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同為炎黃子孫的後人,中國很多城市的文化一脈相承,有很大的共性,比如抵禦外敵和動物入侵的城牆文化,逐水而居形成的「母親河」文化,祭祀孔子的文廟文化等。由於中國領域廣闊,一方水土養一方城市,很多城市又有自己的特色,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特色文化的,往往就是當地的「城隍廟文化」。這是我遊覽完南通城隍廟之後的拙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城隍廟」這三個字的字面意思,我查閱了一下新華字典,「城」,就是城牆的意思;「隍」,就是沒有水的城濠,有水曰池,無水曰濠;「廟」,就是供奉祖先、神靈、名人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城市雛形期,往往都是先築牆為城,而後設立廟宇祈求神靈保佑。這位神靈便是「城隍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城隍爺,這應該是城隍廟的最初來歷。換句話說,城隍廟往往是各個城市的發祥地,是一個城市最「古老」、最「歷史」的地方。
古代,生產力低下,在「萬物皆有靈」的觀念下,人們對解釋不清、不明白的現象往往都認為是「神靈」作怪,於是乎想像出各種神靈庇佑人類,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神」,其中「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後來道教把它作為自己一派的神靈,稱它為保護平安、護國護城之神。
作為古代城市文化的產物,中國很多城市都建有城隍廟,不過這些廟宇大部分淹沒在歷史長空之中,比較有名的是上海城隍廟、蘭州城隍廟、鄭州城隍廟等,我感覺上海等地的城隍廟商業化太濃厚,周圍店鋪林立,不如南通的城隍廟清幽自然。
南通城隍廟在濠河風景區的東北角,我是從濠北路的一條幽靜小道進去參觀的,小道兩側是高大的香樟樹,如果沒有人指點的話,外地的人很難找到這條小道。
這是城隍廟的大門,青瓦紅柱,簡約中透漏著古樸,淡淡雲彩籠罩下,更增添了一種神秘感,我甚至腦洞大開地想像著宮殿上面的雲朵中藏著某一個神靈。
站在門內臺階上向裡面望去,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一層,純樸古韻,外表裝飾都是青瓦紅柱,朱楹粉牆,顯得古色古香。園內高高懸掛的紅燈籠讓人我感到有一種節日的氣氛。
我是從右側開始遊覽的,進去大門右拐看到一座兩層小樓閣,二層樓閣中間寫著「藥王閣」,寫有一副對聯曰:「除病解厄,千金仙方普受惠; 灸虎針龍,廣福慈憫救群生 」。走進門口看,一樓供奉的是車神奚仲,二樓供奉的是藥王孫思邈。
這是一樓奚仲的神像,相傳他是皇帝的孫子,人類最初的車子就是他製造的。
緊挨著藥王閣北側是元辰殿,門口一幅對聯:現四頭八臂之真容,尋聲救苦;除九厄三災之苦難,福佑萬民。殿內頂部的紅燈籠道教用語稱之為「元辰燈」,又叫「平安燈」,每個燈下面懸掛的一張黃紙片是「太歲符」。道教認為,每一年都有一位太歲神降臨人間,主管人間禍福,獎善懲惡。
元辰殿右側是一條曲折迂迴的長廊,主要懸掛24孝圖,宣揚孝道。整條走廊內側都是白色牆壁,以篆刻的圖畫為窗,介紹的是道教歷代格言。外側是紅色的柱子和低矮的圍欄,頂部懸掛彩燈和24孝圖畫。
走廊的左側是財神殿,裡面供奉著三個財神,中間的應該是武財神趙公明,在中國道教中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趙公明兩側的不知道是哪路財神,現場也沒有看到介紹說明。
財神殿後側有一個青條石砌成的池子,裡面有很多硬幣,欄杆上寫有「城隍賜福」四個金燦燦的大字。周圍點綴有銀杏樹、冬青等。
池子周圍是迴廊,迴廊內有一座靈璧石堆砌的假山盆景,今天農曆已經是小雪了,但是這裡的月季花還沒有酬謝,仍然鮮豔,似乎有神靈的幫助,可以四季不謝。
這裡的景色看上去不像廟宇,有些像江南園林。
「城隍賜福」後側,就是城隍廟的最北側了,看到一座二層寶殿,這座寶殿是城隍廟最宏偉的建築,門牌匾額上寫有六個殿名,分別是「忠義堂」、「文昌閣」、「福壽堂」、「娘娘殿」、「媽祖殿」、「慈航殿」。我參觀過很多廟宇,像這樣一座樓閣掛六個牌子的現象很少看到。
這座樓閣的外部景色就是:
青磚砌就寶殿堂,紅漆粉刷彩雲牆;碧瓦鋪成飛簷頂,紅柱支撐迂迴廊。
黃色欄杆有畫棟,朱門楹上是雕梁;簷角四方飛翹起,寶殿周遭顯楹光。
遠遠聽到大殿內有時斷時續的悠揚笛聲傳來,中間夾雜著談笑聲,心想在這清幽之地,怎麼會有人練習音樂呢?
走進大殿門口,笛聲消失,聽到二樓有人說話。驀然發覺周圍沒有人影,壯起膽子向寶殿內張望,空無一人,心中不免緊張,想離開此地,畢竟「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的俗語我還是知道一些的。躊躇間,看到一位抱著孫子的遊客走來,自己膽子才肥了一些,跟著這位遊客到了二樓。
下面是在二樓憑欄遠望的景色。整個院落內都是青瓦粉牆,銀杏金黃。
這是寶殿內的景色,裝飾不是彩蟠飛雲,就是描花堆翠。只見黃金裝聖像,青石鋪地面,神仙露霸氣,殿內生霞光。
幾個年輕道士在互相切磋音樂,殿外聽到的笛聲就是他們吹的,看到他們在這清靜之地自娛自樂,我準備拍攝一張照片,看到我拍攝,他們不好意思地趕緊走開,其中一個吹笛的背過身子。
忠義堂西側一個小胡同就是城隍廟北門,沒有開放。西側的建築布局和樣式幾乎和東側一樣,簡直是複製粘貼過來的。
所不同的是西側很多殿宇都沒有開放,房屋用途和東側也不一樣,主要有都天堂、呂祖閣、齋醮道場等等,因為是陰天,光線不太好,西側院牆外是高大濃密的香樟林,又遮擋了大部分光線,所以城隍廟西側顯得有些陰森,拍攝的照片也模糊,我只是匆匆參觀了一下。
和東側一樣,西側也有一個長廊,長廊內的壁畫介紹的是從晏嬰到林則徐等十八位清官造像。
東西迴廊之間的殿堂就是城隍殿,穿過儀門,看到正堂上供奉著城隍神,臉面白皙,五官端正;頭戴黑帽,身著藍衣;據說這個城隍神是英布的化身。
英布,與韓信、彭越並稱西漢三大名將,初為楚國將領;後歸順劉邦,輔佐建立漢朝,改封淮南王,今天的南通一帶在當時屬於英布管轄的淮南區域。漢朝末期,劉邦猜忌功臣,多人被殺,很多功臣人人自危,英布起兵反漢,後被殺害。
城隍神西側是一個大鼓,東側有一個大銅鐘,旁邊寫著:一撞平安到,二撞喜事多,三撞福壽高。當然了,撞鐘是要收費的。
與中國其他宗教文化一樣,作為道教文化的城隍廟,也是揚善懲惡的,裡面的對聯對「小人、惡人」很有教育意義,我們來看看這些對聯是如何苦口婆心教化人類的:
"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舉手用機謀,進一回退一回,算盡滿盤都是錯;設心爭毫忽,善幾念惡幾念,到來結帳總無差"。
"舉念有神知,善惡正邪能立判;照人如鏡朗,吉兇禍福總無私"。
"摸著一心,善和惡由你做去;睜開兩眼,禍與福哪個錯來?"。
"做個好人,心存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通州城隍,護國安民陰陽斷;靈應侯府,揚善懲惡是非明」。
#趙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