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之後》:一位媽媽在離世前,告訴女兒未來54年要怎麼過

2020-11-08 梨子醬

假期結束才3天,背回來的吃的還沒吃完,今天又收到了媽媽的急件,是一大包板慄花生蓮子等家鄉特產。她知道我愛吃,所以即便是乾貨也寄急件。

大概吃得太幸福了,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有一天媽媽死了,我該怎麼辦?」難過得再也吃不下去。

每個人一出生,便直奔死亡而去,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死亡避而不談,一提及就「呸呸呸」地阻止這個話題。

哈莉·貝特曼是紐約一名青年插畫師,她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一想到,眼淚就止不住的流,可她沒有逃避,允許自己想像媽媽離開後可能發生的一切。

哈莉拜託媽媽蘇西寫了一本特殊的筆記,如果有一天媽媽真的不在了,筆記可以指導她如何獨自走下去,如何解決往後可能遇到的人生難題。

就是這本媽媽所寫、女兒所繪的繪本——《我離開之後》。

從離世的第1天到第20000天,媽媽事無巨細的交代好了一切,每一句話都濃縮了深重的母愛和無盡的思念。

60條人生建議裡,有牽掛,有遺憾,有鼓勵,有人生智慧,我摘取了一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分享給你。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1天:好好吃飯

親手去做墨西哥雞肉卷。

你需要先切一大堆甜洋蔥。你會不停地流眼淚,但最後你會明白,這些眼淚是值得的。

我想,哈莉媽媽是想借洋蔥讓女兒痛快地哭,但更重要的是想告訴她,也告訴我們:即使是一個人,也要學會照顧好胃,照顧好身體。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5天:整理屋子

你可能覺得天崩地裂,或是渾渾噩噩。這時你可以打掃你的屋子。

將每樣東西各歸其位,讓屋子井然有序,盡一切所能遠離生命的無常和死亡的殘酷。

人生就像一場賭博,需要時刻保持鎮定,有條不紊。

這樣,你才能在關鍵時刻找到襪子,平靜而有條理地將生活繼續下去。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6天:不要一個人苦撐

你現在需要一個能夠立刻出現在你面前的好朋友。

告訴她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耐心聽你傾訴,是陪你一起哭,還是跟你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只是靜靜地陪在你身邊。

和朋友分享最近發生的事,甚至可以告訴她,媽媽曾經的趣事,或令你抓狂的事。好朋友自然會理解你,為你遞上紙巾。

我們要記住,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要一個人苦撐。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21天:學著理解生命和死亡

人終有一死,父母離世是上天發出的信號,帶來一個震驚的消息: 接下來就該輪到你了。

死亡本不該感到意外,但它卻會令人猝不及防。

所以我們要試著思考,如果我們最後都會死,那為什麼還要活下去?活下去的最好理由,恰好就是死亡。

正因為生命有限,才有可能見證奇蹟的發生。活著的我們都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去做有意義的事吧。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45天:關注身邊愛你的人

我離開之後,可能很多人都曾關心過你,幫助過你。

給他們每個人寫一封信吧。

死亡是粗魯又無禮的,而感謝信卻是一種禮貌表達謝意的方式。

向別人表達感激之情,會讓你把注意力放在關心你的人身上,而不是離開的人。

感謝信的簡化版,是在日常中,向每一位幫助過、服務過我們的人說聲「謝謝」,別忘記了呀。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320天:停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把你討厭做的事列一份清單。

至少選出其中的兩件事,以後都不要再做了。

哪怕是愛美,也可以不刮腿、不稱體重。

生活本就會遇到各種不得已要做的事情,在千千萬萬件事中,至少選擇一兩件不做,也能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獲得些許快樂和自由。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450天:提醒自己你很優秀

有時候,你會忘記自己有多優秀。

唉,只怨我不能在你身邊時常提醒你。

照照鏡子吧,告訴自己:「你很優秀!」

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給予人莫大的鼓舞,讓我們自信從容地活著。

也不要忘記時常去發掘別人的優點,告訴他們,你很欣賞他們,這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550天:認真做決定

當你需要做出一個決定時,無論是換工作、開啟一段感情、還是分手、搬家、創業、你所需要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找一張草稿紙,還有尺子和鉛筆。

在草稿紙的中間畫一條橫線。

左邊寫好處,右邊寫壞處。

在下方列出結果:最好的情況,最糟的情況。

如果最好的情況很棒,最糟的情況也能接受,那就去做吧。

這個方法很適合「討好型人格」學會說拒絕,因為總不好意思拒絕,一直被別人的瑣事煩累。按照哈莉媽媽說的方法去做吧,你會發現,拒絕後,最壞的結果反而是好的,因為他們不再麻煩你。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1000天:為愛情冒一次險

婚姻就是一場冒險,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墜入愛河很簡單,但要共同生活卻難得多,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是了解自己的過程。

請記住,婚姻能不能成功美滿,取決於你願意投入多少愛和精力。

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了解你並真正在乎你的人,結婚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對方不在乎你、動手打你、不尊重弱勢人群、虐待小動物,只沾染其中一點,便遠離他吧,這類人是人生中的災難,媽媽愛你至此,怎麼看得了你受一點點委屈。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3000天:跟孩子聊聊死亡

逃避「死亡」這個話題,反而增加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

我們怎麼迎接新生命,就該怎麼重視生命的逝去。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應該尊重這個規律,不要避諱。

學會直面死亡,等到我們的孩子不得不面對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那麼無助和害怕了。

或許當我們為人父母后,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對孩子無盡的愛,提前做好死亡教育,是對孩子更負責任的表現啊。


媽媽離開之後的第18000天: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等你身上某個零件,比如心臟、骨頭、大腦出現問題時,你會突然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無堅不摧。

在此之前,你可能還以為自己是個例外呢。

是時候關心關心自己了,對自己好一點兒。

不管你年紀多大,都應該穿乾淨整潔的衣服,吃熱氣騰騰的飯菜,享受別人貼心的陪伴。

別孤零零一個人待著。如果有人向你伸出援助和友誼之手,那就接受吧。

如果沒有,你就主動提出來。多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對自己耐心點兒。


離別必然帶來傷痛,至親至愛的離開,說是天崩地裂也不為過。我依然記得小時候做過的夢,夢見媽媽離世,眼淚流到天亮。

哈莉媽媽說:「事實上,早在我離開之前,你就已經一個人登上了自己的人生舞臺。」

是啊,父母和孩子註定是會分別,最終會失去,但失去的本質是教我們慢慢學會接受,學會告別,偶爾思念和牽掛,想哭時就大聲哭,然後繼續好好生活。

所以,當我們仍在一起的時候,珍惜身邊的人,表達你的愛和感謝,不要留下遺憾。


—— 感謝閱讀 ——

關於作者:我是梨子醬,一枚寫乾貨、說情感的文案人,專注思維提升,希望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媽媽去世怎麼辦——讀媽媽給女兒的人生指南《我離開之後》有感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去世怎麼辦——讀媽媽給女兒的人生指南《我離開之後》有感郭 磊 母愛博大,慈海素心。 俗話說,「寧跟討飯的娘,不跟當官的爹」。早些年,一首華語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是唱得幾代人流淚——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 火爆全球的治癒系繪本《我離開之後》溫暖上市:這是一個母親給女兒...
    感動億萬人、火爆全球的治癒系繪本WHAT TO DO WHEN I』M GONE《我離開之後》,這是一位母親寫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簡體版還未出版,讀者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高價代購英文版和繁體版了。  2020年8月,國內讀者熱切期盼的《我離開之後》終於由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出版上市!讀者朋友們不用再高價代購漫長的等待了!
  • 好看的書丨《我離開之後》--- 媽媽致女兒的人生指南
    大家好,我是Elsa媽媽,是一名親子關係療愈師。★ 先要知道我們的終點在哪裡,我們才會知道此刻的相聚多可貴。★《我離開之後》繪本裡,是母親Suzy Hopkins寫給女兒的文字,女兒Hallie Bateman的精美插圖顏色別致柔美,十分迷人。當捧著這樣一本書認知人生的終點,內心都會是溫柔的。這本勵志的繪本,在精彩的賺足了眼淚之後,也回以你平靜和舒暢的心靈撫慰。
  • 「我離開之後」|一份特殊的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如果有一天,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屋子?誰能煮出那些熟悉的味道安撫我的胃?遇到喜歡的人時,誰能告訴我他是不是對的人?誰來幫我面對生孩子的恐懼?我又該怎麼讓孩子們認識外婆?」
  • 談及母親離世,她哽咽:「希望下輩子,她是我的女兒」
    最近幾天,新聞「譚松韻媽媽車禍案開庭」頻上熱搜。2019年的跨年夜,譚松韻的媽媽遭遇車禍,經過二十多天的全力搶救,最疼愛她的媽媽還是永遠地離開了她唯一的女兒。時隔一年八個月,譚松韻媽媽車禍案終於開庭。我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譚松韻飾演的角色「李尖尖」在劇中也是一個從小失去了母親的孩子,李尖尖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她,她的媽媽去海上當仙女了。在天台等流星的那天晚上,李尖尖在看到流星的一瞬間搖擺著雙臂向流星揮手喊著「媽媽,你看見我了嗎?」
  • 談及母親離世,她哽咽:「希望下輩子,她是我的女兒」
    最近幾天,新聞「譚松韻媽媽車禍案開庭」頻上熱搜。2019年的跨年夜,譚松韻的媽媽遭遇車禍,經過二十多天的全力搶救,最疼愛她的媽媽還是永遠的離開了她唯一的女兒。時隔一年八個月,譚松韻媽媽車禍案終於開庭。我希望,她下輩子是我的女兒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譚松韻飾演的角色「李尖尖」在劇中也是一個從小失去了母親的孩子,李尖尖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她,她的媽媽去海上當仙女了。在天台等流星的那天晚上,李尖尖在看到流星的一瞬間向流星揮手喊著「媽媽,我在這裡,看見我了嗎?」
  • 快離開世界了,該給5歲女兒留點什麼?34歲癌症媽媽問哭了所有人
    生命從來都有很多變數,前不久有媽媽在後臺給我留言,OK媽我剛確診了血癌,我要不要跟孩子說,又該怎麼讓他面對這個事?屏幕這頭的我一下子就眼眶溼潤了,我給她去了電話,想著那一刻她應該很需要一個傾訴對象~「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說不崩潰是不可能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對自己的病情特別了解後,我反倒平靜了很多,我打算記錄點什麼。
  • 獻給全天下的媽媽和女兒,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如果有一天,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  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屋子?  誰能煮出那熟悉的味道安撫我的胃?  遇到喜歡的人時,誰能告訴我他是不是對的人?  誰來幫我面對生孩子的恐懼?我又該怎麼讓孩子們認識外婆?
  • 五年前,女兒離世,五年後的今天,她再次聽到了女兒的心跳聲
    而第三次則是愛你的人記著你的人也離開了這個世界,當第三次結束後,這才算是真正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就是一個關於死亡與『重生』的故事。2018年12月份的一天,一位面容慈愛的母親收到了一個特別的包裹,這個包裹是一段音頻。播放出來的是一陣心跳聲,靜靜的聽完後,這位慈愛的母親終於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 一位單親爸爸的育兒經歷:親愛的女兒,謝謝你成為爸爸的女兒
    1、孩子媽媽因為一場車禍離世今天這個案例的主角是一位單親爸爸和他的女兒直到女兒從病床上醒來哭喊著要媽媽的時候,他才突然清晰地認識到:妻子走了,他沒了老婆,孩子沒了媽媽,嚎啕大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啊。2、單親爸爸育兒記2016年,我接觸到了這個特殊的家庭,此時這個女孩剛上高一。
  • 孫僑潞離世引發熱議,自曝花幾百萬去飲酒,曾被搶救過兩次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愛好娛樂,每天關注娛樂新聞的楊雪雪說娛樂,跟著我帶你們每天看最新資訊。《巴啦啦小魔仙》中美琪扮演的孫僑潞突然離世,對於這條突然的消息,很多網友表示不敢相信。她只有25歲,花樣年華才剛剛開始,怎麼突然就離開了呢?
  • 清貧科學家離世5年後女兒仍買不起墓地
    海拔5000米高的祁連山上,年過花甲的潘錦堂仍然帶學生出野外考察。骨灰盒裡長眠著一位老科學家潘錦堂,在走過73歲生辰的第三天,在美麗羊城的一個冬日,他毫無徵兆地離開了親人。潘錦堂的女兒在廣州奮鬥,她說墓地太貴了,父親雖然離世五年,但現在還是買不起。家貧挖草藥換錢繳學費潘錦堂,1933年出生於甘肅天水市潘集寨的一個農民家庭。和現在的學生相比,他的求學道路布滿艱辛。
  • 女兒問「媽媽死了後我該怎麼辦?」媽媽寫的《去世指南》,暖哭了
    某個夜裡,插畫家哈莉做了一個惡夢,她夢到媽媽離世之後接踵而來的迷茫場景我離開之後》。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的部分內容,是一位媽媽對女兒那些來不及訴說的愛與牽掛他會不斷告訴朋友,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和做過哪些事。難道你會想再聽他炫耀一次他的秘魯旅程?得了吧!就算完成清單上所有項目,你也只是把自己逼入死角。這麼說吧,完成清單,就代表你可以去死了嗎?你剩下的時間要做什麼呢?再列一張願望清單?
  • 高三女孩陳薇薇:高考前不幸離世,母親含淚按下手印,一路走好
    中學生盼望著未來,操場上灑下的青春,依舊還是那麼絢麗和老師同學道別的那晚,在青春的畫冊上,劃上了濃厚的一筆。高中時候的我們,為了高考拼搏,為了未來而努力。大學校園是我們嚮往的一片聖地。在今年的高考上,湖南有一位高三女孩,帶給了我們無數惋惜和感動。這位女孩名字叫做陳薇薇,然而在高考前卻不幸因病離世,死後她捐出了自己的遺體,讓人充滿了感動。陳薇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家中還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妹妹。
  • 一位校長媽媽親身經歷:從女兒4歲起,我就「聽」她的,結果……
    我女兒在上小學四年級時很頑皮,總是闖禍。那個期末拿到成績報告單,女兒傷心得直哭。原來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中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評。這是做了14年班主任的我看到的第一份奇特得讓我終身難忘的評語。晚飯女兒吃得很少,臨睡前還問我:「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那一夜我和丈夫都失眠了,我知道女兒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開始失去自信了。我連夜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孩子,你見過磨刀嗎?
  • 大學生活怎麼過?一位父親給大學女兒的一封信
    我的女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過得飛快,轉眼你上大學都快一學期了。昨晚聽你和媽媽在電話中說了在學校的一些事情,有歡樂、有沮喪,有期待,也有不滿。一方面感覺你長大了,很多事有了自己的判斷和主張,這我很開心。
  • 一位媽媽對女兒的講述
    幼兒園的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女兒則孤坐一隅,愁眉苦臉。「媽媽,你早點來接我。」每天出園回家到第二天去幼兒園路上,女兒執拗的哀求是難以淡忘的魔咒。生病打針,從走出家門一直要哭到針打進血管。極度認生,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外的人面前,如同驚恐小鳥。媽媽一度懷疑女兒有「自閉症」,但又似乎不是,在家中的表現帶給我們很多開懷、是慰藉。
  • 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一位臺灣媽媽的「教育實驗」
    作者陳安儀,本身也是一位語文老師。推薦!陳安儀: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2014年1月,我們全家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從住了幾乎一輩子的臺北,搬到宜蘭頭城去。搬家的原因為何?因此,我們度過了六年愉快的小學時光。老師也很欣賞女兒的活潑個性與音樂才能,所以她一直過得自信而快樂。所以,當時的我,壓根兒沒有想到,國中的教育狀況,與國小竟是如此的天差地別!小學畢業前,我依據女兒的興趣與其他家長的建議,選了家附近一所有管樂團的公立國中。因為知道女兒的數理不佳,所以我特別避開了學區內的明星學校,以免給孩子太大的功課壓力。
  • 清貧科學家離世5年後女兒仍買不起墓地(圖)
    骨灰盒裡長眠著一位老科學家潘錦堂,在走過73歲生辰的第三天,在美麗羊城的一個冬日,他毫無徵兆地離開了親人。潘錦堂的女兒在廣州奮鬥,她說墓地太貴了,父親雖然離世五年,但現在還是買不起。  [1]家貧挖草藥換錢繳學費  潘錦堂,1933年出生於甘肅天水市潘集寨的一個農民家庭。和現在的學生相比,他的求學道路布滿艱辛。
  • 孩子離世的時候,媽媽正在發朋友圈
    進入到夏季,總會看到一些接二連三的意外,痛心之餘還是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警惕,6月21日重慶的米星鎮上就發生一起悲劇,有8個小學生趁著周末一起來到附近玩水,但是沒有過幾分鐘,其中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入到水中,其餘的小朋友在看到之後慌忙的上去搶救,但是8個小孩子全部都離世,無法想像在冰冷的水中孩子到底如何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