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稱記者索賠案訴訟對象錯誤

2020-12-14 搜狐網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稱訴訟對象完全錯誤

  因不滿一篇有關員工「超時加班」問題的報導,近日,臺灣首富郭臺銘所控制的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譽侵權糾紛為由,向《第一財經日報》的兩名記者提出總額人民幣3000萬元索賠,並已要求相關法院查封、凍結了兩名記者的個人財產。

該案是截至目前全國向記者個人索賠金額最大的名譽侵權案。

  針對此案,《第一財經日報》的報社管理層表示,記者刊發的相關報導系職務行為,《第一財經日報》將全力支持記者應訴,並維護記者的正當權益。

  記者報導員工超時加班

  鴻富錦是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下屬全資子公司,而富士康則是鴻海在大陸投資興辦的高科技企業。其主要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計算機機殼等產品,合作夥伴包括蘋果公司等世界知名IT企業。

  今年6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在C5版頭條發表了《富士康員工:機器罰你站12小時》一文,成為大陸地區率先報導富士康普遍存在員工超時加班現象的媒體。

  8月18日,蘋果公司針對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狀況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稱:富士康員工的加班時間超過了《行為準則》有關最高每周工作60小時、至少休息一天的規定。蘋果公司發現,富士康員工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時35%%,其中1/4的員工連續工作6天以上。

  記者財產已被法院凍結

  7月10日,鴻富錦以名譽侵權糾紛為由,通過法院將《第一財經日報》編委翁寶、報社記者王佑兩位個人的財產分別查封、凍結。其依據是民事訴訟的財產保全措施。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7月10日向王佑和翁寶分別發出民事裁定書。民事裁定書裁定「凍結被告王佑銀行存款、股權,查封、扣押被告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以上查封、凍結以2000萬元人民幣為限)」,「凍結被告翁寶銀行存款、股權,查封、扣押被告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以上查封、凍結以1000萬元人民幣為限)」。

  但目前兩名記者尚未收到法院送達的應訴通知書及起訴狀等訴訟材料。根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深圳當地法院了解的信息,該公司向翁寶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向王佑索賠人民幣2000萬元,並將兩人位於廣州和上海的房產、一輛汽車和兩個銀行帳戶全部查封、凍結。

  臺灣同類訴訟的複製?

  鴻海在臺灣也提起過同樣的訴訟。2004年4月29日,臺灣《工商時報》刊出記者曠文琪的一篇報導,提及鴻海連接器報價7美元,鴻海認為文中暗指鴻海產品價格高、質量有問題,其商業利益損失達3000萬元新臺幣,於當年5月向法院申請扣押曠文琪財產獲準。

  此事引起了臺灣新聞界的強烈反彈,時任臺灣記者協會會長的呂東熹說:「記協發表聲明譴責鴻海,同時發動新聞界聯署,4天之內近千人參加聯署。」強大壓力下,鴻海撤銷訴訟。

  律師稱是打擊記者個人

  在就該訴訟案的一份公開聲明中,《第一財經日報》對鴻富錦採取訴訟保全措施查封王佑、翁寶二人的銀行帳戶、房屋和車輛等個人財產,表示強烈譴責,要求鴻富錦儘快解封兩名記者個人的財產。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乃蔚律師認為,此案系新聞報導引起的名譽權糾紛案件,原告將記者個人列為被告的做法很少見,「由於記者是職務行為,列記者個人就是為了打擊記者個人。」據第一財經日報、南方都市報

  剝削工人蘋果產品遭抵制

  今年6月,英國《星期日郵報》發表了題為《iPod之城》的文章,稱蘋果iPod代工廠———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工作條件惡劣,工人月收入僅有27英鎊(約合人民幣387元),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文章經國內媒體轉載後引發廣泛關注,多家國內媒體刊發文章,對富士康龍華廠進行了深入報導。

  報導迅速引起全球關注,並促使多家關注勞工權益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發出號召抵制蘋果產品。

  專家說法

  「這是一種震懾、淫威」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稱此案的訴訟對象完全錯誤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則認為這個案子很荒唐,「記者在自己報紙上發表文章是一種職務行為,是受報社委託的,所以訴訟對象是完全錯誤的。另外,法院受理此案後,沒有做一個基本的審查,就採取措施查封了個人的財產,給人的感覺是任何一個環節都留下了嚴重的錯誤」。

  「這是一種震懾、淫威,」賀衛方說,「他是要用這樣一種方式使其他的媒體產生一種寒蟬效應,我想這也是案件處理中司法界必須要考量的問題,如果媒體對企業行為、政府行為都不敢去發表批評性的意見,那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個案子無論結果如何,到目前讓人非常憂慮」。

  「最後會不會判3000萬?我覺得不大可能,」賀衛方根據自己研究眾多案例的經驗說,「訴訟人獅子大開口,最後的判決往往都很少。但是非常討厭的是,我們國家法院在受理這種案子時,是按標的額來收取訴訟費,主張的越多,法院的收益越大。這個案子我估計有20萬以上。最後判決數額很少,比如賠償30萬,但訴訟費是按3000萬收取的,而訴訟費又往往是由敗訴一方繳納,等於如果兩個記者敗訴,不管判賠多少,他們要付出的代價相當大。」據南方都市報(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宛振宏)

相關焦點

  • 北大著名教授賀衛方今將赴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
    賀衛方今赴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兩年  東方早報記者 簡光洲  北京大學法學院知名教授賀衛方昨日向早報表示,他將於今日離開北京,前往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兩年。對於此次被派到新疆,他自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張偉仁:談中國傳統司法與法學及對賀衛方的批評
    很長時間沒到大陸來,大部分時間在臺灣,美國。很遺憾沒有機會和自己的晚輩們交流,,曾經在北大清華講過也是五年前的事,但沒有機會深入交流.這次應西南之邀來這裡,西南政法陳金全教授,從他那裡給我很多教育。我離開國內很久了,對情況不很了解。陳老師和我談了很多,拿給我寫書看,我覺得國內法學很多地方,感覺有不尋常之處。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死刑避免冤案!
    我們如何小心謹慎地判決每一個涉及死刑的人,不要再出現那樣的錯誤?  河南一份報紙報導了鄭州公安抓獲了一個現行犯罪分子,他招供說他不僅僅在此犯過罪,以前還在河北石家莊的郊區強姦殺害了一位婦女。鄭州公安電話打過去,石家莊市公安部門一查,說:十年前那個兇手已經被槍斃了  類似的冤假錯案在前些年也非常多,例如雲南昆明的杜培武案件,湖北的佘祥林案件,另外在湖南還有一起已經執行死刑17年後來又發現當年被殺害者仍然活在世上的報導  南京《周末》記者 關衛東 報導  據新華社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成了法學大腕「吸鐵石」
    浙江在線04月17日訊昨日,一則《中國法學大腕跳槽大換血賀衛方浙大重走學術路》的消息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立即引發了學術界與教育界關於「中國法學重心南移」的討論。該消息稱,本學期是國內法學大腕賀衛方教授在北大的最後一個學期,今年秋天他將成為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在南方重新開始學術生涯。
  • 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要來了?康美藥業索賠案將走向何方
    近日,ST康美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迎來首批投資者索賠,其中原告將法院發起普通代表人訴訟作為訴訟請求之一,這引發了關於康美索賠案是否會成為首例中國版集體訴訟的猜想。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是新證券法的一大創新,以「默示加入」方式發揮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震懾作用,被視為投資者保護的利劍。
  • 賀衛方:1990-2010年間發表論文與評論目錄
    另外,一個教授的重要使命是教學。在1995年調入北大之前,我個人在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所工作,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的編輯,沒有多少教學歷練。在北大講課第一學年後即獲得法律學系惟一的一個教學一等獎。後來北大法學院設立了由學生投票產生的十佳教師獎,共評了四年,我四年蟬聯此獎。2000年還獲得全校學生代表評選的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獎並排名文科第一。
  • 北大法學院績效工資按論文數分配 遭教授炮轟
    事因法學院宣布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教師工資將按工作量分配,法學院多名教授對此表示不滿。  昨日,北大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證實,郵件群中內容確為該院教授表達真實意思。北大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學校處於放假階段,他對此事尚不清楚。法學院尚未對此事表態。
  • 柏浪濤: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的實質區分——在隔離犯中展開丨法學評論
    形式上看,在轎車炸彈案中,對象所處的時間地點更重要(開車門的人),對象的身份特徵不重要(是乙還是丙),這一點與上述非隔離犯場合的對象錯誤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在危險流的發展樣態上仍有重大區別。細究之,這種推理的錯誤根源仍在於,混淆了故意行為危險與過失行為危險,僅關注了二者引發的死亡結果,卻忽略了二者本身的不同屬性,由此也忽略了危險流的偏離情形,進而將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對象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對象混為一談。山口厚教授又認為,上述轎車炸彈案與下述案件的性質是相同的,甲欲殺害乙,看到乙(實際是丙)上了一輛車,便引爆這輛車,丙被炸死(看錯乘車人案)。
  • 11位美國法學教授對「美國密蘇裡州訴中國案」發聲
    「傳統上,這類索賠將通過外交談判或國際爭端解決辦法處理,而不是國內法院。因此,我認為,在美國法庭上,我們極不可能看到任何針對中國的判決。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可以期待在外國法庭上看到針對美國的訴訟,因為我們所謂的政策失誤,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7];凱特納教授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這場訴訟是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有的話)。
  • 佛山照明投資者索賠案二審9日開庭 律師稱維持原判概率大
    央廣網財經4月2日消息 (記者 馬繼鵬)佛山照明投資者索賠案近日又有新動向。記者今天從該案的其中一名代理律師處獲悉,該案二審將於9日開庭,如果法院維持原判,佛山照明將需要給投資者支付5900萬元賠償金。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民事訴訟法學:學術發展與推動實踐比翼齊飛
    有學者以「三大刊」論文為分析對象,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是與改革開放後民事訴訟立法和民事司法改革共同成長的,民事訴訟法學研究在關注中國問題、民事訴訟法修訂與完善、理論聯繫實務、研究方法更新、學術規範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民事訴訟法學研究在理論創新、實證研究、多學科交叉研究、與實體法結合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 方正證券索賠案訴訟時效將至 再審申請獲最高院受理
    此外,在2月18日,投資訴訟網謝良律師代理的首批訴方正證券索賠案再審申請獲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受理,目前尚待最高人民法院審查是否對於本案予以再審。 根據法律相關規定,方正證券索賠案訴訟時效預計將於2020年5月5日屆滿。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除死刑是刑罰上文明的體現
    報導稱,2006年的中國朝著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闊步前行。  -人物  賀衛方,男,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法學學士(西南政法大學,1982),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1985),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任教。
  • 反服貿分子黃國昌被曝曾與北大合作出書 稱臺灣為「臺灣地區」
    根據調查,黃國昌於2008年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但此書的簡介、目錄及內容,皆明確定義臺灣為「臺灣地區」,簡介標明該書為「臺灣地區」近年來的研究總論,在目錄及內容,提及臺灣皆以「臺灣地區」稱之。報導稱,黃國昌向來以「反中」言論著稱,在太陽花學運時更強烈地反映此想法,但該書證明,黃或許與大陸學術界還扯得上邊。
  • 對話邵義誠對日索賠案日語翻譯修剛教授
    昨晚,邵義誠等五名對日西松建設索賠案的原告已經分兩批先後抵達日本東京。此次與本市勞工邵義誠一起赴日的還有十幾年來為索賠無償提供翻譯支持的本市外國語學院院長、日語教授修剛以及當初為找到邵老等五名原告付出大量艱辛勞動的河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劉寶臣。日前,記者對修剛進行了專訪。
  • 中兵紅箭虛假陳述案再起波瀾,受損投資者仍可參與索賠
    根據虛假陳述司法解釋,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處罰,受損的投資者可以起訴索賠損失,索賠範圍包括投資差額、佣金、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等。在處罰決定公布後,陸續有投資者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中兵紅箭索賠。
  • iPad商標案蘋果增加訴訟請求欲向唯冠索賠400萬
    TechWeb編輯推薦:日前,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冠國際)發布公告稱蘋果公司因不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1年11月17日發出的判決,已於2012年1月5日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此前,《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導《iPad商標權案陷持久戰:蘋果上訴寄望二審翻盤》,蘋果對於訴訟進程表示「不作評論」。而昨日(1月30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iPad商標權案二審時間仍舊未定,但蘋果公司已經重新提出了多條訴訟請求。「蘋果公司肯定希望通過二審翻盤」。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向記者表示,但難度較大。
  • 著名訴訟法學家、中山大學蔡彥敏教授墜樓身亡
    另據 新快報記者了解,墜樓身亡的蔡某,為著名訴訟法學家、中山大學法學院蔡彥敏教授。事發後,曾有師生表示,蔡彥敏此前患有抑鬱症,但此說法還未經官方證實。  上月底仍正常參加活動  新快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師生對蔡彥敏教授的離世都深感意外。" 最近雖然沒見老師,但我知道上月底,她都還在參加各類公開活動。"
  • 勞工索賠案紛爭持續韓冷對日方提議
    □ 駐韓國記者 單士磊20日,日本政府向韓國方面發函,提議設立日韓及第三國委員加入的仲裁委員會以解決勞工索賠相關問題,但韓國外長康京和23日在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會談時沒有同意日方要求,僅表達了正在探討的一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