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暢遊鹿港城隍廟

2020-12-23 小車花家

城隍廟主祀的是城隍爺,而城隍爺並不專指一位特定的神仙,而是玉皇大帝指派的職位,「城」是城牆,「隍」則是護城河,陰間的賞罰得咎則由城隍職司

生前對地方有貢獻,且能堅持公平正義的人,就會被選為當地的城隍爺相當於人間的父母官一樣的道理,相傳古時的縣令上任前,都要先拜城隍廟才坐堂

鹿港城隍廟屋頂同時採用筒瓦與板瓦,而在三川殿屋頂上的垂脊內外兩側設置一排瓦當與鋪水的作法,亦為該廟一大特色。

這一作法除了此廟外,在臺灣僅有彰化孔廟大成殿用過鹿港城隍廟一共有13個爐,分別供奉不同的神職,每爐一炷香13爐,懂行的是有固定順序的:,,,,,,,.後殿的文魁星君,,

黛玉超對宗教民俗相比念小遺懂得多些,神明不可拍,所以念小遺秉承著尊重,殿內沒有拍照,但是後殿頂部的鮮紅的燈籠實在好美麗燈籠上都有籤語和祈願,虔誠的色彩愈漸濃厚

鹿港城隍廟涵儒悠遠,古色古香香客不密集,慢慢參觀很不錯

鹿港古時為繁華商港,舟帆雲集,船運旺盛,這條街也曾經繁盛一時

老街上多為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地上鋪設了紅磚地板,紅磚建築的門前掛著驅邪的艾草,相當具有古樸風華

古早味在鹿港老街上隨處可見,不管是飲料還是小吃,都是傳統古法製作的天然產品

鹿港老街上有許多販售茶葉茶磚的店鋪,還有很多幾十年的茶具對外售出,淘寶愛茶人士一定不能錯過,很多60年代的老物件哦

再次感慨自己的菠蘿裙,幾家店鋪都不讓拍,竟然客氣的讓念小遺拍照哈哈哈我可是帶著財運來的

半邊井鹿港老街中,瑤林街十二號,於一家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

以一道牆將水井隔成兩邊,一邊於門外,另一邊則是在自家內,這是基於早期民眾擁有濃厚的人情味,將半邊的水井口建於外面,供無足夠能力鑿井的民眾也可以到此取水使用,敦親睦鄰的美德已讓這裡成為重要景點半邊井不用特意尋找,順著老街走總能看到,特意而來只會失望的,因為真的只是一個井哈哈哈

相關焦點

  • 讓我們聽著《鹿港小鎮》一起暢遊在美麗的彰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的家鄉,那個沒有霓虹燈的小鎮,它的名字叫做鹿港小鎮。鹿港有很多古老的寺廟和商行,以清朝和日治時期為主,都保存完好,其中鹿港龍山寺、天后宮和文開書院為必看古蹟。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龍翔霞蔚」舞動鹿港 「臺灣燈會」盛大開幕 (19)
    (攝影:遊海濱)(責任編輯:鄧志慧)14657|||17039199|||「龍翔霞蔚」舞動鹿港 「臺灣燈會」盛大開幕 (19)|||2012年02月07日09:41  鹿港媽祖廟前。鹿港街道。鹿港城隍廟。
  •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赴石獅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 >   中新網石獅4月2日電(石獅僑 蘇巧鳳)筆者從福建石獅市僑聯獲悉,日前臺南市忠澤堂進香團一行7人到石獅市永寧城隍廟謁祖進香,為廣大善士祈福禱告。
  • 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揭秘羅大佑最充滿諷刺的歌曲
    羅大佑被譽為臺灣樂壇的「教父」,他的流行音樂也是改變了一個時代,許多人都知道他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但是有一首歌曲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就是鹿港小鎮,那麼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 探訪鹿港小鎮:走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交匯處
    鹿港因港而起,那時鹿港所有的「船頭行」及大盤商都與他們的祖地福建密切往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泉州蚶江與鹿港對渡習俗充分說明當時頻繁的兩岸商貿關係。即便到了日據初期,並且港口日漸淤塞,鹿港也仍然是中臺灣唯一與福建乃至大陸通航的「合法」港口。那時從福州、蚶江過來的貨船往往乘著潮水靠泊鹿港。  這種商緣的延脈來自親緣、血緣。
  • 兩岸記憶:漫步鹿港 恍惚間在泉州的某個巷落
    閩南網12月22日訊 提到鹿港,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羅大佑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鹿港小鎮》。  「一府二鹿三艋岬」的諺語,道出了鹿港在臺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曾是扼全臺經濟、文化、軍事命脈的清代臺灣第二大城。儘管因港口淤積、交通要道改變,繁榮盛景一去不返,卻也成為臺灣古蹟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鎮之一。
  •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資訊標籤: 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核心提示:臺中鹿港的早晨讓人非常的舒服,沒有了臺北的大城市的感覺,多了幾分舒適和安逸,你知道羅大佑的歌《鹿港小鎮》嗎?
  • 體驗中國城市的「城隍文化」:南通城隍廟遊記
    由於中國領域廣闊,一方水土養一方城市,很多城市又有自己的特色,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特色文化的,往往就是當地的「城隍廟文化」。這是我遊覽完南通城隍廟之後的拙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城隍廟」這三個字的字面意思,我查閱了一下新華字典,「城」,就是城牆的意思;「隍」,就是沒有水的城濠,有水曰池,無水曰濠;「廟」,就是供奉祖先、神靈、名人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城市雛形期,往往都是先築牆為城,而後設立廟宇祈求神靈保佑。這位神靈便是「城隍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城隍爺,這應該是城隍廟的最初來歷。
  • 臺灣鹿港古鎮
    鹿港映像工作室也亮著燈。談起鹿港歷史,文史工作者陳仕賢如數家珍。他已經寫了十幾本關於鹿港歷史及民俗的書。為了寫這些書,他自費到福建泉州、惠安等地多次考察。「出書一定賠錢,」陳仕賢說,「可是我願意啊!有些事情不能等有錢才做……」  據說羅大佑寫歌時不曾到過鹿港。仿佛冥冥中的天意,鹿港誤打誤撞成了漂泊在都會、無所適從的情感寄託。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到彰化鹿港小鎮,鹿港老街裡的天后宮,不可錯過。彰化鹿港小鎮伴隨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而早已名聲在外。因為靠海,鹿港開埠較早,十八世紀初、中葉就成為臺灣重要的港口,歷時200年而不衰,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尤極一時之盛,人口十餘萬,曾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鹿港老街是鹿港小鎮裡人氣最旺的地方,這裡又被稱為"古市街",其實就是指瑤林街、埔頭街以及大友街這一帶。老街的街屋大都還保持著清朝時期的原樣,好玩、好吃、好逛,又好買。
  • 臺灣鹿港小鎮的龍山寺,清代閩南式建築,建材和工匠皆來自閩粵
    臺灣寶島算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大家一定聽說過「鹿港小鎮」把吧,大家對鹿港的認識,大多來自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龍山寺的開放時間為早上的5點到晚上的9:30,鹿港龍山寺是免費開放的,但是寺內祈福服務是需要購買的。鹿港龍山寺,這座廟宇被認為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龍山寺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龍山寺創建於1653年,建於大有街一帶,到了1786年,才遷建於此。龍山寺算得上鹿港小鎮最為清幽的廟宇了,沉澱著歷史的優雅。
  • 澎湖最主要的城隍廟——馬公城隍廟
    馬公城隍廟亦可稱媽宮城隍廟,是位於臺灣澎湖縣馬公市內的古蹟廟宇,供奉城隍爺。它是繼文澳城隍廟之後澎湖地區的第二個官設城隍廟,為中華民國內政部設定的三級古蹟。馬公城隍廟始建於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完工。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為什麼羅大佑從未去過鹿港,卻寫出了著名的歌曲《鹿港小鎮》?
    對方告訴他,自己是從鹿港來的,偷了家裡兩萬塊新臺幣,想來臺北闖天下,賺大錢回去光宗耀祖,誰知道,沒多久,這筆錢就被自己花光了,現在沒有錢也沒臉回老家了,只好每天窩在這個車行修理摩託車。臺北距離鹿港只有三小時的車程,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卻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不敢回家。
  • 鹿港小吃美食
    鹿港小吃美食 2014年08月04日 11:48:46  來源: ,不但保留了非常豐富的古蹟還有很多豐富的人文歷史及廟宇,每年總是吸引了非常多的遊客來鹿港旅遊,而其中最吸引的除了古蹟外還有這裡蘊藏很多傳統的美食小吃及傳統糕餅,不但平價又非常經濟實惠,讓您不用花大筆錢就能嘗到好吃又地道的美食。
  • 鹿港,沒落漸成鄉愁!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聽到鹿港小鎮,1970年代出生的人心中,自然飄過羅大佑。這鎮子小到,來往的人都相互認識。去看一看。好景沒有延續,受戰爭影響,加上泥沙淤積日漸嚴重,鹿港最後終成廢港。1949年後,臺灣北部變成發展重點,縱貫線鐵路也未經過,此後鹿港迅速沒落。居民四處打工謀生,通稱鹿僑。
  • 鹿港科技公司
    機構介紹 鹿港科技公司是由江蘇鹿港毛紡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城隍廟的由來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風雨倉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廟也歷經興衰。其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等組成。上海城隍廟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任住持來管理廟宇。明代永樂中,金山神廟改建成為上海城隍廟時,殿左為映苞堂即是供奉歷代住持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