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中國城市的「城隍文化」:南通城隍廟遊記

2020-12-11 人在旅途心隨景動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同為炎黃子孫的後人,中國很多城市的文化一脈相承,有很大的共性,比如抵禦外敵和動物入侵的城牆文化,逐水而居形成的「母親河」文化,祭祀孔子的文廟文化等。由於中國領域廣闊,一方水土養一方城市,很多城市又有自己的特色,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特色文化的,往往就是當地的「城隍廟文化」。這是我遊覽完南通城隍廟之後的拙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城隍廟」這三個字的字面意思,我查閱了一下新華字典,「城」,就是城牆的意思;「隍」,就是沒有水的城濠,有水曰池,無水曰濠;「廟」,就是供奉祖先、神靈、名人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城市雛形期,往往都是先築牆為城,而後設立廟宇祈求神靈保佑。這位神靈便是「城隍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城隍爺,這應該是城隍廟的最初來歷。換句話說,城隍廟往往是各個城市的發祥地,是一個城市最「古老」、最「歷史」的地方。

古代,生產力低下,在「萬物皆有靈」的觀念下,人們對解釋不清、不明白的現象往往都認為是「神靈」作怪,於是乎想像出各種神靈庇佑人類,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神」,其中「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後來道教把它作為自己一派的神靈,稱它為保護平安、護國護城之神。

作為古代城市文化的產物,中國很多城市都建有城隍廟,不過這些廟宇大部分淹沒在歷史長空之中,比較有名的是上海城隍廟、蘭州城隍廟、鄭州城隍廟等,我感覺上海等地的城隍廟商業化太濃厚,周圍店鋪林立,不如南通的城隍廟清幽自然。

南通城隍廟在濠河風景區的東北角,我是從濠北路的一條幽靜小道進去參觀的,小道兩側是高大的香樟樹,如果沒有人指點的話,外地的人很難找到這條小道。

這是城隍廟的大門,青瓦紅柱,簡約中透漏著古樸,淡淡雲彩籠罩下,更增添了一種神秘感,我甚至腦洞大開地想像著宮殿上面的雲朵中藏著某一個神靈。

站在門內臺階上向裡面望去,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一層,純樸古韻,外表裝飾都是青瓦紅柱,朱楹粉牆,顯得古色古香。園內高高懸掛的紅燈籠讓人我感到有一種節日的氣氛。

我是從右側開始遊覽的,進去大門右拐看到一座兩層小樓閣,二層樓閣中間寫著「藥王閣」,寫有一副對聯曰:「除病解厄,千金仙方普受惠; 灸虎針龍,廣福慈憫救群生 」。走進門口看,一樓供奉的是車神奚仲,二樓供奉的是藥王孫思邈。

這是一樓奚仲的神像,相傳他是皇帝的孫子,人類最初的車子就是他製造的。

緊挨著藥王閣北側是元辰殿,門口一幅對聯:現四頭八臂之真容,尋聲救苦;除九厄三災之苦難,福佑萬民。殿內頂部的紅燈籠道教用語稱之為「元辰燈」,又叫「平安燈」,每個燈下面懸掛的一張黃紙片是「太歲符」。道教認為,每一年都有一位太歲神降臨人間,主管人間禍福,獎善懲惡。

元辰殿右側是一條曲折迂迴的長廊,主要懸掛24孝圖,宣揚孝道。整條走廊內側都是白色牆壁,以篆刻的圖畫為窗,介紹的是道教歷代格言。外側是紅色的柱子和低矮的圍欄,頂部懸掛彩燈和24孝圖畫。

走廊的左側是財神殿,裡面供奉著三個財神,中間的應該是武財神趙公明,在中國道教中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趙公明兩側的不知道是哪路財神,現場也沒有看到介紹說明。

財神殿後側有一個青條石砌成的池子,裡面有很多硬幣,欄杆上寫有「城隍賜福」四個金燦燦的大字。周圍點綴有銀杏樹、冬青等。

池子周圍是迴廊,迴廊內有一座靈璧石堆砌的假山盆景,今天農曆已經是小雪了,但是這裡的月季花還沒有酬謝,仍然鮮豔,似乎有神靈的幫助,可以四季不謝。

這裡的景色看上去不像廟宇,有些像江南園林。

「城隍賜福」後側,就是城隍廟的最北側了,看到一座二層寶殿,這座寶殿是城隍廟最宏偉的建築,門牌匾額上寫有六個殿名,分別是「忠義堂」、「文昌閣」、「福壽堂」、「娘娘殿」、「媽祖殿」、「慈航殿」。我參觀過很多廟宇,像這樣一座樓閣掛六個牌子的現象很少看到。

這座樓閣的外部景色就是:

青磚砌就寶殿堂,紅漆粉刷彩雲牆;碧瓦鋪成飛簷頂,紅柱支撐迂迴廊。

黃色欄杆有畫棟,朱門楹上是雕梁;簷角四方飛翹起,寶殿周遭顯楹光。

遠遠聽到大殿內有時斷時續的悠揚笛聲傳來,中間夾雜著談笑聲,心想在這清幽之地,怎麼會有人練習音樂呢?

走進大殿門口,笛聲消失,聽到二樓有人說話。驀然發覺周圍沒有人影,壯起膽子向寶殿內張望,空無一人,心中不免緊張,想離開此地,畢竟「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的俗語我還是知道一些的。躊躇間,看到一位抱著孫子的遊客走來,自己膽子才肥了一些,跟著這位遊客到了二樓。

下面是在二樓憑欄遠望的景色。整個院落內都是青瓦粉牆,銀杏金黃。

這是寶殿內的景色,裝飾不是彩蟠飛雲,就是描花堆翠。只見黃金裝聖像,青石鋪地面,神仙露霸氣,殿內生霞光。

幾個年輕道士在互相切磋音樂,殿外聽到的笛聲就是他們吹的,看到他們在這清靜之地自娛自樂,我準備拍攝一張照片,看到我拍攝,他們不好意思地趕緊走開,其中一個吹笛的背過身子。

忠義堂西側一個小胡同就是城隍廟北門,沒有開放。西側的建築布局和樣式幾乎和東側一樣,簡直是複製粘貼過來的。

所不同的是西側很多殿宇都沒有開放,房屋用途和東側也不一樣,主要有都天堂、呂祖閣、齋醮道場等等,因為是陰天,光線不太好,西側院牆外是高大濃密的香樟林,又遮擋了大部分光線,所以城隍廟西側顯得有些陰森,拍攝的照片也模糊,我只是匆匆參觀了一下。

和東側一樣,西側也有一個長廊,長廊內的壁畫介紹的是從晏嬰到林則徐等十八位清官造像。

東西迴廊之間的殿堂就是城隍殿,穿過儀門,看到正堂上供奉著城隍神,臉面白皙,五官端正;頭戴黑帽,身著藍衣;據說這個城隍神是英布的化身。

英布,與韓信、彭越並稱西漢三大名將,初為楚國將領;後歸順劉邦,輔佐建立漢朝,改封淮南王,今天的南通一帶在當時屬於英布管轄的淮南區域。漢朝末期,劉邦猜忌功臣,多人被殺,很多功臣人人自危,英布起兵反漢,後被殺害。

城隍神西側是一個大鼓,東側有一個大銅鐘,旁邊寫著:一撞平安到,二撞喜事多,三撞福壽高。當然了,撞鐘是要收費的。

與中國其他宗教文化一樣,作為道教文化的城隍廟,也是揚善懲惡的,裡面的對聯對「小人、惡人」很有教育意義,我們來看看這些對聯是如何苦口婆心教化人類的:

"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舉手用機謀,進一回退一回,算盡滿盤都是錯;設心爭毫忽,善幾念惡幾念,到來結帳總無差"。

"舉念有神知,善惡正邪能立判;照人如鏡朗,吉兇禍福總無私"。

"摸著一心,善和惡由你做去;睜開兩眼,禍與福哪個錯來?"。

"做個好人,心存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通州城隍,護國安民陰陽斷;靈應侯府,揚善懲惡是非明」。

#趙公明#

相關焦點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在來上海旅遊的中外遊客眼中,上海城隍廟似乎相當於京郊的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同樣,不來城隍廟轉一轉,怎麼能說你來過上海?這裡所說的上海城隍廟,實際上指的是包含城隍廟道觀和豫園商城、園林的總稱,與各地多有圍繞寺廟發展而成的廟會、集市相同,城隍廟道觀周圍自古便有眾多商業活動,進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在老上海人眼中,上海城隍廟便等同於能在燒香禮神後逛吃逛吃一整天的早期商業中心。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誰
    在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給雅典帶來和平和富裕,成為了城市的守護神。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神祗,百姓為資紀念,每年定期舉辦祭祀,成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個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廟宇稱為城隍廟。 城隍何許人? 「城隍」一詞始見於《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說文解字》釋「隍」曰:「煌,城池也。有水日池,無水日隍。」
  • 大家都知道城隍廟,可有幾個知道「城隍」是啥意思
    大夥都知道城隍廟,對於城隍啥意思你可能不明白吧。城隍是自然神,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就建有城隍廟。城隍,還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城隍也算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哈哈,那時候的人真單純。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在不少地方,春節逛(城隍)廟會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顧名思義,城隍廟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城隍廟往往有之,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被收編的神祇實際上,「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
  •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啊?
    攝影 | SKYU9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怎麼感覺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城隍廟的地方?寺廟的名字不是相對有獨特立意的麼?這城隍廟裡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搞「全國連鎖」,足以遍布我九州大地? 城隍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古老崇拜,都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溝壕就是「隍」。城與隍,構成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
  • 始建於239年蕪湖城隍廟將「復活」 或為中國最早城隍廟
    據安徽商報報導,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最早的城隍廟或在蕪湖,正是這座始建於公元239年的城隍廟,在後世1700餘年讓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城隍文化。而且在蕪湖城隍廟附近的儒林街,正是清人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的原型,小說中範進、牛布衣等人物原型,就是儒林街上陶鏞、朱卉等人。記者昨日從蕪湖市有關方面獲悉,蕪湖城隍廟恢復建設規劃方案在市規劃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
  • 歷史悠久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幫中路重要的道教寺廟。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城隍,也稱為城隍上帝,城隍爺。他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最重要的神之一,他是由英雄扮演的,他為當地人民做出了功勳,他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仰守衛城市。
  • 廈門城隍時隔半世紀再次夜巡 跟臺灣城隍一起遊
    ­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民俗學會和廈門城城隍廟主辦,中華街道霞溪社區、全臺首邑縣城隍廟等單位共同協辦。­  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介紹,上世紀50年代,恰逢重要節日,廈門都會舉辦城隍夜巡活動。不過,從上世紀60年代,這項活動就消失了。時隔半個世紀,廈門城隍再次夜巡,對於傳承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上海城隍廟,門口聚集著大量香客,本地人真的不去嗎?
    其實,大多數遊客口中的城隍廟是指城隍廟旅遊區,包括老城隍廟,豫園和購物,美食,商品街等一大片區域。城隍廟旅遊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一到節假日或國定假日,更是人滿為患。有來景點拍照的,有來上海吃各種小吃的,還有來小商品市場淘各種特色小件的。同時,還有大型商場,老牌黃金珠寶店,或者買些上海土特產作為伴手禮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與豫園一牆之隔的老城隍廟。當地人真的不去嗎?。
  • 上海的老城氣息——城隍廟
    城隍廟歷史有說城隍作為神,是由《禮記》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來。天子要祭八種神,其中有「坊」與「水庸」,大略是對城塹、護城溝渠之祭,這是對城市守護神的祭札。明代人陸容《菽園雜記》卷五談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無之。後世以高城深池,捍外衛內,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
  • 周宮八神——城隍老爺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和民間普遍祭祀的神祇,是守護城池的神官,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長,城隍和神仙是不太一樣的,基本上是陰間的官兒。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城隍職責是掌管生人死人戶籍,守護一方,為一方百姓記下善惡功過。
  • 安徽合肥:曾經「三絕天下稀」的城隍廟,供奉的是黃庭堅的嶽父!
    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老)爺、城隍菩薩。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佛教、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古時,城隍廟又劃分「都、府、州、縣」四個等級,過去的合肥城裡有廬州府、合肥縣兩座城隍廟,分別位於城西和城南。
  • 遊記:暢遊鹿港城隍廟
    城隍廟主祀的是城隍爺,而城隍爺並不專指一位特定的神仙,而是玉皇大帝指派的職位,「城」是城牆,「隍」則是護城河,陰間的賞罰得咎則由城隍職司生前對地方有貢獻,且能堅持公平正義的人,就會被選為當地的城隍爺相當於人間的父母官一樣的道理,相傳古時的縣令上任前
  • 訪安溪城隍廟 感悟敬畏之理 - 科教文衛 - 東南網泉州頻道
    每塊匾額都在揭示城隍廟的功用城隍,閩南百姓稱之為「城隍爺」,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古代,凡有縣的地方,必建有城隍廟。安溪城隍廟,古稱「清溪城隍廟」,始建於後周顯德三年(956年),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古時這裡曾濃縮了一座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
  • 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石獅開幕
    12月27日,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陳培源 攝中新網石獅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虹)由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27日在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的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開幕。
  • 滬城隍廟免費開放一周 每天在戲臺唱戲表演節目
    據《勞動報》報導,昨日上午,上海城隍廟舉行戊戌年「祭城隍」大典,將開展七天慶祝活動,其間城隍廟免票開放。上海城隍廟是一座六百多年歷史的道教宮觀,歷史上每逢農曆二月廿一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城隍」大典,已成為上海民俗和城市記憶的一項重要內容。
  • 城市情報員 走進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城隍廟」「月港古鎮」
    原為海澄縣,史稱月港,明代時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著名港口,閩南第一大都會,素有「小蘇杭」之美譽,「市鎮繁華甲一方,港口千帆競相發」是其生動的歷史寫照。1960年,海澄縣與龍溪縣合併為龍海縣,1993年「撤縣設市」設立縣級龍海市(漳州市代管),行政區域面積約7037公頃。
  • 城隍廟與土地廟,別拜錯廟門,告訴你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一般意義上來說,城隍屬於封建時代官方的信仰,土地屬於封建時代民間的信仰】【實際上,城隍廟與土地廟在神話傳說的分類中,均屬未出三界地界神祇】城隍,意思是用黃土堆集的高牆和壕溝,其中壕溝有水的話,叫池,沒有水的話,叫隍。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 四川城隍壽日:城隍廟會
    四川廟會甚多,而規模最大,場面最熱鬧的要數城隍廟會了。舊時川內各府、州、縣城,必有城隍廟,有些地方不止一個,如成都即有成都府城隍廟、成都縣城隍廟、華陽縣城隍廟及「都城隍廟」四座。城隍為傳說中守護城的神,其祭祀最旱見《禮記》載:「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水則隍,庸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