」3月28日,梅州市公安局收到了一封一名七旬老人從江西景德鎮寄來的書信,信中稱老人的愛人羅女士今年60多歲,一直持有的是一代身份證
  • 安徽78歲老人參加高考得分不滿百 考英語時熱淚盈眶
    78歲高齡仍然和孫子輩的考生一起鏖戰高考,姚克亮老先生成為淮南的高考明星。昨天下午,姚克亮通過電話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雖然成績不太理想,但過程比結果重要」。採訪中,老先生多少有些不忿。正在家裡總結的他也給高考提了自己的幾點建議。成績不重要 過程最感動昨天下午,姚克亮查完成績後便走出家門散散心。
  • 一生輕賤只為守著愛你的高貴;一場致命暗戀,來自陌生女人的來信
    17歲,茨威格就在雜誌上發表了第一首詩,從此展開了他的創作之路。20歲,茨威格發表了200多首詩歌,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銀弦集》。24歲,茨威格取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就擔任了《新自由報》編輯,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艾利卡埃·瓦爾德之戀》。
  • 103歲老人愛說愛笑愛熱鬧
    12月19日,文家市鎮巖前新村荷花組,湯桂華老人和家人來了個小比拼,老人輕輕鬆鬆就能說出家中四代人的生日,包括她的孫輩和曾孫輩,每個人的生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記得生日有什麼稀奇?但你要知道,湯桂華已經103歲了!頭腦清晰、身體健康,愛說愛笑、愛湊熱鬧,湯桂華憑實力穩坐家中「團寵」首席。
  • 「聽我說,謝謝你」 第21個記者節,《牡丹江晨報》收到一封意外來信
    「聽我說,謝謝你」 第21個記者節,《牡丹江晨報》收到一封意外來信 2020-11-08 1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