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玉生底蘊 厚澤大南陽
□本報記者 楊天驕/文 蔣寧宇/圖
玉,石之精華。國人自古有佩玉之習,常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南陽自古盛產一種美玉,其色豔麗,硬度高,光澤好,可媲美翡翠,這便是有中國「四大名玉」美稱的獨山玉。南陽盆地因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採雕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
6000年前獨玉已被開採雕琢
南陽獨山玉的生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基礎堅實。從南陽市黃山、新野鳳凰山、鎮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獨玉鏟、獨玉璜等可證明,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勤勞的古人就開始開採和雕琢獨玉了,玉文化出現萌芽並初步繁榮起來。
在漢代,南陽玉開始被大量開採並雕琢,盛況可觀,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於耳。至少在西漢時,南陽玉雕就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現在獨山腳下的沙崗店,還留有漢代「玉街寺」的遺址。唐宋以後,南陽玉雕逐步由原來單純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觀賞享用,發展成為既可做裝飾品,又可做生活器皿。明清時期南陽玉雕品種已十分豐富。清代以後,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清末民初,一代玉雕大師仵永甲的作品曾被定為貢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賞和接受。
「南陽玉文化源遠流長,因出產『獨山玉'而聞名於世。」說起南陽玉文化,著名玉文化專家江富建對南陽玉雕產業的發展如數家珍:「始於新石器時代,成於春秋,興於漢唐,精於明清,盛於當今,我市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千年玉都』、『中華玉文化發祥地』。」作為獨玉原產地的獨山現已被命名為南陽獨山玉國家礦山公園。
數千年代代相傳鑄就玉文化
經過歷代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並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據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全介紹,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一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
如用獨玉雕刻的「臥龍出山」,重3.8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它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巧用俏色,雕刻精細,用精選的獨山玉製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廣泛的好評。
獨玉作品「九龍晷」中九條盤龍環繞日晷,寓意九九歸一,當年被河南省政府作為回歸紀念禮品贈送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它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構思巧妙,採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整件作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
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噸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經專家鑑定,「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
獨玉因雕技高超而聞名於世
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鬱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藝高超的玉雕藝人。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不斷問世。截至目前,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臥龍出山」「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裡長城」「九龍晷」等40餘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收藏。
南陽玉雕花色繁多,有赤、橙、黃、綠等30多種色彩類型,產品涵蓋人物、花鳥、走獸等4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花鳥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鳳凰牡丹、長尾鳥屏等23種。走獸有獅、象、虎、牛、馬等16種;亭燻有玉瓶、玉環、轉爐、亭爐、玉鼎等約120種。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兩類,花活如花燻、轉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複雜,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鐲、耳環等。現代藝人除繼承傳統雕刻外,融匯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風格,經歷代玉雕藝人潛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顯貴」的特點。
玉雕大師佔全國「半壁江山」
天下玉源,大師搖籃。豐厚的寶玉石資源和玉文化積澱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大師。創作「九龍晷」的吳元全、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三教九流圖」的作者仵應汶、創作獨玉「妙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仵海洲……這些南陽玉雕大師,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驚世之作不斷問世。在「天工獎」「百花獎」「陸子岡杯」「玉星獎」「玉華獎」等國家級大賽中,南陽玉雕大師屢次斬獲大獎。
數據為證,在產業規模方面,南陽已湧現出玉雕加工企業(戶)1.5萬戶,玉雕專業市場17個,各類玉雕精品門店、攤位兩萬多個,涉及全市20多個鄉(鎮、街道)100多個村。經過不斷探索、傳承和發展,以南陽獨山玉為雕刻技藝的「鎮平玉雕工藝」,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玉雕專業技術人才10萬餘人,40萬人依靠玉產業生活就業。其中,「亞洲玉石雕刻大師」5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民間藝術大師」2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24人,中國玉石雕刻青年藝術家6人,形成了老中青高級人才梯隊。就專業技術人才數量而言,我市玉雕專業技術人才已佔全國總數的「半壁江山」。
建「中華玉都」打造千億產業
人們常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在產業勃興的今天,精美的石頭還能換回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南陽市委、市政府把集產、加、銷一體化的玉雕產業確立為全市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傾力打造。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搭乘節會的東風,南陽已逐漸形成了一條開採、加工、銷售、科研、教學、品牌創建等各環節齊備的全產業鏈,走出一條「點石成金」的產業發展新路。
如今,南陽玉雕產業已經形成氣勢恢宏的「版圖」——中心城區市場主要由拓寶玉器廣場、南陽玉雕大世界、臥龍玉城等專業市場和沿街店鋪組成;鎮平形成了玉雕大世界以及石佛寺鎮、榆樹莊、中國玉雕大師創意園、國際玉城、天下玉源等專業市場。每年,10多個門類、1萬多個品種的玉雕產品,從這些地方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創造出高達300億元的銷售總額。
有著厚重玉文化底蘊的南陽,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有著更高遠的展望與謀劃。在《南陽市玉文化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南陽明確了建設全國知名、舉世公認的「中華玉都」發展定位,提出了實現「千億元特色產業」的美好願景。在「十三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南陽將以此為總綱,以舉辦一年一度的玉雕節會為平臺,以打造「千億元特色產業」為目標,引領玉雕產業在更高層面上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②1
觀賞玉雕精品展
(責編:黃莎、辛靜)