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閃亮,自帶光芒
文 / 《語文周報》總編輯助理 郭麗傑
每當拿到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每當在庫房裡看到一車一車的報紙整裝待發,每當接到失去「手機自由」的高中孩子們從校園電話亭裡撥出的電話……作為一名編輯,我都會收穫滿滿的幸福感。在編輯的案頭筆耕了十幾年,這份工作與我的人生旅程已經密不可分。自從集團公司開展「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以來,我和同事們在學習和思考中不斷追問: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作為一名出版從業者,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
《語文周報》2021年春季新學期樣報
愛出版:
從一封78歲老人的來信說起
2019年4月,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山東的讀者來信。拆開普通的信封,抽出普通的信紙,剛讀了幾句,我就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這是山東省安丘市一位78歲的阿姨親筆寫下的一封信,一共三頁。第一頁寫著大大的幾個字:我愛《語文周報》。在信中,阿姨訴說了自己和《語文周報》的情緣。從1959年擔任民辦教師開始,她就自費訂閱各種報刊。最近十來年,《語文周報》是她訂閱的首選之一。每到年底,她都會把當年的《語文周報》裝訂成一大本,便於收藏。她說:「《語文周報》是我精神的頂梁柱,越看越高興,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有興趣。」
在信中,阿姨對《語文周報》上的專版欄目如數家珍,她說,讀了上個月《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特別紀念專刊」,才知道《語文周報》已經走過30年了。阿姨感嘆說:「啊!人生能有幾個30年!」在信尾,她真誠地說:「我要和《語文周報》相伴到永遠!」
捧著這樣一封沉甸甸的信,沒有人能夠不動容。在辦公室,我們傳遞著這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寫成的信,感動、驕傲、慚愧、振奮……萬般滋味,在心頭一波又一波湧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阿姨的來信
2019年是《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一路走來,《語文周報》的讀者遍及大江南北。2019年3月25日,我們特地製作了全彩色的紀念特刊,和讀者一起回望、感懷30年發展歷程。這位熱心的阿姨,正是讀完特刊上的文字,特地給我們寫來了這樣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語文周報》創刊30周年紀念特刊
越過山丘,發現有人等候,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今年4月,在集團開展「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之際,我們又重新打開這封信,站在《語文周報》進入而立之年的新起點上,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初心:我們編輯出來的那一行行文字、一篇篇文章、一份份報紙,都有無數雙眼睛和我們一起閱讀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讀者的喜怒哀樂,在那一瞬間完美交融。這位阿姨如此,那些十幾歲、正處於花樣年華的中學生也是如此。
這份幸福,這份責任,無可取代。「愛出版」,是從內心出發的自然選擇。
作貢獻:
讓名著閱讀成為「香餑餑」
「愛出版」是起點,接下來,我們能做什麼?作為一份面向中學生的語文類報紙,我們發現,讓青少年愛上名著,既響應國家對全民閱讀的號召,又呼應中考、高考語文試卷的考查熱點,是需要我們精耕細作的一方沃土。
於是,我們鑽研中學語文教材,分析中高考語文試卷,廣邀名師開展名著領讀。「尚書房」「名著館」「新悅讀」「跟名家學寫作」「大家讀吧」……各個名著閱讀欄目爭奇鬥豔;《唐僧為啥去取經》《神奇的「海怪」》《保爾:暴風雨的兒女》《梁山好漢的「兵器譜」》等妙趣橫生的文章相繼出爐。我們始終提醒自己,不忘初心:這些名著,雖然我們已經是「N刷」了,但小讀者是新的,我們不能懈怠,要與時俱進。在一次次集體頭腦風暴之後,名著閱讀成為《語文周報》上的一大亮點,既為老師、家長解決了問題,又讓孩子們邁出了了解名著的第一步。
《語文周報》的名著閱讀欄目
2020年秋季開學前夕,為了進一步適應分年級名著閱讀的需求,《語文周報》又推出了七、八、九三個年級的《名著精華導讀金刊》,以及緊扣高中統編新教材的《高中名著·紅樓夢·整本書閱讀金刊》。除了精選報紙上的系列稿件,還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結果,這四本《金刊》一上市就成了「香餑餑」,數次加印仍供不應求。把名著閱讀進行到底,這條路,走對了!
《語文周報》2020年秋季推出的名著金刊產品
幹成事:
一組來之不易的「當代文化參與」
任務群系列稿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幹成事,需要久久為功,需要「不拋棄、不放棄」。
2020年秋季開學,高一統編新教材的適用省份由原來的山東、海南等6省,擴大到河北、湖北等19省。這意味著,高一年級版的報紙上必須更多地體現新教材、新課標的內容。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貫穿新教材、新課標的「任務群」了。高中語文新課標(2017年版)提出了18個任務群的概念(包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等),其中,「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是高一年級的必修版塊。這是一個新生事物,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很多老師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我們重點關注,教學目標、
但是,人海茫茫,怎樣尋找已經修完「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而且已經獲得成果的學校和老師呢?那些天,編輯們的微信、電話不斷,大家像大海撈針一樣四處聯繫。很多學校未開展「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學習;有的雖然已經開展了,但學生成果還不成體系;還有的稿件質量不盡如人意。怎麼辦?只能繼續堅持打下去。那幾天,編輯們的嘴角都不約而同地起了大泡。一番上天入地的搜索之後,最後,我們終於成功地約到了一組系列稿。這組稿件由浙江餘杭二中的一位特級教師領銜撰寫,包括「當代文化參與」中的調查報告、訪談、提案、解說詞、人物傳記、微電影劇本等內容,教學設計令人眼前一亮,學生成果也可圈可點,完美體現了「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設計初衷。有了這組品質上佳的重量級稿件「壓陣」,編輯們終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語文周報》的「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稿件
2020年秋季開學,匹配統編新教材的《語文周報·高一年級版》推向校園。在這裡,新教材的理念處處開花:當代文化參與,《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微型寫作,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給19個新教材省份帶來一場「及時雨」。在老師和學生的歡呼聲中,《語文周報·高一年級》的發行量節節攀升。編輯捧著來之不易的報紙,不由得感嘆:「字字看來皆是淚,十天辛苦不尋常!」
出亮點:
在這裡,凝望一個新鮮的中國
有一句名言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換句話說,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翻開現在的語文課本,你可以看到屠呦呦、袁隆平、鍾揚等大國脊梁;翻開現在的高考語文試卷,你可以看到「墨子號」、「天問」一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大國重器。語文,是與時代節拍一起跳動的。作為語文類報紙,我們也要關注八面來風,和廣大青少年讀者一起,凝望一個新鮮的中國。
今天,翻開《語文周報》,讀者常常會被這些「新鮮出爐」的梳理、盤點所吸引:《山河已無恙,武漢再相聚》《「坐著高鐵看中國」綜合性學習》《大國點名,沒你不行!》《「這很中國」:因為有你,有我,有我們》《中國「網紅」,走向世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年輕人的一場「曬文化」》……
讀者的反響是熱烈的,《語文周報》成為學生們喜愛的讀物。尤其是,《語文周報》多次「撞」上中考、高考作文題,更為學生的練習、考試提供了助力。我們更加堅信,一次次在緊抓社會熱點中,我們有責任和讀者一起,走進偉大的時代,聆聽時代的足音。
《語文周報》的《高考作文熱點素材金刊》
2020年12月,又是一年歲末,編輯們已經行動起來,梳理、盤點2020年這個註定載入史冊的年份。
語文周報社召開新學年產品編輯策劃會
2020年11月,在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全國語文報刊優秀編輯」評選活動中,語文周報社7人榮獲 「傑出成就獎」「突出貢獻獎」「優秀編輯獎」。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因為心懷夢想,所以揚帆遠航。在「愛出版、作貢獻,幹成事、出亮點」活動中,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從初心出發,在《語文周報》的蝶變之路上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如此,才能不忘初心,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